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 震撼 文 / 風中的失落

    五月的時候,鐵血軍征伐吐蕃和隴右道的消息開始傳出,很多人不相信有這等的事情,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大唐失去對隴右道的控制很多年了,如今的隴右道被吐蕃和突厥瓜分,安南四鎮已經成為人們心中之痛。+

    主要還是征服吐蕃和收回隴右道,存在太大的困難,就算是盛唐時期,朝廷為了能夠控制隴右道,限制吐蕃和突厥的勢力發展,也是耗費了極大的錢財和精力的,如今衰敗已經成為大唐的代名詞,這個時候,鐵血軍征服吐蕃和收復隴右道,豈不是傳說。

    不過消息很快得到了證實。

    原因很簡單,吐蕃拉薩王系的使者,已經來到了京城長安,表示臣服於朝廷,懇請朝廷不要繼續攻打邏些,若是朝廷願意罷兵,拉薩王系願意每年給朝廷上供,表示永久的臣服。

    其次就是隴右道,一些中原地區的商賈,和隴右道有生意往來,他們前往隴右道去做生意的時候,發現安西四鎮居然恢復了建制,鎮守的正是鐵血軍。

    這個消息是瞞不住的,立刻在京城和北方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吐蕃的使者來到京城之後,才明白求助於皇上和朝廷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征伐吐蕃的是福王、南方道大行台李儒沛麾下的鐵血軍。

    吐蕃的使者在朝廷之上陳述的時候,渾身顫抖,對於征伐吐蕃軍隊的強悍,說起來都害怕,吐蕃的軍隊面對大唐軍隊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抵抗力,每一次的戰鬥都是傷亡慘重,最終不得不投降。

    其實在大唐軍隊剛剛進入吐蕃的時候,吐蕃四大王系是帶著嘲笑的心態的,儘管說大唐軍隊強悍。可是到了吐蕃,到了高寒地帶,根本無法適應這裡的環境,而且糧草的供給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困難,按說這樣的進攻,就等於是找死。

    可是在攻打聿繼城的第一場戰鬥之中,拉薩王系就遭遇到重創,駐守聿繼城的大將,率領三千軍士迎戰。結果在這次的戰鬥之中,三千軍士全軍覆沒,大將也戰死,整個的戰鬥持續的時間不長,大唐軍隊在戰鬥力方面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完全能夠適應吐蕃惡劣的環境。

    到了這個時候,吐蕃境內的四大王系,開始高度重視入侵的大唐軍隊了,可惜他們的反應太慢了。大唐的軍隊已經拿下了波窩、墨脫和洛窩,直指邏些和布達拉宮。

    在統領吐蕃的四大王系內心,邏些和布達拉宮是吐蕃的聖地,是絕不能夠讓大唐軍隊佔領的。所以在大唐軍隊朝著邏些進軍的時候,四大王系第一次團結起來,各自派出重兵,前往邏些。抵抗大唐的軍隊。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阿里王系、亞澤王系的軍隊,遭遇重創。他們本來是直奔邏些增援的,卻被大唐軍隊伏擊,傷亡慘重,能夠抵達邏些的軍隊寥寥無幾,而且幾次的戰鬥下來,他們基本難以維持了。

    更慘的是隆覺阿王系,大部分的兵力都在隴右道,分佈在安南四鎮的周邊,包括原來的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他們遭遇到大唐軍隊的毀滅性打擊,只有少數的軍隊,倉皇撤離安南四鎮,絕大部分的軍隊,都被剿滅了,如此的情況下,隆覺阿王系根本無法派出大軍增援邏些,他們自顧不暇。

    到了五月底,大唐軍隊已經實現了對邏些的包圍,不過大唐軍隊沒有馬上發動進攻,而是等候吐蕃各路的援軍抵達邏些,包括一些被打敗之後殘存下來的軍隊。

    整個的邏些已經陷入到巨大的恐慌之中。

    吐蕃的很多貴族,在大唐軍隊進攻的過程之中,遭遇到無情的殺戮,能夠得到好處的是那些貴族沒有當回事的奴隸,還有一些支持大唐軍隊的平民。

    到了這個時候,四大王系感覺到情況不妙了,他們就是再笨,也知道大唐的軍隊是準備徹底剿滅他們了,於是他們迅速派遣使者,來到了大唐京城長安,懇求大唐朝廷罷兵,許諾吐蕃將永遠臣服大唐。

    吐蕃遭遇沉重打擊、邏些被包圍,以及安南四鎮被鐵血軍收回,安西都護府重新在大唐控制之下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傳開,接著傳到了北方,就連北方強悍的突厥,在隴右道連連遭遇打擊、忙著撤離隴右道的消息,也在京城傳開了。

    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迅速陷入到狂喜之中。

    收復安南四鎮和安西都護府的是大唐的鐵血軍,不管是福王殿下的軍隊,還是南方道大行台府指揮的軍隊,總歸是大唐的軍隊,要知道安史之亂以後,很短的時間之內,朝廷就失去了對隴右道的控制,憲宗之後,隴右道更是徹底被突厥和吐蕃佔據,不知道有多少大唐的軍士,固守安南四鎮,最終命喪他鄉,這是大唐的恥辱。

    老百姓之間的爭論也迅速開始了,特別是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一些讀書人開始發揮其善於辯論的強項,紛紛拋出自身的觀點,有人認為鐵血軍收復隴右道是可行的,但佔據吐蕃就有些問題了,吐蕃這個地方貧窮,就算是佔領了,也是大唐的麻煩,更有人認為,吐蕃派遣使者前來,表示徹底的臣服,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讓吐蕃每年都要進貢。

    可惜淳樸的老百姓,和部分讀書人的認識不一樣,他們認為福王殿下就是了不起,派遣大軍征服吐蕃、收復隴右道,這是千秋萬古的事業,是永遠值得銘記的事業。

    消息傳來之後,隨之的影響,就是大量的人前往襄陽,特別是那些自認為有本事的讀書人,因為襄陽即將在九月份舉行恩科,讀書人都希望在這次的恩科上面能夠高中,能夠進入到南方道大行台府,或者是在南方的官府之中做事。

    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出現的震動是最大的。

    崔慎由和鄭從讜提親之後,迎娶的時間定在了十月初一,這表示兩大家族已經開始融入到南方道大行台府的勢力範圍之內

    內,想不到這個時候,李儒沛居然策劃了如此重大的戰役,試想一下,鐵血軍若是征服了吐蕃,收回了隴右道,在大唐之影響,將遠遠超過皇上,恐怕就是京城之中的武百官,內心的想法都會改變的。

    其實辭官前往襄陽的朝廷官員,已經不少了,特別是滎陽鄭氏與清河崔氏,幾乎所有在朝廷做官之人,都前往襄陽了。

    范陽盧氏和太原王氏開始高度關注吐蕃和隴右道的戰事,儘管說消息非常的零碎。

    六月份的時候,鐵血軍收回安南四鎮、重新設置安南都護府的消息傳來之後,盧光啟辭去了中書舍人的官職,趕赴襄陽,王潮、王審邦和王審知三兄弟,也啟程前往襄陽。

    吐蕃的使者來到京城長安,懇求大唐軍隊撤離吐蕃,吐蕃願意永遠臣服的消息傳來之後,兩大家族的讀書人幾乎全部前往襄陽,準備參加九月舉行的恩科了。

    一時間襄陽成為了大唐最為熱鬧和耀眼的地方。

    朝廷裡面是相對安靜的。

    皇上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只是一聲長歎,其實他已經接到了李儒沛的奏折,對於李儒沛準備徹底征服吐蕃,按照大唐的官制,在吐蕃設立府州縣的做法,也是感覺到不大可能的,至於說鐵血軍收復隴右道,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安南四鎮,更是不大相信。

    可是事實擺在了面前。

    在隴右道活動的突厥軍隊,被鐵血軍狠狠打擊之後,早就撤離了,吐蕃的隆覺阿王系,沒有地方可以撤退,正在遭受著毀滅性的打擊,吐蕃的使者來到京城,哭訴遭遇到的打擊,懇請朝廷饒過吐蕃,他們願意永久臣服。

    皇上知道,自己無法做主,不可能讓李儒沛和鐵血軍停下來,人家的目標早就確定下來了,要徹底的征服吐蕃,滅掉吐蕃王朝,讓吐蕃歸於大唐的治下,既然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麼準備早就充分了。

    李儒沛和鐵血軍的威望,在大唐已經達到了巔峰,恐怕是他這個傀儡皇上應該做出決定的時候了,其實他這個皇上,當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還不如順水推舟,讓李儒沛繼承皇位,那樣他還能夠過上舒心的日子,當然李儒沛若是一定要滅掉他這個皇上,他也沒有辦法抗爭。

    掌控京城的楊復恭,心情是最為複雜的。

    掌權的時間不是很長,楊復恭當然捨不得丟掉手中的權力,可是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他能夠掌權的時間不多了,若是不能夠很快做出明智的選擇,結局可能比田令孜還要慘。

    楊復恭本來是想著讓福王李儒沛安生下來的,這樣能夠騰出時間來,讓他楊復恭聯合北方的藩鎮,關鍵時刻抗擊鐵血軍,目前來看,這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了。

    時也命也,彷徨之中的楊復恭,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他知道,如今的情勢之下,北方的藩鎮是絕不會主動挑戰李儒沛的,萬一李儒沛入主京城,這些藩鎮在保全自身利益的前提之下,會很快臣服,給朝廷按時繳納賦稅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