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翻譯后記



          
                    
  歷時三個多月,我終于把《社會契約論》全本翻譯完成,作為中譯電子版奉獻給熱心的讀者。翻譯是對比參考了市面上的Bair和Cole兩种英文譯本基礎上完成的。作為一個理科學者來翻譯這樣一部政治學名著,其中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在第一遍翻譯后進行的反复較讀中,我時時為我詞句的誤用而汗顏。我相信這樣的錯誤一定還有不少,歡迎讀者熱心指正。
  我第一次看《社會契約論》完全是出于偶然。那是在1985年我在北大時,常喜歡練習英文速讀。而讀本往往是圖書館中名片最多的古典英文譯作。我記得非常清楚,《盧梭政論集》是我的英文速讀讀本中的第三本。我被它平易的語言和對政体的深刻論述深深地震撼了。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契約論》第一、三冊的內容。
  翻譯《社會契約論》起因于中文討論組ACT中關于民主法制政体權利等的永久性的爭論話題。我發現很多网友完全是自己定義、自己論述、自己批判,諸如,我說了算=民主,鄧爺有槍=法律,有了金錢=有了民主,吃飯=人權,我批你而你不能反駁=民主權利,不一而足。我不懂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概念的混亂,但我深信一點,如果國人如此的理念荒謬,那我們民族就很難有所成就。
  歷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而不是隨机的事件堆積。西方民主今天發達的基礎,既有其早期殘酷的資本原始積累,還有其發達的公民社會的根底,在理念上更有以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為代表的理性啟蒙。就是以社會主義運動而言,它是從盧梭到康德到黑格爾再到馬克思的一個結果。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的慘重失敗和對中國人民造成的遠比東歐蘇聯為巨的深重災難(三年人禍和十年文革等),不能僅僅歸罪于馬克思社會政治理論的不足,而更多的歸罪于國人跳過了歷史長鏈中必須的多個環節。對于民主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我也持同一看法。沒有理念的更新,產生的永遠是暴政。期望主子的民族有的只能是枷鎖。
  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社會契約論》的原因。要理解西方的今天,你就要研究它的昨天、前天。歷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