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幾位女作家的作品


  冰心的小詩在新詩壇已獲得特殊地位,她的小品散文和短篇小說也著盛譽。但以她的小說與小品散文並論,則我覺得後者更勝,無怪周作人要列之為三派文字的代表之一了。冰心的散文有《往事》、《寄小讀者》、《南歸》。還有收在《超人》中的《遺書》、《笑》,和發表在小說月報的《到青龍橋去》、《夢》,如其說是小說,還不如說是散文。《往事》共有兩篇,其一收在小說集《超人》裡,另一則收在單行本《往事》裡,後來都收到《冰心散文集》裡去了。《往事》的第一篇所記都是北京學校和家庭生活的斷片:有母親膝下的嬌癡,姊弟窗前燈下的溫馨笑語,同學讀書游嬉的瑣事,春郊的俊游,夏晚的追涼,秋宵的清談,冬夜的好夢……文字之輕茜新清,靈幻艷異,頗難形容,借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則似夜、似新月、似繁星、似溫柔的黃昏、似醉人的春光、似瞬息百變黃金色的雲霞,似開滿在時間空間專供慧心人採擷的空靈清艷的花朵。
  《往事》的第二篇則記留學美國在醫院養病的生活。我們的女作家離開她那最崇拜最親愛的母親已經孤寂不勝,更加之臥病萬里的海外,倚枕百般迴腸凝想,於是如水的客愁,如絲的鄉夢,都化成一行行悲涼淒怨的文字了,這篇文字正像她描寫林中月下的青山,充滿了凝靜、超逸,與莊嚴,中間流溢滿空間幽哀的神思。而思想則較前篇更為透徹,你看她:「別離碎我為微塵,和愛和愁,病又把我團捏起來,還敷上一層智慧。等到病叉手退立,仔細端詳,放心走去之後,我已另是一個人!」又說:「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感謝病與別離,二十餘年來,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這又豈是尋常人能說的話!
  兩篇《往事》風格略有不同:前者是縹緲幽深,後者是纏綿悲壯。前者是回憶的甜蜜,後者是回憶的淒清。前者是天真少女的談心,後者是病中詩人的靈感。前者之色濃,後者之色淡。前者之味甘,後者之味苦。前者略病矜持,後者純任自然。我覺得第二篇寫得比較有趣味些。
  《寄小讀者》共收通訊二十九則。冰心赴美時,特在晨報副刊上,辟兒童世界一欄,逐日向小讀者們報告行程與感想,其中有幾篇則為寄其父母與弟妹的家書。另有山中雜記十篇,也是遙寄小朋友的。這本書的文字固力求顯淺,但哲理還自湛深,那些只知貓哥哥狗弟弟的兒童們未必能領略。孟代的《紡輪故事》雖作童話體裁,但說者謂這本書不是為兒童而作,卻是為青年男女而作。我於冰心《寄小讀者》亦云。《寄小讀者》四版自序云:「假如文學的創作是由於不可遏抑的靈感,則我的作品之中,只有這一本是最自由,最不假思索了。」這本書的筆路揮灑自然,有行雲流水之致。在別的文字裡,我們看見一個明玸翠羽,嚴裝橡飾的冰心,在《寄小讀者》裡,我們卻看見一個鉛華盡卸,蛾盾淡掃,現出自然丰韻的冰心了。
  冰心那些鼓吹母親的愛的,描寫自然情景的,發揮哲理的文章,早已有許多人欣賞批評了,我也不必更費紙筆來抄錄。但她過日本時參觀游龍館中日戰勝紀念品和壁上戰爭的圖畫,有一段很可引介:
  周視之下,我心中軍人之血,如泉怒沸。小朋友,我是個弱者,從不會抑制我自己感情之波動。我是沒有主義的人,更顯然的不是國家主義者,但我那時竟血沸頭昏,不由自主的坐了下去。在同伴紛紛歎恨之中,我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十分歉仄,因為我對你們述說這一件事。我心中雖豐富的帶著軍人之血,而我常是喜愛日本人,我從來不存著什麼屈辱與仇視。只是為著「正義」,我對於以人類欺壓人類的事,似乎不能忍受!
  我自然愛我的弟弟,我們原是同氣連枝的。假如我有吃不了的一塊糖餅,他和我索要時,我一定含笑的遞給他。但他若逞強,不由分說的和我爭奪;為著「正義」,為著要引導他走「公理」的道路,我就要奮然的,懷著滿腔的熱愛來抵禦,並碎此餅而不惜!
  冰心不主張有國界的,像她的短篇小說《國旗》,以及為晨報週年紀念作的《好夢》,都透露此種意思,但為了「正義」和「公理」,眼中也就放射凜然「神聖之光」了。她的長詩《我愛,歸來罷,我愛!》為濟南慘案而作。其中以母親象徵中國,兒女象徵國民,措詞悲慘而壯烈,讀之使人深切的感動。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偏自說血管中蘊有軍人的血。她在《寄小讀者》中曾引李素伯語:「羨慕大刀闊斧的胸襟,想望帶鏢背劍的夜行者,含茹勝利的悲哀,致慨於紅人的淪亡」。從這些話裡,我們應當認識她的真精神,誰說她是專以「母愛」來解釋人間的一切問題呢?
  《南歸》是她記述母親的死一篇長文。從得病重電報返滬,至下葬後,兄弟陸續得著噩音時止,洋洋數萬言,侍疾送終的情事,纖息無遺,讀之歷歷有如目睹。其深哀極慟,出之以平靜的筆調,愈覺纏綿悱惻,引人無窮眼淚。冰心一生歌頌母愛,非有這篇有力的大文字,不足以結束她以前一切文章。
  馮沅君曾與陸侃如合著《中國詩史》,此外發表許多關於國學的研究,我認為她是一個在故紙堆中討生活的人物,與文藝創作是無緣的了。但她有小說集《卷勸》、《劫灰》,又有書翰集《春痕》。
  《春痕》後記裡說:「春痕作者告訴我:春痕是五十封假定為一女子寄給她的情人的信,從愛苗初長到攝影定情,歷時約五閱月。作者又說:這五十封信並無長篇小說的結構,雖然女主人的性格是一致的,事實也許是銜接的。」這樣看來這本書當是書翰體的小說了。但細讀內容,其中故事沒有小說的結構,倒有事實之自然的進展,與其將它歸入「假定」的小說裡,不如歸入表現自己的抒情小品裡。
  馮沅君寢饋於舊文學甚深,所以書中富有舊文學辭藻,而且常有掉書袋的味道,有些短篇竟完全似明清名人小札,如:
  冒雪視故人病歸,意壁君必有信來;乃遍尋阿兄案頭,僅得不識者之賀年片一張,失望殊甚!今日病幾全愈,然精神仍散漫,不能靜心讀書。
  又降雪矣!西園景色何如?冥想今日騎小驢行西山道中,真神仙不啻也。
  說起花來就有話說了。我以為花中之最香者當數蘭與玫瑰。蘭之香清遠,玫瑰則甜美。蘭如高士,玫瑰如好女……春日玫瑰如美人之妙年、嚴妝;秋日的玫瑰則如美人之遲暮、病起。樹中,瑗愛松、柏、梧桐、楊柳。花中,瑗愛菊、蘭、玫瑰、荷花。樹與花之間者愛芭蕉。像這樣的文字在《冰雪小品》、《春痕》中頗為不乏。她的書簡與曾仲鳴正可相提並論。因為兩者都是從古文中出來,雖然融化乾淨,而趣味卻極其清雋。至於全部的故事,則吞吞吐吐,隱約其詞,令人摸不著頭腦,大類「清澀派」的作風,與她用「淦女士」為筆名發表的《卷勸》大異其趣。也許作者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如此,但私人尺牘既用散文名義,公之於世,又不願讀者明瞭內容,叫人猜悶葫蘆,則殊使人不滿。
  陳學昭有《倦旅》、《煙霞伴侶》、《寸草心》、《南風的夢》,又有用「野蕖」筆名發表的《憶巴黎》。唐嗣群評其《憶巴黎》云:「她的散文有時是秋天——如像她以前的《倦旅》和《煙霞伴侶》等集,無處不帶著一種肅殺的氣氛,可是這本卻像冬天,我們聽得那裡怒號的北風,好像是等待春光的來臨,而又不耐的覺得它姍姍來遲的哀怨。」李素伯以陳學昭和冰心等比較之後,卻說:「比如說『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陽春煙景固然可愛,『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空靈妙境,也能使人意遠;而『哀猿叫月,獨雁啼霜』的淒涼的樂曲,更是人事之常,易為人情所理會,激起深切的感興來。」由此可見學昭的文字是怎樣一種情調了。
  廬隱創作短篇小說是在五四之後,和冰心同期,後來始嘗試寫小品散文。已成單行本的有《歸雁》、《雲鷗情書集》;又散在《華嚴月刊》者有許多散文詩,載在《婦女雜誌》者有《東京小品》。廬隱文字以情感熱烈著名,像《雲鷗情書集》對於戀愛之逞行直遂,不顧一切,也可以看出她的個性。總而言之,廬隱對戀愛的態度,頗類昔人批評蘇東坡詩,如丈夫見客,大踏步便出,從不扭捏作態,其豪爽至為可愛。綠漪的散文集有《綠天》,在冰心、廬隱兩位女作家之外特具一格。她以永久的童心觀察世界,花鳥蟲魚,無不蘊有性靈與作者的潛通、對話;其中《小小銀翅蝶的故事》特加昆蟲以人格化,象徵她自己戀愛故事,風光旖旎情操高潔,唯其書只能算是童話文學。
  石評梅有《評梅日記》等,她作品多披露於《華嚴月刊》及《晨報副刊》。其文字明麗哀怨頗為動人。陸晶清有《素箋》,系信十封,分致十個對她有恩有情而始終不能結合的男子。故事真實而富趣味,可當記事散文讀,也可當小說讀,在許多書翰體著作中,這本書體裁最為奇特。
  謝冰瑩,湖南新化人,原名鳴岡,生於民國前五年。民國十五年秋,投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時,改今名。民國十六年隨軍北伐,撰《從軍日記》,初刊於武漢政府所辦之中央日報,林語堂譯之為英文,刊於該報之英文版,國際作家如美之高爾德、法之羅曼羅蘭,讀之皆為欣賞,求與謝氏通信。日本籐枝丈夫更取之為教材,以後法譯、俄譯、日譯相繼出版,謝冰瑩遂一躍而登文壇,成為知名作家。
  除《從軍日記》,她又寫有《前路》、《青年王國材》、《麓山集》等長短篇小說。而長篇《一個女兵的自傳》,則流傳更為普遍。因為她原是中國新時代第一個女兵(同隊女兵雖有二百多,均未寫此類題材)。謝氏雖未上過那炮火連天,槍彈橫飛的火線,軍中生活究竟緊張刺激,與普通人經驗不同。況她寫舊家庭之壓力、婚姻之不自由,在社會上奮鬥求生存的艱苦,文筆簡潔流利,熱情感人。每使讀者感覺津津有味,非讀個終篇,不忍釋手。這就是她文筆的魔力。
  她著作甚多,而以《一個女兵的自傳》最得一般讀者的讚賞。
  陸小曼,就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夫人,她和志摩的戀史喧傳於民國十四、五年之間,志摩遇難後,直到民國二十四年,小曼為紀念志摩四十歲的誕辰,始將她與志摩合寫的日記付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書名《愛眉小札》。大家才知小曼會寫文章,因她露臉文壇較遲,所以只好屈於本章之末。
  陸小曼,名眉,江蘇人,畢業於北平法國人所辦之聖心學堂,英法文均佳,又畫得一手不錯的國畫,曾演平劇,綺年玉貌,多才多藝,在北平交際場中風頭甚健。初嫁王賡,以王為現實人物,性情不合,遇徐志摩乃一見傾心。卒與王賡仳離,而嫁志摩。這事在五四運動後七、八年間被視為大不道德。梁任公為志摩、小曼證婚時,當眾加以二人嚴厲的教訓。兩人婚後相偕返志摩硤石故鄉,其舅翁又避不見面,且從此斷絕了家庭經濟的支援,致志摩不得不南北奔波,在各校兼課,因而有飛機失事之不幸結局,一時論者均歸罪小曼,視為「禍水」。其實傳統的禮教觀念和頑固社會風習應該負大部責任,小曼僅是個犧牲者而已。但小曼之揮霍無度,帶累丈夫,也應負點責。
  論小曼的文章,是沒有什麼舊文學的根柢,不過也因此不為傳統格律所拘束,陳腔濫調所腐化,獨抒胸臆,自成一格,可稱之為「清才」。她之得徐詩人之賞識,並非偶然,今引其日記數段,以覘一斑:
  一個月之前我就動了寫日記的心,因為聽得「先生」們講各國大文豪寫日記的趣事,我心裡就決定來寫一本玩玩,可是我不記氣候,不寫每日身體的動作,我只把我每天的內心感想,不敢向人說的,不能對人講的,藉著一支筆和幾張紙來留一點痕跡,不過想了許久老沒有實行,一直到昨天摩叫我當信一樣的寫,將我心裡所想的,不要遺漏一字的都寫上去,我才決心如此的做了,等摩回來時再給他當信看。這一下我倒有了生路了,本來我心裡的「痛苦」同愁悶,一向逼悶在心裡的,有時候真逼得難受,說又沒有地方去說;以後可好了。我真感謝你,借你的力量我可以一洩我的冤恨,鬆一鬆我的胸襟了。以後我想寫什麼就可以寫什麼,反正寫出來也不礙事,不給別人看就是了。本來人的思想往往會一忽兒就跑去的,想過就完,現在,我可要留住了它,不論甚麼事想著就寫,只要認定一個「真」字。以前的一切我都感覺到假,為什麼一個人先要以假對人呢?大約為的是有許多真的話說出來反要受人的譏笑,招人的批評,所以嚇得一般人都迎著假的往前走,結果,真純的思想,反讓假的給趕走了。我若再不遇著摩,我自問也要變成那樣的。自從我認識了你的真,摩,我自己羞愧死了,從此我也要走上「真」的路了。希望你能幫助我,志摩。
  小曼自從寫日記後,竟將這本日記當作徐志摩的親身,呼日記為「你」,她要寫時就說「今天又可以親近你了,我的摩。」不能寫,就說:「現在我要暫時與你告別,我的愛。」「現在我拿你暫時鎖起來,愛!讓你獨自悶在一方小屋子受些孤單,好不?要是不將你鎖起,一定有賊來偷你!一定要有人來偷看你,我怕你給人看了去,只好讓你受點悶氣了,不要怨我、恨我!」說的話何等有趣!

  選自《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