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三百五十章 先禮後兵 文 / 風中的失落

    鐵血軍佔據開封府之後,楊復恭才得到準確的消息,更加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鐵血軍的動作異常迅速,一天之後就佔據了東都洛陽,駐守洛陽的神策軍軍士望風而逃,沒有做出任何的抵抗,接下來,鐵血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了潼關,如此京城長安完全暴露在鐵血軍的麾下。

    鐵血軍居然在臘月展開了行動,這讓楊復恭猝不及防,他的所有準備事宜,不過剛剛開始,先前因為不知道李儒沛具體的行動時間,所以有些事情是不還準備的,到了這個時候,留給楊復恭行動的時間已經不多。

    逃入京城的神策軍,引發的巨大波動,令整個京城都震動了,就連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福王李儒沛率領鐵血軍的將士,即將要進入京城了,百姓沒有那麼多擔心的事情,他們知道福王李儒沛乃是李唐皇室子弟,不會侵害百姓之利益,再說不少的商賈到南方多次,見證了襄陽的繁榮,以及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況,從內心來說,他們巴不得福王李儒沛早點來到京城,讓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至於說朝廷裡面的武百官,淡定的程度讓老百姓都感覺到吃驚,這些官吏依舊上朝,不管是有事情還是沒有事情。

    最為不安的是集聚在京城的大量宦官。

    不過真正擔心的也就是那一部分掌控權力的宦官,鐵血軍已經拿下了東都洛陽,不少的消息都迅速傳到了長安,東都洛陽是有不少宦官的,一些來不及逃走的底層宦官,也沒有遭遇到什麼事情,只要老老實實的做事情,按照福王李儒沛的要求做事情,就不會遭遇到什麼潑天大禍。只不過不能夠干涉任何的政務罷了。

    李儒沛沒有大開殺戒,沒有大規模的斬殺宦官,這和楊復恭所說的有很大的不同,事實勝於雄辯,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一些宦官也從躁動到慢慢的安寧下來。

    總體來說,鐵血軍兵鋒直指京城長安,真正擔心的人不多,京城的局勢也沒有出現太多的波動,只是神策軍開始在京城長安之內實施戒嚴。對京城百姓的管控嚴格了很多。

    十二月十二日。

    李儒沛率領的五萬大軍抵達潼關,和高馳邦率領的一萬大軍會和了,出乎高馳邦預料之外的是,李儒沛居然要求大軍在潼關駐紮兩日的時間,而且要求斥候將其親筆信函送到京城去,親筆信函一共是兩封,一封信函直接給左神策軍中尉、左樞密使楊復恭,一封信函是直接給皇上的。

    高馳邦有些忍不住了,大軍已經抵達潼關。接著就應該趁勢進入到京城之中,就算是楊復恭有著什麼準備,也是來不及實施的,若是耽誤了幾天的時間。京城就更有可能發生意外。

    李儒沛站在潼關的城牆上面,後面跟著高馳邦、崔慎由等人,大家的心情是激動而又複雜的,京城長安就在前方不遠處。也許大軍抵達京城的時候,就是徹底佔據京城長安的時候。

    劉允章留在了東都洛陽,畢竟劉允章曾經擔任過東都留守。對洛陽的情況是熟悉的,而且在李儒沛身邊那麼多年了,也知道在洛陽應該做一些什麼事情,而且在鐵血軍佔據洛陽的時候,大量的商賈也跟隨進入到洛陽城,洛陽曆來都是商賈重視的地方,相信劉允章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的。

    「大帥,屬下以為,以最快速度進軍京城長安,可以粉碎楊復恭的一切陰謀。」

    高馳邦開口之後,就連一向保守的崔慎由,也禁不住點頭了。

    李儒沛的臉色平靜,慢慢開口了。

    「大唐之教訓已經很深刻了,皇室之間的爭鬥,往往都是以血腥結束的,不管是太宗皇帝,還是中宗皇帝,這方面都沒有能夠把握好,某率領鐵血軍劍指京城,天下人都知道是什麼情況,從京城傳來的情報看,整體的局勢還是穩定的,這說明真正擔憂的只有少數人,故而某不想出現什麼血腥之局面,長安城池穩固,易守難攻,豈是輕易間就能夠拿下的,不要看鐵血軍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河南府、東都洛陽,可是真的拿下京城長安,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若是楊復恭打算魚死網破,垂死掙扎,讓長安城池遭遇到荼毒,那就是某的罪過了。」

    李儒沛說出來這些話的時候,高馳邦低下頭了。

    李儒沛說完之後,崔慎由跟著開口了。

    「王爺之安排,屬下認為是正確的,先禮後兵,不管楊復恭是什麼態度,王爺首先表明態度,給與他們時間思考,京城長安地位非同一般,某想到了安史之亂,玄宗皇帝曾經離開京城,到西川避難,那一次京城遭遇荼毒,好多年之後才慢慢恢復繁榮,此次也要避免此等之情況出現。」

    李儒沛點點頭,崔慎由到底曾經是朝廷丞相,很快就能夠明白其中的深意。

    當然還有一層想法,李儒沛是不會說出來的,他想著在潼關駐紮兩日時間,同時給皇上和楊復恭寫信,目的就是讓楊復恭跳出來,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這樣鐵血軍進軍京城長安的事宜,才算是真正合適的,也算是找到了遮羞布,不管怎麼說,將來的歷史,由他人書寫,他李儒沛是不能夠完全掌控的。

    兩封信函直接送到了大明宮。

    已經是驚弓之鳥的楊復恭,收到信函之後,迫不及待的打開了。

    他已經派出使者,去聯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要求李茂貞做好一切的準備,也就是一兩日的時間之內,他就要採取行動了。

    楊復恭首先打開了李儒沛給皇上的信函,裡面只有一張空白的信函紙。

    楊復恭的臉色變得鐵青,稍微思索之後,將信函放到一邊,打開了李儒沛寫給他的信函。

    八個大字躍入眼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n

    bsp;楊復恭的臉色再次變得蒼白,接著變得鐵青,李儒沛的意思他已經明白了。

    帶著信函,急匆匆趕往了後宮,當然,這一次進入後宮,楊復恭的身邊有不少人,這些都是神策軍的精銳軍士。

    李儇早就知道消息了,儘管說身在大明宮,絕大部分的消息都被楊復恭封鎖了,特別是幾天之前楊復恭和李茂貞來到紫宸殿之後,李儇的消息來源基本沒有了。

    不過鐵血軍北進的消息是大事情,楊復恭要求宦官時時刻刻都稟報鐵血軍之動向。

    李儇知道鐵血軍已經拿下潼關,就知道他這個皇上在位的時間不長了。

    後宮之中是充滿驚慌的,後宮的嬪妃,包括皇后是不知道李儒沛的性格的,按照她們的理解,一旦李儒沛成為了皇上,她們這些嬪妃的命運是很悲慘的,沒有哪一個新任的皇上,特別是通過其他手段坐上皇帝寶座的人,會饒恕前任皇上親近的女人。

    不僅僅是後宮嬪妃有這樣的想法,就連李儇本人,也不知道未來的命運如何。

    李儇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經親口說出來的話語,將皇位禪讓給李儒沛,儘管說出這句話,是有著很多原因的,是因為心情極度的鬱悶,可這句話好像是要成真了。

    李儇的身邊沒有其他人可以商量事情了,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皇后了。

    進入皇后寢宮,李儇的臉上帶著義無反顧的神色,他從懷裡掏出了信函,遞給了皇后。

    「皇后,這是朕的退位詔書,將皇位禪讓給福王李儒沛,後宮之中,全部都是楊復恭的眼線,你一定要保護好這封詔書,玉璽被楊復恭控制了,不過這上面有朕的印章,一旦李儒沛進入京城,你將這份詔書獻給他,一定能夠保全性命的。」

    皇后身體顫抖,接過了詔書,小心的收起來。

    「皇上,福王是您的侄子,難道就真的要大開殺戒嗎。」

    李儇苦笑著搖頭。

    「你不知道啊,朕曾經親自下詔,讓魏王和蜀王被斬殺,這等的仇恨,李儒沛能夠忘記嗎,朕曾經想著做彌補,可最終想來,無濟於事啊,這封詔書,你一定要收好了,想必李儒沛是皇室子弟,不會對你們動手的,朕能夠信任的人,也就是你了,這封詔書,決不能夠讓楊復恭看見,否則朕都會有生命危險的。」

    皇后可謂是最悲催的皇后了,在後宮之中沒有太大的權勢,以前後宮還稍微安穩一些,可自從田令孜翻臉的時候開始,後宮就成為宦官的天下了,她這個皇后,眼睜睜看著所有的事情發生,卻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想起來就算是尋常百姓的生活,也比在皇宮之中舒服。

    皇后最為擔心的還是小孩子的性命問題。

    「皇上,若是能夠見到福王,請他看在皇室的面子上,饒恕皇子的性命……」

    皇后說出來這些話,李儇的身體也開始顫抖了,他何嘗沒有想到過這些事情,可是他不敢提出來這些事情,也許李儒沛最為忌諱的就是皇子了。

    長長歎了一口氣,李儇什麼都沒有說,轉身離開了皇后的寢宮。(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