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7



  是子如同珠似的,一天跟著一天滑過去,串成禮拜,再串成月。每逢禮拜六,大家伙都在巴威爾家里聚會。每個聚會都像一道坡度很平的長梯子上的一個階梯,——階梯一步一步地令人向上,引導著他們到一個遙遠的地方。
  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朋友,符拉索夫的小屋漸漸地覺得狹窄而且气悶起來。
  娜塔莎也常來,她雖然又冷又累,但總是活活潑潑地有不盡的歡樂。母親替她織了襪子,并親自替她穿在那雙小小的腳上。娜塔開始一直笑著,但過了一會儿,忽然沉靜下來,她思索了片刻,低聲說道:
  “我有個保姆,——也是特別慈善的女人!多么奇怪,彼拉蓋雅·尼洛夫娜,工人們雖過著這樣困苦和被壓迫的日子,可他們卻更富有人情味,更善良,比那有錢的人!”
  她把手揮,指著很遠很遠的地方。
  “哦,您真上個苦命人!”符拉索娃說。“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一切,”她有點詞不達意,說不出想說的話來,她望著娜塔莎的臉,心里有一种要對她感恩的心情,她歎了一口气,忽然沉默下來。母親坐在娜塔莎面前的地板上,那姑娘低頭沉思面含微笑。
  “失去了父母?”娜塔莎重复了一遍。“這是一點都不要緊的。我父親是一個粗野的人,哥哥也一樣。而且都是酒鬼。姐姐——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年紀大得多的人……那是個非常有錢、卻無聊而貪心的家伙。母親——真可怜!她和你一樣是個老實人。像小才鼠一般的瘦小,而且跑得也是那么快,見了什么人都害怕,偶爾,我很想見見我的母親呢……”
  “啊喲,你真夠可怜的!”母親悲哀地搖著頭說。
  姑娘忽然抬起頭來,似乎要驅除什么似的伸出手來。
  “哦,不!我常常感到這樣高興,這樣幸福!”
  她的臉色蒼白,藍色的眼睛明亮地閃動著光輝。她把兩手放在母親的肩上,用低沉而生動的聲調說:
  “要是你知道……要是你了解,我們在做著何等偉大的事情,那該多好啊!……”
  一种親切羡慕的感情,触動了符拉索娃的心。她從地板上站起身來,悲傷地說:
  “在這個上頭,我太老了,又大字不識半個……”
  巴威爾的論說越來越多,爭辯也愈來愈強烈,——人也瘦多了。母親覺得,當他和娜塔莎談話,或者盯著她的時候,他的尖銳的目光立時就變得柔和了,聲音也親切起來。甚至他整個人都變得單純了。
  “上帝保佑他!”母親想著。暗自微笑著。
  每次集會上,一到爭論激烈而狂熱的時候,霍霍爾總是站起身來,像鐘擺一樣地搖著身子拿洪亮的嗓音說些單純而溫和的話,于是大家都為之更鎮靜、更嚴肅起來。維索夫希訶夫總是非常陰郁,似乎是在催促大家到什么地方去,他和那個名叫薩莫依洛夫的紅發少年,總是搶先開始爭論,那個圓腦袋、頭發白得像用刷子粉刷過的伊凡·蒲金常常對他們兩個表示同意。頭發光滑而漂亮的雅考夫·索莫夫——說起話來低沉而嚴肅,他不常參加辯論,他跟額角很寬的菲佳·馬琴,每逢辯論的時候都是站在霍霍爾和巴威爾的一邊。
  娜塔莎不來的時候,往往由尼古拉·伊凡諾維奇代替她從城里來參加集會。他戴著眼鏡,個子短小,留著亞麻色的胡子,不知他是遠方哪一省的人,說起話來總帶著一种“噢”“噢”的特別口音。他整個人都有點外地人的味道。他總是說最簡單的事儿——家庭的生活、小孩子、生意、警察、面包和肉類的价格等等,凡是与居家過日子有關的他都談論。就在這繁复的事情里,他能發現許多的虛傷、混亂、愚蠢,或者非常滑稽而且明明對人們不利的地方。
  在母親眼里,他好像來自遙遠的別的什么國度,在他的國度里,一切都是正直的,一切都是安逸的。但是到了此地,一切都和他不對勁儿,他不習慣這种生活,不以為這种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也就不喜歡它。它在他心里激起一种希望根据自己的意志改造一切的沉著執拗的愿望。
  他的臉色有點發黃,眼睛周圍布滿了細密而發亮的皺紋。他的話音頗低,手卻總是熱乎乎的。他和符拉索娃打招呼的時候,總是拿他有力的大手,裹住她的整個手掌。每每這樣的握手之后,母親總感到些許輕松与安心。
  此外,從城里前來參加集會的還一些人,來得最勤的,是個在清瘦白皙的臉龐上生著一雙大眼睛的、身材苗條的姑娘。她的名字叫莎馨卡。她的言行舉止都很男人。她通常總是生气地鎖著一對濃黑的眉毛,每當說話的時候,那有筆直的鼻梁的鼻孔,總是不停地鼓動著。
  莎馨卡最先高昂地說:
  “我們是社會主義者……”
  當母親听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立時盯住這個姑娘,并怀著無名的恐懼。她曾听說社會主義者刺死了沙皇。那是在她年輕時發生的事件;當時大家都說,因為沙皇解放了農奴,地主們要向沙皇复仇。他們立誓非殺了沙皇才剃頭。因此,人們稱他們為社會主義者。但是此時此刻她真為明白為什么她儿子和儿子的朋友們也是社會主義者了。
  散會之后,母親問巴威爾。
  “巴甫魯沙,你當真是社會主義者嗎?”
  “是的!”他站在她面前,照例用明快而果決的口气說話。
  “為什么問為這個?”
  母親歎了口气,垂下眼瞼問道:
  “當真?巴甫魯沙?他們不是反抗沙皇,還殺死了一個沙皇嗎?”
  巴威爾在屋子里轉了一圈,用手摸著腮幫,微笑著說:
  “我們不需要這樣做。”
  他用柔和而又嚴肅的聲調,給她講了許久。
  她望著他的臉龐,心里琢磨:
  “這孩子是不會做坏事的!——他是不會的!”
  但是到了后來,這個可怕的名詞用得更多了,自然它的鋒芒也就漸漸地磨平了,最終這個詞和數十個別的她不懂的名詞一樣,听得熟慣了。然而她對于莎馨卡還是有點不大喜歡,每在她來了之后,母親總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
  有一次,她心怀不滿地噘著嘴對霍霍爾說:
  “莎馨卡怎么那樣厲害!老是下命令——你們應當這樣,你們應當那樣……”
  霍霍爾朗聲大笑。
  “說得對,媽媽!你的眼力真不錯!巴威爾,你以為怎樣?”
  他又向母親擠了擠眼,眼神中含著嘲笑,說道:
  “貴族嘛!”
  巴威爾鄭重地說:
  “她是個好人!”
  “這話說得對!”霍霍爾證明說。“她就是不明白她自己應當那樣做,而我們是愿意而且那樣做的!”
  他們又開始爭論起母親所不理解的事情。
  母親又發現莎馨卡對她的儿子態度嚴厲,甚至時而訓斥他。巴威爾只是含笑不語,他的雙眼中閃出和以前對待娜塔莎一樣的溫和的光芒,他目不轉睛地瞅著這個姑娘。這也使母親覺得不快。
  有地,突然有一种使他們所有的人一起雀躍歡喜的感情,這叫母親吃惊不已。這种情形大多發生在他們念讀外國工人新聞的晚上。每當這時,大家的眼睛里都閃爍著喜悅的光輝,大家都變得很古怪,像孩童一般幸福,發出歡快爽朗的笑聲,互相親熱地拍打著肩膀。
  “德國的朋友們真是好樣的!”不知是誰仿佛被歡樂陶醉了一般地嚷了起來。
  “意大利工人階級万歲!”又有一次,大家异口同聲地叫出聲來。
  他們這呼喊聲傳播遙遠的地方,傳播給他們所不認識的、連語言也不相同的同志們,可是他們又好像深切地相信,那些未知的友人一定能夠听見他們和理解他們的歡樂。
  霍霍爾兩眼放光,心里比誰都愛意蕩漾,他說道:
  “我們應該寫封信給他們!讓他們知道知道在俄國也有和他們信奉同一种宗教、抱著同一目的、正在為他們的胜利而歡喜的朋友!”
  于是,大家夢幻似的面帶微笑,長久地談論法國人、英國人、瑞典人的事情,像談論他們所尊敬的,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的,同情他們的不幸的自己的友人、自己的知心人一樣。
  在這個狹小的房間里,產生了全世界工人階級在精神上親密的感情。這种感情把所有的人融成一條心,它也感動了母親;她雖然不了解這种感情,但是這种感情卻用一种歡樂、青春、醉人和充滿了希望的力量使她直起腰來。
  “你們真行!”有一次母親對霍霍爾說。“什么人都是你的同志——不論是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奧地利人,——你們為所有的人歡喜,為所有的人悲痛!”
  “為所有的人!媽媽!所有的人!”霍霍爾叫著,“在我們看來,沒有所謂的國家,也沒有所謂的种族,只有朋友和敵人!一切工人都是我們的朋友,一切的財主、一切政府——都是我們的敵人。當你用善良的眼睛看看世界,當你知道我們工人如何之多,如何之強大的時候——你的心就充滿了歡喜。像過一個大節日一樣!媽媽,不論是法國人、德國人,當他們這樣地看人生的時候,他們也會有同感,意大利人也是同樣欣喜。我們大家都是一個母親的孩子,——都是‘世界各國的工人友愛團結’這一种不可戰胜的思想的孩子。這种思想使我們感到溫暖,它是天空上正義的太陽,而這個天空,就是工人們的心,不論是誰,不論他干什么,只要是一個社會主義者——我們就是精神上的兄弟,現在是這樣,從前是這樣,將來永遠也是這樣。”
  這种孩子般的卻很鞏固的信念,愈來愈頻繁地出現在他們中間,這种信念的力量漸漸提高,漸漸成長起來。
  當母親看到這种信念時候,不由自主地感到世界上确實有一种和她所看見的太陽一般偉大而光亮的東西。
  他們常常唱歌。高聲快樂地唱著那簡單的眾所周知的歌,但也有時,他們唱些調子不尋常而且節奏奇妙令人不快的新歌。唱這种歌的時候總是低聲,嚴肅,好像唱贊美歌似的。唱歌者時而臉色蒼白,時而情緒高漲,在那种響亮的詞句里面,使人感到一种壯大的力量。
  尤其是有一首新歌撼動了她的心靈。
  在這首歌里,听不見那种遭到凌辱而獨自在悲哀冷凝的黑暗小路上徘徊的靈魂的沉痛之聲,听不見被窮困折磨、飽受恐嚇、沒有個性的、灰色靈魂的呻吟。在這首歌里,也沒有漠然地渴望自由的力量的憂愁的悲歎,也沒有不分善惡一概加以破坏的那种激憤的挑戰的呼聲!在這首歌里,完全沒有只會破坏一切而無力從事建造的那种复仇和屈辱的盲目的感情,——在這首歌里,一點都听不出古老的奴隸世界的遺物。
  這首歌歌詞的激昂和調子的嚴肅,使母親不大喜歡,但是在這些詞句和聲詞后面,好像有一种更大的東西,它以自己的力量壓倒了詞句和聲調,使她的心預感到一种思想所不能捉摸的偉大的東西。這個偉大的東西,她從年輕人的面目表情和眼色中看出來。她從他們的心里感覺得到,她被這首大過歌詞和聲調所容納的歌曲中的力量所征服,每逢听到這首歌的時候,她總是比听別的更專注,比听別的更感動。
  唱這首歌的時候,聲音總比唱別的要低,但是它的力量,卻比任何歌曲都要強烈,它好像三月里的空气——即將到來的春天的第一日的空气,擁抱著一切的人們。
  “現在應當是我們到街上唱歌的時候了!”維索夫希訶夫陰郁地說。
  當他的父親又因為偷人家的東西而被抓進監牢去的時候,尼古拉向他的朋友們平靜地說:
  “現在可以到我的家里去開會了……”
  几乎每天下了工后,都有朋友到巴威爾家里來。他們忙得顧不上洗臉,就坐在那看書,或者從書里抄錄些什么。吃飯喝茶手里也不离開書本。母親覺得他們的話變得更加難懂了。
  “我們需要有一份報紙!”巴威爾時常這么念叨。
  生活變得匆匆忙忙,變得狂熱起來。人們更加迅速地從這本書移到那本書——好像密蜂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一般。
  “人們在議論我們呢!”有一次維索夫希訶夫說。“我們不久就會遭殃了!”
  “鵪鶉本是被网捕住的!”霍霍爾說。
  母親越來越喜歡霍霍爾。當他叫”媽媽”的時候,好似有一只嬰孩的嫩手在她的面頰上撫摸。每逢禮拜日,假若巴威爾不得閒,他就替他劈劈柴。有一回,他背來一那個木板,抄起斧頭,麻利而熟練地替他們改換了大門口那架已經腐爛的台級。又有一次,人一知鬼不覺地為他們修好了坍塌的圍牆。他總是一面做活,一面吹口哨,他吹得非常好听,但是有一絲悲涼。
  一次,母親對儿子說:
  “叫霍霍爾搬到咱們家來住不好嗎?你們兩個在一起方便些——省得你找我,我找你的。”
  “你為什么給自己添麻煩呢?”巴威爾聳著肩膀說。
  “噯呀,都麻煩了一輩子了,不清楚是為了什么,為好人麻煩,那是應該的!”
  “你樂意怎么辦就怎么辦吧!”儿子回答著。“如果他真的搬來了,我是很高興的……”
  于是,霍霍爾搬了過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