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重回三國我做主

正文 第430章 年終獎 文 / 亂石蘭竹

    劉欣不覺有些詫異。連聲問道:「有要事稟報。難道楊大人不是專為令郎的事而來。」

    楊彪這才知道是劉欣誤會了自己的來意。不過。這樣也不錯。自己的兒子能夠輕鬆進入仕途。倒也算是個意外的收穫。儘管現在還不知道劉欣到底會給楊修安排個什麼職位。但是在楊彪看來。畢竟劉欣遲早要當皇帝的。自己的兒子能夠跟著他。總歸不會是什麼壞事。

    雖然兒子能夠進入仕途令楊彪心喜。他卻不敢忘記此來的真正目的。聽到劉欣發問。趕緊拱手說道:「啟稟大人。下官怎敢為了犬子的事勞煩大人。下官此來確有要事。」

    劉欣雖然知道自己會錯了意。卻也不覺得將楊修安排進禮部有什麼不妥。於是點點頭。說道:「楊大人。你有什麼事就直說吧。令郎的安排不會改變有。」

    楊彪倒不擔心劉欣會因為自己另有要事。而將剛才答應楊修的職司否定掉。雖然劉欣還不是皇帝。說的話也並非金口玉言。但是像劉欣這樣的大人物也是不可能隨便出爾反爾的。對這一點。楊彪深信不疑。但是。聽了劉欣的親口承諾。楊彪還是格外感動。又施了一禮。這才說道:「回大人。下官此來。是應長安的同僚所請。想向大人打聽一件事。」

    沮授見楊彪總是欲言又止。忍不住說道:「楊大人。我家主公事務繁忙。你有什麼事就快說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楊彪任京兆尹的時候。沮授還只是一介小小的縣令。那時候他絕對不會將沮授放在眼裡。只是時過境遷。沮授現在是劉欣手下炙手可熱的人物。楊彪哪敢對他假以辭色。慌忙說道:「沮大人說的是。下官此來。是應同僚所請。想問一問主公。今年的臘賜還有沒有。」

    劉欣一臉的愕然。這「臘賜」是個什麼玩藝兒。他還真的沒有聽說過。不禁扭頭看向沮授。

    沮授會意。附到劉欣耳邊小聲說道:「回主公。臘賜就是臘月的賞賜。乃是朝廷在臘月發給文武百官的賞賜。」

    劉欣「哦」了一聲。他明白了。這不就是漢代的年終獎嗎。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無知。笑著說道:「劉某真是孤陋寡聞。還真沒有聽說過臘賜這回事。」

    他自己雖然這樣說。楊彪可不敢嘲笑他孤陋寡聞。至少不敢當面嘲笑他。只得訕笑道:「劉大人一向在地方上任事。不知道臘賜這回事也是情有可原。只是……」

    沮授突然打斷楊彪的話。問道:「楊大人。去年朝廷可曾發放臘賜。」

    楊彪一愣。搖了搖頭。說道:「回沮大人的話。去年並不曾發放臘賜。」

    沮授繼續問道:「那前年呢。」

    楊彪隱約覺得沮授問這番話有些玄機。卻只得硬著頭皮回道:「也不曾。」

    沮授冷笑道:「哼。你們去了長安以後。朝廷連續兩年沒有發放分文俸祿。是我家主公給你們發放的。如今又想起臘賜來了。真是人心不足。楊大人。你可知道。大漢戰亂頻繁。千瘡百孔。如今正是重建之時。哪裡不需要用錢。」

    頓了一頓。沮授繼續說道:「為了節省開支。從這個月起。我家主公自己已經不領分文俸祿。就連沮某的俸祿也主動減半。你們居然還惦記著臘賜。真是恬不知恥。」

    其實。能夠按月拿到俸祿。對於留在長安的那些官員來說。日子已經比過去好過多了。但是。這些人在董卓的淫威和壓搾下。從過去的錦衣玉食到後來的食不裹腹。也確實窮怕了。恨不得劉欣能夠將過去兩年的俸祿和臘賜全補給他們。這才攛掇著楊彪、黃琬兩個為首的人來襄陽求見劉欣。

    這件事如果辦成了。在百官面前自然十分光鮮。只是楊彪、黃琬都知道這件事著實難以啟齒。兩個人自然都是百般推辭。誰也不肯答應下來。無巧不巧的是。黃琬走路時摔了個觔斗。趁機賴在家裡養傷。於是。百官的目標便只剩下楊彪一個人了。禁不住他們死纏硬磨。又早聽說荊州富得流油。這點錢對於劉欣來說。應該不算個問題。楊彪這才來到襄陽。

    聽說劉欣自己已經不拿俸祿。沮授的俸祿也減半了。楊彪臉上的汗水「刷」的便淌了下來。當官的誰不要個臉面。何況劉欣是想稱霸天下的人。如果不是確實拮据到一定程度。劉欣怎麼可能自己不要俸祿。如此一來。劉欣哪裡還有可能發放臘賜。只怕連自己在內的這些朝廷百官。俸祿也要隨之減半了。自己這回來襄陽。可算是弄巧成拙了。

    卻聽劉欣笑道:「公與。話不能這樣說。千里為官只為財的人並不是少數。只要他們肯為百姓真心辦事。該拿的錢不會少了他們的。依劉某看來。這個臘賜可以有。楊大人。往年臘賜的發放是如何進行的。可有什麼定例。」

    楊彪聽說劉欣答應發放臘賜。揪在半空中的那顆心終於又放回了肚子裡。用力吸了一口氣。說道:「回大人的話。往年臘賜的發放有錢、米、肉等物品。」

    說到這裡。楊彪悄悄抬起頭來。看了劉欣一眼。見他依然面帶微笑。這才繼續說道:「折合成銅錢。三公大約是二十萬、九卿大約十萬、校尉五萬、侍中和大夫各兩萬……」

    劉欣趕緊打斷楊彪。擺了擺手。說道:「等等。楊大人的意思是說。三公的臘賜居然有二十萬之多。」

    他原先以為臘賜嘛。不過就是要過年了。皇帝給大家發點春節物資而已。弄幾斤肉。幾擔米面。再來些糕點糖果也就是了。大家圖個喜慶熱鬧罷了。沒想到居然要發這麼多。這筆錢絕對抵得上這些官員一年的薪水了。難怪這些官員對臘賜如此上心。

    沮授苦笑道:「主公。楊大人說的不錯。是這個定例。」

    劉欣歪著頭想了一會。沉吟道:「公與。地方上有沒有臘賜這一說。」

    沮授拱手說道:「各郡縣衙門並沒有明確規定。由各地官長視情況而定。多半是不會發放的。」

    「楊大人。快過年了。大家圖個喜慶可以理解。這個臘賜嘛。發還是要發的。不過。」劉欣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朝廷確實沒有多少閒錢了。只能盡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所以。還請你回去告訴大家。叫他們對臘賜也不要期望太高。」

    楊彪不由鬆了一口氣。連聲說道:「下官替諸位同僚謝過大人。下官回去以後。一定勸大家勒緊腰帶。支持朝廷。」

    只要劉欣答應發放臘賜。他此來的目的就實現了一半。至於多少那是另一回事了。楊彪已經打定主意。誰要是想不到不滿。誰自己再來襄陽求劉欣好了。反正他不敢再來了。

    劉欣笑了笑。說道:「楊大人。勒緊腰帶就不必了。相反。還請楊大人回去以後告訴大家。讓他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添置的就去添置。不用過分節儉。劉某絕對不會讓大家再像過去那樣愛窮了。」

    他這番話卻是真的肺腑之言。這些留在長安的朝臣雖然拿到了每月的俸祿。卻都將一個子扳成兩半來花。好像生怕有一天再也領不到俸祿似的。而整個關中在董卓的劫掠下。百姓更是窮困不堪。不管什麼商品。在關中和涼州一帶都難有銷路。如果這些官員領了俸祿。再捨不得花的話。那裡的商業幾乎要陷於停滯了。也就無法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這種局面是一心想要大力發展商業的劉欣最不願意看到的。

    楊彪聽了劉欣的話。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件舊袍子。連聲說道:「有大人這句話。下官就放心了。下官回去以後。一定先扯上幾尺布。做件新袍子穿穿。」

    劉欣看他發了半天狠。才決定扯上幾尺布。不由哈哈大笑。說道:「行了。行了。楊大人。你先帶著令郎去城裡四處逛逛吧。待你回長安之時。劉某自會送你些綢緞布帛。包你夠做十件八件袍子的了。」

    楊彪被劉欣說得老臉一陣發熱。不過。他和長安的那些官員一樣。這兩年都窮怕了。委實不敢亂花錢了。

    沮授看著楊彪父子躬身退了出去。滿臉憂愁地說道:「主公。難道您真要給那些人發放臘賜。」

    劉欣笑道:「發。當然要發。不僅要給他們發。更要給你們發。」

    沮授吃了一驚。連連擺手。說道:「主公。我們就算了。如今正是用錢的時候……」

    劉欣站起身來。不容置疑地說道:「公與。你用勸了。這件事是劉某的疏忽。大家辛苦了一年。到了歲末。也該讓大家高興高興了。錢多錢少是一回事。總得讓劉某表示下心意吧。這樣才能讓大夥兒有個盼頭。幹起活才更加起勁。」

    沮授苦著臉說道:「府庫中確實沒有多少積余了。發放臘賜的錢真拿不出來啊。」

    劉欣已經打定主意。這個年終獎是一定要發的。雖然不能像過去一樣。發一次年終獎就抵得上全年的薪水。但是也不能太過寒酸了。像沮授這個級別的官員怎麼的也要發個五萬錢吧。至於楊彪他們給個兩萬多錢應該說得過去了。不僅各級官吏要發。各軍團的士兵、各郡縣的衙役。多多少少也要發一點吧。這樣算來。還真是個不小的數目。劉欣沉吟片刻。安慰道:「公與。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去求求夫人。向大漢錢莊借貸。」

    (呵呵。到年底了。亂石也來求點年終獎。花花也好。票票也行。多少是個意思。大家支持一下吧。下周或許會有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