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皇上的心思 文 / 風中的失落

    劉允章剛剛落座,崔安潛還在吩咐廚房準備上好的酒宴,府邸外面就有了動靜。

    皇宮來人了,帶來皇上的口諭,皇上要召見劉允章。

    崔安潛和劉允章都有些愕然,這速度也太快了,劉允章剛剛進入京城,皇上就派人前來了,難道皇上也異常關心李儒沛的婚事。

    崔安潛沒有多說,迅速將崔涵蕾的生辰八字交給了劉允章,李儒沛的生辰八字,皇宮裡面有,拿出崔涵蕾的生辰八字,到皇宮裡面去,讓專門的人算算,這樁婚事基本就定下來了,如此好的女婿,崔安潛自然是不會錯過的,至於說相關的禮儀,就不需要那麼複雜了。

    劉允章稍作準備,跟著來人朝著皇宮而去。

    劉允章的心情很是平靜,按說能夠見到皇上,應該是非常激動的,可惜他的心思早就改變了,如今他心目之中的皇上,已經是李儒沛,故而此次進入皇宮,心情完全不一樣,這種轉變令劉允章自身都感覺到奇怪。

    進入到熟悉的皇宮,劉允章稍稍有些觸動,他想到了先皇。

    自唐玄宗之後,皇上都是在大明宮署理政務的,大明宮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也就成為了主要的辦公場所,朝會一般都是在含元殿或者是宣政殿舉行,皇上日常的辦公大都是在紫宸殿,能夠進入紫宸殿和皇上共同議事,被稱之為入閣,那是非常榮耀的事情,很多的武大臣都是以此為榮的。

    劉允章被宦官直接帶進了紫宸殿。

    皇上在紫宸殿等候。

    這令劉允章有些吃驚,能夠進入紫宸殿的都是位高權重的武大臣,亦或是宦官,尋常官員根本不能夠進入,他不過是代表李儒沛到京城來提親的,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對於皇上來說,一個親王的婚事,實在算不上是大事情,何況這位皇上,以遊樂為主要事情,根本不是很關心朝政的。

    劉允章如今的身份是山南西道的副使,這是地方官職之中,除開節度使之外最高的職位了,能夠擔任這種職位的人,一般都是節度使最為信任的人,而且這種職位,悉數都是節度使直接任命的,稟報給朝廷備案就可以了。

    李儒沛是彝王,朝廷的親王,朝廷之中以親王的身份兼任節度使,有過很多的先例,但一般都是遙領,王爺不會真正到地方上去,依舊是留在京城,實際上也無法控制地方上的事情,也就無法掌控實際的權力,從這個方面來說,李儒沛是一個例外。

    同時李儒沛坎坷的身世,也是眾人關注的地方之一,李儒沛的父親魏王李佾,沒有被朝廷平反,但李儒沛卻被冊封為親王,這種矛盾的舉措,實在太少了。

    劉允章進入到紫宸殿,一眼看見坐在御攆之上的皇上。

    皇上的年紀與李儒沛差不了多少,比李儒沛大兩歲,不過此刻劉允章見到皇上,感覺完全不一樣,皇上身上透露出來的威嚴氣質,總感覺有些故弄玄虛的味道,而且皇上身上完全沒有李儒沛表露出來的沉穩和睿智。

    拜見皇上之後,劉允章平身,靜候皇上開口,他甚至沒有說到東都洛陽的事情,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李儒沛給出了定論,不需要他在皇上的面前請罪了。

    皇上的一個奇怪動作,令劉允章感覺到了略微的緊張。

    皇上遣散了身邊全部的宦官,大殿之中,僅僅剩下皇上和劉允章兩人,甚至連護衛都退到大門外面去了,大殿的門也被關上。

    「劉副使,此番你代表彝王前往京城提親,朕很是關注,彝王乃是皇室之俊傑,鐵血軍更是聲名顯赫,朝著武大臣都在議論,這等的親事,朕若是不予重視,說不過去。」

    「臣代表彝王,感謝陛下對彝王之關懷。」

    劉允章不置可否,他很清楚,皇上此番的表態沒有任何的實際作用,李儒沛身為親王,按說是應該享受俸祿的,這些都應該由朝廷撥付,但這麼長時間過去,朝廷沒有任何的表示,這就說明皇上冊封李儒沛為親王,無非是順水推舟,給予一個稱號而已。

    令劉允章想不到的是,皇上接著說的話,讓他吃驚和震撼。

    「朕想著與彝王能夠在京城團聚,有些話朕很想和彝王當面說說,過去之事就過去了,朕期盼彝王的大婚能夠在京城進行,彝王若是在京城安頓下來,朕的心願就達成了。」

    劉允章沒有開口回答,皇上說出來的這些話,純粹是笑話。

    按說皇上登基七個年頭了,也應該明白很多事理了,怎麼隨隨便便說出來這樣的話語,朝局由田令孜等宦官把控,魏王李佾被殺害,與田令孜有著直接的關係,可以說田令孜是李儒沛最大的仇人,劉允章曾經側面與李儒沛說過這件事情,李儒沛的回答令他欽佩,為了大唐的天下,為了李唐皇室的未來,李儒沛暫時不會找到田令孜報仇。

    李儒沛這樣的回答,合情合理,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但若是讓李儒沛來到京城,與田令孜之間的仇恨肯定會爆發,難道皇上想不到這一點。

    鐵血軍的根基在山南西道,軍需糧草等等,在山南西道都可以想辦法籌集和解決,一旦李儒沛和鐵血軍來到京城,被人卡住了糧草,那一切都得聽命於他人,也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說得不客氣一些,李儒沛很有可能遭遇與魏王李佾一樣的結局,這樣簡單的道理,傻子都能夠看得很明白。

    李儒沛的能力和睿智,絕非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眼前的皇上和李儒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面,若是李儒沛來到京城,恐怕與皇上之間,也是無法和平相處的,到了那個時候,矛盾必然會爆發,而且會異常尖銳,這對於大唐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恐怕比黃巢和北方諸多節度使還要厲害,

    難道皇上想不到這一點。

    劉允章瞬間做出的判斷,皇上說出來這樣的話語,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田令孜在背後的慫恿。

    劉允章感覺到可悲,皇上登基七個年頭了,表面上看上去有了威嚴,可惜內心還是沒有真正的成熟,依舊是被他人所掌控,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大唐有什麼希望。

    也許李儒沛就是上天派遣下來,專門拯救大唐的。

    看見劉允章沒有開口,皇上有些訕訕的。

    「劉副使,朕也就是這樣說說,這是朕內心的想法。」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不過此等的大事,臣不敢擅自做主,臣此番到京城來,是受王爺的委託,向崔安潛提婚的。」

    「朕知道,朕一直沒有見過彝王,小時候的事情,都沒有什麼印象了,那時候記得彝王還很小,這麼多年過去,想來彝王長大了,皇家有了如此之人才,朕也是高興的。」

    或許劉允章的態度,讓皇上也有些不爽,召見很快結束了。

    臨走的時候,劉允章拿出了李儒沛的奏折,親自遞給了皇上。

    跟隨宦官離開紫宸殿的時候,劉允章的大腦飛速旋轉,他感受到了皇上的矛盾,可能當初對魏王等人下手,不是皇上本人的意思,畢竟那個時候皇上還小,朝政都是田令孜等人把持的,後來魏王遇害,皇上內心也不是很舒服,但田令孜從小就跟隨皇上,相互之間有了很深的感情,所以皇上也就聽之任之了。

    李儒沛的崛起,讓田令孜等人感覺到緊張,這個時候,田令孜就利用與皇上之間的關係,開始打著如意算盤了,要說皇上不可能完全沒有腦子,也會想事情的,至少敕封李儒沛為親王,是皇上做出的決定,其他人不能夠做出決定。

    皇上也許想著緩和李儒沛與田令孜之間的關係,可惜這樣可能嗎,他日李儒沛掌控大局的時候,肯定就是田令孜等人的死期了。

    快要走出大殿的時候,劉允章忽然感覺到皇上很是可憐,當初被宦官扶持成為了皇帝,年少不更事,什麼都沒有管,如今慢慢長大了,開始想著掌控權力了,可這哪裡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那些早就掌控了大權的人,願意放手嗎。

    禁軍一直被宦官把控,不少地方的節度使,也是宦官推薦的人選,有些甚至與宦官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例如說劉自恆等等,皇上想著掌控權力,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嗎,目前來看是不大可能的。

    劉允章忽然想到李儒沛,李儒沛對宦官是深惡痛絕的,這種厭惡的態度,絕非是因為自身的遭遇,李儒沛認為宦官本是殘缺之人,心理有些畸形了,掌握權力難免偏激,儘管有少數的宦官也是不錯的,但絕大部分的宦官都是禍國殃民的,所以說在山南西道,絕非看不到宦官,李儒沛被冊封為親王,可以開衙建府,可以招募宦官,但他一直不做這個事情,對宦官完全是排斥的態度,可以想像,李儒沛一旦掌控了大統,宦官的末日可能就到來了。

    想到這裡,劉允章感覺到內心很是舒坦,其實他對宦官,也有著說不出的憎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