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般的士氣 文 / 風中的失落

    高馳邦和黃彪是下定了決心,率領兩萬大軍出發的時候,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分佈的江南道的暗線,早就標注了黃巢所在的地方。

    黃巢的大軍一直都在江南西道所屬的洪州、岳州和饒州一帶活動,這片地方比較的富裕,不過和江南東道所屬的蘇州比較起來,還是有些差距的,可能是黃巢考慮到攻打蘇州引發的反響太大,故而一直都沒有朝著蘇州的方向發展。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戰術思想,按照高馳邦等人的想法,黃巢應該是朝著嶺南道一帶活動的,甚至再次佔領廣州,嶺南道一帶比較貧窮,也屬於很是荒涼的地方,黃巢的大軍在這些地方,能夠很好的隱蔽,就算是鐵血軍前來攻擊,黃巢也能夠依托著地形周旋,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的實力。

    不過後來李儒沛點破了這一層。

    黃巢正是因為熟悉嶺南道,知道嶺南道的貧窮,故而輕易不會到嶺南道去,畢竟他麾下的軍士,不是總想著吃苦的,要是跟著過窮日子,那他黃巢還有什麼吸引力,再說黃巢曾經在淮南道駐紮一段時間,條件還是不錯的,麾下的軍士在這些地方也享受了,因為鐵血軍的進攻,馬上就撤到嶺南道去,黃巢不一定能夠穩住所有的軍士。

    如此情況之下,黃巢選在在洪州、岳州和饒州一帶活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然黃巢的做法有所改變,沒有想著繼續鞏固一個地方,而是在洪州和蘇州之中的地帶活動,不斷的劫掠財富。這些地方的官府,整日裡處於膽戰心驚的地步,生怕州城被黃巢拿下了,也正是在這等的局面之下,黃巢四處劫掠。收穫頗豐。

    南方遭受了黃巢多年的肆掠,條件大不如以前了,李儒沛統領了山南西道和山南東道之後,因為與民休息,吸引了很多的百姓,口口相傳之下。不少人到了這些地方,原來還頗為繁榮的江南道,眼看著破敗下去了。

    官府必須要賦稅才能維持,百姓不堪官府的盤剝,萬般無奈之下選擇離開。如此官府也難以維持了。

    這樣的情況,導致了黃巢在江南道能夠很好的休養生息。

    掌握了諸多的情況之後,高馳邦和黃彪兩人認真研究,做出了決定,兩人各自統領一萬大軍,高馳邦從正面進攻,也就是直接殺向洪州、岳州和饒州一帶,和黃巢面對面的廝殺。黃彪則是朝著靠近嶺南道的虔州而去,兩路大軍南北夾擊,堵住黃巢撤退的路線。

    如此高馳邦和黃彪兩路大軍形成了包圍圈。如此就能夠將黃巢阻擋在江南道,避免黃巢朝著嶺南道的方向逃竄。

    這一次高馳邦是下定決心了,一定要徹底剿滅黃巢,而且他不希望作戰的時間太長了。

    黃彪更是不用說了,黃巢早就是鐵血軍的手下敗將,若是此次不能夠徹底打敗和剿滅黃巢。讓黃巢繼續流竄,且不說李儒沛的部署將要遭受到困難。鐵血軍也難以承受這樣的名譽。

    主帥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下面的將士就更不用說了。本來春節期間征伐,將士內心是有些不舒服的,不過這種怨氣發洩到了黃巢的身上,若不是黃巢在江南道作亂,若不是南方的局勢不平穩,鐵血軍也不用在春節的時候征伐了。

    大軍的士氣是不用說的,儘管說只有兩萬人,可氣勢堪比十萬大軍。

    大軍進入到江南道之後,李儒沛專門送來了書信,委婉的告誡了高馳邦和黃彪兩人。

    李儒沛所擔心的就是鐵血軍不一般的士氣,畢竟這次參與征伐黃巢的只有兩萬大軍,可是黃巢的麾下,已經再次集聚了十萬大軍,兩萬對十萬,儘管說鐵血軍的裝備精良,全部都是騎兵,可是人數上面的懸殊是巨大的,如此的情況之下,作戰必須要精密的部署,要考慮到每一步,絕對不能夠輕視對手,稍不小心,被對方抓住了機會,利用人數上的優勢採用人海戰術,那將出現難以預料的結局。

    另外一點,就是消息已經洩露出去了,黃巢應該知道鐵血軍大舉進入江南道了,知道這個消息的黃巢,一定會做出相關的準備,絕不會等著鐵血軍來進攻的。

    黃巢的確知道了消息,儘管不是很準確的消息,因為他不知道有多少的鐵血軍將士進入了江南道,也不知道鐵血軍這次究竟是什麼目的,是想著將他驅趕出江南道,還是想著在江南道展開決戰。

    黃巢很難做出決斷。

    他的麾下已經沒有非常出色的將領了。

    曾經被譽為四大金剛的尚讓、趙璋、黃揆和朱溫,可以說全部被鐵血軍瓦解了,朱溫已經成為李儒沛麾下的大將,如今是鐵血軍的將軍了。

    四大金剛覆滅之後,黃巢曾經想著找尋出色的將領,可惜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容易,想當初黃巢風光的時候,麾下的將領雲集,包括畢師鐸、秦彥和李罕之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可自從遇見鐵血軍之後,昔日的輝煌全部不存在了,洛陽之戰大敗,自此之後就沒有復原的機會,一直都是在惶惶然之中掙扎,如此的情況之下,想著能夠發掘傑出的將領,肯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黃巢之所以沒有到嶺南道去,也是因為那裡的條件太艱苦了。

    大軍進入到嶺南道之後,不一定能夠適應,畢竟條件艱苦的地方,誰也不願意去的。

    對黃巢打擊最大的,還是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等地的穩定,自從鐵血軍控制這些地方之後,老百姓能夠安穩下來,也就沒有人想著造反了,黃巢當初造反,就是因為很多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成為了流民,為了能夠活下去,迫不得已之下加入到黃巢的麾下,讓他能夠屢敗屢戰,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可是現在的情況有些改變了,他的大軍根本不敢進入山南西道和山南東道,這些地方的百姓排斥他,而且不少

    的百姓開始逃亡到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去,流民的第一選擇不是加入到他黃巢的麾下,而是到梁州和襄陽去。

    這對於黃巢是巨大的打擊,也是動搖他根本的東西。

    江南道的情況遠不如襄陽和梁州,甚至比不上淮南道,也正是因為老百姓的貧窮,讓黃巢暫時能夠在這些地方立足。

    黃巢一直認為,李儒沛在襄陽和梁州立足之後,應該是朝著北方發展的,後來鐵血軍進入到淮南道,黃巢還是認為鐵血軍佔據淮南道之後,會朝著北方進攻,畢竟南方的情況很是糟糕,遠沒有北方富足,再說李儒沛的身份不一般,也許就是想著佔據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的,以便於最後稱帝。

    所以黃巢在江南道還是比較安心的,認為鐵血軍不會進入到江南道。

    可現實的情況,令他不知所措,他和手下的謀士專門商議過,有人認為李儒沛進入江南道,不過是做做樣子,不會大動干戈的,也有人認為鐵血軍可能是想著佔據江南道,那樣地盤會更大一些,更有人認為鐵血軍進入江南道,純粹是為了展示威力,用意並不是在黃巢大軍的身上。

    意見多了,黃巢也難以做出決斷了,不知道鐵血軍究竟是什麼意思,而且鐵血軍進攻揚州的消息,早就傳到了江南道,這更加令黃巢困惑,難道李儒沛準備兩線出擊了,這可是兵家大忌啊,鐵血軍能夠有多少的兵力,駐守在揚州的有畢師鐸的十萬大軍,那可不是小數目,難道鐵血軍有著如此的豪氣,能夠保證全殲揚州的十萬大軍。

    黃巢很想弄清楚揚州的情形,可惜他的隊伍流動性太強,想著完全弄清楚揚州的情況,可能性不是很大。

    也就是在這等的猶豫之間,黃巢沒有做出最後的決斷,不過內心裡面,黃巢還是做好了準備,那就是遭遇到鐵血軍之後,馬上朝著嶺南道方向撤退,一旦進入了嶺南的大山之中,黃巢就不會畏懼了,那個時候,強悍的鐵血軍也那他無可奈何了。

    鐵血軍進入江南道的時候,黃巢做出了一個決定,還是在洪州、岳州和饒州等地大肆劫掠,這個時候正是正月,老百姓家裡存有一些糧食,而且都在家裡過年,劫掠能夠得到不少的糧草。

    這一次黃巢沒有客氣,他下令軍士四處出擊,至於說老百姓是不是能夠活下去,那不是他需要關心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正好加入他的大軍之中。

    黃巢的這個舉措,讓洪州、岳州和饒州等地的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不少的百姓開始逃離家園,在正月的時候逃離家園,天寒地凍的情況之下,那是非常淒慘的。

    黃巢沒有想這樣做的後果,江南道本來就出現一些造反的軍隊,土匪到處肆掠,官府也不管不顧百姓,自身都顧不過來了,黃巢這次的劫掠,等於是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

    洪州、岳州和饒州等地,出現了一些小股的流民,這些流民專門對付黃巢派出的劫掠的軍隊,他們的流動性很強,熟悉當地的地形,讓黃巢吃了不少苦。

    黃巢當然不會將這些臨時湊起來的百姓看在眼裡,他更加想不到是,這些小股的流民,後來幫助了鐵血軍,讓他陷入到絕境之中。(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