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帶著警花闖三國

龍騰世紀 第687章 下基層鍛煉 文 / 亂石蘭竹

    草原上的漢子雖然舉止粗野,但也頗守信義。當初劉欣能夠收服他們,除了強大的武力以外,答應提供茶葉給他們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去年沒有能夠兌現承諾,今年如果再拿不出茶葉的話,劉欣在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要直線下降了。今年的這批茶葉絕對不能有失,所以劉欣特別強調,需要由張昭親自押運。

    其實一路上,安全是不用擔心的,否則劉欣也不會讓張昭負責押運,而會選派一名能征慣戰的武將。江南多雨、氣候潮濕,這才是運輸茶葉的大敵。只要淋了雨,再好的茶葉也將變得一文不值。張昭頗識天文地理,這一路上也是費盡了心思,使出十八般武藝,方才保得茶葉順利抵達襄陽。

    劉欣看完張昭呈上的清單,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去年茶葉的出產不過百斤,今年就能夠達到三千斤,已經是個不小的進步了。」

    張昭拱手說道:「可惜,這裡面有一大半是低劣的葉茶。」

    劉欣擺了擺手,說道:「草原上那些匈奴人購買茶葉是用來煮奶茶的,葉茶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錯了,如果真把芽茶提供給他們,那才是暴殄天物呢。」

    茶葉還是在劉欣的提議下生產出來的,自然沒有那麼多品種,只是簡單地分為芽茶和葉茶。顧名思義,芽茶就是從茶樹上採摘下的嫩茶,葉茶則是已經長成的大葉子。不過,無論芽茶還是葉茶,加工的工藝都是一樣的,不要說匈奴人,就是普通的大漢百姓,也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夠喝上葉茶。

    儘管經過了一年的努力,茶葉的產量仍然很低,尚不足以滿足大眾消費的需求。這次張昭前來襄陽,把今年出產的所有茶葉都帶了過來,就連他自己都沒敢留下一兩。

    聽說匈奴人購買茶葉是和羊奶或者馬奶一起煮來喝的,不由大呼惋惜,連聲說道:「那些匈奴人真是糟蹋了好東西,主公不會要將葉茶都賣給他們吧。」

    劉欣笑著說道:「物以稀為貴,我怎麼能將葉茶全部賣給他們呢?這樣吧,一千斤芽茶按照官員品級進行配售,一千斤葉茶賣往草原各部,還有一千斤葉茶作為官府專營商品,銷往西域諸國……」

    正說話間,劉欣看到大廳門外有個嬌小的身影一閃而過,他眼力甚好,認出是蔡玨房裡的一個小丫鬟,不由揮了揮手,說道:「子布,這些茶葉是你辛辛苦苦運過來的,如何分配就由你看著辦吧。記得從我那一份裡拿一些送給廬江郡的橋玄橋員外。」

    橋玄前幾天剛到襄陽的時候,就向劉欣抱怨過,他喝不到最好的茶葉。其實,橋玄不僅喝不到最好的茶,就連普通的茶他都喝不到,因為市面上根本就沒有茶葉出售,他過去喝的茶,還是劉欣在廬江的時候送給他的。

    張昭並不知道劉欣探訪尋找「二橋」的往事,但他卻知道劉欣任命了一個民間監督員,專門負責監督各級官吏,而這個民間監督員正廬江郡的橋玄。說實話,張昭還是很佩服橋玄的,在他的監督之下,廬江郡上自太守,下至胥吏,一個個履行職責都是兢兢業業,廬江城的發展也比其他地方要快上許多,這裡面多少也有橋玄的一份功勞。

    聽說劉欣要送茶葉給橋玄,說明劉欣對橋玄的成績還是十分肯定的。張昭自然是滿口應諾,拱手告退。

    劉欣等張昭走了以後,自己也踱出大廳,卻不見了那個小丫鬟的人影。州牧府裡的規矩甚嚴,那個小丫鬟是蔡玨身邊的人,按道理是不應該出現在這裡的。現在這個小丫鬟出現在了這裡,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蔡玨有事要和自己說。

    蔡玨大多數時間都在府裡照顧著那一雙兒女,再就是偶爾查看一下那幾間店舖的賬目,從來不會主動過問政事。但她畢竟是襄陽蔡家的人,一點不關心家族的事情好像也說不過去,她派丫鬟到這裡來一定有什麼事情。

    劉欣忽然想起蔡和來了。蔡和是蔡玨最小的弟弟,襄陽書院的第一屆學生,去年出使西域的效果還是讓劉欣十分滿意的。劉欣也曾經答應過給蔡和安排一個合適的官職,只是最近沒有太多的事情,劉欣也樂得輕閒,整日在家中陪著妻妾兒女,竟然把蔡和的事情給忘記了。

    不用說,蔡玨派丫鬟到這裡來,一定是想問問自己對蔡和的安排。至於蔡玨前些日子為什麼沒有問,而今天派人來問,想必是這幾天蔡家有人托過話了吧。

    劉欣以為自己已經想到了問題的癥結,不由笑了起來,連聲吩咐道:「來人,速去請田豐大人過來一下。」

    既然要給蔡和安排一個官職,劉欣就準備搞得正式一些。而田豐是吏部尚書,通過他安排的官職才算得上正式。這既是對蔡和的認可,也是對蔡玨的一個交代。

    田豐和沮授一樣,都是在冀州時就跟隨在劉欣身邊的老人,他們的才學或許不及郭嘉、程昱等人,但他們的忠誠度卻勿庸置疑,也最得劉欣的信任。不過,由於沮授執掌著幻影秘諜,因此他與劉欣接觸的機會更多一些,而田豐就很少有機會蒙劉欣單獨召見。

    聽到劉欣派人相請,田豐吃了一驚,以為出了什麼大事,連衣服都來不及換,就穿著家居的常服匆匆跑了過來。

    劉欣不由笑道:「元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用著急,來,先坐下喝口茶。」

    田豐這才發現自己的異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劉欣對面坐了下來,喝了兩口茶,定了定心神,這才問道:「不知主公召屬下前來,有何事吩咐?」

    劉欣頷首道:「襄陽書院創辦已有十年,第一屆五十名學生今年便將畢業,不知道對他們的安排,你可有打算?」

    襄陽書院創辦的初衷,就是為了替大漢培養人才,書院的學生除非自己不願意,否則畢業以後都是要入朝為官的。田豐是吏部尚書,掌管著天下官員的任免,自然早有準備。

    聽到劉欣問起這件事,田豐想了想,拱手說道:「學生們在書院雖然小有所成,但實踐不足。屬下以為,當令他們先由小事做起,可將他們分往中縣,擔任縣丞或者緝捕使臣,待一年以後進行考評,方可委以重任。」

    劉欣點了點頭,說道:「此法雖然穩妥,但是你想過沒有,長安城馬上就要修建完成了,到時候六部都將遷往長安,六部的機構也將充實完善,需要大量的人手,放著這些書院的學生不用,難道還要去其他地方招攬人才不成?」

    大漢過去選拔人才,採用的是鄉里舉薦制度,而且能夠獲得舉薦的大都是士族子弟。劉欣設立書院之初,就採取了士族學生和寒門學生各一半的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在朝廷官員當中注入新鮮血液,避免士族一家獨大的局面。

    為了防止引起天下士族世家的反彈,這些打算現在還是高度機密。不過,這些機密倒是不需要瞞著沮授、田豐二人的。因此,聽了劉欣的話,田豐已經大體明白了劉欣的意思,不由欠身說道:「若是如此,屬下以為,可以將這些學生安排進六部各司衙門。」

    未來的大漢朝堂,將再也沒有三公九卿的位置。當然了,像楊彪、黃琬這些選擇堅定地投靠劉欣的前朝舊臣,他們的官位還是得以保留的,只是沒有實權罷了。換言之,從今往後,三公九卿只剩下議政的資格,沒有執政的權力了。代之而起的朝廷中樞,將是劉欣在襄陽重新設立的內閣和六部。因此,田豐才會對進入六部的人選慎之又慎。六部中的這些官員就相當於過去的三公九卿,讓剛剛走出書院的學生擔些要職,如果不是劉欣特意點明,田豐還真的不敢拿這個主意。

    誰知,劉欣卻擺了擺手,說道:「這倒不必。只是正當用人之際,如果讓這些學生從縣裡做起,起點未免太低,要想擔負重任,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劉某的意思,可以將他們分配到條件比較好的郡府,擔任郡丞或者長史,若是通曉武藝兵法的,也可以去地方軍中擔任一名校尉。等半年以後,如果可堪大用,就調入六部任職吧。」

    劉欣這樣安排也是無奈之舉。無論內閣還是六部,現在還只是個空架子,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和六部尚書們,現在都只是履行了一個謀士的職責。但是等到遷都長安以後,一切都應當走向正規,六部機構也必須盡快充實起來。

    現在,長安城裡的六部衙門都已經建好了,需要補充的無非是裡面的人員。書吏、雜役多的是,最缺的反而是六部的侍郎以及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員。如果在太平時節,這些人完全可以從各郡縣抽調。但是天下尚未平定,郡縣作為大漢王朝的根基,保持相對穩定是十分必須的,那裡的官吏劉欣是不會輕易調動的,至少暫時還不能調動他們,所以,這批襄陽書院的學生就成了最佳人選。

    其實,劉欣的安排與田豐並不矛盾,都是讓這批學生先下基層鍛煉一段時間,然後再委以重任。但是劉欣安排的起點更高一些,鍛煉的週期也更短一些。

    田豐微一愣神,很快便明白了劉欣的意思,趕緊拱了拱手,說道:「屬下這就去安排。」

    劉欣點了點頭,忽然又問道:「元皓,蔡和你打算如何安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