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遺憾的1884

龍騰世紀 第三十四章 膨脹的信心2 文 / 遺憾的1884

    第三十四章膨脹的信心2

    西方國家之所以判斷王致鳴集團的勢力遠離台灣,那是因為從去年開始對法作戰之後,王致鳴大多數出現、露面的地點,多在台北的陽明山莊亮相的,去年在南洋、中南半島展示的軍事實力,呀表明這裡是他的戰略重點,而大多數歐洲的駐華外交官們,都已經習慣性地把台灣的陽明山莊,作為喬丹爵士的主要辦公地點,而台灣地區的大興土木,也給他們造成了一種錯覺:喬丹爵士要全力經營台灣、經營亞洲!

    那也就意味著喬丹爵士的實力,大都集中在亞洲地區。(贏q幣,)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現在塔阿自治區的海軍艦隊,相比秘魯傾全國之力,重建的秘魯海軍艦隊,其噸位差距是比較懸殊的,公開的數據是大致相差兩倍左右。

    秘魯海軍目前擁有四艘五千噸級以上的英制鐵甲艦,那是硝石戰爭之後,秘魯海軍在英國訂造的,這次就並沒有像原來的歷史上一樣,因為秘魯政府的經濟狀況極為惡劣,而無力支付造艦的資金,最後不得不拍賣了這批艦艇。

    據說是秘魯政府,在八八年即將放棄定造的艦艇時,意外地得到一位歐洲銀行家的低息貸款,交換條件是秘魯的森林資源十五年的自由砍伐權,砍伐的木材供出口,秘魯政府以出口稅抵付這筆銀行貸款。

    於是得知這一個消息的秘魯海軍,就極力促使秘魯政府接受了這個「優惠」的貸款條件,於年年底,得到了全部四艘訂造的鐵甲艦,秘魯海軍一下就變成了在總噸位上,僅次於智利海軍的南美海軍艦隊。

    四艘大噸位的鐵甲艦,也刺激了智利海軍的神經,促使智利海軍立即向英國政府提出購買兩艘裝甲巡洋艦的要求,在英國人開始建造無畏艦時,智利政府又提出購買兩艘的要求,英國佬是不可能把海上巨無霸賣給智利的,英國政府再次向智利推薦了皇家海軍的幾艘新式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無奈地智利海軍買下了其中兩艘八千噸級的裝甲巡洋艦,同時又向王致鳴訂購了幾艘「新式」的驅逐領艦,還意外地得到了喬丹爵士的海軍最新裝備——無線電報機,可以預計,南美國家之間的海軍競賽,將可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地蔓延下去。

    重建的秘魯海軍艦隊,所擁有的四艘鐵甲艦分別為:

    「胡阿斯卡」號裝甲巡洋艦,6400噸,最高航速

    「獨立」號裝甲巡洋艦,6200噸,航速同前;

    「格勞海軍上將」號裝甲巡洋艦,5800噸,最高航速16節;

    「胡裡安」號裝甲巡洋艦,5800噸,航速同前……

    秘魯海軍的這些鐵甲巡洋艦,都是以英國「不屈」號的模式設計的實驗型艦艇,擁有雙聯船面旋台式炮塔,在中部左右弦各佈置一個,安裝的是雙聯裝305毫米架退式艦炮。口徑倒是夠了,但是,其發射速度和露炮塔的防護能力,在a型驅逐艦和a級驅逐領艦、護航驅逐艦新式艦炮的遠射程,以及那狂風暴雨似的彈雨之中,不知道又能夠支撐多久?

    這批裝甲巡洋艦上的副炮,倒是品種繁多、琳琅滿目,一共有二十幾門從152至102毫米的中小口徑的副炮,也有魚雷發射管,屬於英國佬在「不屈」號建成之後,借鑒其部分新技術、新觀念而設計的實驗艦型的裝甲巡洋艦,有點小船扛大炮的意思。

    英國人倒是非常樂於、習慣,由南美國家的海軍,為他們的實驗型艦艇買單。在歷史上,偉大、光榮的大英帝國,是最喜歡用自己還不成熟的技術或設計,慷慨地去為盟友或朋友們製造最新式的產品的,尤其是海軍艦艇。

    不過秘魯人對這批艦艇倒是極為滿意、非常滿意的,認為它們都是火力強大、防護力量強大的優秀戰艦,比目前智利海軍的主力艦艇還要強大、還要優秀!秘魯海軍在硝石戰爭之後,終於壓過了智利海軍一頭,那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值得幹一杯!

    這些鐵甲艦的裝甲也比較厚重,不過那些裝甲,只是鐵甲板鉚接在艦體上的,與王致鳴的驅逐艦採用全鋼材料、電焊技術建造的艦體相比,結構的堅固性和安全性,就不是一回事了,百毫米以上的硬質鋼芯穿甲彈就可以輕易擊穿這樣的鐵甲,在一千米的近距離上,小口徑的硬質鋼芯穿甲彈,也不是不可以建功的。

    在世界海軍歷史上,第一艘真正的全鋼製的艦船,還是要算今年五月份才會完工,英國人建造的「君權」號戰列艦,不過那是被帽穿甲彈或聚能穿甲彈的盤中餐。

    在原來的歷史上,「君權」號開啟了「前無畏艦」的新時代,揭開了海軍技術革命的新篇章,掀起了新一輪的造艦熱潮,徹底引爆了歐洲各國之間的第一次海軍競賽。

    現在王致鳴的小翅膀一扇,再加上費捨爾那無與倫比的前瞻性眼光,提前催生了「無畏艦」時代的到來,今後歐美國家參加海軍競賽的成本代價,就與原來的歷史上完全不一樣了,立即就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再加上西方國家必將採用大量不成熟的工業技術、造船技術,那又必將加大造艦的直接成本。

    玩海軍,那是極為花錢的一個大型遊戲!

    呵呵,王致鳴的部分目的也就達到了,只要歐美國家踏上了這條海軍發展的必由之路,他也就可以輕鬆加愉快地做一個海軍技術和海軍戰術革命的領路人,帶領一群西方高貴的白種豬們,在巨艦大炮的遊戲中激烈廝殺,他最希望的結局是白種豬們,在歐洲、大西洋那個大豬圈、大水塘中,大家殺他個血流成河、一片狼藉、滿目瘡痍、經濟凋敝、四分五裂……

    現在全世界的海軍國家都知道,目前喬丹爵士的黑水護航艦隊,是沒有大型戰艦的,最大的戰艦也就是不到兩千噸的驅逐艦,對商船護航倒是足夠,對付一些小型或老式風帆艦艇,也還可以勝任,對付秘魯的這幾艘大型艦艇,那就不夠看了。雖然聽說喬丹爵士倒是有一艘六千噸級的裝甲巡洋艦,那還是加利福利亞共和國海軍所有的,即使是參加與秘魯海軍的對決,那也是一比四的懸殊對抗。

    所以西方各國海軍專家都認為,喬丹爵士在阿里卡,是沒有辦法對抗秘魯那四艘五千噸級以上的鐵甲艦的,即使是有飛艇助戰,那些經過幾個月潛心研究飛艇對海軍艦艇實施攻擊的西方國家海軍專家們,都普遍認為:秘魯海軍不是傻瓜,他們不會停在那裡等你的炸彈來炸,只要他們保持高速機動,被炸彈直接炸中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小的,荷蘭遠征艦隊的機動戰術是正確的,只是他們沒有執行好而遭到失敗而已,因此,秘魯海軍打敗喬丹爵士的塔阿海軍艦隊、佔領阿里卡,勝算還是相當大的,並不是沒有什麼機會的。

    避處南美地區的秘魯,是體會不到王致鳴軍事集團的強大實力的,他們也沒有機會親身去體會,因此,他們也就會自然地忽視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傳說」一般的事情,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海軍界對雙方海軍實力的「權威」評價,他們的自信心在硝石戰爭之後,又再次地膨脹起來,秘魯國內情緒普遍高漲的愛國人士們,都認為政府應該出動重建後「無比強大」的海軍艦隊,到阿里卡去教訓狂妄的喬丹爵士,並乘機收回塔阿地區。

    王致鳴來到這個該死的時代時,硝石戰爭已經結束,因此他對這場戰爭的過程和結果,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歷史上在「硝石戰爭」的中前期,智利的海軍艦隊,就是憑借其兩倍於玻秘聯合艦隊,以及在南美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一舉消滅了玻秘聯合艦隊之後,從利馬海岸線登陸,再一舉消滅了秘魯政府軍的大部分兵力之後,與躲進山區抵抗的秘魯政府,形成了長達三年時間的對峙。

    失去了海岸線的秘魯政府,也就失去了武器彈藥的補給線,軍事對抗的實力越來越弱,最終不得不在英國人、美國人的調停下,簽訂了《安孔條約》,丟失了自己最主要的硝石、鳥糞礦區,也把玻利維亞徹底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

    「前車之鑒」、「重滔復撤」,這兩個在中華文化裡面很著名的成語掌故,秘魯的土鱉們是不可能會總結、提煉出來的,主要是他們還沒有中華那樣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但是,其淺顯的道理他們到是應該還知道一點的,他們是不會再犯歷史上的同樣錯誤的,王致鳴他們認為,秘魯人有極大的可能是「照貓畫虎」,把智利人曾經用在他們身上的招數,一股腦地再用到塔阿自治區的身上,試圖以其「強大」的海軍艦隊和軍隊,一舉撲滅塔阿地區的分裂勢力,而且他們還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既然塔阿地區已經被智利政府賣給了喬丹爵士,那就可以不管可能會與智利政府發生衝突的問題,他們可以「理所當然」地,提前把《安孔條約》中劃給智利托管的塔阿地區收回,那是多麼大的一種政治誘惑啊,秘魯政府是一定不會錯過這樣一個「揚名立萬」的歷史機遇的。

    而塔阿自治區在他們的眼中,極有可能就是由一些烏合之眾和有野心的商人們搞出來的事情,他們相信自己的軍隊,是可以扼殺這些野心家、陰謀家的所有陰謀的。

    歐洲的白種人和他們在殖民地一不小心遺留下來的,無數的雜種後裔,或不是那麼純種的後裔們,都有一些幾百年來在殖民主義國家強盛時期,所養成的一些壞習慣:那就是極其瞧不起有色人種,尤其是瞧不起華人。

    秘魯人很可能就懷著這樣無比激動的心情,牛皮哄哄、氣勢洶洶地殺向阿里卡!

    王致鳴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那是因為從去年開始,他就給南美的這些國家,暗中安排了一些事情。

    雖然去年王致鳴發動的那幾次局部戰爭的系列新聞紀錄片,已經在全球的院線公開上映,但是,在南美的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王致鳴對其有企圖、有想法的那幾個國家,都還沒有被納入這個電影發行放映體系,那裡的人們就只有通過報紙和道聽途說,或者是到有放映的臨近地區,去看過這些紀錄片來瞭解這些事情。但是,在這個資訊並不發達的時代,對南美地區的大多數人來說,畢竟那只是一種「傳說」而已,誰會相信強大的法蘭西,怎麼會被懦弱的清國人打敗?

    他們基本上都是是是而非、將信將疑地來看待這些事實,包括南美地區的許多國家的高層人士,以及社會的上層人士也大多有如此的態度,他們更多的是相信那只是一種天方夜譚式的「傳說」罷了。因此,這次秘魯政府也極有可能選擇性地遺忘了:喬丹爵士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一客觀事實。

    這就是王致鳴不在南美發行紀錄片,而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的。

    試想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或者是不確定這樣的「傳說」,即使是政府或軍方高層都知道那是真的,但是在群情激奮、舉國一致的要求下,他們也會是騎虎難下的,何況秘魯政府並不怎麼相信這樣的事情,因此,如果秘魯人懵懵懂懂、冒冒失失、毫無警惕、毫不重視地一頭撞進來,那結果就比較令人滿意了。

    所以,秘魯政府最可能採取的戰爭手段,必然會利用其在硝石戰爭之後重建的,又可以和智利艦隊媲美的海軍艦隊,選擇從海路突破,在消滅塔阿海軍之後,直接在阿里卡登陸、並佔領,然後迅速撲滅塔阿地區的獨立浪潮、平定叛亂。

    這是他們二選一的選擇題,也是他們沒有選擇的一種必然選擇。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