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章 佩爾西科夫捕捉到了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就在教授將他那只天才的眼睛湊近顯微鏡目鏡的時候,他有生以來頭一次注意到這樣一种現象:有一束光因其特別明亮与粗壯而顯得凸出。這束光的顏色是鮮紅鮮紅的,它從那渦紋中凸出來,就像一根小小的刺儿,喏,這么說吧,就像是一根又尖又細的針,也就那么一丁點儿大。
  然而,這束光把這位造詣极深的專家那只訓練有素的眼睛吸住了好几分鐘,這卻實在是一件莫大的不幸。
  在它之中,在這束光之中,教授看出了一种其意義要比這束光本身,比這個由于顯微鏡的反射鏡与物鏡之鏡頭移動而偶然誕生的并不穩定的產物本身,還要重要千百倍,還要重大得多的東西。由于助手把教授喚了過去,那些阿米巴虫得以有一個半小時持續承受這束光的作用,結果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圓盤上那些位于這束光之外的粒狀阿米巴虫一個個萎靡不振地癱在那里,顯得軟弱無力,而就在這時,就在那把紅色的利劍穿射之處,卻發生了一些奇詭的現象。紅色光帶上,生命在沸騰。那些灰色的阿米巴虫一個個都伸出偽足,使出全部气力朝著紅色光帶爬去,而一落入那光帶上便(就像是著了魔似的)立即顯得生机勃勃,充滿活力。像是有一种力量激活了它們身上的生命气息。它們成群結伙蠕動著,為在那光帶上占得一席位置而彼此互相爭斗著。那光帶上,進行著瘋狂的——找不出別的字眼來形容了——繁衍。它們將那些為佩爾西科夫了如指掌的所有法則打破了,推翻了,就在教授的眼皮子底下,以閃電般的速度大量地繁殖。它們在那光帶上不斷地分裂著,分裂出來的每一個在兩秒鐘里就生成為一個新的、鮮活的有机体。這些有机体在几個剎。那間就長大而成熟,而這只是為了隨后其自身馬上也產生出新一代。于是,先是紅色光帶上,而隨后便是整個圓盤上都越來越擁擠了,一場不可避免的爭斗開始了。那些再度裂生出來的,彼此之間凶猛地互相攻擊,互相廝咬,互相吞食。新生者當中便橫臥著一些為生存而斗爭的犧牲者的尸体。獲胜的,則是那些強而壯的。而這類強壯者卻是可怕的。首先,它們的体積甚大,大約是那些普通的阿米巴虫的兩倍;其次,它們都擁有某种特別的凶狠勁与机靈勁。它們動作急切,它們的偽足比那些正常的要長得多,而它們使用起這些偽足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就像那章魚使用其腕足那么自如。
  第二天晚上,已然消瘦而面色蒼白的教授,不吃也不喝,只靠一支接一支地吸著那粗大的自制煙卷來強打著精神,觀察著阿米巴虫的新生代,而到了第三天,他便轉而對起源,也就是那束紅光展開研究了。
  煤气燈在靜靜地燃燒著,發出絲絲的聲響,大街上重又傳來車來馬去的嘈雜与喧鬧,已領受了上百支煙卷之煙霧熏燎的教授,微微閉起雙眼,身子一仰,便靠在轉椅椅背上。
  ——沒錯,現在一切都清清楚楚。是那束光把它們的生机給激活了。這可是一种新的、未被任何人研究過、未被任何人發現的光。首先得弄清楚的乃是,這种光——它是僅僅從電能中就可以獲取的呢,抑或也可以從太陽光中去獲取。——佩爾西科夫自言自語地嘟噥道。
  及至下一個不眠之夜,這個問題便被弄清楚了。在三台顯微鏡里,佩爾西科夫捕捉到了三束光,而他從太陽光中卻是什么也未捕捉到,他作了這樣一番闡釋:
  ——應當認定,太陽光光譜里是不會有它的……嗯……喏,簡而言之,應當認定,只可以從電光中去獲得它。——他用愛撫的目光朝著頭頂上那盞磨砂玻璃球形吊燈瞥了一眼,興沖沖地遐想了一會儿,然后他把伊万諾夫邀到自己的研究室里。他把一切都對伊万諾夫講了,并且還讓伊万諾夫看了看那些阿米巴虫。
  身為編外副教授的伊万諾夫惊訝不已,打心眼里直覺得十分壓抑:怎么如此簡單的東西,這么細細的一根指針,早先怎地就不曾被發覺呢,真見鬼!其實,隨便什么人,即便是他伊万諾夫,本來都是能夠將它發現的,這的的确确可謂怪异之极!您只需要瞅一眼就……
  ——您來看看呀,弗拉季米爾·伊帕季耶維奇!——伊万諾夫惊恐地把一只眼湊到目鏡上說道,——這是怎么回事呀?!它們可就在我眼皮子底下生長哩……您瞧,您瞧……
  ——我這已經是第三天在觀察它們哩。——佩爾西科夫興沖沖地應答道。
  接著,這兩位學者進行了一場交談。談話的要旨可以歸納如下:編外副教授伊万諾夫承攬的工作是,用透鏡和反射鏡去制造出一個分光箱,在這种箱子里,將可以獲得既放大了倍數又外在于顯微鏡的那种光束。伊万諾夫認為,甚至完全确信,這項工作非常簡單。他一定會獲取那种光束的。弗拉季米爾·伊帕季耶維奇對此大可不必怀疑。談到這儿,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冷場。
  ——我呢,彼得·斯捷潘諾維奇,我發表論文時,我一定會寫明,分光箱是由您設計制造出來的。——佩爾西科夫覺得這一小小的冷場是應當予以及時消除的,于是他插話道。
  ——哦,這倒并不重要……不過。當然……
  于是,那小小的冷場立刻便消除了。從這時起,那光束便也把伊万諾夫給吞噬了。就在佩爾西科夫盡管日漸消瘦愈發憔悴還整天整天地、半宿半宿地端坐在顯微鏡之前守望著的時候,伊万諾夫則在那間用許多盞燈照明著的物理實驗室里,終日忙碌不停,在一次又一次地組裝著那些透鏡和反射鏡。有一個机械師給他做幫手。
  經過教育人民委員部出面查詢,從德國給佩爾西科夫寄來了三件郵包,郵包里裝有反射鏡、雙面凸透鏡、雙面凹透鏡,甚至還有一些既凹又凸的磨光玻璃片。這一切的結果是伊万諾夫終于造出了那個分光箱,在那箱子里他果真捕捉到了那种紅色光束。還應當說句公道話,他是技藝高超地捕捉到了:那光束顯得粗粗的,直徑達到四厘米,又尖銳又強烈。
  六月一日,這個分光箱在佩爾西科夫的研究室里給安裝上了,于是,他便滿腔熱望急切迅速地開始了以一顆受過那种光束照射過的青蛙卵子為切片的實驗。這种實驗獲得了令人震惊的結果。在兩晝夜的期間里,從那些小小的卵子里就孵化出几干只蝌蚪來。不過,這還算不上什么,只消一晝夜的工夫,那些蝌蚪便异常迅速地長成了大青蛙,而且它們一只只都是那般凶狠与貪食,弄得它們當中的一半立時就被另一半給活活吞食掉了。然而,存活下來的那一些卻開始那种實在毫無任何期限可言的產卵活動,在兩天里已不用任何光束的照射,它們就孵出了新一代,況且是完全不計其數的一代。只見這位學者的研究室里開始出現了一种莫名其妙鬼才知道的景觀:一群又一群的蝌蚪不斷地爬出研究室,爬遍整個研究所,于是,在各個飼養室里,甚至干脆就在地板上,在所有的角落里,都響起了尖銳刺耳的蛙聲合唱,活像在沼澤里那樣。那個本來就對佩爾西科夫有三分懼怕、見了這教授就像撞見火把一樣避之不及的潘克拉特,如今他對這教授便只有一种感覺了:死亡的恐懼。一周過后,連這學者本人也感覺到自己的頭腦在發昏。研究所里彌漫著乙醇和氰化鉀的气味,還沒有到時候就摘下防毒面罩的潘克拉特險些被毒死。后來,大量地繁衍出來的沼澤生物終于得以被毒劑消滅了,各研究室才終于得以通風換气。
  沖著伊万諾夫,佩爾西科夫這樣說道:
  ——您知道,彼得·斯捷潘諾維奇,這种光束對原生質的作用,以及一般說來對卵細胞的作用,乃是惊人的。
  伊万諾夫,這個向來冷漠而矜持的紳士,用一种非同尋常的語調打斷了教授:
  ——弗拉基米爾·伊帕季耶維奇,您怎么還在談論這些細枝末節,談論什么原生質呢。就讓我們直截了當地來說吧:您可是發現了一种前所未聞的現象。——看得出來,伊万諾夫是在竭力克制著,可是他到底還是把心里憋著的話給吐露出來,——佩爾西科夫教授,您這可是發現了生命之光呀!
  只見教授那蒼白的、胡子拉碴的臉頰上泛出一抹淡淡的紅暈。
  ——哪里,哪里。——他喃喃地說。
  ——您哪,——伊万諾夫繼續說,——您將會獲得那樣高的聲望……我的腦袋都會發暈呢。您明白,——他熱烈地繼續說,——弗拉基米爾·伊帕季耶維奇,威爾斯筆下的主人公們与您相比都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了……可我曾經以為,這不過是童話而已……您還記得他的《上帝的食物》嗎?
  --------
  1威爾斯·赫伯特·喬治(1866-1946),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著有《時間机器》(1895)、《莫洛博士島》(1896)、《隱身人》(1897)、《星際戰爭》(1898)等;《上帝的食物》是威爾斯的作品之一,于1904年問世。
  ——哦,那是一部長篇小說呀。——佩爾西科夫回答道。
  ——沒錯,正是,天哪,可是一部名著喲!
  ——我把它給忘了,——佩爾西科夫回答道,——我記得,我讀過,可忘了。
  ——您怎么會不記得呢,可您來看一看,——伊万諾夫拎著一只大得不可思議的肚子脹得鼓鼓的死青蛙的一條腿,把它從那張玻璃試驗台上給提了起來。這青蛙的臉部甚至在死后還顯露出一副凶狠相,——這正可謂怪异之极呀!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