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六十八章 是福是禍 文 / 風中的失落

    (這段時間一直在關注世界盃,故而更新有些不穩定,讀者大大見諒了,不管成績如何,我都會堅持的,拜謝讀者大大的支持了。)

    黃巢率領的大軍攻下了潭州和江陵,五萬官兵在潭州被殲滅,南面行營招討副都統李系逃到朗州,荊南節度使王鐸構建的防線,遭遇到重創,王鐸被迫離開江陵,退守襄陽,抵抗黃巢的進攻。這個消息,在朝中引發了地震,若是黃巢拿下了襄陽,接下來就可能進逼關內道了,大唐京師將遭受巨大危險,吵吵嚷嚷之中,朝廷再次想到了鎮海節度使高駢,很多人都認為,王鐸儘管是丞相,但是在指揮打戰方面,還是有欠缺的。

    不過這個時候,朝廷不敢隨便調整人選,畢竟王鐸身在襄陽,若是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和淄州刺史、江西討招使曹全晸能夠在王鐸的指揮之下,一舉擊敗黃巢,南方的局面就完全能夠穩定下來了。再說了,這個時候調整人選,也不一定能夠號令劉巨容和曹全晸等人。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山南西道節度使鹿晏弘率領一萬五千軍士,馳援襄陽。

    鹿晏弘有著如意的算盤,大軍儘管馳援襄陽,但行軍的速度不是很快,遠不是按照王鐸的要求辦理的,畢竟黃巢進攻的是襄陽,劉巨容這個時候絕不敢馬虎,肯定是要拚命的,曹全晸也是朝中名將,打戰很有一套,只要兩人通力協作,不說擊敗黃巢,至少能夠將黃巢擋在襄陽之外,只要山南東道安全,山南西道就更加的安全。

    可惜鹿晏弘的如意算盤,早就被王鐸算計到了,大軍出發之後,鹿晏弘連續收到了王鐸的三份來信,都是催促行程的,如此的情況下,無奈的鹿晏弘,只能夠要求大軍加快行程,既然已經準備增援襄陽,可不要落得出兵了,卻遭遇埋怨和訓斥的局面。

    劉巨容和曹全晸這一次是用盡全力,準備拚命了。

    黃巢號稱五十萬大軍,可劉巨容與曹全晸合兵之後,只有區區四萬人,這裡面還有不少的牙外軍和外鎮兵,戰鬥力不是很強悍,想著依靠四萬人迎戰五十萬人,無疑是找死,怎麼都不可能取得勝利,能夠不被殲滅,就是萬幸,不過久經沙場的劉巨容和曹全晸,可不會被黃巢的吹噓嚇到,儘管他們沒有得到充足的情報,但他們能夠做出具體的分析,黃巢若真的率領五十萬大軍,怎麼可能倉皇離開嶺南,再說五十萬大軍需要多少的糧草和給養,黃巢到哪裡去籌措這麼多的糧草。

    經過斥候千辛萬苦的偵查之後,劉巨容和曹全晸做出來了判斷,黃巢率領的大軍,總人數不會超過二十萬,準確說,應該是在十五萬人左右,而且大軍之中,有很多都是新近加入的農民,湊人數可以,戰鬥力幾乎沒有,真正的精銳軍士,絕不超過五萬人。

    做出來這樣的判斷之後,兩人的信心大增,不過他們不會將這些分析稟報給王鐸,那樣就掃了王鐸的面子了,至於說王鐸調集山南西道的大軍前來增援,那是好事情,兵力越多,越是有保證獲得勝利。

    就在兩人商議如何作戰、選擇在什麼地方作戰的時候,鹿晏弘率領的一萬五千軍士,經過了十餘天的跋涉,趕到了襄陽。

    王鐸讚譽了鹿晏弘顧全大局,說是一定會向朝廷稟報,在這個過程之中,細心的劉巨容發現,鹿晏弘的神色一直都不好,就連王鐸要求統一指揮權,提出由山南東道統一指揮作戰的計劃的時候,鹿晏弘也是心不在焉,沒有明確表示反對。

    劉巨容有些嘀咕,要說鹿晏弘是不願意派遣大軍前來增援,這很正常,如今這年月,誰不想保存有生力量,除非是能夠保證取勝的戰鬥,人家會屁顛屁顛的前來增援,真正遭遇危險的時候,都是躲得遠遠的,說的好聽一些,這叫做錦上添花,說的不好聽一些,這就是爭功勞的。不過鹿晏弘已經率領大軍抵達襄陽,那就不存在說不願意作戰的想法,否則有很多的辦法可以應對,包括延遲行軍的速度,找到諸多的理由搪塞等等。

    一起吃飯飲酒的時候,劉巨容私下裡詢問鹿晏弘,畢竟他們之間有些交情,但鹿晏弘支支吾吾,推說身體不舒服,什麼都不願意說。

    武陵縣的戰鬥慘敗的消息,鹿晏弘已經得知了,他曾經想著率領大軍折返,圍剿鐵血軍,但最終還是率領大軍來到了襄陽,因為後續來的信函之中,說鐵血軍只是佔據了武陵縣城和慶源縣城,沒有擴張的意思,更沒有攻打巴州和梁州的打算,加之特殊的形勢,令他也不能夠率領大軍折返。

    鐵血軍在山安息到作亂的事宜,朝廷還不知道,鹿晏弘也沒有打算稟報,這被視作是家事,他寫給王鐸的信函,也沒有說明具體的情況,只是以山南西道出現了頗為強悍的匪患為由,要求招募軍士,這也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來的決定。

    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沒有經過朝廷的允許,就直接招募軍士了,若是一面招募軍士、壯大力量,一面還說匪患越來越厲害了,無法剿滅了,豈不是在朝廷之中引發軒然大波,肯定會有人彈劾他鹿晏弘,沒有想著剿匪,目的就是要招募軍士,擴充力量,甚至或有人彈劾他是想著壯大力量割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釀下的苦果只能夠自己吞下去。

    此等的情形之下,鹿晏弘哪裡還會考慮到黃巢進攻襄陽的事宜。

    劉巨容很聰明,見到鹿晏弘這等的情形,立即給王鐸稟報了,說是鹿晏弘長途跋涉,非常辛苦,導致身體不適,故而後面的戰鬥,就不要親自參加了,麾下的軍士參與作戰就可以了,王鐸巴不得,如此關鍵的戰鬥,若是指揮官太多,各懷心思,這戰還怎麼打。

    鹿晏弘再次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

    決戰的地點選擇在荊門。

    劉巨容和曹全晸縝密佈置,考慮到了所有的細節,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生死攸關的戰鬥之中,兩人指揮五萬五千餘軍士,在荊門擺開了一個巨大的戰場,就等著黃巢前來。

    黃巢率領大軍拿下了潭州、江陵,大軍士氣高漲,稍稍準備,猛撲到荊門,所有人都認為,襄陽的官軍肯定是嚇暈了,哪裡還有心思廝殺,逃跑都來不及,可惜黃巢沒有想到,拿下廣州之後,一路經過桂州、潭州和江陵等地,根本沒有遭遇到像樣的廝殺,人不可能總是那麼順利,要不然大唐的江山,早就被黃巢拿下了。

    一邊倒的廝殺,在荊門展開。

    劉巨容和曹全晸準確把握了黃巢的心思,採用詐敗誘敵和伏擊的的戰術,他們在荊門城外設立了伏擊圈,派出軍士到江邊迎戰黃巢的大軍,假裝不堪一擊,剛剛接觸戰鬥就全線潰敗,拚命朝著荊門城方向逃竄,想都沒有想的黃巢,命令大軍全速壓上去。

    黃巢的大軍進入到伏擊圈之後,領會了什麼是真正的箭雨和弓弩,猝不及防的軍士,遭遇重大傷亡,這個時候,剛剛編入到軍隊之中湊數的農民,首先表現出來慌亂,開始慌不擇路的逃命,這種情緒影響到大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巨容和曹全晸親率大軍,全部殺出來,凶悍的進攻令黃巢的大軍瞬間崩潰。

    這一路的廝殺,一直到了江邊。

    黃巢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敗退到江邊上船的時候,只剩下了不足五萬人,被剿滅的軍士超過十萬人,這樣的慘敗,給了黃巢當頭一棒,令他徹底放棄了進攻襄陽的打算,準備進入江南道,進一步的集聚力量。

    黃巢大軍準備過江的時候,曹全晸不願意放棄機會,準備率領大軍繼續進攻,爭取徹底剿滅黃巢的大軍,消除朝廷的隱患,可惜這個時候,劉巨容的一席話,徹底改變了局面,令黃巢逃過一劫。

    劉巨容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勸阻曹全晸,黃巢已經大敗,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壯大,幾乎不可能了,若是兩人齊心協力,徹底剿滅了黃巢,這巨大的功勞,帶來的可能不是好運,相反可能遭遇到朝廷的算計,王鐸、高駢等大佬,都沒有能夠徹底剿滅黃巢,前面才有王鐸的失敗,為今之計,是讓黃巢逃到江南道去,反正今後想著收拾黃巢,也是簡單的事情。

    歷史就是如此的殘酷,曹全晸聽從了劉巨容的勸誡,放棄了乘勝追擊獲取完勝的機會,可惜他後來想著剿滅黃巢,根本就沒有機會了,自身也在與黃巢大軍對峙的戰鬥之中陣亡了,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笑話。

    戰鬥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捷報迅速上奏朝廷,劉巨容、曹全晸和鹿晏弘,就等著朝廷的嘉獎,或者是陞官了。

    這個時候,鹿晏弘也等不及朝廷的聖旨,堅持要迅速回到梁州去。

    一直到帶領大軍離開襄陽,鹿晏弘始終沒有說及鐵血軍的事宜,不過這不代表劉巨容猜測不到。

    十二月,朝廷聖旨來了,曹全晸調到京城去了,出任兵部右侍郎,劉巨容和鹿晏弘暫時沒有調整,但劉巨容被加封平章事,等同於丞相,王鐸因為潭州和江陵作戰的失敗,被調回京城,免去了丞相的職務,改任太子賓客,高駢出任淮南節度使,全面負責剿滅黃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