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六十二章 從容應對 文 / 風中的失落

    杜威率領一萬大軍從梁州出發,準備進攻武陵縣城的消息,很快傳開了。

    駐守武陵縣城的,只有兩千四百鐵血軍軍士,其中還有兩百後勤人員,也就是說,真正能夠參與到廝殺的,就是兩千二百人,其餘五百軍士,駐紮在慶源縣城,從兵力上面的比對來說,鐵血軍處於絕對的劣勢。

    幾乎沒有誰看好這次的廝殺,包括高馳邦、黃彪、宋虎和趙來寶等人,軍隊之中流傳出來一些呼聲,大致的意思,鐵血軍還是要離開城池,回到大山之中,利用地形的優勢抗衡。

    李儒沛當然知道了這些呼聲,他不可能無動於衷。

    苦心打造的鐵血軍,是李儒沛賴以依靠的本錢,他對鐵血軍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無人能夠理解他內心的感受,害怕鐵血軍軍士傷亡,害怕鐵血軍遭遇重創,就好比是父母對待兒女一樣,希望兒女成為最優秀的人才,出人頭地,但又害怕兒女遭受苦楚。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該狠心的時候,不能夠手軟,所謂慈不掌兵。

    李儒沛非常清楚,鐵血軍必須經歷鐵血鑄造,只有經歷一次次的殘酷廝殺,才能夠真正的所向披靡,特別是在發展的初期,儘管那樣會付出重大的傷亡。

    作戰部署早就確定下來,也正是因為這種硬碰硬的作戰手法,引發了諸多的擔憂。

    鐵血軍軍營,隊正以上的軍官悉數都集中了。

    李儒沛的神情很是嚴肅。

    「大戰即將來臨,某聽到了不少的議論,有兄弟認為,鐵血軍的兵力不足,面對面與一萬官軍廝殺,可能面臨巨大的壓力,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離開武陵縣城和慶源縣城,回到大山之中去,那樣就能夠依托地形上的優勢,狠狠的打擊官軍。」

    「這等的建議是不錯的,的確從實際情況考慮,其實某也不是沒有思索過如此的應對策略,若是鐵血軍撤回到大山之中,靈活機動的優勢就能夠發揮出來,或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但某不會採納這等的建議。」

    「為什麼不採納,總該是有理由的,今日某就要告訴諸位兄弟,選擇與一萬官軍面對面的廝殺,硬碰硬,為的是鐵血軍的榮譽,為的是鐵血軍今後的發展。」

    「要解釋清楚這個理由,某不想空喊口號,鐵血軍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的,諸位兄弟只要想想,你們以前是什麼身份,如今是什麼身份,就應該清楚了,在官府和老百姓的眼裡,鐵血軍依舊是土匪,或許鐵血軍這個稱呼,都會成為一種笑談,軍隊的榮譽是依靠一次次廝殺的勝利得來的,不是自封的,如今兄弟們需要做的,就是用血肉之軀,真正讓官府和百姓明白,鐵血軍是真正的所向披靡的軍隊。」

    「做出來任何的一個決定,都要有著長遠的眼光,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建議鐵血軍退回到大山之中去,那是考慮鐵血軍十年的發展,但固守武陵縣城,與官軍正面廝殺,考慮的是鐵血軍百年的發展,鐵血軍有機動靈活的優勢,更要有正面廝殺的膽魄和實力。」

    「或許如此的決定,會令鐵血軍造成很大的傷亡,甚至是被迫退回大山之中去,真正出現那樣的情況,只能夠說鐵血軍尚無真正的實力,某和諸位兄弟愧對鐵血軍這個稱號,鐵血軍需要走的路還非常的漫長。」

    「某相信不會出現這等的情況。」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某絕不會拿著兄弟們的性命賭博,官軍的情形如何,戰鬥力如何,某在這裡給諸位兄弟分析分析,杜威率領的一萬官軍,其中有三千人是原來的牙軍,其餘七千人都是之後招募的,至於說牙軍的大部分主力,鹿宴弘待到襄陽去了,故而表面看,官軍有一萬人,其實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是三千人。」

    「鐵血軍曾經三次戰勝官軍,特別是殲滅三千牙外軍、外鎮兵和一千二百牙軍的戰鬥,重點依靠的還是自身的實力,可惜這兩次的戰鬥,都沒有能夠引發官軍的警惕,他們依舊認為鐵血軍是土匪,作戰不過是投機取巧,才能夠獲得勝利,那這一次鐵血軍就真正的展現出來鐵血的一面,讓官軍瞧瞧,他們在鐵血軍的面前,如何的一敗塗地。」……

    儘管鼓足了鬥志,但李儒沛還是非常的謹慎。

    固守城池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靈活性,城池好比是一個靶子,人家可以準確的瞄準,節省不少的時間和體力,很多的時候,攻城拔寨的戰鬥,拼的就是軍力和軍士人數的多少,冷兵器作戰,謀略是一個方面,最為主要的還是軍士的驍勇。

    杜威是帶著滿腔的憤怒和復仇的決心來指揮這次作戰的,官軍的鬥志是強悍的,這是對鐵血軍不利的地方,而且杜威從一定程度上面,知道鐵血軍的實力,指揮作戰會做到有的放矢,儘管杜威有可能與軍士錢世渠不和,但這種不和在作戰的初期,不會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錢世渠畢竟是書生,沒有真正經歷過廝殺,不可能影響到官軍,戰役部署重點還是杜威負責的,唯一導致杜威與錢世渠出現重大分歧的可能性,就是鐵血軍在首戰之中,重創官軍。

    機會需要鐵血軍自身創造出來,天上不會掉餡餅。

    大的作戰方針完全確定下來,具體的作戰部署,基本也確定了,至於說作戰的勝敗,那不是能夠完全把握的,但李儒沛還是關心到了每一個細節,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高馳邦非常詳細的說明了具體的作戰部署,杜威率領的一萬官軍,先鋒部隊三千人,這三千人是絕對的主力,也就是原來的牙軍,杜威將親自率領這三千人,展開最為猛烈的進攻,一路行軍,杜威都派出了斥候,沿路偵查,行軍很是謹慎,想著伏擊這三千人,幾乎不可能,剩餘的七千人,成為了中軍,距離先鋒部隊的距離也不是很遠,相聚不超過五十里地,這也保證先鋒部隊遭遇到襲擊的時候,中軍能夠在一個時辰的時間之內趕到,實施救援。

    杜威之所以做出來這樣的安排,其實是有深意的,三千牙軍的戰鬥力最強,真正展開廝殺,這三千人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其餘的七千人,都是新招募的軍士,錦上添花是可以的,雪中送炭確實有些勉強,與三千牙軍一起戰鬥,說不定關鍵時刻成為拖累。

    鐵血軍面對的也就是這三千的牙軍,而且需要在一個時辰的時間之內,徹底打垮牙軍,如此才能夠保證戰鬥的勝利,保持對官軍的優勢。

    作戰的地點,依舊選擇在武陵縣城的郊外,鐵血軍曾經兩次在郊外擊潰官軍,這也是李儒沛做出來的決定。

    這一次的戰鬥,鐵血軍全力以赴,沒有任何的保留,兩千二百軍士全部都參與到戰鬥之中,沒有預備隊,算是一戰定乾坤的模式。

    高馳邦曾經建議,是不是將駐守慶源縣城的三百作戰軍士抽調過來,一併參與到進攻之中,李儒沛沒有同意這樣的安排,慶源縣駐紮少量的軍士,對於官軍就是一種威懾,同時官軍的大舉進攻,必然造成局勢的混亂,這種關鍵時刻,需要穩定慶源縣的局勢。

    討論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沙盤上面的較量,也進行了好幾次,白色和紅色的小旗子被來來回回移動,最終得出的結論,還是面對面的廝殺,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捷徑。

    高馳邦、黃彪、宋虎、趙來寶和嚴復等人,終於停止了討論,看著李儒沛。

    「大戰很快就要來臨,從排兵佈陣方面來說,鐵血軍沒有太多的優勢,鐵血軍的部分軍士,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這是很正常的,不要說他們,就是某也存在很多的擔心,畢竟壓過來的是一萬官軍,上次戰勝牙軍,鐵血軍有著兵力上的優勢,牙軍也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可愈是這樣的情況,愈是要從容應對。」

    「盡曉危險於心、袒露鎮定之態,外亂心不亂,這才是為將之道,你們是鐵血軍的中堅,只要你們保持了鎮定,做到了從容應對,下面的軍士就能夠拋棄膽怯畏懼,奮勇廝殺。」

    「某還是那個觀點,此次的戰鬥,對於鐵血軍至關重要,這是第一次面對面、硬碰硬的廝殺,一旦鐵血軍經過此次的洗禮,日後就能夠坦然面對任何的挑戰了。」

    「拜託諸位了,某在縣衙等著諸位的好消息。」

    李儒沛很快回到了縣城,這一次他沒有堅持參與到戰鬥之中,畢竟這是一場惡戰,作為鐵血軍的靈魂,他若是自始至終參與到廝殺之中,不是很現實,也會令指揮作戰的高馳邦等人,心存顧慮,李儒沛離開軍營之前,高馳邦等人建議,留下一百人在縣城之中固守,被他拒絕了,參與作戰的軍士本來人數就不多,不能夠隨意抽調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