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軍集 結 文 / 風中的失落

    趙來寶率領一萬大軍,朝著江南西道所屬的岳州急行軍。

    這是李儒沛下達的命令,五萬餘鐵血軍將士已經包圍了揚州,沒有展開進攻,揚州城內的畢師鐸,也沒有任何的動靜,就在這個時候,李儒沛收到了高馳邦的來信,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就命令趙來寶率領一萬大軍馳援高馳邦。

    朱溫和謝玉鑫都表示了異議,畢竟揚州城內尚有七萬大軍,從人數上面來說,畢師鐸是佔據優勢的,要是畢師鐸破釜沉舟,突然展開攻擊了,五萬鐵血軍將士應對七萬大軍,能夠保證取得勝利,可抽調一萬人之後,剩下的四萬人,就不一定能夠保證獲得完勝了,困獸猶鬥,沒有了任何出路的畢師鐸,也許會表現出來不一般的鬥志。

    可李儒沛不是這麼看的,他認為短時間之內,畢師鐸是不會展開大規模進攻的,近三萬的大軍被剿滅,已經讓畢師鐸失去了鬥志,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畢師鐸寧願守在揚州城內,不會主動進攻,再說他麾下的軍士,內心也是存在恐懼的,這個時候抽調一萬人到江南道去,徹底剿滅黃巢,就是最好的時機。

    李儒沛一旦做出了決定,眾人都是執行的,故而趙來寶接受了任務,率領一萬將士從揚州出發,四日時間之內抵達岳州,與高馳邦會和。

    李儒沛本來是準備抽調兩萬大軍的,這樣高馳邦和黃彪所能夠統領的大軍人數就達到了四萬人,相信四萬人的進攻,肯定能夠戰勝黃巢。

    李儒沛沒有指望高馳邦一次戰鬥就徹底的打敗或者活捉黃巢,畢竟黃巢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逃亡的本領是不一般的,再說黃巢很懂得取捨,特殊情況之下。寧願捨棄大軍,也要首先逃命,不過李儒沛認為,只要鐵血軍基本剿滅了黃巢麾下的軍隊,那麼黃巢本人的末日也就到來了,須知鐵血軍將士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哪怕黃巢逃到天涯海角,也是要追擊的,這一次一定不能夠讓黃巢有任何的機會。

    兩線作戰,還要預備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出現特殊的情況。十萬大軍人數上面顯得有些不夠,但李儒沛不會輕易的擴軍了,他很清楚,軍隊人數越多,消耗的糧草就越多,軍餉的開支就愈大,這些都是要賦稅來解決的,還有龐大的官府需要運轉,這都是百姓和商賈的負擔。儘管說山南西道和山南東道的情況好轉了,老百姓能夠穩定下來,可遠遠說不上富裕,若是賦稅太重了。老百姓難以承受的時候,一樣會不滿甚至造反的。

    不管什麼時候,民生都要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萬大軍,相信能夠打敗黃巢了。何況高馳邦還獲取了最為重要的情報。

    江南西道所屬的岳州、洪州和饒州,居然出現了對抗黃巢大軍的百姓,這也出乎了李儒沛的預料。可李儒沛的看法與高馳邦是不一樣的,黃巢剛剛起兵的時候,老百姓是擁護的,那是因為官府的盤剝,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黃巢是代表了百姓利益的,可這麼多年過去,黃巢的心思慢慢出現了變化,開始享受生活了,沒有將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了,情況自然也會出現變化,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會繼續支持黃巢。

    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黃巢覆滅的時間就到了。

    故而李儒沛果斷的決定,集中三萬鐵血軍的將士,爭取在半年時間之內,徹底剿滅黃巢,讓這個大唐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徹底的消失。

    至於說糧草的運輸,那是至關重要的,李儒沛已經給襄陽寫了好幾封信,囑托糧草的事宜決不能夠輕視,必須要有充足的保證,特別是高馳邦那邊,大戰之後,肯定面臨著艱苦的追殺,糧草不能夠保證,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穿越的李儒沛,認識完全不一樣,他絕不會放過黃巢,絕不會認為徹底打敗黃巢之後就能夠安心,他必須要斬殺黃巢,只有斬殺了黃巢,才能夠消除太多不確定的危險。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李儒沛特別囑托了趙來寶,見到高馳邦之後,明確說清楚,此次的征伐,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斬殺黃巢,沒有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征伐就沒有結束。

    襄陽的崔安潛,儘管說沒有參與征伐,可辛苦程度更甚。

    京城方面嚴復的信函到了之後,崔安潛舒了一口大氣,皇上總算是沒有徹底翻臉,至於說東都留守闞澤宇的調查,那不過是一個形式,難道闞澤宇還敢說其他不好的話語,其實皇上這樣的態度,已經說明對李儒沛無可奈何了,最好是能夠維持目前的局面,否則徹底得罪了李儒沛,京城可能無法正常維持了。

    崔安潛最為操心的還是糧草的運輸,不過這件事情,李儒沛已經有了安排,所有糧草的運輸,都委託給商賈負責,官府拿出來一定的運輸費用,包括派遣一部分的軍隊護送,這樣就能夠省去很多的費用,若是糧草全部都要求官府負責運送,那沿途的開銷還真的很大。

    商賈運送糧草,總是能夠想到不少的辦法,譬如說有的商賈,就不是從襄陽領取的糧食,而是從淮南道所屬的光州和黃州等地調集糧草,首先解決大軍所需要的糧草,接著將襄陽的糧草慢慢運送到光州等地,保證當地的糧鋪有糧食銷售。

    也正是因為商賈想到了不少的辦法,讓糧草的運送很是順利。

    這恐怕是畢師鐸和黃巢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其實他們對於鐵血軍的征伐,抱有的一絲幻想,就是糧草運輸的難度太大,鐵血軍難以持久。

    京城方面的消息,崔安潛獨自承受了,他不願意李儒沛分心,糧草運輸的事情,眼看著進展很不錯,這讓崔安潛很是欣慰,更讓他高興的是,鐵血軍出師告捷,剿滅了濠州和廬州的兩萬揚州軍士,接著在水泊這個地方打敗了畢師鐸設下的伏擊,佔領了除開揚州城以外的所有地方。

    鐵血軍進攻的迅速,也讓崔安潛無法安心過年了,他必須要派遣大量的官吏進

    入到淮南道,這些官吏必須是精幹的,有能力的。

    到了這個時候,崔安潛恨不得李儒沛能夠在襄陽和梁州等地舉行科舉考試,大量的吸納人才,他已經感覺到官吏不夠用了,可以想像,隨著鐵血軍拿下揚州、剿滅黃巢,統領了整個的南方之後,官吏的需求量是更大的。

    官吏不可能完全調整,但崔安潛秉持著一個原則,那就是重要地方的主官,必須要更換,這由不得朝廷說話,譬如說淮南道各府州的刺史,就是必須要更換的,這些人必須要忠於李儒沛,必須按照李儒沛的要求來署理政務。

    節度使衙門的官吏幾乎都要派遣出去了,還好勉強能夠維持,不過崔安潛已經想到了,必須在半年的時間之內,吸納大量的人才,這件事情不能夠依靠朝廷,必須要自己努力,李儒沛曾經說過,人才的問題可以決定一切。

    趙來寶率領一萬大軍抵達岳州的時候,高馳邦已經獲悉了黃巢大軍所在的位置。

    得知李儒沛從揚州調派了一萬將士過來,高馳邦非常感動,更多的是著急,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動進攻,一旦黃巢的大軍被徹底打垮,江南道就不需要留下那麼多的將士了,大部分的將士可以趕赴揚州去,準備徹底剿滅畢師鐸。

    見到趙來寶之後,高馳邦沒有什麼寒暄的,他要求剛剛抵達的將士,歇息一天的時間,一天之後,大軍就要開拔了,從虔州出發的黃彪,過了撫州,已經進入到洪州境內了,高馳邦和黃彪將從兩個方向發動進攻,爭取在這一次大型的戰役之中,基本擊垮黃巢的大軍。

    黃巢麾下號稱十萬大軍,儘管說戰鬥力不怎樣,但人數是擺在面前的,而且黃巢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不會分兵作戰,十萬人都是在一起的,也許這樣的安排,讓黃巢有著巨大的安全感,就算是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也可以讓諸多的軍士去抵抗對方的進攻,他自身能夠趁著這個時機逃走,其實在前面的作戰之中,黃巢也多次採用了這樣的辦法。

    具體的作戰部署,已經有所調整,這一次高馳邦採用的是三面合圍的方式,放開了一個缺口,讓黃巢的大軍有逃跑的方向,那就是朝著蘇州的方向逃跑,只有這樣,接下來的追擊才是有利的,高馳邦很是謹慎,他絕不會想著通過一次的戰鬥,就完全擊垮黃巢的大軍,甚至是活捉或者是斬殺黃巢,欲速則不達。

    趙來寶抵達的當天夜裡,黃彪也趕來了,三人再次相聚,意味著大戰馬上就要展開。

    三人必須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要徹底明白作戰的所有安排部署,明白各自的作戰任務,在大戰之中緊密的聯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取得最大限度的勝利和成果。(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