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新闖王

正文 第七百二十章 全力配合 文 / 新闖王

    洪承疇上位了,他不但沒有在圍剿呂世的幾次失敗的會戰裡,得到年輕的崇禎的責難,反倒因為其在千軍齊黯的時候,放射出了奪目的光芒,而被崇禎重用。

    隨著大力推行以撫為主的楊鶴的失敗下獄,而一向主張以剿為主的洪承疇便得到了崇禎的青睞,這主要因為一向心求上進的崇禎,急於求成,卻沒有多少治理這個龐大帝國的的能力,治國策略就顯得不得章法而多變,因此在大家一致倡導安撫為主的時候,他便主張招撫,但是在招撫失敗之後,楊鶴被清流東林很批大批的時候,崇禎自然而然的便轉向為以圍剿為主。

    這時候在整個朝廷,還是清流東林,還是主張圍剿為主的洪承疇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主流,這樣,雖然在圍剿呂世的戰役裡屢屢失敗的洪承疇,他所表現的理智能力就顯得正確無比,因此再次被東林推薦,被崇禎所接納賞識,於是,洪承疇便被崇禎寄予厚望。

    於是,崇禎加封洪承疇為新任三邊總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

    新官上任,當然要有所作為,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大明朝廷對呂世已經無可奈何,最少現在是這樣,但是,保住山西雖然三邊總督因為陝西的失陷,成了名存實亡,但是,剩下的頭銜卻非常有用,於是,洪承疇再次啟用賀人龍,在山西河南等地籌集了三萬官軍精銳,在收集了幾乎三省幾乎所有物資的情況下,領兵進入河南,堵住已經成為流寇最後一支力量的李自成,不讓流寇再次禍亂殘破大明根基。

    盧氏縣西南60多公里處有個小鎮,名叫朱陽關。過去,只有湖北、南陽以北的人知道這個地方,其他人對此都很陌生。朱陽關是個古鎮,歷史上屬虢地,系豫陝鄂三省之咽喉,因其戰略地位突出,唐代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設關。北魏後,這裡也設過縣、鎮及直隸分州等。朱陽關雖然是個關口,但因地處深山,多數時間這兒山寂人空,只有鎮南邊的老鸛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著。

    但崇禎四年的年初,這裡突然熱鬧起來,無數的大明官軍,帶著大批的輜重陸陸續續的進入狹小的南陽關,更有一桿大幬悄無聲息的矗立在南陽關的殘破的關牆之上。那大幬之上,一個斗大的洪字卻顯示,洪承疇來了。

    洪承疇的確來了,他成為大明一品高官之後,為報皇上知遇之恩,沒有將他的衙門擺放在條件優厚的洛陽,卻直接將自己的行轅設在了面對呂世和李自成的三角對峙的第一線——面對商洛山和呂世潼關的朱陽關。

    一個臨時在關裡搭建起來的棉帳裡,幾個上好的蜂窩煤爐子被擺在帳篷四角,上好的焦炭散發著隆隆的熱量,幾個小斯在帳篷裡外忙碌,不斷的將一應需要源源不斷的送進來,以便方便這裡的主官主人隨時取用。

    「再加點炭火。」埋頭案牘裡,蟒袍輝煌的洪承疇,頭都不抬的吩咐手腳輕快的小斯。

    那個小斯立刻躬身施禮,但沒有出聲,在這個時候,誰出聲打擾了大人思路,一頓板子那都是小的,砍了腦袋都是可能,現在的這個大人,不是以文官自居,而是以督師身份出現,所行所做都是軍法。

    蜂窩煤爐子是隨軍最方便的器物,這東西來之陝西,要一兩多銀子才能買到,但貴是貴點,但這東西的確為冬天裡的官軍野外宿營還有行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但便於攜帶,更主要的是他的實用,正因為這小小的東西,讓官兵隨時都能喝上原本在行軍裡顯得奢侈的熱水,還有救是熱飯,這讓一項在行軍禮,讓士氣低迷到極點的官軍,竟然沒有發現逃跑和沮喪。

    士卒們燒的還是陝西傳出來的蜂窩煤,但那東西雖然方便,但是,畢竟還是有煙有味。但是,上好的焦炭做成的蜂窩煤,卻有火力旺盛,沒有青煙,沒有臭味的好東西,雖然,這一個購買與於陝西闖賊的東西,卻讓朝廷上層官吏熱愛無比,就這一項,也不知道變相支賊多少。

    痛心疾首歸痛心疾首,使用還是要的。

    於是,一個小廝小心的將一塊焦炭做成的蜂窩煤悄悄的放進爐子裡,然後用鐵鉤子輕輕的挪動一下,讓火力旺盛起來,然後將一個大鐵壺放在上面,立刻,那鐵壺裡便傳來絲絲的水響,不到半刻,那壺裡便發出了水開的翻動聲。

    這樣的東西,讓大人隨時都能喝上用翻開的誰泡出來的茶。

    捧著小斯剛剛倒上的茶水,輕輕的小酌一口,一股茶葉的香氣清新就森澈心扉,讓沒日沒夜操勞的洪承疇感覺到神清氣爽,晝夜的疲勞也因此消減了不少。

    「去,傳賀人龍賀將軍來,我有話說。」洪承疇對一個手腳麻利的小斯吩咐道。

    那小斯也不回答,只是微微施禮,然後轉身出去。

    「你再去請周暨大人過來,我也有話說。」

    周暨,原先的延安巡撫,被洪承疇無比倚重,現在依舊是帶著延安巡撫的頭銜,不過,延安已經是呂世小賊天下,他這個巡撫不過是一個名號,當然,如果按照大明的律法,周暨作為巡撫,失卻訓地,那就是死罪,但是,由於洪承疇的努力保舉,周暨不但免了死罪,同時依舊以延安巡撫的官身繼續追隨洪承疇,在軍中效力。懷著對洪承疇的感恩戴德,周暨比以前更加勤勉,兢兢業業的做好洪承疇交代的大軍後勤工作。

    先到的是周暨,一進大帳就俯身拜倒,口稱老公祖。

    洪承疇在桌子後面連忙轉出來,一把拉起周暨,笑著道:「你我年兄年弟,怎麼老是用這俗禮?我不是說過了嗎?不是軍中正式軍議就敘同年之義嗎?」

    洪承疇身居上位,但對這個周暨同年卻難得的不擺官威,原因不但是洪承疇的確不太講究虛禮更主要的是,這周暨的確有真才實學,在洪承疇幾次為難時候,都為他破解了難題,現在,更是兼顧起了大軍後勤輜重的重任,並且在無比艱難裡,圓滿的完成任務,這最讓洪承疇感激。

    上次我們說過,大明軍隊在內地作戰,所有後勤輜重都是依靠沿途地方官府供應,原先還是送上物資糧草,但文官為了「抑制」武將的貪腐,因此上,後來乾脆送上熟食,但為了節約,還要晚送,少送。但這樣的結果卻讓官軍大隊往往一天吃不上一頓,整個部隊忍饑挨餓。

    最顯現的例子就是這次各地大軍奉命勤王京畿,沿途上,就餓散了陝西山西的援軍,讓這些潰散的官軍不敢回家,於是乾脆落草或者乾脆加入了桿子流寇,讓原本裝備及差,沒有訓練的流寇實力立刻大漲,讓官軍圍剿起來更加吃力。

    於是,洪承疇第一次尚書崇禎皇帝,將輜重後勤的權利在地方上收歸自己獨立所有,而沿途地方只是提供糧草或者乾脆只提供銀錢夫子,這也是後來大明軍隊的一個關鍵性轉變。

    「我們的後勤怎麼樣?」還不等周暨坐好,洪承疇就急不可耐的問道,大軍出征,糧草先行,這是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而有次九邊總督向朝廷所要糧餉,並在奏折裡敘述士卒一年無餉錢糧的慘狀,,做了詳細的形容,而作為清流東林的戶部尚書,卻以將士報國,可以掘鼠羅雀,以表示上報皇恩的建議,而拒絕發送,結果照成大同鬧餉兵變。

    讓士卒一面作戰,一面掘鼠羅雀?這就是白癡才能想出的事情,這是洪承疇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出來的,因此上,就將最是精幹有能力的周暨安排在了這個位子。

    周暨沒有讓洪承疇失望,他的確做到了幾乎滿足大軍供給的任務。

    「現在還可以應付。」周暨見恩主相問,趕緊再次翹起屁股躬身施禮道。」軍械且不說,單是糧草,我們儲存的就足夠大軍一月之用。」

    對於這個消息,洪承疇非常滿意,只要有足夠的糧草,大軍就不會散去,就會有戰鬥力,這時候的士卒,還是以吃飽飯為基本要求參軍作戰的。

    「這次皇上拿出自己的體己支援我們這支軍隊,可見萬歲對我們寄予了多麼大的希望,因此上,我們一定不要辜負了萬歲的厚望,解決隱匿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解決可能糜爛湖北河南的隱患,剩下的就是繼續對呂世闖賊的壓力,不求勝利,只求讓呂世時刻不敢亂動,以便給朝廷爭取喘息,恢復元氣之後再與闖賊決戰。」

    「老公祖深謀遠慮,這才是心懷王事的妥當處置。」周暨對這個老公祖真的是佩服無比,這樣的舉措也的確是最恰當的辦法,剿滅流寇當依仗洪承疇。

    洪承疇還要說點什麼,這時候,大帳外一陣急促的囔囔靴聲,隨著這急促的腳步聲,一個大嗓門興奮的大聲喊道:「總督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啊,闖賊呂世出兵進剿李自成流寇啦。」

    洪承疇聞聽,當場愣在了當地,「這怎麼可能?呂世,出兵進剿李自成?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皇上這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