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71章 情況不容樂觀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回紇諸部首領骨力裴羅早前也派遣一個數十人的使團抵達長安,。

    突厥王庭這個到嘴的鴨子被李琅奪走了,骨力裴羅獲信後破口大罵李琅無恥,但骨力裴羅的使團卻不是來跟李琅理論功勞的。

    畢竟,當時的情況是,三部聯軍在尋不到南下的突厥王庭後,六萬大軍已經停止追擊了,鴨子是自己飛走的,不是李琅搶走的。

    後突厥被滅後,骨力裴羅趁機併吞了突厥殘餘部落,佔據突厥故地,正式建立了回紇汗國,這次他是專程遣使入唐稟告大唐皇帝,請求大唐皇帝冊封他為回紇可汗。

    對骨力裴羅來說,接下來,他需要做的是,及時調整戰略,設法併吞拔悉密、葛邏祿這兩個曾經的盟友,讓回紇徹底取代突厥,回紇鐵騎肆意縱橫蒙古高原。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這個戰略中,大唐事先對回紇汗國的承認是必不可少的,。

    ……

    李琅的所作所為全都只是為了回歸中原種田,至於護送公主和親,只是回歸計劃的衍生品,別人不願意讓他去幹,卻不知正合他意,他根本就沒那個閒心去幹。

    皇家公主的安危,李琅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從一個女子的角度,李靜慧也很可憐,他李琅更是對不起李靜慧,但從李靜慧皇家身份的角度,由於李琅對皇家有恨,這一點完全沖淡了他對李靜慧的內疚之心,皇家殺人縱火奪地之時,可是連半點內疚之心也沒有的,完全就是土匪強盜之心。

    李琅不是一個容易忘記仇恨的人。

    正因為這種仇恨的存在,李琅甚至連警惕契丹內部爭鬥的提醒都懶得告知朝廷。

    ……

    李琅在生活契丹三年,知道契丹八部之中,由於與唐連年征戰,恩怨難了,且心中時刻存有劫掠中原錢財子女的貪婪,因此仇恨唐朝的保守貴族佔據多數。

    而支持唐契和親的貴族,也就親唐的李居柏等少數人而已。

    李居柏仰慕唐朝文化,他一家子也有多人在唐為官,他本人更是「榮幸」地被皇帝賜予李姓,當然很希望看到唐契罷兵息戰。唐契和平後,依仗唐朝的力量,有利於提高他在契丹汗帳說話的份量。或許,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所以,李居柏極力鼓動阻午可汗和親。

    但仇恨唐朝的保守貴族們可不願意看到唐契和親停戰。

    保守貴族之所以支持阻午可汗,是因為阻午可汗七年來一直讓他們很滿意,但在和親這件事上,阻午可汗受到李居柏的極力慫恿,「鬼迷心竅」地一心想要與唐朝皇室聯姻,已經讓保守貴族很不痛快,。

    保守貴族們更是壓根就沒有料到,在殺虎奪將這樣帶有輕蔑性和侮辱性的要求下,唐朝竟然依舊答應和親,這讓他們始料未及,他們在惱羞成怒之下,也許會另想辦法阻止和親。

    而且,由於此時和親公主已經在前往契丹汗帳的路途中,他們想到的辦法必然是一個「一勞永逸、永絕後患」的辦法。

    為此,他們可能會極力拉攏一手將阻午可汗推上汗位的契丹右殺大將泥禮。

    如今掌控著契丹汗帳主要兵力的不是阻午可汗,而是泥禮。包括阿隆勒帳下的軍隊,事實上真正聽從的也是泥禮的號令,年輕的阿隆勒其實處在一個有兵無權的尷尬地位。

    但泥禮對和親的態度一直很不明朗,從沒有明確表示過支持或不支持。

    本來泥禮跟阻午可汗關係極好,阻午可汗真要鐵了心迎娶唐朝公主,泥禮即使心裡不贊成,但明面上大抵也會選擇默許,保守貴族們似乎很難說服泥禮反對和親。

    但李琅在阿隆勒身上發現了一個極為不妙的狀況:阿隆勒竟然有意收攏李過折手下的殘存部眾。

    要知道,李過折可是被他大哥泥禮殺掉的,李過折手下的殘存部眾與泥禮不共戴天,阿隆勒作為泥禮的弟弟,實在不應該這麼做。

    或許這只是阿隆勒個人不甘處於一個有兵無權的地位,想借助李過折手下的殘存部眾發動政變奪權,但更大的可能是,阿隆勒的行為是在受到阻午可汗的暗中指使。

    如果是後一種可能的話,那就極有可能是阻午可汗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想藉著和親的機會,從泥禮手中奪回汗帳的兵權,這將是一個「走鋼絲」的行動。

    當泥禮能夠及時察覺到某種對他不利的苗頭時,他倒向保守貴族那就變成必然的事情,。如果保守貴族們能夠因此爭取到泥禮的支持,那情況就很不容樂觀了。

    泥禮的軍隊加上反對和親的保守貴族們的軍隊,幾乎佔據了契丹80%的兵力,這是一支強大的力量。李居柏等親唐的貴族根本無法與之在軍力上形成抗衡。

    歷史上,唐契和親發生在四年後,那個時候,泥禮已死,阻午可汗親自掌控了汗帳的兵力,和親當然能夠順利進行。

    而且歷史上的這次和親是安祿山提議的,他當時兼任范陽節度使,治所由營州移駐幽州,他急於建設范陽軍,無暇顧及契丹,但又擔心契丹人給他惹麻煩,故此想用和親暫且安撫契丹人。

    但在天寶元年,安祿山並沒有這種想法。所以,心懷異志的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靜和公主的處境無疑十分危險。

    作為護送公主和親的將軍,在出了大唐境內之後,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行軍路線絕對保密,把斥候遠遠地派出隊伍周圍的數十里外,包括隊伍身後的退路,嚴密偵查周邊情況。一旦查知契丹方面的大軍異動,即刻回返唐境,不要作絲毫停留。

    護送將軍同時應該上奏朝廷,要求安祿山監視土護真河西岸的奚王汗帳,並出動平盧軍,從營州發兵護送靜和公主抵達契丹汗帳。

    這麼做,就讓安祿山跟護送將軍變成一條繩上的螞蚱,背負同樣的責任,使他不敢從中搗亂。

    當然,這一切已經跟李琅沒有半點關係了,他沒必要鹹吃蘿蔔淡操心。

    李琅出宮後,轉天便跟從雲州隨與他一同回京的劉東去戶部下轄四司衙門之一的戶部司,催辦皇帝金口承諾的落戶相關事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