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二十四章 文 / 崇禎王朝

    崇禎元年的一月中旬,內閣大臣們已經都到了北京,此前的內閣事務大都由孫承宗負責,這些新閣員的餓到來使內閣恢復了正常的運轉.

    不過隨著新內閣的運做,那些閹黨殘餘是不會坐以待斃的,楊維垣眼見昔日的同黨一個個的落馬,他可是心急如焚,急忙找來御史袁宏勳商議。兩人密議許久,定下攻守同盟,決心除掉劉鴻訓,以穩定自己目前在朝堂的地位,保護自己利益。

    誰料不等楊維垣難,劉鴻訓在有意無意間已經搶先下手了。原尚寶監司卿黃正賓上疏彈劾楊維垣與徐大化貪污,挪用公款,請求將兩人驅除出朝廷。

    奏疏送到內閣時,正好錢龍錫當值。錢龍錫頭一回擬旨,不知底細,而且他本就宅心仁厚,不欲多生事端,便在黃正賓的奏疏上批示道:大化已落職,不必苛求,楊維垣反覆無常,著落職閒住!

    等到崇禎皇帝接到這份奏章的時候,看到楊維垣和徐大化這兩個名字,隨即想到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閹黨人員,政治小丑,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能幹。於是批復道:楊維垣不許潛住京師,徐大化著回原籍去!

    楊維垣接到聖旨時傻了眼,他不是沒有想到過自己可能回被罷官,卻沒想到回怎麼突然,而且是受到徐大化的連累,這有委屈也沒法說啊。

    楊維垣畢竟見過大風大浪,他想了一會兒便有了注意,他當即乘轎子來到袁宏勳的府上,將情況一一告知袁宏勳,且密議良久。

    話說袁宏勳,當他聽到這個消息自然吃驚不小,並且感到危險已迫在眉睫,送走楊維垣後他立即草擬奏章,攻擊劉鴻訓。

    其實袁宏勳並不知道驅除楊維垣的正式皇上,而劉鴻訓根本就和這件事沒有什麼關係——當然,如果當日值班的是劉鴻訓的話,那麼黃正賓的奏章落在他手裡的話,他最有可能擬旨將楊維垣驅除出朝廷。

    袁宏勳到底是做了幾年主管檢舉糾劾的御史,奏疏是這樣寫的:劉鴻訓一入黃扉(內閣),揚揚自得,旬日之間,革職閒住無虛日。猶可意者,楊所修,賈繼春,楊維垣夾攻表裡之奸,有功未賞,無罪被驅,閣臣所為,出人意表。劉鴻訓殘害忠良,以暴易暴,長此安窮!

    這篇奏章寫得理不直而氣壯,若是不明事理的人讀了,說不準就會將同情心傾注在他這一邊。

    緊接著,錦衣張僉事在楊維垣和袁宏勳的指使下也上疏攻擊劉鴻訓,說他在出使朝鮮時,授受賄賂.

    兩份奏章先後呈上,劉鴻訓避嫌,韓獷,錢龍錫不敢自專,於是未經票擬,直接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手裡。

    崇禎皇帝看完奏章之後,輕蔑的一笑,轉而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問道:承恩啊,最近有阮大誠的奏章嗎?

    王承恩恭敬的回道:回萬歲,老奴最近沒有看到阮大誠的奏章。

    崇禎皇帝滿意的一笑,心裡想:這個阮大誠還真是個聰明人,知道這裡水深,他乾脆就不參與這場打倒東林黨的運動。

    第二天,皇上批復道:著袁宏勳落職侯勘!

    內閣接到批復後,大為驚訝。誰都沒想到皇上會對內閣如此信任。劉鴻訓更是感激涕零,決心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劉鴻訓到底是一個君子,看到袁宏勳受此重處,於心不忍,便上疏求情。不過給事中鄧英檢舉袁宏勳貪污白銀共計十五萬兩,並且賄賂楊維垣,才得到御史一職。其中人證及證言也一同呈上。

    奏折呈給皇上後,龍顏大怒,下旨查抄楊維垣,袁宏勳府第,並將二人押入錦衣衛北鎮撫司。同時傳來消息,錦衣衛指揮使有吳孟明接任。這個吳孟明在錦衣衛中是一個比較正派的人物,並且政治上傾向東林,這一切都表明,皇上現在正倚重東林。而東林也正信心滿滿的餓要重振朝綱,重興大明盛世。

    與此同時,朝堂上六部尚書也進行了大的調整,吏部尚書由王永光擔任,工部尚書由李長庚接任,刑部尚書是喬允升,禮部尚書由何如寵擔任,畢自嚴擔任戶部侍郎。經過了一番整治,魏忠賢時代的遺留問題已經消失殆盡,朝廷內外暗暗的增長著一股欣欣向榮的期許。

    但是陝地連年旱災,民不聊生,加之官府橫徵暴斂,邊軍久不餉,在陝西時局已經不穩,隱隱有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前兆。

    崇禎皇帝接到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的奏報,大雷霆,將奏折往地上一甩,怒道:陝西的官員是幹什麼的?還有邊軍將領,是幹什麼吃的?陝地旱災連連,流民大起,他們為什麼不報?御史言官在幹嗎?都統統死絕了?!

    御書房內一干內侍,宮女,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見皇上震怒,連連叩頭請罪,直呼萬歲息怒。

    崇禎皇帝平息了一下情緒,向吳孟明道:吳指揮,招內閣六部大臣入宮晉見!

    旨意傳下,御書房內一干人等都愣住了,尤其是吳孟明。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想:這錦衣衛什麼時候改行管這事了,我們一直是管偵緝的啊,我們這一去,還不知道要傳出什麼小道消息,那些大臣一看我們錦衣衛前去傳旨,還不知道他們要嚇成什麼樣子。不過皇上下旨,我們錦衣衛只能照辦。

    想到此處,吳孟明領旨謝恩,立刻率領錦衣衛人馬,到各處朝廷大員家中傳達旨意去了。再一旁的曹化淳看到皇上氣得都這樣子了,便暗替陝西的官員惋惜,看來陝西的官員要被大清洗了。

    話說那些內閣大臣,看到是皇上親軍,專管偵緝詔獄的錦衣衛前來傳旨,都驚訝不已,不知此次前去是福是禍,憂心不已。

    內閣大臣急匆匆的趕到皇宮建極殿中左門平台,看到皇上已經在平台了,急忙叩頭謝罪。

    崇禎皇帝臉色很是難看,錢龍錫,李標,劉鴻訓,王祚遠,韓獷,孫承宗看到皇上面色不善,也是提心吊膽,不知所措。

    崇禎皇帝沉默了一會兒,輕輕的一擺手,曹化淳會意,將吳孟明的奏章交給現在已經是內閣輔的韓獷手中。

    韓獷看了看奏章,大驚失色,道:這……這,皇上。錢龍錫,李標,劉鴻訓,王祚遠,孫承宗看到韓獷這個樣子,茫然的看著他。

    崇禎皇帝說道:吳孟明,將事情講一講吧。

    吳孟明說道:是陛下。諸位大人。皇上於前幾日特命錦衣衛秘密偵察三邊各地守備情況與民生吏治。從現在傳來的消息看,在陝西一地,連年旱災,民不聊生,各地官府對於災情隱瞞不報,致使各地民生凋敝,流民或三人,或五人為一群,聚而生亂,打家劫舍;邊軍久不餉,只好典當衣物,甚至出妻賣子,亦不能維持生計。

    在平台的眾位大臣聽到吳孟明奏對。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跟陝西有關係的幾位官員更是戰戰兢兢。

    崇禎皇帝面無表情的說道:眾位愛卿,看看這些大明的地方官吏!

    各位大臣趕緊叩頭謝罪。孫承宗出列道:皇上息怒,兵部監管不利,致使邊軍紀律敗壞,微臣有罪,請皇上責罰!

    崇禎皇帝看著這為忠心耿耿的老臣,真是百感交集,在明末這個動盪的年代,正是有了象孫承宗這樣的傑出的人才,才使明王朝苟延殘喘的延續了十七年,如果不是歷史上的那個疑心重重的朱由檢爛殺無辜,也許明朝不會那麼快的滅亡。

    崇禎皇帝溫言說道:孫愛卿,此事與你無關。皇帝又轉過頭,問道:戶部何在?

    新任戶部尚書曹於汴說道:臣上任不久,不過距臣所知,戶部已經三,四年沒有撥過餉銀了。

    此語一出,眾位大臣紛紛變色,一些官員暗怪曹於汴怎麼能將實話說出,這不是自找麻煩嗎。說不定還會連累自己。

    崇禎皇帝奇怪的說道:怎麼會這麼長的時間沒餉銀?

    「回皇上,皆因國庫空虛,加上重修三大殿,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了!」

    「那現在國庫還有多少銀兩?」

    「回皇上,近期查抄了一些貪官污吏,國庫現有存銀一千一百五十二兩八錢。」

    「好,曹愛卿,三十萬兩軍餉,另撥三百萬兩救濟陝西旱災。」

    「臣,尊旨!」

    崇禎皇帝向王永光說道:陝西巡撫,延隧巡撫欺君罔上,將其革職查辦。

    吏部尚書王永光說道:尊旨!

    崇禎皇帝又說道:各位愛卿,可有合適人選繼任陝西巡撫,延綏巡撫?

    一陣沉默,誰也沒有回答皇上的問題。崇禎皇帝又向吳孟明問道:吳愛卿,你在陝西有沒有現恪盡職守的官員?

    「回皇上,據微臣所知,陝西官員只有一部分官員欺君罔上,大部分的官員還是忠心耿耿的。」

    「哦?前幾日愛卿不是說有一個叫洪承疇的官員,恪盡職守,愛民如子,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官嗎?」

    吳孟明的汗頓時就出來了,心想:皇上啊,你不是玩我嗎?我什麼說這個話了!你叫我們錦衣衛要秘密的查探陝西的民情,也沒叫我們甄別官員的好壞啊?看來皇上對這個洪承疇很是看重啊,不過皇上什麼時候知道這個人的?是通過東廠,還是內行廠?

    吳孟明心裡雖然這般計較,但還是裝做恍然大悟的表情,說道:臣愚頓,竟然將此人忘了,回皇上,此人不僅恪盡職守,愛民如子,還素知兵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崇禎皇帝滿意的點點頭,這個吳孟明還不錯,是一個知心人啊。皇上又對王永光說道:王愛卿,那就任命洪承疇為陝西巡撫,另外將延綏巡撫職權併入陝西巡撫。命洪承疇統領陝西一切政務,軍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