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帶著警花闖三國

龍騰世紀 第190章 冤家路窄 文 / 亂石蘭竹

    歡迎大家來到——:

    劉欣意外地發現,袁紹的下書竟然還是寫在竹簡上,不由好笑,隨手交到陳宮手上,說道:「公台,你看這事該如何處置。」

    陳宮匆匆看了一遍,拱手說道:「回主公,諸侯聯軍人馬雖多,但其心不一,早晚必散。我軍兵力雖少,但勝在精銳,明天照常赴會便是,何懼之有?」

    劉欣點點頭,吩咐士兵回復來人,就說明天準備赴會,卻又問陳宮道:「公台,照你看來,袁紹請我前去赴會是何用意?」

    這些天來,劉欣總覺得自己在用兵方面有些欠缺,仗著「未卜先知」,還不能夠截下董卓、劉協,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於是開始虛心向陳宮請教起來。劉欣現在很想任命一名軍師,他心中屬意的是荀,但是進入洛陽以後並沒有打聽到他的下落,只能暫時將希望寄托在陳宮身上。

    陳宮又拿起竹簡看了一遍,說道:「回主公,董卓已經逃往長安,現在洛陽城大半在我荊州軍控制之下,袁紹現在提出與主公會面,一定是為了洛陽的歸屬。」

    劉欣沉思起來,歷史上洛陽被一把大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城中的百姓也都被遷往長安,而現在由於自己的努力,洛陽城大半民宅得以倖存,就連皇宮也只被燒了三分之一。作為國家的都城,洛陽雖然遭受到董卓的嚴重破壞,但是它的大致規模仍然擺在那裡,對於袁紹這些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陳宮的看法值得認真考慮。

    傍晚時分,蒯越終於從伊闕關趕了回來,他不僅帶來了大批糧草,還押來了一個人。

    張任自從得到劉欣的信任留守伊闕關以後,不敢有一刻放鬆,每天都會親自到關前、關後巡查。這兩天,陸陸續續地都是一些百姓通過伊闕關南下,前往穎川、南陽一帶躲避戰亂,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北上洛陽的。張任下令,對每一個通關的人,都要認真甄別,以防有奸細混雜其中。

    就在昨天下午,突然來了一個大漢,要求通關北上,這種反常的舉動立刻引起了守關將士的注意。

    張任聞訊立即趕了過來,看著那個大漢問道:「現在洛陽戰事正酣,你要北上去做什麼?」

    那大漢不假思索地說道:「你們快點放我過關,我急著去投溫侯。」

    張任聽說他竟然大言不慚地說要投奔呂布,臉色突變,大喝一聲:「來人,將他抓起來!」

    那大漢猝不及防之下,束手就擒,嘴裡猶自大呼冤枉。

    張任冷笑道:「我們是荊州的軍隊,怎麼可能容你去投呂布?你說,有哪半點冤枉了你?」

    「什麼!你們是荊州的軍隊?」那大漢吃了一驚,神情為之一呆,原來伊闕關已經不在董卓控制之下了,不由長歎,「想不到我高順居然會做出自投羅網的蠢事。」

    原來,高順學得一身武藝,一心想要謀個出身,前次朝廷清剿黃巾的戰鬥他沒能趕上,現在聽人說起虎牢關一帶正在大戰,便趕去投軍。半道上聽人說起呂布英雄了得,連斬殺華雄的關羽都差點死在他的戟下,高順便動了心,想要投效呂布,結果關東聯軍紮下的營寨綿延數十里,他根本連虎牢關都靠近不了,更不要說進關求見呂布了。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轉道伊闕關,匆忙之間,他也沒來得及打聽,哪裡知道伊闕關已經落入了荊州軍的手中。

    劉欣得知蒯越押過來的人竟然是高順,不由大喜過望。劉欣知道,在三國歷史上,高順絕對是個被埋沒了的一代名將。許多人都知道他訓練了一支精兵叫做陷陣營,其實那只是他的一支親衛部隊,戰鬥力自然比其他部隊要強上許多。高順的才能絕對不只是體現在練兵方面,論個人武藝,他與張遼、徐晃、張等人應當在伯仲之間,論領兵打仗,他在呂布手下時經常是獨擋一路,統兵之能應當還在張遼之上。可惜,呂布有這樣的人才卻不知重用,一直對高順猜忌頗深,還將他的親兵都收了去,交給魏續統領。反觀高順卻始終對呂布忠心耿耿,沒有絲毫怨言。

    這樣一個又有能力又忠心不二的人,劉欣自然不會放過,他的心裡甚至少有的生起一股殺機,如果高順不肯投效,那就殺了他,絕不能讓他落到別人的手裡。當殺機生起的時候,就連劉欣自己都嚇了一跳,什麼時候自己會變得這樣冷血?高順只不過是想投奔呂布,他並沒有做過一件壞事,甚至都沒有殺過一個人,把他抓起來已經有些過分了,竟然還要殺他,劉欣不禁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汗顏。

    想到這裡,劉欣不再猶豫,快步走上前去,親自解開綁在高順身上的繩索,又脫下自己的錦袍披在高順身上。劉欣印象中,三國時期的許多諸侯,像曹操、孫策,甚至張飛都是通過這個手段收買不少人,現在他也來個有樣學樣吧。

    沒想到高順並不吃他一套,反而被劉欣的舉動弄得莫名其妙。高順雖然不明所以,卻仍是一臉的怒容。

    劉欣見狀也不在意,一把抓住高順的手說道:「壯士不遠千里,孤身來投呂布,勇氣可嘉。但呂布只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他雖然有一身武藝,卻幫著董卓專橫弄權,禍亂朝廷,殘害百姓,壯士去投奔這樣的人,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高順並不為劉欣的話所動,反問道:「十多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爭權奪利!劉大人起兵不也是為了這些權和利嗎?」

    張遼在一旁插話道:「壯士,你誤會了。我家主公起兵前來,是為了拯救洛陽百姓於水火之中,又豈是為了一己之私利。主公進了洛陽之後,忙於撲滅大火,安置百姓,和你一起押運過來的那些糧食,都是要分給洛陽百姓的,我家主公又何嘗在這洛陽城取過一厘一毫。」

    高順頭也不回地說道:「你是他的手下,自然要幫著他說話!」

    張遼的臉頰不覺有些發熱,硬著頭皮拱手說道:「實不相瞞,張某原來就在呂布麾下,也一向認為呂布為天下第一英雄,如今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真正的英雄不是一勇之夫,而應當胸懷萬民。肺腑之言,還請壯士三思!」

    劉欣沒想到張遼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倒是十分感動,伸手拍了拍張遼的肩膀,又對高順說道:「高壯士,劉某真心希望你能來助我一臂之力!不過,你也不用急著下決定,我的部下正在城中賑濟難民,你如果有興趣可以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再好好想一想我們剛才說過的話。」

    高順不由一愣,疑惑地問道:「你難道就不怕我逃走?」

    劉欣笑著說道:「你既不是我的俘虜,也不是罪犯,只不過是下面的人誤將你當作奸細抓起來罷了。腳長在你自己身上,你一心要走的話,我又如何強留得住?」

    蒯越從伊闕關帶來了大批糧食,徐晃他們解救回來的百姓雖然有三十萬之眾,卻也足夠他們支撐一月有餘。為了保證所有的百姓都能夠盡快領到糧食,還要防止發生哄搶,劉欣除了留下一萬人防備袁紹的聯軍,他將其他的士兵都派了出去,徐晃等人也去了各個發糧點坐鎮指揮。

    通過張遼剛才的一番話,劉欣知道張遼現在對自己已經完全信服了,於是也派他領了一路士兵前去發糧。高順剛剛和張遼進行了一番爭論,對他的話還是將信將疑,便提出來跟他一路去看看,劉欣滿口答應,他知道,現在如果要問誰對董卓、呂布的暴行感受最為深刻,那就非張遼莫屬了。

    一路上,張遼對高順還有些不放心,擔心他會趁機逃跑,暗暗吩咐士兵緊緊盯住他。高順倒也是個磊落的漢子,明知張遼在派人盯自己的梢,卻不慍不惱,只是神情冷漠地跟在他身後看著。

    漸漸的,高順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了。所過之處,入眼儘是斷壁殘垣,被殘害的百姓死狀淒慘恐怖,令人觸目驚心。百姓們對董卓、呂布的唾罵,對劉欣的感激,不斷地傳入高順的耳中。不知不覺中,高順也開始動手幫著士兵們分發起糧食來。

    高順是一名戰將,他知道糧食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開始聽說劉欣要賑濟百姓,也只不過以為他是作秀而已。但是,親身參與其中,他才知道劉欣這是實打實的在救助百姓,這次分發的糧食足夠十萬大軍三個月之用。

    第二天午時,劉欣點齊戰將,要去赴袁紹之約,高順主動迎了上前,拱手說道:「劉大人,小民欲與大人同去,還望大人應允。」

    劉欣知道他的心態已經產生了變化,不由笑了笑,揮手讓士兵牽過一匹馬來,說道:「好,那就快上馬吧。」

    現在的洛陽城形勢比較微妙,城內的駐軍並不多,諸侯大都駐紮在東門外,連營五十多里。為防萬一,劉欣將徐晃、許褚、魏延三人留下,以為後應,自己則帶了其餘將領和三千騎兵去會袁紹。

    由於東門一帶都是孫堅的軍隊,雙方才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劉欣不願再和他糾纏,率領人馬從南門繞道而行。行不多遠,迎面撞上一支隊伍。劉欣在馬上瞧得真切,迎面而來的正是孫堅,不由暗皺眉頭,真是冤家路窄,想避都避不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