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14節



  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關門已經有好几個小時了,但克勞福德事先已打過電話,所以有一名保安在等著,讓克拉麗絲·史達琳從憲法大街的人口處進了門。
  關閉的博物館內燈調得暗暗的,空气沉寂。只有南太平洋上一位酋長的巨型塑像面對人口處站著,高到微弱的天花板頂燈足以照亮他的臉。
  領史達琳進去的是位大個子的黑人,一身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安人員整洁的裝束。他抬起臉看電梯燈時,她覺得這人跟那酋長長得相像。她走了一下神,恍餾之中感到片刻的輕松,仿佛痙攣得到了按摩一般。
  在被做成標本的大象上面的第二層,樓面巨大,不對公眾開放,人類學部和昆虫學部共同設在這里。人類學家說這儿是四樓,昆虫學家認為是三樓,農業部有几位科學家則說他們有證据證明這是六樓。這老樓有那么許多擴建部分与分支机构,所以也就各說各有理。
  史達琳隨保安進入迷宮一般的昏暗的走廊,靠牆高高堆放著一木箱一木箱人類學的標本,只有那小小的標簽表明其中裝的是些什么東西。
  “這些箱子里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哪!”保安說,“四万個標本。”
  他用手電照著尋找辦公室的號碼,一邊往前走,一邊將手電光打著那些標簽。
  陳列迪雅克人背嬰儿的布兜以及迪雅克人用于慶典場合的頭骨讓位給了蚜虫,他們因此离開人類學部,來到了時代更久遠、更有秩序的昆虫世界。這儿,漆成灰綠色的金屬箱子成了走廊的牆。
  “三千万只昆虫——蜘蛛還不算在內。別把蜘蛛和昆虫混為一談。”保安忠告說,“搞蜘蛛的人會因此沖你直跳腳的。那邊,亮著燈的那間辦公室。別自己就出來。要是他們不說帶你下去,給我打這個分机號碼,這是保安室。我會來接你的。”他給她一張卡片后就走了。
  她來到了那被做成標本的大象上面高高的圓形大廳陳列室,這是昆虫學部的中心,亮著燈的辦公室就在那邊。門開著。
  “走啊,皮爾奇!”是一個男人的聲音,興奮地在尖叫,“我們走這儿。走啊!”
  史達琳在門口停了下來。兩個男人坐在實驗室的一張桌子邊正在下棋。兩人都三十歲上下,一個黑頭發瘦個子,另一個胖乎乎紅鬃毛。他們的全部心思似乎都在棋盤上。是否注意到了史達琳,他們沒有表示。是否注意到了那身軀龐大的獨角仙正穿行于棋子中間慢慢爬過棋盤去,他們也沒有表示。
  接著就是這獨角仙爬過棋盤的邊緣去了。
  “走啊,羅頓!”瘦個子即刻說。
  胖子動了他的象,立刻將獨角仙調頭,讓它開始朝另一個方向再吃力地爬回。
  “如果獨角仙只抄近路不繞彎,那時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呢?”史達琳問。
  “那當然是結束了。”胖子大聲說道,頭都沒抬。“那當然是結束了。你怎么玩?你是叫他爬完整個棋盤嗎?你跟誰玩,樹懶嗎?”
  “特工克勞福德打電話交待的標本在我這儿。”
  “不能想象我們怎么沒有听見警笛聲!胖子說,“我們一晚上都在這儿等著給聯邦調查局鑒定一只虫子。我們只搞虫子,沒有人說到什么特工克勞福德的標本。他的標本他應該私下里給他的家庭醫生看。走啊,皮爾奇!”
  “你們要例行的一整套公事我愿意換個時間來請教,”史達琳說,“可這事儿緊急,所以我們還是現在就做吧。走啊,皮爾奇!”
  黑頭發的那位扭過頭來看看她,見她拿著個公文包斜靠在門框上。他把獨角仙放到一只箱子里的什么爛木頭上,再用生菜葉蓋好。
  他站起來以后個子還是蠻高的。
  “我叫諾伯爾·皮爾切”他說,“這位是艾伯特·羅頓。你要鑒定一只昆虫?我們樂意為你效勞。”皮爾切有一張長長的和善的臉,可他的黑眼睛卻有點像巫師的眼,兩只生得也太靠在一起,其中一只還有點斜視,會單獨去捕捉光線。他沒有主動要握手。“你是……”
  “克拉麗絲·史達琳。”
  “我們看看你的東西。”
  皮爾切拿起小瓶子對著燈光看。
  羅頓也過來看。“哪儿發現的?是你用槍打死的嗎?它的媽咪你見著了嗎?”
  史達琳想到,要是用胳膊時在羅頓下巴的鉸合部猛地給他來一下,對他又有多少好處。
  “噓——”皮爾切說,“告訴我們你這是在哪儿發現的?它是不是附在什么東西上——嫩樹枝啦或者葉子上——還是在土壤里?”
  “我知道了,”史達琳說,“還沒有人跟你們說起過。”
  “主任請我們晚上等著不要睡覺,給聯邦調查局鑒定一只虫子。”皮爾切說。
  “是命令我們。”羅頓說,“命令我們晚上等著不要睡覺。”
  “我們一直都在為海關和農業部做鑒定。”皮爾切說。
  “可也不是在深更半夜。”羅頓說。
  “我需要告訴你們牽涉到一樁犯罪案的几件事儿。”史達琳說,“只有你們保守秘密直到破案我才可以對你們說,這很重要,意味著几條人命,而我也不光是說說而已。羅頓博士,你能不能鄭重地跟我說你會尊重机密?”
  “我不是博士。還得要我簽什么保證嗎?”你言而有信就用不著。這標本如果你們要留下倒是得簽,就這樣。”
  “我當然會幫你的啦。我并不是不關心。”
  “皮爾切博士?”
  “是真的。”皮爾切說,“他并不是不關心”
  “保密?”
  “我不會說。”
  “皮爾奇也還不是博士呢。”羅頓說,“我倆是同等教育程度。可你注意他是怎樣由你去那么喊他的。”羅頓將食指的指頭放在下巴上,仿佛是去指他那審慎而有遠見的表情。“把一切詳細的情況全都告訴我們。在你看來也許是無關的東西,對專家可能就是至關重要的信息。”
  “這只昆虫被發現時是卡在一名凶殺案被害人的軟胯后頭的。我不知道它怎么跑那里頭去了。她的尸体在西弗吉尼亞的艾爾克河中,死了沒有几天。”
  “是野牛比爾干的,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羅頓說。
  “你在收音机里沒听到關于這昆虫的事吧?”史達琳說。
  “沒有。但他們說到了艾爾克河——你今天就是從那儿來的嗎?就因為這才來這么遲?”
  “是的。”史達琳說。
  “你一定累了,要點咖啡嗎?”羅頓說。
  “不要,謝謝。”
  “水呢?”
  “不要。”
  “可樂?”
  “我不想喝。我們想知道這個女人是在哪儿被劫哪儿被殺的。我們指望這虫子有個什么特別的栖息地,或者限于某個生長區,你們知道,或是只睡在某种樹上——我們想知道這昆虫是從哪儿來的。我請你們保密是因為——假如犯罪人是有意將昆虫放那儿的——那么,這一事實就只有他知道,我們也就可以利用這事實來排除假供節省時間。他至少已殺了六個人了,我們的時間快耗完了。”
  “你覺得此時此刻我們在這儿看這虫子,他那儿會不會又扣著個別的女人呢?”羅頓盯著她的臉問。他雙眼瞪得大大的,嘴巴張著。她看得見他嘴里的東西,一瞬間腦子里閃過了一點別的東西。
  “我不知道!”實在帶點儿尖叫聲,“我不知道。”她又說一遍,以便听起來不那么刺耳。“一有可能他會再干的。”
  “這么說我們要盡快動手。”皮爾切說,“別擔心,干這個我們是行家,你不可能找到比我們更好的好手。他用一把細鑷子將那褐色的東西從瓶子里取了出來,放到燈底下的一張白紙上,然后擺動一把放大鏡在上面照它的一條前臂。
  這只昆虫長長的,形狀像一具木乃伊。它包裹在一個半透明的外殼里,輪廓外形大致像一具石棺。肢、尾等附屬器官緊緊地裹貼在体上,像是刻出的淺浮雕。那小小的臉看上去很聰慧。
  “首先,這東西一般說來不寄生于戶外的尸体上,而且除非偶然也不會到水里去。”皮爾切說,“我不知道你對昆虫熟悉的程度如何,也不知道你想了解到什么地步。”
  “就假設我一無所知。我想請你把整個情況都告訴我。”
  “好。這是一個蛹,一只正在轉化的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昆虫——那茧包裹著它,它就在其中由幼体變成成体。”皮爾切說。
  “是被蛹嗎,皮爾奇?”羅頓皺皺鼻子將眼鏡往上動了動。
  “是,我想是的。要不要從書架上把朱氏關于未成年昆虫的書拿下來看看?行,這是一只大昆虫,還處在蛹的階段。比較高級一點的昆虫大多數都有蛹這么一個階段。有不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度過冬天的。”
  “查書還是查看,皮爾奇?羅頓說。
  “我要查看。”皮爾切將標本挪到顯微鏡鏡台上,手里拿了根牙醫用的探針,俯身向下對著顯微鏡。“我們開始查啦:頭背區沒有明顯的呼吸器官,中胸及腹部几處有气門,咱們就從這儿開始。”
  “嗯哼。”羅頓一邊說一邊翻著一本小冊子的書頁。“是功能性上顎?”
  “不”。
  “腹部正中面下咖一對外顎葉?”
  “對,對。”
  “触角在哪儿?”
  “鄰近翅緣正中。有兩對翅膀,下邊的一對被完全遮蓋住了,只有底下腹部三節可以自由活動。小尖尖的臀棘——我說是鱗翅目昆虫。”
  “這儿就是這么說的。”羅頓說。
  “這個科包括蝴蝶和飛蛾,覆蓋的區域很廣。”皮爾切說。
  “翅膀要是受過浸泡就費事了。我去拿參考書來。”羅頓說,我估計我走開后是沒辦法不讓你們對我說三道四的”
  “我估計不會。”皮爾切說,“羅頓人還是不錯的。”羅頓一离開房間,皮爾切就對史達琳說。
  “我相信他一定是不錯的。”
  “你現在是相信了。皮爾切似乎樂了,“我們一起上的大學本科,同時拼命干,竭力爭取獲得任何形式的研究生獎學金。他得到了一筆,可是得下一口礦井坐著等質子放射性衰變。他是在黑暗中呆的時間太長了,人還是不錯的,你只要不提到質子衰變的事。”
  “我會盡量繞開這話題的。”
  皮爾切從明亮的燈光下轉過身來。“鱗翅目昆虫是很大的一個科,可能有三万种蝴蝶十三万种蛾子。我想把蛹從虫茧里取出來——要想逐漸縮小范圍我必須得這么做。”
  “好吧。你能使它完好元損嗎?”
  “我想可以。瞧,這只虫死之前曾借助自身的力想破殼出來。就在這儿,它已經在虫茧上弄出一道不規則的裂口來了。這可能要花上一點工夫呢。”
  皮爾切將殼子上那道自然的裂口抹開,小心舒緩地取出了昆虫。那一坨翅膀被水浸泡過,要將它們攤展開來猶如攤展一團潮濕的擦臉紙巾。看不出來是什么花紋圖案。
  羅頓拿著書回來了。”准備好了嗎?”皮爾切說,“歐,前胸股節被遮住了。”
  “上唇的側突呢?”
  “沒有上唇側突。”皮爾切說,“請你把燈關掉好嗎,史達琳警官?”
  她等皮爾切的筆形手電亮了之后,才關掉了牆上的開關。他從桌旁退后一點站著,打著手電照那標本。昆虫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光,映照出那條細細的光柬。
  “像小貓頭鷹的眼。”羅頓說。
  “很有可能,可是哪一种呢?”皮爾切說,“請幫我們開一下燈。這是一只夜蛾,史達琳警官——夜蛾。夜蛾有多少种,羅頓?”
  “二千六百……有描述的大概是二千六百种。”
  “像這么大的可不多,好,你來瞧瞧,我的伙計。”
  羅頓那長著紅鬈毛的頭蓋住了顯微鏡。
  “現在我們得去查毛序了——仔細檢查一下這昆虫的皮膚,慢慢將范圍縮小到一個种類。”皮爾切說,“這羅頓最拿手了。”
  史達琳感覺到,這屋子里已流動著一种親切友好的气氛。
  羅頓作出的反應是,和皮爾切就這標本的幼虫期疣突是否排列成圓圈狀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樣的爭論還一直延續到毛發在腹部的排列問題上。
  “一种埃里伯斯·奧多拉夜蛾。”羅頓最后說。
  “我們去查。”皮爾切說。
  他們拿著標本,乘電梯下到被制成標本的大象上面的一層,回到了那堆滿灰綠色箱子的巨大的方院。原先這一座大廳已被隔板分隔成上下兩層,以便為史密森博物館收藏昆虫提供更多的空間。他們現已來到新熱帶區昆虫部,正向夜蛾部走去。皮爾切查了一下他的筆記本,在靠牆的一大堆中一只高及胸部的箱子前停了下來。
  “弄這些東西得小心。”他說,一邊將那沉沉的金屬門從箱子上推落下來擱到地上。“砸著一只腳你几個星期都得蹦啊蹦的。”
  他用一根手指在一層層的抽屜上很快地往下滑,選定一只后拉了出來。
  史達琳看到盤子里是保護著的很小很小的卵,毛虫泡在一管酒精里,一只茧已從標本上剝開,那標本与她的很相似,還有就是只成虫——一只暗褐色的大蛾子,翅展差不多有六英寸,毛茸茸的身体,細細長長的触角。
  “一种埃里伯斯·奧多拉夜蛾。”皮爾切說,“黑巫蛾。”
  羅頓已經在翻書了。“熱帶物种,秋季有時离群走失至加拿大。”他念道,“幼虫吃洋槐、貓瓣爪等類似植物。產于西印度群島和美國南部,在夏威夷被認為是害虫。”
  操他媽的!史達琳想。“混蛋!”她說出了聲,“到處都是了!”
  “可它們也不是所有時候到處都是的。”皮爾切低下頭。他拽拽下巴。“它們是不是一年兩次產卵,羅頓?”
  “稍等……是的,在佛羅里達和得克薩斯的最南端。”
  “什么時候?”
  “五月和八月。”
  “我剛才就在想,”皮爾切說,“你的這個標本比我們這個發育得要稍好些,也比較新。它已經開始破殼要從茧里出來了。產地是西印度群島,或者也可能是夏威夷,這我能理解,不過這儿現在是冬天。在本國它要等三個月之后才能出殼,除非在溫室里才能出現偶然,要么就是有人飼養。”
  “飼養?怎么養?”
  “放籠子里,在一個暖和的地方,弄些洋槐樹的葉子給幼虫吃,一直到它們作茧自閉。不難養。”
  “這是不是一种流行的嗜好?除專業人員研究外,是不是有很多人玩這個?”
  “不。主要是昆虫學家,他們想弄到完美的標本。也許有些人搞搞收藏。再有就是絲綢業了,他們倒是養蛾,可不是這一种。”
  “昆虫學家一定有期刊和專業性雜志,還得有向他們銷售器械的人吧。”史達琳說。
  “當然,大多數刊物也都能到這里。”
  “我扎他一捆給你。”羅頓說,“這儿有几個人私下里訂了几份比較小的業務通訊——一直將它們鎖著,這些枯燥無聊的東西你就是看一眼,也得給他們兩毛五。那些東西我早上才能拿到。”
  “我會當心把它們收好的。謝謝你,羅頓先生。”
  皮爾切將有關埃里伯斯·奧多拉夜蛾的參考資料复印了一份,連同那只昆虫一起給了史達琳。“我送你下去。”他說。
  他們等著電梯,“多數人喜歡蝴蝶討厭蛾子。”他說,“可蛾子更——有意思,更迷人。”
  “它們有破坏性。”
  “有些是的,不少是的,可它們生活的方式各种各樣,就像我們一樣。”他們默默地等電梯再下來一層。“有一种蛾,實際還不止一种,是靠吃眼淚而生活的。”他主動提到,“它們只吃或只喝眼淚。”
  “什么樣的眼淚?誰的眼淚?”
  “陸地上大小跟我們差不多的大哺乳動物的眼淚,蛾原來的定義是:‘逐步地、默默地吃、消耗或浪費任何其他東西的東西。’也曾經是個動詞,表示毀滅……你一直就在干這事儿嗎——追捕野牛比爾?”
  “我是在盡我的力。”
  皮爾切在上下唇后面轉動舌頭光了光牙齒,那樣子仿佛一只貓在毯子下面拱動著身体。“你是否也會出去吃點干酪漢堡包,喝點啤酒,或上娛樂場所弄點酒喝喝呢?”
  “最近沒有。”
  “現在是否愿意跟我去來點?不遠的。”
  “不了,可這事儿完了之后我請客——當然羅頓先生也可以去。”
  “那可沒有什么當然的。”皮爾切說。到了門口,他又說,“但愿你很快就能了了這事儿,史達琳警官。”
  她匆匆向著等在那儿的汽車赶去。
  阿黛莉姬·馬普將史達琳的信件和半塊芒滋糖果放在了她床上。馬普已經入睡。
  史達琳拎著她的手提式打字机來到樓下的洗衣房,她把打字机放到疊衣服的架子上,卷上一組复寫紙。在坐車回昆迪可的路上她已經將有關埃里伯斯·奧多拉夜蛾的基本情況在腦子里組織子了,所以很快就打了出來。
  接著她將那塊芒滋糖果吃了,又給克勞福德寫了一份備忘錄,建議他們從兩方面反复核查:一方面查昆虫學出版物的電腦化郵寄目錄;另一方面查聯邦調查局已知犯罪分子的檔案,查距离綁架地點最近的城市里的檔案,還要查大戴德市、圣安東尼奧和休斯敦這些蛾子分布最廣的地區里重罪犯和性犯罪分子的檔案。
  還有一件事,她還得再次提出來:我們問問萊克特醫生,他為什么認為凶犯要開始剝人頭皮。
  她將文件送給值夜班的警官后就倒到了舒适的床上,白日里人的說話聲依然在悄悄地響著,比睡在房間對面的馬普的呼吸聲還要輕細。茫茫的黑幕上,她看到了那只蛾子聰慧的小小的臉。它那雙閃光的眼睛曾看到過野牛比爾。
  史密森博物館留給她的是极度興奮過后的一种巨大的悵惘,從這悵惘里生出了她這一天最后的思緒,也是她這一天的終曲:找遍這個荒誕的世界,這半個此刻己是暗夜的世界,我也一定要將那個靠吃眼淚活著的東西捕獲!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