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153章 愧不敢當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次日凌晨,李琅和高曲柏兩人騎馬,張晉乘坐馬車,三人匆匆趕到宜壽縣衙,。

    「張仙師,李壯士,鞍馬辛苦,快快有請。」

    衙門剛剛開始署衙,新縣令魏方進在後堂接待了張晉和李琅兩人,縣丞嚴開善,主薄高曲柏,縣尉杜甑,以及七曹佐官等人俱在,場面搞得很隆重,李琅和張晉甚感意外。

    「魏明府客氣了,這般厚禮相待,鄉野之人愧不敢當。」

    張晉和李琅都不是官身,魏方進折節延請,接待規格有點不合常情。

    「當得起的,當得起的。」

    魏方進很年輕,約三旬上下,身材高大,臉部肌肉胖嘟嘟的,微笑時兩眼瞇成一條細縫,頗具喜感。

    分賓主落座後,魏方進開口對縣丞嚴開善道:

    「嚴縣丞,將擬好的免租佈告刻印原版拿出來,請李壯士過目一覽,。」

    「李壯士請看……」

    嚴開善給出一張正待雕版印製的的佈告原版,當李琅看到上面註明的免租緣由時,禁不住有些吃驚道:

    「魏明府,這不妥當吧……」

    張晉聞聲拿過佈告一看,也是瞬時變色,怎會有如此「人性化」的官方佈告:

    「宜壽連雨數十日,水澇成災,稼穡多損,原游擊將軍李琅落籍縣境,臨睹災情,陳情太真仙子,仙子轉奏聖上,上諭闔縣課戶免租,新附課戶租調俱免,租調已輸者,聽免其來年……」

    佈告分明就是在替李琅向宜壽百姓公開表功嘛。

    魏方進滿面春風又不無羨慕道:

    「傳旨的宮中內侍提起,太真仙子特意向陛下奏請如此寫明……李壯士真是獨得仙子照拂啊。」

    「仙子是個有心人,殊不知我寧肯不要這種照拂。」

    李琅心中澎湃,這次真的是愧不敢當了。

    李琅借用了納蘭的木蘭花令和一堆謊言去騙取楊玉環的感情,目的更多的只是想玩弄楊玉環那魅惑無盡的**,可楊玉環卻將他的謊言當真,竟送給他民望大禮。

    皇帝之所以會答應楊玉環這種有悖常理的要求,想來一則是皇帝對楊玉環百依百順不能駁斥楊玉環的任何要求;二則是皇帝想為楊玉環前來宜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這同樣是出於對楊玉環的溺愛。

    可李琅不想楊玉環去求皇帝什麼事兒,。

    歷史上,楊玉環是四大美女中唯一沒有主動干政的,李琅不願因為他的出現而讓楊玉環涉足骯髒而血腥的宮廷政治,她自己過著簡單快樂就好了。

    楊玉環,我該如何回報你?

    「李壯士哪裡話,這是天大的好事,仙子恩惠,本官夢寐難求呢……眾所周知楊家與李壯士不睦,卻不知李壯士如何能與仙子交好?」

    李琅很含糊地搪塞道:

    「仙子長居道觀,超然物外,不涉世間紛爭,並知道我與楊家之間存有過節,我與仙子相交,乃是因緣際會,緣至則友成。」

    李琅現在清楚魏方進為何如此禮遇有加了,全是因為楊玉環的關係,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照拂,實在氣壯不起來。

    吃軟

    飯的感覺……快樂……要是「飯主」換做別的女人或許會很快樂,可楊玉環不行。

    楊玉環盡量少跟皇帝接觸,李琅才會更快樂……可這又是不可能的。

    皇帝情商很高,權握天下,在歌舞音樂等藝術生活上與楊玉環趣味相投……楊玉環能拒絕皇帝的滔滔愛意麼?

    楊玉環這麼做,是在用民望作為對李琅進行另一種方式的補償,並不表示她喜歡李琅。

    「李壯士與仙子因緣不淺呀,羨煞本官。」

    李琅不肯道出與楊玉環相交的內情,魏方進雖是疑惑也不好追問,大笑著高聲吩咐嚴開善道,

    「立即將此佈告原版批量印製,全城張榜公佈,一定要將陛下和太真仙子的濟世仁德……還有李壯士為民請命的熱心廣佈於民間,。」

    「卑職即刻去辦。」

    嚴開善領命而去,魏方進又吩咐高曲柏,杜甑,以及其他眾曹自去署事,主題是為兩位天潢貴胄的到來做好接待準備。

    待眾人走後,魏方進方才話入正題,對張晉和李琅道:

    「兩位,本官不妨坦言,玉真公主殿下和太真仙子駕臨秦嶺,名義上是安撫新附課戶,實則觀賞遊玩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首要一條就是要讓公主和仙子玩得盡興,不能出任何岔子。」

    大人物駕到,勞民傷財是免不了的,官府迎來送往,自是輕車熟路,與百姓本無關係,魏方進尋張晉前來,不過是想親自知會張晉一聲,引起張晉的足夠重視,防止弄出什麼意外。

    「明府一力操辦便可,我等無異議。」張晉話說得有點沖,臉色也不大好看。

    這樣的事情魏方進派人告知便可,何必勞他親自跑上一趟,要是早知道魏方進並無要事,他便不會前來,道家行事自成一體,被官府呼來喝去成何體統……也罷,此行權當拜見新縣令。

    與張晉神情不渝相反,李琅卻顯得異常專註:

    「是該想一些公主和仙子平日裡玩不到的玩樂法子……」

    李琅這輩子做的最自信的一件事是向楊玉環示愛……這要說出去,估計大唐沒幾人相信。

    但李琅就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自信延續下去,向楊玉環展現出他能帶給她不同於皇帝的感受。

    ……

    從長安而來的袁孝晌午方到,。

    袁孝跟李琅共事並不愉快,事後境遇也是迥異,李琅名揚長安,袁孝卻陷身草原,受到契丹人的毆打辱罵。

    好在袁孝被奚人送回之後,皇帝對他的寵信更深了一些,除右監門將軍職司照舊外,還外派了一個教坊使的美差,執掌左右外教坊,絲竹在耳,優伶在側,可謂苦盡甘來。

    可是,近日宮內有關李琅的沸沸揚揚的傳言讓他面臨著極大的潛在危機。

    如果奚人是在利用他迷惑大唐,給朝廷造成戰略誤判,他將如何自處?

    儘管皇帝似乎不相信宮內流言,袁孝卻為此坐立不安,自請皇命,前來向李琅證實流言。

    袁孝進入宜壽縣城之後,見到全城百姓都在歡呼雀躍,男女老少爭相盛傳李琅之名。

    驚訝之下,袁孝著人往城門告示上一瞧,頓時大呼意外,以袁孝的官場閱歷,從那有限的幾行字中一眼就能看出實質所在:

    佈告是太真的意思。

    袁孝本打算向已經降為平民的李琅擺擺臉色,臨時又改變注意,拋開以前的不愉快,見面之後熱情地與李琅寒暄好一陣後,方才細細道明來由,隨後問道:

    「李壯士,宮中近日那些有關你的流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不是流言,而是我此次北上尋親的親身經歷。」

    李琅讓潘氏散播於宮牆之內的信息正是他北上尋親的親歷,唯獨隱去的是小鶯那一環。

    因為李琅判別不了小鶯和她娘子的立場,不願節外生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