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京城和東都的防禦 文 / 風中的失落

    山南西道和山南東道的消息還沒有傳來,黃巢率領大軍,進攻河南府的消息傳到了京城,這個消息猶如重磅炸彈,瞬間將京城震爆。

    剿滅黃巢的任務,朝廷一直都是托付給高駢的,這麼多年以來,可以說都是高駢負責,北方的諸多節度使,爭權奪利,對朝廷的聖旨和敕令不管不顧,難以依靠,這下子黃巢率領大軍,離開了南方,進入到北方來了,京城和東都頓時陷入危險的境地。

    這個時候,任何人都能夠想到了,黃巢的目標是東都和京城。

    皇上已經下了幾道聖旨了,要求北方的諸多節度使抗擊黃巢的大軍,可惜這些聖旨沒有多大的作用,北方的諸多節度使,都是老奸巨猾之徒,哪裡會將皇上的聖旨放在眼裡。

    朝廷所能夠依靠的,就是神策軍了。

    皇上幾次召見田令孜和諸多的丞相,議論抗擊黃巢的事宜,眾人對北方的諸多節度使不知道分析過多少遍了,想不到絲毫的辦法。

    北方的諸多節度使,最為厲害的就算是河北三鎮了,分別是魏博節度使韓簡,成德節度使王景崇,幽州節度使李可舉,可惜這三個節度使,對朝廷桀驁不馴,根本不聽從召喚,就算是黃巢拿下了京城,與他們也沒有任何的關係,只要黃巢不去進攻他們。

    此外就是淄青節度使安師儒,義成軍節度使王鐸,宣武軍節度使李蔚,鳳翔節度使李昌言,河東節度使鄭從讜,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等人了,這些人更加的令朝廷頭疼,他們成為了各處割據的力量,根本不聽從朝廷的召喚。

    相對來說,南方的節度使要好很多,還是能夠遵從朝廷號令的。

    可以說,黃巢若是進攻京城,朝廷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神策軍了,若是想要召集北方諸多節度使前來抗擊黃巢,除非是給這些節度使更多的地盤,可惜朝廷已經拿不出來任何的地盤了,也就沒有辦法召集這些節度使了。

    思來想去,皇上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夠勉勵和依靠田令孜了。

    戶部專門給神策軍增撥了銀子。

    朝中的這些高官,根本不知道,神策軍已經爛到根子上了,不可能抵擋黃巢的進攻。

    黃巢變得更加聰明了,每經過一處地方,便告知當地的節度使和官府官員,他的目的是東都洛陽和京城長安,不想與沿途的節度使為敵,北方的這些節度使,歷來不將朝廷放在眼裡,得到黃巢這樣的許諾,大家更加不願意出兵廝殺,都是做做表面章。

    黃巢進入到北方之後,如入無人之境,大軍行動異常迅速,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河南府,做著進攻京兆府的準備了。

    趙璋、尚讓和朱溫等人,更是摩拳擦掌,他們很清楚,一旦黃巢佔領了京城,那就是稱帝的時候了,到時候他們肯定能夠被冊封為高官的,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的身份就徹底改變了,這是他們一直都翹首期盼的事情。

    當然,畢竟是進攻大唐的東都和京城,謹慎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夠貿然的行動,否則大軍一旦失利,週遭虎視眈眈的節度使可不會錯過立功的機會,錦上添花的事情,誰都會做。

    趙璋等人很是注意山南西道的情況,他們很清楚,鐵血軍是有著不一般戰鬥力的,恐怕比較高駢要厲害太多,兩萬精銳的大軍在黃揆的率領之下,突然襲擊梁州,誰知道剛剛進入到山南西道的洋州,就遭遇到全軍覆沒的命運,可見鐵血軍之驍勇。

    他們最為擔心的,還是鐵血軍突然加入到戰團之中,若是鐵血軍派遣大軍,進入到京兆府,那麼大軍可能就要遭遇到麻煩了,不過這種擔心,不是太大,他們都認為,取得重大勝利的李儒沛,是不會攪合到爛泥之中的,趁著這個時機發展才是最好的選擇,鐵血軍的戰鬥力如此之強悍,完全可以割據一方,慢慢的發展。

    黃巢的突然強盛,在南方引發了極大的風波,半年之內,黃巢斬殺了張璘和曹全晸,這兩人可是大唐數一數二的驍將,居然都被黃巢斬殺了,可見黃巢的實力絕非一般,不是去年的模樣了,黃巢準備進攻京城和東都,眾人都是持悲觀態度的,認為黃巢一定能夠成功,除非是北方的節度使悉數派遣大軍,圍剿黃巢。

    但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出現,北方的諸多節度使,一直都是桀驁不馴的,根本不服從朝廷的調遣,就連節度使的任命,朝廷都難以把持,往往都是用武力決定的,再說北方節度使之間的廝殺也不斷,就在九月份,討招使李琢和幽州節度使李可舉,大敗李國昌、李克用父子,讓這兩人逃亡到韃靼去了,李國昌和李克用父子率領的沙陀軍,驍勇異常,想要擊敗他們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南方的節度使,在剿滅黃巢的事情上面,還是聽從朝廷調遣的,就在開年的時候,黃巢處於危機之中,高駢代表朝廷,調遣各路大軍,圍剿黃巢,絕大部分節度使都派遣了軍隊,可惜就要到淮南的時候,高駢突然要求各路大軍回去,說是自己就能夠徹底剿滅黃巢了,這導致諸多的節度使怨氣大發,自此也就不願意聽從高駢的調遣了。

    節度使都是人精,派遣大軍圍剿黃巢,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眼看著黃巢就要被剿滅了,諸多的節度使也是想著得到一份功勞,偏偏高駢想要獨霸功勞,諸多的節度使當然不服氣,以至於高駢被黃巢所騙,麾下最為驍勇的大將張璘戰死之後,都作壁上觀,看看高駢怎麼收場。

    朝廷與黃巢之間的對峙,已經擺在明面上,包括南方的節度使,都看清楚了,絕大部分的目光重新集中到高駢身上了,身為淮南節度使的高駢,肩負的是剿滅黃巢的重任,此時黃巢已經到北方去了,快要進攻京城了,手握重兵的高駢,應該是率領大軍北上,抗擊黃巢的。

    可惜眾人可以這樣想,高駢卻是沒有絲毫的動靜。

    朝廷下了好幾道聖旨了,高駢一律都推脫了,要麼說大軍沒有糧草,無法遠行,要麼是自己的身體欠安,臥病在床,根本起不了身了。

    眾人沒有想到李儒沛,在大家看來,李儒沛是新貴,還沒有與黃巢較量的資格,再說李儒沛的身份太特殊了,魏王李佾的兒子,魏王可是被朝廷所斬殺的,這樣的深仇大恨,李儒沛豈會忘記,黃巢進攻京城,李儒沛怕是私下裡高興。

    既然黃巢是這樣的態度,其餘的節度使就更好說了,依葫蘆畫瓢,跟著學就是了,高駢得到了朝廷那麼多的糧草,手握重兵,尚且不願意北上去抗擊黃巢,其餘的節度使怎麼可能去楚那個霉頭。

    朝廷內部也出現了風波。

    一直力挺高駢的第一宰相盧攜,成為了眾人攻擊的對象。

    盧攜是有苦說不出,大家的矛頭都對準他了,其實他也給高駢寫信了,要求高駢以大局為重,派遣大軍北上,抗擊黃巢,可惜高駢的回信,語氣很是客氣,不出兵的意思很堅決,這令盧攜也沒有辦法了。

    賦予高駢偌大的權力,讓高駢手握重兵,同時在高駢和田令孜等宦官面前協調,一直都是盧攜重點做的事情,也正是因為與田令孜的關係不錯,盧攜才能夠從中運作,想不到這個時候,黃巢的大軍逼近了京城,這一切都成為他的罪狀了。

    一氣之下的盧攜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嚴重,半身不遂,俗稱中風。

    牆倒眾人推,就連田令孜,也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盧攜的身上去了。

    病重的盧攜,哪裡能夠承受如此的重壓,他也很清楚,就算是身體恢復了,恐怕也逃不脫背黑鍋的命運,於是果斷選擇了自殺,一了百了。

    盧攜的自殺,在朝廷之中引發了更大的風波。

    眾人似乎看到了,黃巢很有可能攻下京城,到了那個時候,眾人的命運就悲慘了。

    也就是在這種惶惶然的局面之中,田令孜有所動作了,他給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寫出了密函,要去陳敬瑄做好準備,一旦黃巢開始攻打東都洛陽和京城長安,他將會帶著皇上出逃到西川去。

    當然這樣的打算是需要嚴格保密的,不能夠讓任何人知道,否則朝廷一定會大亂。

    田令孜早就考慮過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不也到西川去避難嗎,如今的皇上,不過是追尋祖宗的腳步,算不得什麼丟醜的。

    之所以做出來這樣的打算,也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田令孜到神策軍軍營去視察的時候,猛然間發現了不少的秘密,他找到了部分的軍官,詢問了神策軍的情況之後,呆若木雞,到了最為緊要的關頭,他才知道神策軍沒有絲毫的戰鬥力了,軍營裡面的軍士,絕大部分都是廢物,那些強壯的軍士,因為耳聞目染,早就發生變化,就知道斂財和享樂。

    這樣的情況,短時間之內根本無法改變,神策軍無法護衛東都和京城,兩地失陷是遲早的事情,故而田令孜做出了逃走的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