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五章 權衡 文 / 風中的失落

    在嶺南道的巡查,持續了十天的時間,李儒沛到了兩個碼頭,也到了南詔和安南,駐守在這些的官吏,絕不會想到福王殿下親自來了,應該說南詔這個地方,還存在一定的危險,可是福王殿下還是來看望眾多的官吏,這讓大家非常的感動。

    離開嶺南道之後,李儒沛到黔中道、劍南道非別巡查,應該說整修官道的事情,進展都是非常順利的,商賈、百姓和農戶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修路的質量和速度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整修官道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問題。

    當然整修官道只是第一步,這種修路的模式得到認可之後,接下來南方道大行台府將要整修和新修更多的道路,只有交通暢達了,才能夠真正的造福百姓。

    回到襄陽,已經是十一月初,李儒沛此次的巡查,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一路上,李儒沛都在思考崔慎由說到的事情,因為某些實際的原因,李儒沛還真的不好斷然拒絕,可是這等被名門望族挾持的做法,也是他不願意接受的。

    同時李儒沛還要想到王府的安寧,王府的女人多了,事情肯定也就多了,再說迎娶的兩人,可都是名門望族的姑娘,背後有家族和氏族的支持,會不會讓王府從此就不得安寧,若是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那李儒沛寧願得罪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也絕不會迎娶兩家的姑娘。

    李儒沛知道,回到襄陽之後,崔安潛肯定要說到這件事情。

    可是他想不到。回到王府之後,首先說到這件事情的,居然是崔涵蕾。

    崔涵蕾很會選擇時間,歇息的時候,說到了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就在崔涵蕾小心說著兩大名門望族的時候,李儒沛哭笑不得開口了。

    「夫人,你是不是準備勸誡夫君,要繼續迎娶側室了,而且就是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的姑娘,兩大望族的姑娘。一定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優秀的。」

    崔涵蕾一下子就紅臉了,畢竟她勸說李儒沛納妾,曾經遭遇到訓斥。

    「妾身是想著勸夫君,可是不敢開口。夫君的訓斥,妾身至今都記得。」

    看著崔涵蕾委屈的樣子,李儒沛笑了。

    「難不成夫人想著王府裡面的女人越多越好嗎。」

    「胡說,妾身可沒有這個意思,只是這盧氏和王氏的情況不一樣。」

    「夫人,你的想法某知道,你是為了某的事業,不過某的想法。你卻不是很清楚,若是可能,某的身邊可能只有你一人。某並非是柳下惠,看見美色能夠不動心,這在夫人面前要實話實說,若不然外人以為某是和尚轉世了,不過某的精力有限,身邊的女人多了。某關心不過來,厚此薄彼之情況出現。某也於心不忍,某是有著特殊遭遇的。這些夫人都知曉,某不願意看見女人受苦,更不可能看著身邊的女人受苦。」

    李儒沛說到這裡的時候,感覺肚皮上涼涼的,原來是崔涵蕾的眼淚。

    李儒沛拍了拍崔涵蕾白皙的肩膀。

    「好了,夫人就不要傷心了。」

    擦去眼淚的崔涵蕾,抬起頭看著李儒沛,神色嚴肅的開口了。

    「夫君一切都是為了家裡,妾身就更加的不能夠自私了,周圍已經有傳聞了,說妾身是妒婦,不准夫君身邊有其他女人,這些話語和傳聞妾身都能夠忍受,可是夫君為了家裡,寧願自身受委屈,妾身就不願意了,妾身真的是希望夫君迎娶盧氏和王氏家族之姑娘的。」

    老婆勸自家男人多迎娶女人,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居然出現,而且還是心甘情願的,這大概是時代的不同,若是在千年之後,男人做夢去吧,出現這樣的事情,家裡早就鬧翻天了,李儒沛不知道該如何的回答,不過他暫時還不想說到這件事情。

    崔涵蕾是他的糠糟之妻,儘管說崔涵蕾非常的漂亮,不能夠用糠糟來形容,可是不管做任何事情,崔涵蕾都是從他李儒沛的角度出發的,說的不客氣一些,崔涵蕾並不想成為皇后娘娘,只要他李儒沛能夠平平安安,崔涵蕾就是最為高興的。

    娶妻如此,夫復何求。

    天亮之後,收拾完畢的李儒沛,準備到大行台府去了,他有些膽戰心驚,到了大行台府,見到了崔安潛之後,恐怕也要說到這件事情,崔涵蕾如此的態度,與崔安潛肯定是有關係的。

    崔安潛放下手頭的事情,一大早就在大行台府等候李儒沛。

    李儒沛也是很早就到大行台府了。

    兩人見面之後,首先說到的是各級官府人員缺乏的問題,崔安潛此次趕赴淮南到、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巡查,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各級官府想要增加人手,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官吏是統一管轄的,都是官府支出的俸祿,並且大行台府對官吏的要求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很嚴格的,小吏也可以通過突出的業績,直接晉陞為官員,這和以前不一樣,所以各級官府對小吏的挑選和使用,同樣要慎重,品行不端的、能力不強的一律都不會用。

    南方如今最缺的就是人才,曾經有官員建議,是不是對小吏的錄用降低要求,李儒沛是堅決不同意的,也是不准此等的議論再出現的。

    李儒沛和崔安潛商議了很長的時間,最終的決定,還是懇請朝廷再次在襄陽開恩科,通過科舉取士的辦法,大量的錄用人才。

    其他的事情很快商議完畢,包括官道整修的事宜,進展順利,沒有更多需要說的。

    就在

    在李儒沛以為今日只是說公事的時候,崔安潛的臉色變化了,變得很是嚴肅。

    「王爺,大哥崔慎由來信了,說及王爺之言語,某知道這些言語之後,有很多的感慨,王爺胸懷之寬闊,世所罕見,相信大唐在王爺的治理之下,一定能夠步入盛世,創造前所未有的輝煌。」

    「岳父大人就不要說這些恭維話了,是不是想著說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

    李儒沛很是無奈,這崔安潛、崔慎由和崔涵蕾全部說到此事,可見清河崔氏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否則不會如此的急迫。

    「某知道王爺潔身自好,終日操勞的都是大唐天下之事,不過某認為,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之事,也是牽涉到大唐之天下的。」

    「其一,大唐五姓七望、河東四姓,門風嚴謹,在大唐有著很大之影響,清河崔氏有幸成為其中之一,乃是先輩努力之結果,某也要抱住崔氏家族之嚴謹作風,絕不願意讓崔氏家族在某或者大哥的手中衰落,更不願意清河崔氏遭遇其他名門望族之攻擊和排擠。」

    「其二,王爺之志向乃是大唐之天下,如此必然要海納百川,不要說五姓七望、河東四姓,就說其他有著不一般能力的尋常家族之人,也是要吸納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僅僅是清河崔氏的輔佐,亦或是滎陽鄭氏的輔佐,力度都是不夠的,畢竟名門望族的子弟,優秀者居多,能夠吸納的人才也是居多的。」

    「王爺應該記得襄陽的恩科,名門望族之中,清河崔氏和滎陽鄭氏派出了不少的子弟參與,其餘名門望族,參與的子弟不多,那個時候,某就引起警覺了。」

    「其三,名門望族之影響不容小覷,他們已經延伸至大唐之權貴階層,形成自身固有之力量,這些力量甚至能夠影響到尋常百姓,名門望族之認識也在發生改變,他們不會排斥權貴,相反需要依靠權貴,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某所陳述的三個理由,都是毫不誇張的,若是王爺拒絕了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之要求,輕則導致清河崔氏遭遇孤立,重則導致南方道大行台府不能夠吸收到足夠多的人才,將來王爺掌控大唐之天下,也會遇見不少的難題啊。王爺若是答應了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之要求,那麼名門望族都放心了,自此之後,定會追隨王爺,竭盡全力的。」

    崔安潛說的更加的深刻一些。

    其實這些問題,李儒沛全部都想到了,要是歷史的總結很多,名門望族的影響力的確是很大的,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明朝,依舊突出。

    不過李儒沛考慮的還是那個問題,若是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提出來要求,自己就答應了,那還有博陵崔氏、河東四姓,是不是也提出來這樣的要求,那自己的女人,還算是什麼女人,都是名門望族的組合了。

    還沒有等到李儒沛開口,崔安潛再次開口了。

    「某也替王爺想過,若是名門望族都提出來這等要求,王爺是難以承受的,不過答應了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之要求,聚集在王爺身邊的五姓七望基本就被籠絡了,河東四姓是不敢繼續提出來要求的,那樣就是脅迫王爺了,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岳父大人的意思,團結大多數就可以打擊極少數了,考慮的真是夠狠的,這件事情,某仔細想想,也不能夠說盧氏和王氏提出來要求,某就迫不及待的答應了。」

    崔安潛的眼睛亮了一下,不知道想些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