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我的自傳


  一九一三年我生於河北省安平縣東遼城村,那是一個很偏僻的小村莊,幼年就在這裡度過。十二歲,我跟隨父親在安國縣城內上高級小學,住在一個親戚家裡。安國縣離我的家鄉有六十里路,這是一個以中草藥聚散地而聞名全國的城市,相當繁華熱鬧。在這裡,我開始接觸了「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例如文學研究會的東西,其中有魯迅、葉聖陶、許地山的小說。我開始閱讀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各種雜誌。
  十四歲,我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在北方,這是一個相當有名的私立中學,它以辦過勤工儉學的留法準備班,培訓了不少人才著名。在初中讀書期間,我開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發表作品,其中有短篇小說和獨幕劇。在高中時,我閱讀了當時正在流行的社會科學和蘇聯十月革命以後的文學作品,主要是魯迅和曹靖華翻譯的文學作品。這一時期,我對文藝理論發生了興趣,讀了不少這方面的著作,並開始寫作這方面的文章。
  高中畢業後,我無力升學,父親供給我上中學,原是希望我畢業後考郵政局,結果未得如願。我在北平流浪著,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聽講,繼續投稿,但很少被選用。為了生活,我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小學校當過職員。
  一九三六年的暑假後,我到安新縣同口鎮的小學校教書,當六年級級任和國文教員。在這個學校,我從上海郵購革命的文藝書刊,繼續進修,並初步瞭解了白洋澱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
  一九三七年冬季,我參加了抗日工作。在冀中區,我編了一本革命詩人的詩抄叫做《海燕之歌》,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鉛印出版。在《紅星》雜誌上,我發表了長篇論文《現實主義文學論》。在《冀中導報》的副刊上,發表《魯迅論》。
  一九三八年秋季,我在冀中軍區辦的抗戰學院當教官,教《抗戰文藝》和《中國近代革命史》。
  一九三九年我調到晉察冀邊區所在地——阜平,在剛剛成立的晉察冀通訊社工作,在那裡,我編寫了一本供通訊員閱讀的小冊子《論通訊員及通訊寫作諸問題》,鉛印出版。我做通訊指導工作,並編輯油印刊物《文藝通訊》,它是晉察冀最早的文藝刊物之一,在上面,我發表了《一天的工作》和《識字班》等作品。
  此後,我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學工作,同時進行文學創作。
  一九四一年,我曾回冀中區一次,在那裡,我幫助編輯了《冀中一日》,並以編輯心得寫成了《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即後來的《文藝學習》。
  一九四四年,我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
  在延安,我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麥收》等作品。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我回到冀中,下鄉從事寫作,參加土地改革工作,我寫了《鐘》、《碑》、《囑咐》等短篇小說和一些散文。
  一九四九年進天津,在天津日報工作。在這裡,我寫了《風雲初記》和《村歌》等作品。
  一九五六年,我身體開始不好,寫作就少了。
  我的作品有: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散文集《津門小集》,詩集《白洋澱之曲》,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鐵木前傳》,論文《文學短論》、《文藝學習》,選集《村歌》,兒童讀物《少年魯迅讀本》、《魯迅、魯迅的故事》等。
                    1978年8月23日於天津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