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七章 和稀泥 文 / 崇禎王朝

    忙忙碌碌的,眼看著崇禎四年就要過去了,回過去的四年,崇禎皇帝覺得與其他的穿越人士比較起來,感覺自己比較的窩囊啊。崇禎皇帝回想自己在這快要過去的四年裡,除了在朝臣中和稀泥之外,竟然沒有幹什麼其他的重要事情。

    看看其他的穿越人士,穿越過來之後,哪個不是創造了一番豐功偉績,研製火藥、製造槍炮、開辦工廠,等等。崇禎皇帝感覺太憋屈了,崇禎皇帝心情不好,於是皇宮裡的那些皇妃、宮女、太監們一個個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畢竟因為福王一案,宮中處理了不少太監、宮女,連皇上身邊的紅人之一,曹化淳與杜勳,都被處理了,原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也被賜死,這個時候要是在把皇上弄得不高興了,說不定要去陪曹化淳與杜勳他們去閻王殿喝茶了。

    但是經過幾天之後,崇禎皇帝也想明白了,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說,不是哥們太無能,實在是這個社會太瘋狂了,說道火藥,早在宋朝,黑火藥配方就被搗凳出來了,而且還是黃金配方,連一點改進的餘地都沒哥們留下。

    說道槍炮,崇禎皇帝更是吃驚。明軍早就裝備了大量火器,而且這些火器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不比同時期的西方軍事強國差。崇禎皇帝有特意的調閱了一些有關火器製造的書籍,像《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

    在《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記載了大量的明軍制式火器裝備,比如說像什麼單火箭、多齊射火箭、多火藥筒並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光火箭的品種達幾十種之多。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也相當達了,光地雷就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另一類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兵器;而且明軍還裝備了大量的開花彈。

    最讓人意外的就是,清朝所謂的抬槍竟然是明軍的制式裝備,明軍稱呼抬槍為「九頭鳥」,明代的抬槍帶有三角支架和旋轉裝置,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oo米,威力強勁,即便當時的戰車也無法抵擋。

    而且明軍火器的瞄準裝置也是分的精良,明軍裝備的比如像佛良機火炮,是依靠照門瞄準的,而明軍所裝備的紅夷大炮,更是依靠「銃歸」這一專用的瞄準裝置進行瞄準。

    可以說,明軍除了導彈以及後世的針擊式槍械造不出來以外,無論是毒氣彈還是左輪槍、步槍、火炮,明軍都造的出來。你說說,就這情況,這還讓廣大的穿越人士怎麼混啊。

    弄火器是不行了,崇禎皇帝又想弄弄工業吧,一瞭解,得了吧,明朝的工業可不是一般的達,就拿明朝的冶鐵技術來說,明朝冶煉的設備和生產技術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如遵化鐵爐,深一丈二尺,前寬二尺五寸,後寬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

    遵化鐵廠的煉鐵爐每天能煉六次,每次出鐵二百斤,日出鐵量達千餘斤。產品分生鐵、熟鐵和鋼鐵三種:「生鐵之煉凡三時而成,熟鐵由生鐵五、六煉而成,鋼鐵由熟鐵九煉而成。」雖然明朝的冶煉技術很達,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礦冶官營,因為官礦冶業的勞動者是從匠籍人戶中金徵調來的。被徵調者原來負擔的稅糧照舊輸納,只免除雜役(有的只半免),還要自備生產器具。這對勞動者來說顯然是一項沉重的負擔,故千方百計躲避以至逃亡。所以官礦冶的生產效率是較低的,往往無利可圖。

    針對這種情況,在宣德十年,命全面停罷金、銀、銅、鐵官礦,令民自采煉,使礦冶業進入民營占主導地位的時期。但是不久之後,官營礦冶不久即告恢復,但生產量日漸萎縮,有的終至關閉。

    如曾經盛極一時的遵化鐵冶,永樂間其礦山爐場分佈於薊州、遵化、豐潤、玉田、灤州、遷安等六州縣,但是到了嘉靖時期,遵化鐵廠就日漸萎縮,直到萬曆九年(1581年),更不得不將山場封閉。

    所以現在崇禎皇帝面臨的是,不是想著要如何的改進明朝的冶煉的技術,因為在現在這個時期,明朝的冶煉技術已經足夠的達了,拔苗助長的事情哥們不能幹;崇禎皇帝所要解決的,是如何盤活朝廷現有的這些鐵廠。

    而宣德時期將鐵廠轉入民營,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朝廷經營這些鐵廠時,鐵廠的那些官員根本不注重經營和展鐵廠,只是一味的想要撈錢,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還是得用老辦法,那就是將鐵廠轉入民營。

    不過這是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要想處一個妥善的辦法來,向冶煉這樣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一味的將他民營,崇禎皇帝也不是很放心,但是現在崇禎皇帝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最近找個時間和內閣商量一下吧。

    崇禎皇帝想,既然不能遭槍、造炮,不能參乎到大煉鋼鐵的事業中,那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偉大的和稀泥的事業中吧。想想其實和稀泥這份事業還是很有前途的,朝廷中那麼多的幹才,要是自己什麼事情都要插一手,那還不把自己累死啊。

    而且和稀泥這份事業的風險還很低,想隆慶皇帝,一即位,就投入到和稀泥的這份偉大的、前途無限的事業當中,隆慶皇帝和稀泥一和就是六年,在隆慶期間,天下比較太平,經濟得到進一步的展。

    隆慶死後,歷史上對隆慶的評價很高,在張居正主持修撰《穆宗實錄》,對剛剛過世的穆宗有極高的評價:「上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內,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雲。」

    就因為隆慶皇帝會和稀泥,當然,在加上隆慶皇帝會用人,所以縱觀隆慶皇帝在位的六年中,隆慶根本沒有幹出什麼特出彩的事情,但是在歷史上,對隆慶評價那個高啊,所以崇禎皇帝決定,要學習隆慶皇帝。

    隆慶朝人才濟濟,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我崇禎朝人才也不少啊,文有韓獷、劉鴻訓、李標、錢龍錫等等;武有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楊嗣昌等等。

    既然隆慶皇帝和稀泥和出了名堂,那我崇禎皇帝也會和稀泥,和出名堂的。干實事幹不出名堂沒有關係,李白不是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嗎。不會造槍炮、不會煉鋼鐵,沒有關係,咱是皇帝,咱有錢,只要稀泥和好了,咱就是好皇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