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驀然回首


  這儿不是泰安街,沒有闊葉樹在牆外伸進來。也不是冬天,正是炎熱的午后。
  我的手里少了那個畫箱,沒有夾著油畫,即使是面對那扇大門,也是全然陌生的。
  看了一下手表,早到了兩分鐘。
  要是這一回是看望別的朋友,大概早就嚷著跑進去了,守不守時又有什么重要呢!
  只因看的人是他,一切都不同了。
  就那么靜靜的站在門外的夕陽下,讓一陣陣熟悉而又遙遠的倦怠再次淹沒了自己。
  我按鈴,有人客气的領我穿過庭院。
  短短的路,一切寂靜,好似永遠沒有盡頭,而我,一步一步將自己踩回了少年。
  那個少年的我,沒有聲音也沒有顏色的我,竟然鮮明如故。什么時候才能掙脫她的陰影呢!
  客廳里空無一人,有人送茶來,我輕輕道謝了,沒有敢坐下去,只是背著門,看著壁上的書畫。
  就是這几秒鐘的等待,在我都是惊惶。
  但愿有人告訴我,顧福生出去了,忘了這一次的會晤,那么我便可以釋然离去了。
  門開了,我急速的轉過身去。我的老師,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啟蒙老師,正笑吟吟的站在我的面前。
  我向他跨近了一步,微笑著伸出雙手,就這一步,二十年的光陰飛逝,心中如電如幻如夢,流去的歲月了無痕跡,而我,跌進了時光的隧道里,又變回了那年冬天的孩子——情怯依舊。
  那個擦亮了我的眼睛,打開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經自愿淹沒的少年時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師,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見,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無法回報,我也失去了語言。
  受教于顧福生老師之前,已在家中關了三年多,外界如何的春去秋來,在我,已是全然不想知覺了。
  我的天地,只是那幢日式的房子、父親母親、放學時歸來的姊弟,而這些人,我是絕不主動去接触的。向街的大門,是沒有意義的,對我,街上沒有可走的路。
  小小的我,唯一的活動,便是在無人的午后繞著小院的水泥地一圈又一圈的溜冰。
  除了輪式冰鞋刺耳的聲音之外,那個轉不出圈子的少年將什么都鎖進了心里,她不講話。
  初初休學的時候,被轉入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學鋼琴,學國畫,而這些父母的苦心都是不成,沒有一件事能使我走出自己的枷鎖。
  出門使我害怕,街上的人更是我最怕的東西,父母用盡一切愛心和忍耐,都找不出我自閉的症結。當然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療只有反抗更重,后來,我便不出門了。
  回想起來,少年時代突然的病態自有它的原因,而一場數學老師的体罰,才惊天動地的將生命凝固成那個樣子。這場代价,在經歷過半生的憂患之后,想起來仍是心惊,那份剛烈啊,為的是什么?生命中本該歡樂不盡的七年,竟是付給了它。人生又有几個七年呢!
  被送去跟顧福生老師學西畫并不是父母對我另一次的嘗試,而全然歸于一場机緣。
  記得是姊姊的朋友們來家中玩,那天大概是她的生日吧!其中有一對被請來的姊弟,叫做陳繽与陳驌,他們一群人在吃東西,我避在一個角落里。
  陳驌突然說要畫一場戰爭給大家看,一場騎兵隊与印地安人的慘烈戰役。于是他趴在地上開戰了,活潑的筆下,戰馬倒地,白人中箭,紅人嚎叫,篷車在大火里焚燒……我不擠上去看那張畫,只等別人一哄跑去了院子里,才偷偷的拾起了那張棄在一旁的漫畫,悄悄的看了個夠。后來陳驌對我說,那只是他畫著娛樂我們的東西而已,事實上他畫油畫。
  陳驌的老師便是顧福生。
  早年的“五月畫會”稍稍關心藝術的人都是曉得的,那些畫家們對我來說,是遠天的繁星。
  想都不能想到,一場畫中的戰役,而被介紹去做了“五月”的學生。
  要我下決心出門是很難的。電話中約好去見老師的日子尚早,我已是寢食難安。
  這不知是休學后第几度換老師了,如果自己去了几趟之后又是退縮了下來,要怎么辦?是不是迫瘋母親為止?而我,在想到這些事情的前一步,就已駭得將房間的門鎖了起來。
  第一回約定的上課日我又不肯去了,听見母親打電話去改期,我趴在床上靜靜的撕枕頭套里的棉絮。
  仍然不明白那扇陌生的大門,一旦對我開啟時,我的命運會有什么樣的改變。
  站在泰安街二巷二號的深宅大院外,我按了鈴,然后拼命克制自己那份懼怕的心理。不要逃走吧!這一次不要再逃了!
  有人帶我穿過杜鵑花叢的小徑,到了那幢大房子外另筑出來的畫室里去。我被有禮的請進了并沒有人,只有滿牆滿地的油畫的房間。
  那一段靜靜的等待,我亦是背著門的,背后紗門一響,不得不回首,看見后來改變了我一生的人。
  那時的顧福生——唉——不要寫他吧!有些人,對我,世上少數的几個人,是沒有語言也沒有文字的。
  喊了一聲“老師!”臉一紅,低下了頭。
  頭一日上課是空著手去,老師問了一些普通的問題:喜歡美術嗎?以前有沒有畫過?為什么想學畫……當他知道我沒有進學校念書時,表現得十分的自然,沒有做進一步的追問和建議。
  顧福生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所碰見過的任何老師,事實上他是畫家,也不是教育工作者,可是在直覺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溫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
  畫室回來的當日,堅持母親替我預備一個新鮮的饅頭,老師說那是用來擦炭筆素描的。
  母親說過三天再上課時才去買,我竟鬧了起來,怕三天以后買不到那么簡單的東西。
  事實上存了几日的饅頭也是不能用了,而我的心,第一次為了那份期待而焦急。這份童稚的固執自己也陌生得不明不白。
  “你看到了什么?”老師在我身旁問我。
  “一個石像。”
  “還有呢?”
  “沒有眼珠的石像,瞎的。”“再看——”
  “光和影。”“好,你自己先畫,一會儿老師再來!”說完這話,他便走了。
  他走了,什么都沒有教我,竟然走了。
  我對著那張白紙和書架發愣。
  明知這是第一次,老師要我自己落筆,看看我的觀察和表達能有多少,才能引導我,這是必然的道理,他不要先框住我。
  而我,根本連握筆的勇气都沒有,一條線也畫不出來。
  我坐了很久很久,一個饅頭靜靜的握在手里,不動也不敢离去。
  “怎么不開始呢?”不知老師什么時候又進來了,站在我身后。
  “不能!”連聲音也弱了。
  老師溫和的接過了我手中的炭筆,輕輕落在紙上,那張白紙啊,如我,在他的指尖下顯出了朦朧的生命和光影。畫了第一次慘不忍睹的素描之后,我收拾東西离開畫室。
  那時已是黃昏了,老師站在闊葉樹下送我,走到巷口再回頭,那件大紅的毛衣不在了。我一個人在街上慢慢的走。一步一步拖,回家沒有吃晚飯便關上了房門。
  原本自卑的我,在跟那些素描掙扎了兩個多月之后,變得更神經質了。面對老師,我的歉疚日日加深,天曉得這一次我是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決心,而筆下的東西仍然不能成形。
  在那么沒有天賦的學生面前,顧福生付出了無限的忍耐和關心,他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一毫的不耐,甚至于在語气上,都是极溫和的。
  如果當時老師明白的叫我停課,我亦是沒有一句話的。畢竟已經拖累人家那么多日子了。
  那時候,我們是一周上兩次課,同學不多,有時全來,有時只有我一個。
  別人是下課了匆匆忙忙赶來畫室,而我,在那長長的歲月里,那是一周兩次唯一肯去的地方。雖然每一次的去,心中不是沒有掙扎。
  有一日畫室中只有我一個人,凝望著筆下的慘敗,一陣全然的倦怠慢慢淹死了自己。
  我對老師說:“沒有造就了,不能再累你,以后不要再來的好!”
  我低著頭,只等他同意。
  又要關回去了,又是長門深鎖的日子,躲回家里去吧!在那把鎖的后面,沒有人看出我的無能,起碼我是安全的。
  老師听見我的話,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微微的笑著,第一次問我:“你是那一年生的?”
  我說了,他又慢慢的講:“還那么小,急什么呢?”
  那時老師突然出去接一個電話,他一离開,我就把整個的上身扑倒在膝蓋上去。
  我也不要做畫家,到底要做什么,怎么還會小,我的一生要如何過去,難道要鎖到死嗎?
  “今天不要畫了,來,給你看我的油畫,來,跟我到另一間去,幫我來抬畫——”老師自然的領我走出去,他沒有叫我停課。
  “喜歡哪一張?”他問。
  老師知道什么時間疏導我的情緒,不給我鑽牛角尖。畫不出來,停一停,不必嚴重,看看他的畫,說說別的事情。
  那些蒼白纖細的人体,半抽象半寫真的油畫,自有它的語言在呼應著我的心,只是當時不能訴說內心的感覺。
  以后的我,對于藝術結下了那么深刻的摯愛,不能不歸于顧福生當年那种形式的畫所給予我的啟示和感動。“平日看畫嗎?”老師問我。
  “看的,不出門就是在看畫,父親面前也是有功課要背的。”我說。
  “你的感覺很特別,雖然畫得不算好——”他沉吟了一下,又問:“有沒有試過寫文章?”
  “我沒有再上學,你也知道——”我吶吶的說。“這不相干的,我這儿有些書籍,要不要拿去看?”他指指書架。
  他自動遞過來的是一本《筆匯》合訂本,還有几本《現代文學》雜志。
  “下次來,我們改畫水彩,素描先放下了,這樣好嗎?”老師在送我出門的時候突然講了這句話。
  對于這樣一個少年,顧福生說話的口吻總也是尊重,總也是商量。即使是要給我改航道,用顏色來吸引我的興趣,他順口說出來都是溫柔。
  那時候中國的古典小說、舊俄作家、一般性的世界名著我已看了一些,可是捧回去的那些雜志卻還是看痴了去。
  波特萊爾來了,卡繆出現了。里爾克是誰?橫光利一又是誰?什么叫自然主義?什么是意識流?奧德賽的故事一講千年,卡夫卡的城堡里有什么藏著?D·H·勞倫斯、愛倫坡、芥川龍之介、富田藏雄、康明斯、惠特曼——他們排山倒海的向我噬了上來。
  也是在那狂風巨浪的沖擊里,我看到陳映真寫的《我的弟弟康雄》。
  在那几天生吞活剝的急切求知里,我將自己累得虛脫,而我的心,我的歡喜,我的興奮,是脹飽了風的帆船——原來我不寂寞,世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識的靈魂啊!
  再見顧福生的時候,我說了又說,講了又講,問了又問,完全換了一個人。
  老師靠在椅子上微笑望著我,眼里露出了欣喜。他不說一句話,可是我是懂的,雖然年少,我是懂了,生命的共鳴、溝通,不是只有他的畫,更是他借給我的書。
  “今天畫畫嗎?”他笑問著我。
  “好呀!你看我買的水彩,一大堆哦!”我說。對著一叢劍蘭和几只水果,刷刷下筆亂畫,自信心來了,畫糟了也不在意,顏色大膽的上,背景是五彩的。
  活潑了的心、突然煥發的生命、模糊的肯定、自我的釋放,都在那一霎間有了曙光。
  那是我進入顧福生畫室的第三個月。
  每堂下課,我帶回去的功課是他的書。
  在家里,我仍是不出門的,可是對父母和姊弟和善多了。“老師——”有一日我在畫一只水瓶,順口喊了一句,自自然然的:“……我寫文章你看好不好?”
  “再好不過了。”他說。
  我回去就真的寫了,認認真真的寫了謄了。
  再去畫室,交給他的是一份稿件。
  我跟著老師六個月了。
  交稿之后的上課日,那份畏縮又回來了,永遠去不掉的自卑,在初初探出触角的時候,便打敗了沒有信心的自己。
  老師沒有談起我的稿子,他不說,我不問,畫完畫,對他倦倦的笑一笑,低頭走了。
  下一周,我沒有請假也沒有去。
  再去畫室時,只說病了,低頭去調畫架。
  “你的稿件在白先勇那儿,《現代文學》月刊,同意嗎?”
  這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如同雷電一般擊在我的身上,完全麻木了。我一直看著顧福生,一直看著他,說不出一個字,只是突然想哭出來。
  “沒有騙我?”輕得几乎听不見的聲音了。
  “第一次的作品,很難得了,下個月刊出來。”老師沒有再說什么,他的淡,穩住了我几乎泛濫的感触。一個將自己關了四年的孩子,一旦給她一個小小的肯定,都是意外的惊惶和不能相信——更何況老師替我摘星了。
  那一場長長的煎然和等待啊!等得我几乎死去。
  當我從畫室里捧著《現代文學》跑回家去時,我狂喊了起來——“爹爹——”
  父母以為我出了什么事,踉蹌的跑到玄關的地方,平日的我,絕對不會那么大叫的,那聲呼喚,又是那么凄厲,好似要喊盡過去永不說話的啞靈魂一般。
  “我寫的,變成鉛字了,你們看,我的名字在上面——”
  父親母親捧住那本雜志,先是愕然,再是淚光一閃。我一丟畫箱,躲進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日,我還是照習慣在房間里吃飯,那几年我很少上大家的餐桌。姊弟們晚飯時講學校的事使我拘促,沉默的我總使全家的气氛僵硬,后來我便退了。
  不知不覺,我不上課的日子也懂得出去了。那時的長春路、建國北路和松江路都還沒有打通,荒荒涼涼的地段是晚飯前散步的好地方,那儿离家近,一個人去也很安全。
  白先勇家原是我們的近鄰,白家的孩子我們當然是面熟的。
  《現代文學》刊出我的短文過了一陣,我一個人又在松江路的附近的大水泥筒裹鑽出鑽進的玩。空寂的斜陽荒草邊,遠遠有個人向我的方向悠悠閒閒的晃了過來,我靜靜的站著看了一下,那人不是白先勇嗎?
  确定來的人是他,轉身就跑,他跟本不認識我的,我卻一直跑到家里,跑進自己的房間里,砰一下把門關上了。背靠著門,心還在狂跳。
  “差點碰上白先勇,散步的時候——”在畫室里我跟顧福生說。
  “后來呢?”
  “逃走了!嚇都嚇死了!不敢招呼。”
  “你不覺得交些朋友也是很好的事情?”老師問說。他這一問,我又畏縮了。
  沒有朋友,沒有什么朋友,唯一的朋友是我的老師和我的書。
  過了一陣,老師寫了一個紙條給我,一個永康街的地址,一個美麗的名字——陳秀美。
  那張地址,擱了一個多月也沒有動它。
  被問了好几次,說好已經轉人介紹了,只等我去一趟,認識一下白先勇的女同學,交一個朋友。
  我迫不得已的去了,在永康街的那幢房子里,結識了我日后的朋友——筆名陳若曦的她。
  事隔多年,秀美再与我聯絡上,問起我,當年她筆下的《喬琪》曾否看見我自己舊日的影子?
  當年的老師,是住在家里的,他的畫室筑在与正屋分開的院子里。
  誰都知道顧家有几個漂亮的女儿,有時候,在寂靜的午后,偶爾會有女孩子們的笑聲,滑落到我們的畫室里來,那份小說世界里的流麗,跟我黯淡的生活是兩岸不同的燈火,遙不可及。
  有一個黃昏,我提了油污斑斕的畫箱下課,就在同時,四個如花似玉、嬌嬌滴滴的女孩儿也正好預備出門。我們碰上了。
  那一剎那,彼此都有惊异,彼此都曾打量,老師介紹說,都是他的姊妹。我們含笑打了招呼,她們上車走了。
  在回家的三輪車上,我低頭看著自己沒有顏色的素淡衣服,想著剛剛使人目眩神迷,惊鴻而去的那一群女孩,我方才醒覺,自己是一只什么樣的丑小鴨。
  在那樣的年紀里,怎么未曾想過外表的美麗?我的衣著和裝扮,回憶起來只是一片朦朧,鮮艷的顏色,好似只是畫布上的點綴,是再不會沾到身上來的。
  在我們的家里,姊姊永遠在用功讀書,年年做班長——她總是穿制服便很安然了。
  惊覺自己也是女孩子,我羞怯的向母親要打扮。母親帶著姊姊和我去定做皮鞋,姊姊選了黑漆皮的,我摸著一張淡玫瑰紅的軟皮愛不釋手。
  沒有路走的人本來是不需鞋子的,穿上新鞋,每走一步都是疼痛,可是我近乎欣悅的不肯脫下它。
  那時,國外的衣服對我們家來說仍是不給買的。
  有一日父母的朋友從國外回來,送了家中一些禮物,另外一個包裹,說是送給鄰近趙姊姊的一件衣服,請母親轉交。母親當日忙碌,沒有即刻送過去。
  我偷開了那個口袋,一件淡綠的長毛絨上衣躺在里面。
  這應該是我的,加上那雙淡紅的鞋,是野獸派畫家馬蒂斯最愛的配色。
  第二天下午,我偷穿了那件別人的新衣,跑到畫室去了。沒有再碰到顧家的女儿,在我自以為最美麗的那一刻,沒有人來跟我比較。
  我當當心心的對待那件衣服,一不小心,前襟還是沾上了一塊油彩。
  潛回家后,我急急的脫下了它,眼看母親在找那件衣服要給人送去,而我,躲在房中怎么樣也擦不掉那塊沾上的明黃。
  眼看是沒有別的法子,我拿起剪刀來,像剪草坪似的將那一圈沾色的長毛給剪掉了,然后摺好,偷偷放回口袋中。母親拿起來便給趙姊姊送新衣去了。
  當年的那間畫室,將一個不愿開口,不會走路,也不能握筆,更不關心自己是否美麗的少年,滋潤灌溉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
  《現代文學》作品的刊出,是顧福生和白先勇的幫助,不能算是投稿。
  我又幻想了一個愛情故事,一生中唯一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悄悄試投《中央日報》,過不久,也刊了出來。沒敢拿給老師看,那么樣的年紀居然去寫了一場戀愛,總是使人羞澀。
  在家里,我跟大家一起吃飯,也會跟弟弟惊天動地的打架了。
  可是我仍很少出門,每周的外出,仍是去泰安街,在那儿,我也是安全的。
  老師自己是一個用功的畫家,他不多說話,可是在他的畫里,文學的語言表達得那么有力而深厚,那時候他為自己的個展忙碌,而我并不知道,個展之后他會有什么計划。
  他的畫展,我一趟一趟的跑去看,其中有兩張,都是男性人体的,我喜歡得不得了,一張畫名字已不記得了,可是至今它仍在我的腦海里。另一張,一個趴著的人,題為《月夢》。
  沒有能力買他的畫,我心中想要的好似也是非賣品。
  在去了無數次畫展會場之后,下樓梯時碰到了老師,我又跟他再一起去看了一次,他以為我是第一次去,我也不講。那時候,我學畫第十個月了。
  顧福生的個展之后,我們又恢复了上課。
  我安然的跟著老師,以為這便是全部的生命了。有一日,在別的同學已經散了,我也在收拾畫具的時候,老師突然說:“再過十天我有遠行,以后不能教你了!”什么,什么,他在說什么?
  第一秒的反應就是閉住了自己,他再說什么要去巴黎的話,听上去好似遙遠遙遠的聲音,我听不見。
  我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對他笑了一笑。
  “將你介紹給韓湘宁去學,他畫得非常好,也肯收學生,要听話,我走了你去跟他,好嗎?”
  “不好!”我輕輕的答。
  “先不要急,想一想,大后天你來最后一次,我給你韓湘宁的地址和電話——”
  那天老師破例陪我一直走到巷口,要給我找車,我跟他說,還不要回家,我想先走一段路。
  這長長的路,終于是一個人走了。
  一盞盞亮起來的街燈的后面,什么都仍是朦朧,只有我自己的足音,單單調調的回響在好似已經真空的宇宙里。那艘叫做什么“越南號”的大輪船,飄走了當年的我——那個居住在一顆小小的行星上的我,曾經視為珍寶的唯一的玫瑰。
  他是這樣遠走的,受恩的人,沒有說出一句感謝的話。
  十年后的芝加哥,在密西根湖畔厲裂如刀的冬風里,我手中握著一個地址,一個電話號碼,也有一個約定的時間,將去看一個當年改變了我生命的人。
  是下午從兩百里路外赶去的,訂了旅館,預備見到了他,次日清晨再坐火車回大學城去。
  我在密西根大道上看櫥窗,卷在皮大衣里發抖,我來來回回的走,眼看約定的時間一分一秒在自己凍僵的步子下踩掉。
  在那滿城輝煌的燈火里,我知道,只要揮手叫一輛街車,必有一扇門為我打開。
  見了面說些什么?我的語言、我的聲音在那一刻都已喪失。那個自卑的少年如舊,對她最看重的人,沒有成績可以交代,兩手空空。
  約定的時間過了,我回到旅館的房間里,黑暗的窗外,“花花公子俱樂部”的霓虹燈兀自閃爍著一個大都會寂寞冷淡的夜。
  那時候,在深夜里,雪,靜靜的飄落下來。
  第一次不敢去畫室時被我撕碎的那一枕棉絮,是窗外十年后無聲的雪花。
  那個漫天飛雪的一九七一年啊!
  我們走出了房子,經過庭院,向大門外走去。
  一個大眼睛的小女孩穿著冰鞋跌跌撞撞的滑著。“這是八妹的孩子。”顧福生說。
  望著那雙冰鞋,心中什么地方被一种溫柔拂過,我向也在凝望我的孩子眨眨眼睛,送給她一個微笑。
  “畫展時再見!”我向顧福生說。
  “你的書——”
  “沒有寫什么,還是不要看吧!”
  “我送你去喊車——”
  “不用了,我想走一走——”
  也是黃昏,我走在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街上,熱熱暖暖的風吹拂過我的舊長裙,我沒有喊車,慢慢的走了下去。

  這是一九八一年九月三日。

  注:《驀然回首》也是白先勇的一篇文章,此次借用題目,只因心情如是,特此道謝!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