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二集 風生水起 第七十八章 深入大山 文 / 釣魚

    長壩鄉東部的大山裡,像老虎溝寨這樣的自然村落有很多,有的一個山坳裡可能就只有五六戶人家,住得非常散,除了管理不方便,消息閉塞,孩子上學,群眾求醫,都很不方便。

    李辰在和穆鐵柱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虎溝寨有二十幾戶人家,算是比較大的一個村落,這裡出山相對方便一點。

    村裡現在有幾個孩子,正是讀書的年齡,讀小學要到孤山村,或者大山村,大山村距離遠一點,但是去孤山村的路更不好走,現在有個孩子,就在大山村讀書,沒有去孤山村。

    聽到這個,趙建傑就有些發昏,他們剛從大山村過來,知道路上是一個什麼情況,可以說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走到這邊,結果卻聽說這段路還是相對比較好走的,這裡的孩子上學,寧願去大山村,也不願意去孤山村。

    看來,他們想要到孤山村,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

    「村裡的孩子一般讀書很少,小的時候走不了那麼遠的路,等長大了,要幫家裡幹活,也就上兩年學,認識兩個字,」穆鐵柱老人說道。

    李辰道:「還是應該讓孩子們多讀點書,老人家,我們說得直白點,孩子們要走出這座大山,只能靠讀書。」

    穆鐵柱老人歎了口氣:「是這個理,不過,不容易啊,太難了。」

    「要在鄉里找個合適的工作,起碼讀完那個中專,得上六年的小學校,三年的初中,還要三年的中專,讀初中要到鄉里,讀那個中專還得跑到縣裡,沒幾個人家供得起的,」穆鐵柱老人說道。

    「聽說那個中專,不是每個人都能上的,考不上的話,還得花一筆錢,山裡人家,真讀不起。」

    李辰和趙建傑對視一眼,老人說的問題確實很實際,對他們來說,讀了十幾年書,沒有出路,還是要回到大山裡。

    李辰道:「也不是這麼說,讀一點書,就算不能在鄉里、縣城的機關單位上班,也可以出去打工,現在東部對工人的需求還是挺多的,如果什麼都不懂,不識字,就很難了。」

    穆鐵柱老人道:「打工也是賣力氣,讀書識字有什麼用?」

    他歎了口氣,道:「村裡的人很少出去打工,前兩年有人出去,都被騙了。」

    李辰道:「讀書可以增廣見聞,出去以後,不會什麼都不知道,還是要讓大家讀點書,古人說得好,書到用時方恨少。」

    又問:「被人騙了,是怎麼回事?」

    「做了一年,沒拿到錢,還有人去了城裡,沒有活做,錢花光了,還要家裡人寄路費過去,」穆鐵柱老人道。

    這些事情並不都是老虎溝寨發生的,但他們寨子裡確實有人出去打工,沒賺到錢,還被騙了。

    李辰默默點了點頭,如今看來,老虎溝寨是挺封閉的,與外面交流比較少,也不知道更裡面的孤山村等地方的情況如何。

    就李辰瞭解的情況,長壩鄉出去打工的人很少,做生意的幾乎沒有,鄉里面也沒有什麼工業,大家都從地裡刨食,或者種地,或者放牧,或者養豬養雞,這些都有。

    由於地方經濟不發達,農業上的收入其實很有限。

    雖然說長壩鄉的人口不多,相比東部地廣人稀,但這是就全鄉而言的,在西部幾個地勢平坦,適合種植業的村子,人口就比較密集,人均可耕種面積只有十幾畝,其中有一半以上比較貧瘠。

    所以,農民擁有的田地,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多。

    另外還有一個制約發展的因素,那就是因為地勢起伏比較大,很多地方都不適合機械作業,全鄉農業產區,基本上還是以手工勞動為主,生產效率比較低,也將勞動力限制在土地上,這是外出打工的人較少的原因。

    農業收入不高,受到天時和市場價格的影響比較大,真正靠種地畜牧致富的,少之又少。

    李辰道:「我覺得,大家還是要走出去,大山中太多不便了,很難發展,特別是教育不好搞,我想你們做長輩的,肯定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以後也要一輩子窩在大山裡,說實話,雖然我覺得大山裡的風景很不錯,原生態的,有益健康,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們大山人,也應該去享用,對不對?」

    尤新軍道:「李主任說得對,大家出去打工確實會越到很多事情,而且疑慮比較多,如果能夠組織起來就好了。」

    李辰笑著道:「這個事情,你們經濟辦可以做起來啊!」

    「是,回去我就向陳主任回報,」尤新軍點了點頭:「組織是可以的,就是聯繫打工的地方,我們經濟辦目前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資源。」

    李辰道:「這個可以再想辦法,我知道東部現在出現用工荒,對工人的需求是很大的,當然,這個所謂的用工荒,並不是沒有人做工了,而是符合要求的工人緊缺,所以我們也不能只是跑過去做工,最好是能夠對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培訓。」

    尤新軍點頭道:「確實是這樣,我們經濟辦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穆鐵柱聽到李辰和尤新軍的對話,很高興:「如果有政府出面,那就好了,我聽說到外面打工,一天好幾十,我們大山裡面,有的一年也見不到一張紅票子。」

    大山裡的百姓基本上自給自足,很少走出大山去做交換,有什麼需要,往往是內部交換,只有山裡沒有的東西,才會從行腳商人那裡換一點。

    有時候,還真可能一年見不到一張整票子。

    趙建傑就很感慨:「原以為,到了平德就是西部,現在才知道,西部的地方很大。」

    李辰道:「打工經濟是可行的,另外鄉里正在做項目,以後也需要工人,孤山村的百姓也可以去應聘,項目也應該優先考慮山裡的百姓。」

    「啊,鄉里也有事情做嗎?」穆鐵柱驚訝地問道,老虎溝寨與外面的聯繫極少,信息閉塞,他們並不知道這段日子鄉里發生的事情。

    尤新軍笑著道:「是,這件事不用到鄉里,到大山村就知道了,我們李主任聯繫,在大山村搞了個木作坊,專門生產木作工藝品,出口歐美,胡吹的腰桿子現在可硬了。」

    「木作工藝品?那是做什麼的?」穆鐵柱老人問道。

    尤新軍就為他解釋:「就是木匠們做的一些小玩意,譬如弓弩、小水車等等。」

    「這個我們也會啊,我們能不能做?」穆鐵柱老人驚喜地問道。

    尤新軍就看向李辰,李辰想了想道:「大山村也是剛開始做,這個生意能不能做下去,前景如何,現在還不好說,我個人覺得應該能做下去,那麼孤山村的村民,只要有手藝的,以後也可以參與進來。」

    「我們這次到山裡來,也是考察瞭解山裡的情況,譬如孤山村有木匠,手藝不錯,可以做木作工藝品,那麼以後木作坊的事情,就可以考慮你們,所以我也想老人家能夠配合我們,瞭解到更多的情況。」李辰道。

    穆鐵柱老人原本對李辰他們的考察之行有些不以為然,此刻卻異常關注,因為這將關係到村裡人以後的命運。

    「李主任,你就放心吧,我們老虎溝寨的木匠,在鄉里都是很有名的,我們這裡還有石匠,還有的會釀酒、打獵、編草蓆,我們什麼都會做,」穆鐵柱連忙說起他們村裡人擅長的手藝。

    李辰聽了很無奈:「老人家,我要聽實話。」

    「我說的就是實話,」老人有些不高興了。

    李辰疑惑道:「你們不是只有十幾戶人嗎,怎麼什麼都會?」

    穆鐵柱道:「是,我們山裡人,本來什麼都要會一點。」

    李辰這才明白穆鐵柱老人的意思,他的話,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沒有虛假。

    李辰還是藉著這個機會,向老人詳細瞭解老虎溝寨以及孤山村的情況,晚上就住在老人家中,談到很晚。

    像老虎溝寨這樣一個自然村落,在孤山村乃至長壩鄉都很普遍,他們分佈在大山中,往往住得很散。

    他們與外面的交流很少,基本上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但是他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卻沒有保障。

    他們也渴望走出大山,但是一旦離開這裡,又都缺乏必要的生存生活手段,他們距離外面的世界,實在是有點遠了。

    李辰也沒法給老人什麼保證,但是他告訴老人,一定會想辦法,為老虎溝寨的百姓,找到致富辦法。

    第二天,李辰他們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在穆鐵柱老人的侄子,一個三十多歲的大漢,村裡最厲害的獵人穆牛的帶領下,在村子周圍轉了轉。

    昨天晚上吃的一盤子炒野菜,李辰覺得口味不錯,打聽了一下,知道是鹿角菜,這裡的山溝溝裡很常見。

    除了鹿角菜,還有好幾種野菜可以吃,李辰讓穆鐵柱老人都準備一些,自己要嘗嘗,並弄點寄到申城去,看有沒有可能開發。

    穆牛是個神槍手,路上打到一隻貉子,中午就在穆鐵柱老人家吃的貉子肉,野生的貉子肉很香,不過趙建傑有些擔心:咱們殺的是野生動物,不犯法吧?

    穆牛告訴他們,寨子周圍這樣的野生動物還有很多,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吃好午飯,穆牛陪他們一起向孤山村出發,接下去的路,越野車也不好通行,只能靠兩條腿行走。

    李辰讓司機將車開回去,過幾天再來接他們。

    大山裡手機也沒有信號,聯繫極不方便。

    李辰他們走了四個多小時,天擦黑的時候才感到孤山村。路上他們經過幾個自然村,大概瞭解下情況,耽誤了一點時間。

    孤山村支書呂峰見到李辰等人很意外:「尤新軍,你閒著沒事,怎麼跑山裡來了。」

    「我怎麼就沒事了,我這不是找你呂書記有事來了嘛!」怪不得陳旭東給李辰推薦尤新軍,他跟村子裡的人都很熟,也不止一次來過孤山村。

    孤山村離鄉里遠,進出一趟不容易,鄉里有什麼事情,也通知不到,呂峰很少參加鄉里的會議,一年去鄉里幾次,將事情放到一起做。

    事實上,鄉里對東部大山裡的村子也缺乏管理,很難管,管不到,基本就是村裡自治。

    呂峰和尤新軍打過幾次交道,他還是一個多月前去的鄉里,對鄉里最近的變化並不清楚。

    「說吧,你帶著這麼些人來我們孤山,有什麼事情?」呂峰和李辰他們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尤新軍就道:「當然是好事,我先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鄉里新成立的項目辦副主任李辰,這個項目辦的主任是徐書記,專門負責為我們鄉里引進項目,搞經濟建設的,大山村那邊已經搞了個木作坊,已經拿到一筆十幾萬的訂單,我們來孤山村考察,就是想給你們孤山村也找這樣一個項目。」

    「啊,李主任你好!」呂峰被尤新軍說的這些話弄得有點發蒙,在跟李辰等人打過招呼以後,就盯著尤新軍道:「新軍,這是怎麼回事,胡吹他能賺到十幾萬?不會是胡吹的吧?」

    「胡吹?你以為我是胡吹啊,他胡吹亂說,我還能跟你亂講?」尤新軍得意地說道:「呂書記,你要是這時候去趟鄉里,一定會覺得不認識了。」

    「怎麼的,鄉里的街道讓人才炸了?」呂峰年紀也不小了,也有五六十歲,這些年他去鄉里的次數越來越少,很多時候都是村長呂大新去。

    尤新軍道:「這事回頭再跟你說,快給我們弄點吃的喝的。」

    呂峰就讓他婆娘弄點水出來:「水還要燒,要不先喝點山泉水?」

    尤新軍就有些為難地看了看李辰,他倒沒有什麼,就擔心李辰他們從城裡來的,習慣喝燒開的水,忌諱喝生水。

    李辰二話沒說,上前捧起一隻大碗,咕嚕咕嚕喝了兩口。

    長壩這邊的氣候比較干,路上他們沒見到什麼水源,喝的也是自己帶的礦泉水,喝過呂峰說的山泉水,李辰抹了抹嘴巴,笑道:「這水入口甘甜,比鄉里的礦泉水還好喝。」

    尤新軍這才放心地喝了一碗水,笑著道:「街口那家超市賣的水,就是井裡的水燒開以後灌的,呂書記這邊的才是真正的山泉水、礦泉水。」

    趙建傑也喝了水,道:「這水是挺好啊,尤主任你說的不是真的吧,超市裡的水是燒開的井水?」

    「井水也沒什麼,說不定比自來水灌裝的水還乾淨些,」李辰笑著道,長壩這邊的工業幾乎為零,環境保護比較好,污染很少。

    「這麼說,孤山村有山泉?」

    「是,後面山上是有一眼泉,祖祖輩輩就吃那裡的水,不過這些年水量是越來越小了,」呂峰讓他婆娘準備吃的,又讓小孫子去叫村裡叫幾個人,一起來吃飯。

    李辰道:「晚上就隨便吃點。」

    呂峰道:「要多整點,估計你們都餓了。」

    呂峰不說還好,一提到吃的,大家的肚子就咕嚕咕嚕叫,走了半天的路,確實是餓了。

    穆牛還帶了半隻貉子,送進去一起打理。

    呂峰笑著道:「穆牛你太小氣,怎麼路上不多打點獵物,也好給我省點菜錢。」

    穆牛道:「李主任、尤主任他們要趕路,我怕耽誤時間。」

    不一會兒,村長呂建雄也來了,他是呂峰的大兒子,就住在隔壁。

    呂建雄的個頭跟穆牛差不多,很壯實,聲音洪亮:「尤主任,稀客。」

    很快說起這一次考察的目的,呂建雄就看了看呂峰:「李主任,胡吹那廝真的賺到錢了?我們大山村也有木匠,手藝都很好。」

    李辰道:「前面我們經過一些地方,發現山裡的手藝人特別多,我覺得大家的手藝都能發揮,都有用武之地,這件事我回去以後,會著重跟進,盡早給大家聯繫好業務。」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活計肯定會有,哪怕暫時沒有那麼多,慢慢也會多起來的,但是孤山村這裡的交通確實不發達,進出都不方便,一來一回都要好幾天,也不通電話,做什麼事都耽誤,我就想問問,如果真的有事情做,大家是不是願意到外面去?譬如集中在大山村或者鄉里的工廠做事?」

    「是這樣啊!」呂峰和呂建雄也沒想過這個問題,就有些猶豫。

    所謂故土難離,孤山村這些人都習慣窩在山溝溝裡了,哪怕還是在鄉里,他們也不是那麼踏實。

    呂峰就問:「是一定有活計做嗎?一年能夠賺多少錢?」

    李辰道:「如果讓你們出去進廠子,肯定是有事情做,一年幾千塊錢總是可以的,我的想法是在鄉里做事,如果活計安排得過來,山裡忙的時候,也可以回來忙一陣。」

    李辰知道山裡的農民種地,也有忙時和閒時,讓他們一下子就丟掉家裡種的地,可能也不合適。

    地裡雖然賺不到什麼錢,至少能夠填飽肚子,光靠廠裡賺的錢,還要花錢買糧食的話,可能也不划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