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26章 久別母親的孩子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這其中再加上門生故舊遍及天下的秘書監賀知章對李琅詩文的肯定,以及牛相三公子牛延對李琅詩文的刻意吹捧,。

    李琅的名聲一下子傳遍長安城,雖然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李琅就是說書人口中與安祿山大戰的那個刺客。

    後世某些別出心裁的女人可以利用緋聞、艷/照出名,而李琅藉著盛王遇刺、太子背負嫌疑而出名,兩者可謂殊途同歸。

    所謂借勢,大概就是如此。

    李琅回到長安,僅僅只用了一天,就已經聞名京師,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但出名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他在詩文中非議皇帝和番。

    不過,官府不但沒有來人請李琅去衙門「喝茶」,而且把城門口緝拿李琅的佈告都連夜撤下來了,。

    ……

    契丹使團自然也聽說了這件事。

    草原上一望無垠,無所隱蔽,故草原上的動物大多長著一雙靈敏的耳朵,這樣才能及時發覺隨時可能出現的天敵。

    這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

    契丹人生活在草原,同樣具有草原物種特有的警覺。何況身處長安,使團更是對大唐朝野的風吹草動非常上心。

    李琅作為使團中的一員,卻用詩文製造和親的負面輿論,公然「破環」和親,按理說阿隆勒絕對不會跟他善罷甘休。

    李琅少不得又要向契丹人多費一番口舌。

    令李琅意想不到的是,阿隆勒第二天看到他時,神色沒有絲毫變化,甚至連半句責備之言都沒有,這讓李琅有點迷惑。

    或許是阿隆勒理解李琅:認為李琅被皇帝蠻橫驅逐後,十分痛恨皇家,不願意看到朝廷和契丹因為和親而形成停戰局面,因而極力想破環和親。

    但小泥鰍掀不起大浪來,這種破環力是微乎其微的,根本無法撼動和親大局,因此懶得跟李琅計較。

    或許阿隆勒跟很多親近後突厥的契丹貴族一樣,其實並不願意迎娶唐朝公主,李琅此舉反而正合他意。

    又或許是阿隆勒有用得著李琅的時候,眼下不便對他發難。

    更甚至,阿隆勒足夠聰明,能猜出李琅心中的那點小心思,自然也就完全不必跟李琅計較了。

    不過,李琅相信,即使阿隆勒不明白他為何高調反對和親,李居柏卻極有可能猜得出他心中的真實想法,。

    ……

    李琅當然不會破環和親,和親是他通過李居柏一手推動的,是回歸計劃的「載體」,他怎麼會再去親手予以破壞?

    李琅比誰都更渴望和親能夠順利成行,沒有和親,哪有回歸計劃?

    李琅作「反詩」,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向大唐朝野公然表明一種態度:

    大家看啊,我,李琅,是反對和親的,有詩為證。

    這種態度很有必要。如若以後和親一旦出事,兩首「反詩」可以為李琅佔據輿論和道義的高地,堵住朝野悠悠眾口,甚至讓他免受追責。

    這是李琅提前為自己鋪設的後路,輿論可以保護他。

    當然,行為上確實有點「賊喊捉賊」的意味。

    李琅不擔心他反對和親的態度會影響到唐契和親,

    這麼想完全是自作多情,杞人憂天。

    在一個非「民主」、官本位的國家裡,屁民百姓無論說什麼,都不可能影響到軍國大事。

    這就好比在後世,一個屁民在某個公共場合或網絡微/博發表自己的外交主張,建議國家應該集中財力改善國內民生,不能繼續用石油和糧食四處無償援助某些「小兄弟」,外交部就會採納他的主張嗎?

    天真。

    外交政策取決於官僚統治集團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和意志,用以加強統治集團的合法性和穩固性,與被統治的屁民們毫無關聯,。

    所以,在唐軍主力酣戰西北之時,只要李隆基害怕契丹騎兵危及或動搖他對帝國的統治,他就必然會進行和親。這一點,是由皇家的「客觀利益」決定的,不受百姓的「主觀態度」而改變。

    ……

    左龍武軍位於玄武門外的大營前,並排來了兩人兩馬。

    營門口,兩排十二名軍士衣甲鮮亮,手持馬槊,身子筆挺,目不斜視地凜然站立,及至馬蹄聲響,兩騎奔至門前,軍士們齊齊橫槊阻攔:

    「何人敢擅闖龍武軍大營,下馬報名,否則立斬轅門。」

    「送銀子的人,財神爺來了,兄弟,還不快快稟報官長出迎。」

    李琅與一同前來的牛延相視一笑。

    大唐軍營中的俘虜會被遷往邊關充作戊卒,也可以讓官宦豪族出錢買回去做家奴,但買俘虜需出具戶牒官憑,並要登記造冊,以備事後查驗。

    所以,李琅事先沒有料到,他一個流民就是有銀子,也買不到人。

    幸好,李琅昨晚認識了牛延。

    而且,牛延很豪爽,做事並沒有遺傳他父親那般機敏慎重,牛延聽了李琅要求代買一個俘虜的請求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

    左相家裡買一個俘虜,自然十分順利。

    十兩銀子,登記後就可以將人立即帶走。

    龍武軍軍官們也不傻,恨不得李琅能多買幾個,反正現在不賣,等過兩天拉到法場,卡嚓一聲砍掉腦袋,那就一文錢也撈不到了,。

    當然,十兩銀子的價格是貴了點。

    左龍武軍軍營校場上,一群契丹俘虜被兩隊軍士押了出來。正是昨天被押送遊街的那群契丹人。

    李琅用漢話衝著契丹俘虜們高聲喊道:「誰是李維澤,站出來。」

    「我。」契丹俘虜中踉踉蹌蹌地跨出一人,用的是蹩腳漢話。

    李維澤赫然是昨天街上看到的那個二十來歲,腿部受傷,但眼神卻桀驁如刀的年輕俘虜。

    「跟我走。」

    「你是誰……我要跟我的兄弟們死在這裡。」李維澤的眼神依舊桀驁不屈。

    李琅沈聲道:「如果你不想去見你阿娘,你就可以不走。」

    李琅的語氣很生硬,他沒有耐心去多說什麼……因為他已經知道李維澤是永樂公主的兒子,怎麼說也算是一個契丹貴族,而他李琅,只是一個屁民,這中間的落差勾起了他的痛苦……也許是陰暗心理下的不該有痛苦。

    李維澤聞言渾身一顫:阿娘,那似乎已是非常遙遠的記憶。

    七年了,草原的牧草枯了又綠,綠了又枯,李維澤沒能再見到母親一面。

    ……

    李維澤正是永樂公主唯一的兒子,是永樂公主跟李娑固所生的兒子。

    李失活死後,皇帝以李失活的堂弟、中郎將李娑固襲封松漠府都督、松漠郡王。開元七年末,李娑固曾與永樂公主回過一次長安,入宮覲見皇帝。

    當時,契丹靜析軍副使可突於英武驍勇,深得眾心,李娑固擔心可突於危及王位,便想下手除掉可突於,。

    開元八年,事情敗露,可突於率兵反攻李娑固,李娑固不敵、兵敗,丟下妻兒,倉皇投奔大唐營州。

    營州都督許欽澹令部將薛泰率領驍勇軍士五百人,又讓奚王李大輔出動奚兵,同李娑固聯合討伐可突於。

    但此戰唐軍大敗,李娑固,連帶著李大輔全被可突於臨陣斬殺,薛泰亦被生擒,營州都督許欽澹也被迫率敗兵退入渝關。

    可突於後來被忠於唐朝的李過折誅殺,永樂公主母子便視李過折為大恩人。

    故而李過折被可突於餘黨泥禮殺死後,李維澤便把泥禮和新任阻午可汗當成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李過折被殺那年,十五歲的李維澤就離開了教他漢文的母親身邊,跟李過折餘部一起,踏上反抗阻午可汗的道路。

    在李過折餘部備受阻午可汗打擊之時,安祿山卻落井下石,假傳天寶皇帝聖旨,慌稱皇帝設宴賞賜,把他們騙去飲酒,然後無恥地在酒中暗下迷藥莨菪子,將他們迷暈後生擒。

    接著安祿山把這些契丹男女當成沙場俘虜進獻給皇帝,以彰邊功。

    這群李過折餘下的小部分契丹部眾其實跟李過折一樣,是一直忠心於唐朝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赴安祿山的宴。

    安祿山就是這樣對待他們的忠誠。

    他們並不是在戰場上被打敗的,而是被安祿山狡黠地利用了他們對唐廷的忠心,使用下作手段擒獲過來,所以他們極其憤懣:

    他們對唐朝的忠誠遭到了無恥的羞辱和戲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