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六章圖謀修改日本和平憲法


  戰后由駐日美軍主持制定的新《日
  本國憲法》于1947年5月3日實行,并取代戰前《大日本帝國憲法》,迄今被國際上普遍接受,也被絕大多數日本人所承認,但是也不斷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對。因此,圍繞修改戰后日本這一和平憲法的爭執,便一直是右翼分子所標榜的"昭和維新"的主要內容,也是日本政治生活中斗爭的焦點之一。
  一、為何要修改《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在戰后的40多年里,以進步力
  量為主的護憲派和以右翼為主的改憲派
  有過三次斗爭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駐日美軍主持制定的新《日本國憲法》,1946年11月3日頒布,并于1947年5月3日實行,取代了戰前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迄今為止,這部憲法所起到的歷史作用已是無可怀疑的。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承認,日本之所以有今天,其原因,除了千載難逢的國際原因外,歸根結底,是實施了這部被稱之為“和平憲法"的憲法。這部憲法,,已經在日本深入人心,并且為國際上普遍接受。這部憲法中有兩條是針對日本自從《大日本帝國憲法》實施以來一貫對外進行侵略、對內實行軍國主義統治的狀況制定的條款,即第一章中天皇的第一條、第二章中放棄戰爭的第九條。
  第一章中天皇第一條曰:“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是日本國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体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据。"第二章中放棄戰爭第九條曰:“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与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右翼紛紛反對上述這兩個條款。在右翼的种种主張中,清水儿太郎教授的有關論述最值得注意。從戰后《日本國憲法》制定的過程開始,直到這部憲法的關鍵內容(第一條和第九條),他一概加以否定。他在《日本啊,要成為國家!芬皇櫓行吹潰骸罷膠笏枷氳幕n疚募走磭袤硈M芊□罰麻勢廜梬ⅤL酢*
  “戰敗后,日本的許多憲法學者不承認有修改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必要。還有許多人主張,假定要修改,那也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慎重地進行。對此,占領軍始終要求日本修改憲法,并且要求迅速進行修改。
  “美國的目的在于徹底削弱日本。美國所命令進行的修改憲法是使日本不再成為強大的國家的保證。保證的文件是用美麗的、理想的言詞點綴起來的。
  “保留天皇制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時提出的絕對條件,對此,美國十分勉強地接受了。既然如此,假如不命令日本永久地放棄戰爭和戰力,就會盤算落空,即達不到從根本上削弱日本的目的。于是,美國在許可天皇制繼續存在的同時,又許可共產主義者粗暴地攻擊天皇,并且絕對地禁止日本擁有軍事力量。
  “第九條就是同天皇制作交易的產品。美國在《日本國憲法》第九條中明确地向國內外宣告日本已不再是國家了。第九條不久就成為戰后思想的最重要的基本文件。戰后思想是從日本并非國家的自白開始的。"清水几太郎教授強調,現行的《日本國憲法》"必須修改"。他寫道:“《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是美國為了達到徹底削弱日本的目的而強加給我們的規定,以便不使日本再次成為強大的國家。
  “從常識來考慮,為外國的軍隊所占領,按占領軍的意志和強制而制定的憲法,不會到什么時候都具有正當的有效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德修改過憲法30次,法國修改過五次,意大利也修改過五次。
  “《日本國憲法》是1947年5月3日實施的,那以后才過了一年,到1948年10月,日本雖然還在美國的占領下,可是,華盛頓的美國政府卻決定了日本重整軍備的計划。正是他們命令日本徹底非武裝化的,而現在卻又命令日本重整軍備了,這實在是隨心所欲。
  “這個要日本重整軍備的計划,在當時日本處于饑餓的狀態來看,完全是無理的要求,而且,在把第九條強加于日本的麥克阿瑟元帥看來,肯定會因為'朝令夕改'而招致權威的喪失,所以就予以拒絕了。
  “又過了兩年多,日本同樣處于美國的占領之下,到了1951年1月,來日本的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又強硬要求日本重整軍備,遭到了吉田首相的拒絕。當時,吉田首相的主張接近于一些在野党所說的'非武裝中立'。”“朝鮮戰爭爆發后,到1951年7月8日,麥克阿瑟元帥命令日本政府創建一支7.5万人的警察預備隊。當時,駐在日本的8万余美軍陸陸續續投入朝鮮戰常填補了由此而產生的真空的,便是警察預備隊。到1952年,警察預備隊改稱保安隊,到1954年,再次易名為自衛隊,直到今天。不管叫什么名字,它都是軍隊,當然,各外國也認為它是軍隊。
  “軍事力量是國家的本質。戰敗后喪失了國家的本質的日本,借朝鮮戰爭爆發的机會,擁有了不准許命名為軍隊的軍隊,從而悄悄地恢复了國家的本質,就好比有罪似的。"至此,清水教授的意思已很明确,他主張要廢除《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從而使日本堂堂正正地成為"國家"。
  正因為如此,修改戰后日本的和平憲法,一直是右翼分子所標榜的"昭和維新“的主要內容,也是日本政治生活中斗爭的焦點之一。
  在戰后四十多年里,以進步力量為主的護憲派和以右翼為主的改憲派有過三次斗爭高潮:第一次高潮發生在50年末,改憲派的代表人物是岸信介。右翼勢力企圖明文改憲,以恢复戰前的天皇制,廢除新憲法的第九條,限制國民權利,擴大內閣職權,進而實行征兵制,逐步复活軍國主義。其倒行逆使遭到護憲派的堅決反對而嚴重受挫。
  實際上,從1947年新憲法生效實施之日起,就拉開了護憲派与改憲派斗爭的帷幕。護憲派是以"擁護憲法之會"為中心的有135個團体參加的"擁護憲法國民聯合",片山哲任議長,在日本各地舉行大規模護憲運動。當時一方面糾集民主党、自由党和綠風會的保守派議員,組成了以廣瀨久忠為會長的"自主憲法期成議員同盟"。
  1955年11月,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為自民党后,修改憲法的勁頭更大了,在其政綱中明确提出之奮斗目標,便是"謀求自主地修改憲法,重新研討占領時期的各种法規,并根据國情予以修改或廢除"。
  鳩山一郎于1955年11月22日第三次組閣后,立即將修改憲法作為頭等任務,有計划地分三步進行改憲活動。第一步是成立以山坡巖為會長的自民党憲法調查會,制訂改憲方案。第二步是在1956年1月底复會的第二十四屆國會上提出了憲法調查會、小選區制、新教育委員會和教科書等法案,加緊為修改憲法做准備。第三步是在1956年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企圖獲得改憲必需的2/3席位,但卻以失敗告終。
  50年代改憲代表人物岸信介1957年2月上台執政。据金戈的文章稱:岸信介生于1896年11月13日,今年90歲。
  他家几代都是山口縣有名的大地主。据說從岸家到山陽線田布施車站約2公里的路程,可以不踩別人家的土地。
  岸信介早年就讀于被稱為是"官僚搖籃"的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系,在同級生中屬佼佼者之列。1920年他面臨畢業,本來憑其优异成績可以選擇去當時人們向往的大藏省或內務省工作,而他卻出人意外地決意進農商務剩從此,便開始混跡官場和政界。
  在農商務省,他很快便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1929年濱口雄幸內閣通過了"官吏減薪一成"決議。當時,岸任文書處首席事務官。但他宁愿冒被罷官的危險,充當了反減薪運動的首領。此舉使岸名聲大振,他給人的印象已不僅僅是一個"才子",而且是一個"兼有統帥能力和政治手腕的人"。他"思路嚴謹","口齒伶俐",因而得到一個"剃刀"的綽號,即指他頭腦敏捷,干事麻利,快如剃刀。
  岸信介從青年時代起對建立偽滿洲國一直抱有野心。他還在東京任職時,就想方設法与關東軍勾結。1936年他擔任了對滿事務局事務官后,更是變本加厲。岸信介派出了許多特務去偽滿搜集工商情報,以至"東京沒有一個官僚能象岸信介那樣准确地掌握滿洲的情況"。1936年他赴偽滿任職,先擔任"實業部"次長,后又任"總務廳"次長。因為偽滿的漢奸部長只是傀儡,所以岸信介實質上是掌握偽滿經濟的"最高負責人"。
  岸信介初到偽滿時,由于其貌不揚而被人恥笑。有人形容他"像鳥一樣瘦",還有一顆"大虎牙"。但岸信介在偽滿貫徹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卻不遺余力。他一方面進一步密切与關東軍的關系,与當時關東軍參謀秋永月三"情同手足",而秋永恰恰是當時關東軍与偽滿政府聯系的"窗口"。另一方面,岸信介竭力推行“滿洲產業5年計划",為維護所謂"大東亞圣戰"搜刮資財,輸血出力。
  岸信介在偽滿時,生活放蕩,每晚飲酒嫖妓,花錢如水。
  其手頭資金主要是通過在中國販買鴉片發的橫財。他靠這筆巨款在滿洲策划了一個個陰謀。加之,他性情古怪,喜怒哀樂無常,且剛愎自用使人難以捉摸,故一直被人稱為"滿洲之妖"。
  日本戰敗后,東條英机等人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曾充任東條內閣商工大臣的岸信介被列為甲級戰犯,但由于美國首席檢察官季南建議,不起訴而獲釋。這一結局,連他本人也始料未及。他的獨生女儿洋子回憶說,當岸信介被拘留時,她認為是不可能再回家了。
  戰后,美國提出的判斷戰犯的標准是,指導戰爭的人而不是贊同戰爭的人。而指導戰爭的主要標志是出席當時的大本營与政府聯絡會議。當時參加會議的大藏大臣賀屋興宣和書記官長星野直樹被起訴并判為罪犯。而岸信介卻因沒有參加這一會議而獲釋。日本不少學者認為,美國的上述判斷罪犯的標准顯然是要開脫一些人。也有一种說法是,1944年由于在塞班島決戰問題上,岸与東條發生了尖銳沖突,爾后岸又拒絕單獨辭去大臣職務,以至于東條內閣內部意見不一而不得不實行總辭職。据說這也起到了減輕岸罪行的作用。
  1948年12月24日,岸從東京巢鴨監獄被釋放。那天,他身穿工作服,頭戴戰斗帽,腳著一雙帆布鞋,剃著光頭,蓄起了胡須。當吉汽車把他送到了他的胞弟佐藤榮作官邸時,女佣人竟以為來了一個乞丐。
  岸信介獲釋后,寫下了一首反映他政治野心的詩:“郁屈三年竟始伸,還來今日万象新,誰言邦國妖云蔽,滿耳滿目總是春。"1949年,他在銀座設立了一家以他別號命名的公司--"萁山社"。該社會員大都是右翼政客和財界人士以及被剝奪公職的頭面人物。1952年,恢复了公職的岸信介建立了"日本重建聯盟",自任會長。提出的3項政策綱領是:(1)排除共產主義"侵略",堅持自主外交,以期建設和平的國家;(2)加強日美經濟合作,密切同亞洲各國的貿易;(3)修改憲法,健全作為獨立國家的体制。在50年代前半起,岸信介一直是以吉田茂的對立面而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的。
  1957年岸信介終于登上了日本權力的頂峰,取得了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他极力擺脫和改變吉田制定的以經濟复興為主線重建日本的政治路線。他提出要制定自主憲法,大規模擴大自衛隊,确立新的防衛体制,并制定警職法,修改日美安全條約。
  1957年2月岸信介執政后,便想通過解釋憲法達到修改憲法的目的。其典型講法是:“為了自衛,即使在現行憲法下也允許擁有核武器。"為此,岸信介內閣采取了四個重大步驟:第一個步驟是不顧社會党的強烈反對,在1958年8月強行成立內閣憲法調查會,与進步勢力的"擁護憲法國民聯合"對抗;第二個步驟是在全日本推行對教員的"勤務評定制度",以壓制和分化進步勢力,減少修改憲法的阻力;第三個步驟是在同年10月7日的第三十屆臨時國會會議上突然提出《警察官職務執行法修改法案》(簡稱《警職法》),給警察以強行拘留、審訊、搜身、隨時進入房間搜查的特權,以便鎮壓反對修改憲法的進步群眾;第四個步驟是修改日美"安全條約",加強日美軍事同盟,加速日本的擴軍步伐,以既成事實來修改憲法。對此,日本人民掀起戰后最大規模的反對日美反動派的全國性統一行動,岸信介出動大批警察和利用右翼勢力,對日本人民進行了血腥鎮壓。岸信介的倒行逆施派平日本人民更大規模的反抗浪潮,迫使岸信介在6月23日辭職。這場斗爭中,包括了日本人民反擊右翼進攻的重要意義。
  護憲派与改憲派的第二次斗爭高潮發生在60年代中,改憲派的代表人物由岸信介改為保守党內的政治集團。
  岸信介被日本人民反對日美《安全條約》的斗爭赶下台后,并未停止其推進修改憲法的活動。他唆使憲法調查會18名委員,于1963年9月4日提出名為《修改憲法的方向》的意見書,主張廢除戰后和平憲法,制定徹底刪掉憲法第九條,實行征兵制、可以向海外派兵、天皇為國家元首的"日本人的憲法"。憲法調查會于1964年7月4日,向池田內閣提出了《憲法調查會報告書》。由于修憲內容過于露骨,引起護憲派的強烈反對。
  在這种情況下,岸信介等右翼分子感到尚不具備修改憲法的必要條件,需要改變手法。于是一方面通過自民党憲法調查會在1965年1月制訂《憲法修改綱要》,企圖使改憲活動合法化;另一方面用擴大解釋的方法和造成既定事實的伎倆,來達到實際上修改憲法之目的。
  經過他們的活動,使日本在1967年制訂"第三次防衛力量整備計划"(1967∼1971年)時,軍費總額達23400億日元,比第二次防衛五年計划的軍費增加一倍。
  与此同時,日本內閣頻頻發表否定戰后新憲法的言論。
  1968年2月6日,農林大臣倉石忠雄向新聞界發表談話說:“日本應有自己的軍艦、大炮","日本也應該進行核武裝"。防衛廳長官增田甲子七又在參院內閣委員會上說"憲法第九條沒規定坐以待斃"。
  改憲派的這些言行,遭到了日本人民的強有力反擊。他們在全國各地舉行了護憲國民大進軍,并在東京舉行護憲國民大會。在野党則在國會上抨擊倉石忠雄,与群眾的護憲呼聲聯成怒潮。當時的佐藤榮作首相深恐形勢發展下去造成政局不穩,不得不使倉石辭去大臣職務,并在國會上正式地說:“日本政府尊重現行憲法。"日本企圖修改憲法的第三個高潮發生在80年代,修改憲法的代表由政治集團改為首相。
  1982年11月,中曾根康弘出任日本首相伊始,便在修改憲法問題上表現出不尋常的興趣。他在向新聞界散發的《我的政治信念》一書中寫道:“日本必須修改美國所給予的和平憲法,這是我的一貫信念。"中曾根改憲的"一貫信念",還在他任鈴木內閣的行政管理廳長官時,已有表露。即通過行政改革實現憲法修改,据《每日新聞》記者岩見隆夫所著《新總理中曾根康弘》稱:“中曾根所說的通過'行政改革'實現'修改憲法'是他多年來的愿望。"由于中曾板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其政權的上台,當然對全國企圖修改憲法的右翼組織來說是一种鼓勵。
  岩見寫道:中曾根的改憲活動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大力支持,1981年曾在自民党的輕井澤討論會上,談到与岸信介的關系:“當我受命出任(鈴木內閣的行政管理廳)大臣時,我想到前首相岸信介是官場和政界的老前輩,應該去向他求教,于是前去拜訪了他。他鼓勵我說:'中曾根君,日本歷史上僅進行過兩次行政改革,一次是明治維新,另一次是戰后麥克阿瑟將軍搞的改革。如果平時想搞的話,不發動政變是行不通的。事情就是這樣困難,所以你要做好這种思想准備,好好干吧!"岩見指出,1982年5月3日,在被稱為"修改憲法運動實干派"的右翼新宗教團体"生長之家"舉行的集會上,中曾根把他的行政改革与修改憲法的關系問題,講得极為明确:“時代的潮流終于到來了。我想首先要斷然實行行政改革,并令其成功。……如果這個重要工作遭到失敗,教育的改革也就無法實現了,解決防衛問題也就無望了。因此,我認為,我們的路線應是這樣的:通過行政改革進行一場大掃除,把座位打掃干淨,然后再把合情合理的憲法請來入席。““把合情合理的憲法請進來"的含意是什么?那就是去掉現行憲法的第九條,不斷擴充軍備,使日本再度擁有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交戰權。然而,嘗盡發動侵略戰爭之苦的日本老百姓,是反對修改和平憲法和重新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他們擁護現行的憲法。這一點連中曾根也承認。他在1986年10月在一次談話中說:“國民謳歌戰后憲法所帶來的自由,這部憲法在人們心中生了根。特別是在戰后誕生的人增多的情況下,抱著怀舊的心情去修改憲法,就只會遭到反對。"在”光明正大"的修改憲法行不通之后,日本又在通過一些具体作法造成既成事實,以謀求在實質上修改憲法。
  日本右翼勢力一直策划大力重新武裝和派兵出國。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重溫"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為此,日本右翼分子千方百計要取消戰后憲法第九條的限制,在增加軍費和派兵出國的問題上進行突破。但是,由于日本在二次大戰中曾給亞洲國家造成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在這場侵略戰爭中墮入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日本社會一直把派兵出國問題視為"政治禁區"。
  但是,隨著日本由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自民党在1986年夏天的眾、參兩院同時選舉中又取得巨大胜利,日本當局便有意要沖破此禁區:1987年1月24日的內閣臨時會議決定,將防衛費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重修改為可以超過1%(三木內閣的規定不得超過1%),為日后大幅度增加防衛費開了綠燈。同年8月27日,中曾根首相在眾議院內閣委員會會議上說:“為保護我國的船舶,自衛隊前往掃雷等進行保衛航行安全的活動,從法律上講是可以的。“事后他又對新聞記者說:“如果讓我從法律上進行探討的話,我的判斷是,出動自衛隊也是可以的。"日本首相的這些言行,使日本右翼受到了鼓舞。此后,很多右翼團体在增加軍費和派兵出國問題上,更加有恃無恐地大肆鼓吹起來了。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形勢發生危机,戰爭已不可避免。日本右翼認為派兵出國的時机已經到來,叫嚷得更加露骨。在這种右的輿論支持下,日本執政党企圖以"協助聯合國維持海灣和平"為理由,向國會提出派自衛隊出國參加聯合國和平部隊的法案。由于遭到在野党的強烈反對以及國內外輿論的壓力,這一法案未能成立。但這种意圖并未因法案未通過而放棄,他們仍在設法尋找机會,以某种方式使自衛隊出國,以期在實際上修改憲法第九條。
  ------------------
  書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