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趙氏為王

第三卷 同室操戈 第一百五十五章 激流湧動(十四) 文 / 牧江南

    半月過後的初十,便是李兌之父李崇六十大壽之日。

    趙國倣傚周制,官吏所採用的也是五日輪休的制度,即為四日辦公,第五日則可以在家中休沐,不用在府衙辦公。而九月初十正是趙國的休沐之日,趙信早早的向主父告了個假,安排那天由李維和趙奢兩人輪值。這是倫理大事,主父自然不會不允,而且讓趙信帶了份禮物送給李崇,以示恭賀之意。[|com|]

    一大清早趙信便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和父親結伴前往李府,他母親李氏為了操辦父親的壽辰,這幾日都要在李府中忙著張羅,便索性直接住在了娘家。

    因為是翁婿至親,趙頜自然要提前先到的。所以到二人到達李府的時候日頭才剛上二竿,時辰尚早,賓客也未有人登門,只是李家自己人在府中忙碌著佈置張羅。李兌兄妹兩人雖然看見了趙頜父子來了,也沒時間過來打招呼。

    趙頜和李家人自然熟悉無比,也就沒有當自己是外人,便和李兌一起佈置。趙信從未經受過這種事情,在一旁想幫忙又幫不上,只好悻悻的離開。又問一旁的家僕,知道外公李崇正在後院,便去後院尋他去了。

    今日是李崇壽辰之日,李府上下自然張燈結綵,喜慶十足,家僕婢女四處穿插於各處,一個個忙的熱火朝天。趙信對李府也是十分熟悉,便也不用人帶路,逕直走向後院,家僕認得是小姐的公子,自然也不會阻攔。

    到了後院廳堂,趙信左右看不見外公,便伸手喚來了一名青衣小婢問道;「老太爺呢?」

    那小婢盈盈一福,道;「回公子,老太爺正在更衣,馬上就會過來。」

    趙信點了點頭,揮手示意那婢女退下,正想著要不要原地等著的時候,就聽見遠處傳來一陣豪爽的大笑聲,「可是我的信兒來了?」

    順聲望去,只見來者一六旬上下的老者,頭髮雖然已經花白,卻精神健旺,雙目炯炯有神,凜然有威,正是趙信的外公李崇。

    趙信臉上露出笑容,忙應了上去拜倒道;「孫兒見過外公。」

    李崇笑呵呵的扶起了趙信,仔細的端詳了一番,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笑道;「好好好,我的信兒終於長大了,不再是當年那個只會調皮搗蛋的小孩子了,如今都做了都尉了,了不得了不得,比你外公有出息多了,我當年在你這個年紀還只是在外惹禍呢,」

    李崇和趙信這個外孫六年未見,當真是十分想念,今日見到更是真情流露。一直拉著他的手不放,目光中也滿是慈祥笑意。

    因為晉陽的老宅搬遷緩慢,李崇直到昨日才趕到邯鄲,只是趙信率領羽林陪同主父前往虎丘大營視察之時,所以才到今日才告的假前來拜見外公。

    李崇也從李兌那裡得知了此事,便也不怪趙信。兩人聊了半天,李氏這才從前院忙完回來,見父親和兒子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開口笑道;「你們兩一老一小,再聊什麼那麼開心呢?」

    李崇雖然年事已高,卻依舊童心未泯,哈哈一笑道;「這是我們男人之間的秘密,怎能讓你這婦人知道。你不在前院幫你哥哥迎客,跑到我這裡作甚,想要偷懶嗎?」

    李氏是李崇的獨女,自由得寵異常,聞言挽住父親的手臂,皺鼻哼道;「父親你說這話就沒良心了,這幾日我忙的焦頭爛額才算把家中事務打點好了,現在賓客已經陸續到達,大哥和我夫君正在門外迎客,我一婦道人家怎好出面,所以才來後院看看父親你漱洗完了沒,結果還得到你一頓奚落。」

    說道這裡李氏玉語帶委屈,宛如小女孩般向父親撒嬌,李崇又是哈哈一笑,連連說道;「好好好,是為父的錯,錯怪了我的好女兒,這樣可以了吧。」

    李氏這才哼了一聲,又斜眼瞪向一旁憋著笑的趙信,哼道;「信兒,跟為娘說,你和外公剛剛在說什麼?」

    趙信連連搖頭道;「不可說不可說,這個真不可以說。」

    李氏柳眉一豎,伸拳要打,趙信嘻嘻一笑,連忙縮身躲得遠遠的。一旁的李崇伸手攔住女兒,笑著說道;「好了好了,這話信兒卻是不好意思說,還是我來說算了。」

    頓了頓又瞇起眼,看著女兒道;「我到要問問你這個當母親的怎麼當的,信兒如今已經滿了十五,年紀已經不小,為何不找個門當戶對的女子結親成家。你們這座父母的怎麼當的,這等大事都不放在心上。」

    說道最後李崇話中已經有了一些不悅,李氏倒是有些委屈的辯解道;「我哪裡沒留心,去年我可是跑斷腿才幫信兒央到一門般配的聯姻。」

    李崇揚了揚眉,大感興趣道;「哦?這人是哪家閨女,多大年紀,品性如何?」

    李氏橫了一眼道;「你總要我一個個說完吧。」

    李崇生怕女兒一怒之下不說了,便果斷的閉住了嘴。只聽李氏又接著說道;「這女孩子年紀小信兒一歲,叫冉敏,出落的卻是溫婉美麗、落落大方,而且才名遍佈邯鄲,她父親是邯鄲令冉辨,母親是宗室旁支,身份倒也配得上信兒。」

    趙信滿臉尷尬,李崇哪裡會管他,只顧著自己說道;「那事情可成了?」

    李氏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可惜這冉辨鼠目寸光,信兒和公子成的公子鬧矛盾後,這老小子懼怕公子成的權勢,竟然想要反悔。我這人別的沒什麼,傲氣還是有,他要悔婚便悔婚,我懶得爭辯,相信將來後悔的定是他。」

    李崇聽見有人悔婚,先是一愣,旋即大怒道;「這小小的縣令好大的擔子,難道他以為我們李家是好欺負的嗎,竟然不把我放在眼裡。若是激怒了我,別說趙成,就算主父來了我也能讓這冉辨在趙國待不下去。」

    李崇這話說的霸氣十足,事實上李家卻也是有如此實力。

    李氏源於贏姓,相傳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徵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名為李利貞。其孫李耳便是赫赫有名的道家先祖,一代聖人老子。

    李耳之後,李氏開枝散葉,組建分為幾支。其中一支為先祖為李宗,在晉國做官,被封於段,為干木大夫,這便開始李家在晉國,也就是後來的趙國的發家史了。後其子李同作戰勇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當時年輕有為的敬侯引以為左臂右臂,官拜大將軍,李家的威勢一時達到極點。到現在李家人才輩出,親族和門生遍佈天下,在趙國除了趙氏外,也就數李家和狐家最為勢大。

    而李崇正是李同的兒子,雖然成就不及他父親那麼傑出,但在朝中也是久居高位,歷經四代君王更替。更是能文能武,曾以大臣的身份領軍征伐齊國,拔城二座,被拜為將軍。只是後來主父推行胡服騎射時,以保守而著稱的李崇便是趙國變法的阻力之一。於是主父為了推行胡服騎射,便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人調離,李崇死心之下辭去了一切職務,回到家中養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