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生辰自述


  余之初生,母親失乳,困處僻鄉,無以為哺。乃用蒸饃,發酵煮粥,以之育兒,生命得續。又患驚風,忽然抽搐,母親心憂,燒香問卜。及余稍長,體弱多病,語言短缺,有似怔忡。智不足商,力不足農,進校攻書,畢業高中。舊日社會,勢力爭競,常患失業,每歎途窮。
  初學為文,意在人生,語言抒發,少年真情,同情苦弱,心忿不平。天地至大,歷史悠長,中華典籍,豐美優良。孜孜以求,他顧不遑,探尋遺緒,發射微芒。
  戰爭年代,側身行伍,並非先覺,大勢所趨。無赫赫功,亦嘗辛苦。燕南塞北,雨雪冰霜,屢遇危險,幸未死亡。進城初期,正值壯年,寄食報社,斗室一間。政治鬥爭,改弦更張,風雨所及,時在文場。生性疏放,不習沉浮,洋場紅塵,心氣不舒。終於大病,休養海濱,老母逝去,遺恨終身。
  一九六六,忽遭大難,腥風血雨,天昏地暗。面目全非,人心大變,如入鬼蜮,如對生蠻。網羅所收,罪皆無辜,發汗沾衣,奇恥大辱,天地不仁,萬物狗芻。每念自殺,怯於流血,迫害日深,犁庭掃穴。幸遇清明,得慶重生,垂垂已老,榮辱皆空。性命修短,不在意中。
  九死餘生,亦有經驗:簟食瓢飲,青燈黃卷,與世無爭,與人無憾。文士致命,青眼白眼,閉門謝客,以減過衍。貧富易均,人欲難填,刻忮殘忍,萬惡之源。人心惟危,善惡消長,勸善懲惡,文化教養,刑法修剪,道德土壤。文學藝術,教化一端,瞻望前景,有厚望焉。


  以余身體之素質及遭遇,延至今日,壽命可謂長矣。余素無養生之道,亦不信厚自供養可以保全身命延年益壽之說。
  中年以後,方知人生之險惡;高卑易處,乃見世態之炎涼。勇怯由於勢,愛憎出於私。與人為善,不必望善報。
  謹小慎微,未必得坦途。同情憐憫,乃青年期赤心之表露,身陷不幸,不可希求於他人。要之,不以生活之變化自傷其心,喪其初志,動搖其大節。此志士仁人之所能,為可貴耳。
                 1981年5月9日(陰曆四月初六)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