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最快的任命 文 / 風中的失落

    李儒沛進入到紫宸殿的時候,依舊是皇上一人在紫宸殿。

    大殿裡面只有李儒沛和皇上兩人。

    這一次的見面,應該說是非常尷尬的,畢竟李儒沛父母的慘死,與皇上有著直接的關係,若不是因為李儒沛是穿越之人,清楚這裡面的糾葛,能夠暫時放下心結,恐怕兩人這輩子都難得見面。

    看見冷峻沉穩、氣質不凡的李儒沛,皇上臉色有些發白,手也在微微顫抖,畢竟他也是年輕人,想到了魏王李佾,總是有些愧疚的。

    李儒沛見到皇上,不需要行跪拜禮,稽首行禮就可以了。

    就在李儒沛準備行禮的時候,皇上開口了。

    「彝王不必多禮,見到彝王,朕心中有愧。」

    李儒沛沒有勉強,不行禮是最好的,儘管說皇上也是他的長輩。

    「皇上不必愧疚,已過之事,臣不會時時刻刻記在心裡,再說操控此事之人,臣也知道是誰,不過臣更明白,這天下是李唐之天下,臣不會因為個人之恩怨,動搖李唐之天下。」

    皇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臉色也恢復如初了,他感覺到李儒沛的確不一般。

    「彝王說的好啊,彝王能夠有如此胸懷,朕很欣慰。」

    接下來的話語,在比較隨和的氣氛之中展開,皇上詢問了李儒沛日常生活之情況,話語之中沒有命令的口吻,完全是拉家常的形式。

    很快,兩人的話語接近了朝局之中的情形。

    李儒沛說話很直接。也是開門見山,但絕不會莽撞。

    「臣知曉皇上與田令孜之間的關係不一般。這私下的交情,臣不應該開口說。可皇上乃是大唐之聖主,一舉一動關乎天下,故而臣認為,皇上還是不應該過於信任亦或是依賴田令孜,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是田令孜之兄弟,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自恆乃是神策軍之中出去的,這神策軍就更不用說了,再說朝中其他宦官,毫無顧忌的安排身邊之人。掌控最為重要之位置,長此以往,李唐天下豈不是被他們所掌控。」

    皇上沒有開口說話,田令孜自小陪著他長大,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不一般的,再說李儒沛與田令孜之間,是有著巨大仇恨的,李儒沛自然不會說田令孜的好話,這方面他也不會做任何的調解。李儒沛所表明的態度已經很不簡單了,人家為了大局,暫時不會計較這些事情。

    李儒沛也清楚,這些話不可能打動皇上。朝局也不可能做出來多大的改變,但這些話他是必須要說的,目的就是讓崔安潛上位。

    「鐵血軍驍勇。臣知道朝廷之中肯定會有議論的,不過臣是李唐皇室之人。終生都要維護李唐皇室之利益,臣也不會在乎外界的非議。那些背後亂說之人,要麼是懵懵懂懂,不能夠明辨是非,要麼就是別有用心,希望皇室羸弱,他們好真正掌控權力。」

    李儒沛說到這裡的時候,皇上的臉色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皇室羸弱,這樣的話語,除開李儒沛敢於在他的面前說出來,其餘人恐怕是不敢說的,登基這麼多年了,要說皇上什麼事情都不明白,那也是不可能的,他的聖旨,若是沒有田令孜等人的支持,基本走不出皇宮,這樣的情況之下,醉心於遊樂,也是他所能夠做的最佳選擇了,今日聽到李儒沛的話語,他很清楚,恐怕不要多長的時間,李儒沛就會出手解決這些問題的。

    「彝王說的是,朕知道這些問題是存在的,只能夠慢慢想辦法。」

    李儒沛的臉上閃過一絲微笑,他的目的基本達到了,接下來就是直接開口提出來要求。

    「臣曾經給皇上兩份奏折,都說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有關崔公之安排,崔公是臣之岳父,臣本來應該避嫌的,不過俗話說得好,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臣一心是為了李唐之天下,故而能夠在奏折之中明明白白、理直氣壯的提出來。」

    「崔公之能力,舉朝皆知,崔公當年鎮守河南許州,王仙芝不敢攻打許州,而且崔公沒有向朝廷伸手,自行解決了軍餉糧草之問題,崔公鎮守西川,短短兩年時間,西川之富庶眾人皆知,至於說淮南節度使高駢檢舉崔公,臣以為很是可笑。」

    「高駢此人,的確立下不少的戰功,也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可惜這些年之變化太大了,接受重任剿滅黃巢,結果讓黃巢愈發的強大,黃巢離開南方,佔領開封,準備攻打東都洛陽和京城長安,高駢做了縮頭烏龜,手握重兵不動,根本沒有想到馳援,就憑著這一點,高駢此人就是心術不正。」

    「張璘是高駢手下之大將,也是高駢最為信任的將領,可惜高駢親自將張璘送上不歸路,去年年初,黃巢節節敗退、難以支撐之時,諸多節度使按照朝廷之敕令,派遣大軍馳援,共同剿滅黃巢,高駢被黃巢假投降所欺騙,不願意其他節度使佔據功勞,不過幾路大軍已經進入南方,公開要求他們回去,結果如何。」

    「張璘戰死,高駢本應該吸取教訓,穩紮穩打,可惜卻被黃巢大軍氣勢所嚇,根本就不敢出兵圍剿,任由黃巢在南方馳騁,這哪裡還是身經百戰的名將。」

    「如此情況之下,高駢尚沒有忘記檢舉崔公,加之盧閣老之協助,令崔公蒙冤,如今盧閣老已經故去,想必內心也是帶著遺憾的。」

    「崔公如此之人才,回到朝廷被閒置,豈不是最大的浪費,也是最大的笑話。」

    李儒沛沒有直接提及田令孜,其實崔安潛不能夠繼續擔任西川節度使,與田令孜有著很大的關係,李儒沛就是不說,皇上也會明白的。

    皇上臉上出現猶豫的神情。

    「彝王,你是知曉的,這兵部尚書目前尚有人選,且與各方配合都是不錯的。」

    「皇上此言,臣有些不明白,黃巢麾下大軍進攻河南府之時,兵部尚書幹什麼去了,黃巢大軍威逼東都洛陽之時,兵部尚書不知道厲害禍福嗎,不能夠做出決策,不能夠調遣各方節度使之大軍,這等的兵部尚書算是與各方的配合不錯嗎。」

    皇上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儘管說調遣不動各方面軍隊,並非是兵部尚書的原因,但這樣的責任,皇上是不可能自行承擔的,背黑鍋的只能夠是兵部尚書。

    「臣之提議,都是為了李唐的皇室,都是為了李唐之天下,臣訓練鐵血軍,也是為了李唐皇室能夠永固萬年,若是皇上疑慮崔公乃是臣之岳父,那臣也無話可說了,只是朝中諸多的宦官,安排心腹和家人出任諸多的重要職務,是不是對李唐皇室有著更大的威脅。」

    「彝王不要說了,彝王之建議,朕記住了,早朝之時,朕會提出來的。」

    李儒沛微微搖頭。

    「宰相之任命,乃是朝中最大的事情,此事應該是皇上親自掌控的,難不成還要朝中武百官議論丞相之任命,如此皇上乾綱獨斷之魄力豈不是沒有體現,且不說皇上,就算是北方諸多節度使,在任命副使和刺史、知府之時,都是能夠迅速做出決斷的。」

    「退一步說,皇上提出建議,武百官在朝會之中討論,若是不同意皇上之建議,皇上難不成還作罷了……」

    李儒沛的詰問,讓皇上臉色一陣紅一陣白,他還從來沒有遭遇到這樣的情景。

    皇上很清楚,若是不能夠任命崔安潛為平章事、兵部尚書,那麼他就得不到李儒沛的支持,或許日後北方哪個節度使威脅到京城的時候,李儒沛也會袖手旁觀,再說李儒沛的態度,舉朝上下都是關注的,一旦眾人知道了這樣的情形,難免不產生諸多想法。

    再說皇上長大了,內心有了掌控權力的**了,他想要真正掌控權力,必須得到李儒沛的支持,否則就不可能。

    大殿之內沉默下來了。

    過了好一會,皇上終於點頭開口了。

    「彝王之建議,朕明白了,朕這就下旨,崔安潛出任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原兵部尚書出任太子少傅……」

    五月二十三日。

    崔府熱鬧非凡,諸多的人都前來慶賀,府邸的前院擺上了酒宴,府邸的下人來來回回穿梭忙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聖旨突然到了。

    前來宣旨的是朝廷丞相鄭畋。

    鄭畋面容嚴肅,進入府邸的時候,目不斜視。

    崔安潛知道是什麼事情,可他沒有想到,聖旨這麼快就到了。

    崔府的眾人,集中到了大堂。

    崔府的眾多客人,看著這一幕,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個時候,皇上為什麼會突然下旨,這聖旨究竟是什麼。

    鄭畋展開來聖旨,開始宣讀,他的聲音洪亮,傳的很遠。

    當外面的客人聽見崔安潛出任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的時候,瞬間安靜下來,接著嗡嗡的議論聲出現了。

    崔安潛接旨之後,鄭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連連恭喜,並說自己這次到崔府來,一來是宣旨,二來也是吃酒的。

    聖旨宣讀之後,李儒沛出面了,他的出面,引發了太多的關注,誰都清楚,崔安潛能夠成為朝中的丞相,與李儒沛有著直接的關係。

    所有人都明白,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儒沛和崔安潛將對朝廷格局產生重大的決定性的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