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建三國

龍騰世紀 三、東吳變卦 文 / 蘭子龍

    話說孫策使者魯子敬來見蜀王蘭子雲,求救蘭子雲出兵長安,亂曹魏後方,阻曹操百萬大軍下江南,攻其揚州。蘭子雲疑此乃是借刀殺人之計,然亦答應魯子敬出兵長安,不可失信於人。

    蘭子雲回蜀後,重整軍校,點兵點將,傳令三軍發兵向長安進發。路途中,馬超道:「殿下疑此乃孫策之計,為何還要發兵攻其曹魏呢?」

    我道:「孟起,我昔日在襄陽答應魯子敬,豈可失信於人乎?何況進軍北伐,征討曹魏是遲早之事,何不趁此機會佔先機呢?」

    孔明道:「此必乃是周公瑾之計。殿下出兵長安,曹操恐其洛陽失陷,直逼許昌,故必回師救援;此時策便可從揚州出兵攻取徐州矣。」

    我道:「軍師此次出兵,曹魏守其函谷關、弘農,久功難下,你認為我軍可時可破關而入洛陽?」

    孔明道:「殿下,依我觀之,十天半月也難取下。不如殿下出兵攻取武關,命襄陽黃嚴將軍三路水軍進攻樊城,南陽顧及不及,可全勝取之;到時我軍可取豫州新野、汝南二郡矣。」

    我點了點頭道:「軍師之言正合我意。可如今曹操早已使探兵探查我軍動靜,出奇兵取之難矣;力攻,我恐我軍兵力難敵曹魏數百萬大軍,不知軍師有何對策?」

    孔明道:「殿下,兵書所云:兵至沙場變化多奇,要見機行事,因地制宜。」

    我軍至長安,長安守將楊文義、張任等將出城來迎。楊文義道:「殿下,軍情緊急,我早已使人前往洛陽,南陽打聽敵軍虛實,以做我軍知其而攻其之用。」

    我道:「文義,做得好。對了,張將軍,敵軍函谷關守備如何?」

    張任道:「自曹操進位魏王以來,曹魏加兵駐守函谷關、弘農、武關等地。依我觀之,此次我軍出兵去取難以攻下。殿下應知,為何仍要應東吳之請求呢?依我觀之,現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借刀殺人,此乃東吳孫策之計也。」

    孔明道:「張將軍果然有大將之才。殿下也是如此想,猜測此乃東吳之計。」

    張任道:「那殿下為何還?」

    我道:「張將軍勿須多言,就算是計我也要應允東吳之請求,進軍中原是遲早之事。」

    入城休息,我招孔明道:「軍師,依你之見,東吳會進取徐州乎?」

    孔明道:「徐州距江東甚遠,取下徐州孫策也難以守備,昔日孫策用周瑜之計取壽chun時,便是如此;揚州壽chun與徐州也是難以相互救助。」

    我點了點頭,思忖了一下道:「既然如此,曹魏重兵把守函谷關、武關等地,我軍攻其亦不是徒勞無功乎?亦難阻魏軍南下,孫策、周瑜也豈有不知此道理乎?為何仍向我軍求救呢?」

    孔明道:「正如殿下所言,亮亦想不通。但依我之見,曹操最懼的就乃西涼兵,現西涼皆編入我軍,故懼我軍,再者昔日曹軍幾十萬軍入漢中,漢水之戰曹軍大敗,曹操必恐我軍出兵長安攻其,我軍真出兵攻其,魏軍必回師相救,此乃也並無道理。」我聽完點了點頭。

    話說魯子敬回吳郡報之孫策,蘭子雲應急允救之事。周瑜聽後笑對孫策道:「大王,如今蘭子雲正發兵攻取洛陽,正乃我軍取荊州之時。」

    魯子敬一聽,大驚道:「大王,臣以為不妥,蘭子雲有意與我軍共同抗曹,為何大王卻背信反攻友軍之地呢?」

    周瑜道:「子敬,你可不要忘了,我軍與蘭子雲之盟約期早已到期矣。此我軍攻其無備,是乃計也,並不算有違任何道義。何況兵不厭詐,子敬未曾聽說過乎?」

    魯子敬道:「殿下,雖今我軍與蘭子雲盟約已解除,但仍與我軍友善,真正之敵乃曹賊也。今曹魏之軍數百萬眾,佔據中原,此南下江南勢在必行之樣,請殿下三思。」

    周瑜再排眾議道:「進軍討曹操,近乃是徐州,敵眾我寡,豈可勝之。再者,就算勝之,徐州距我江東諸郡甚或遠,如何相援之,只乃壽chun一城之兵能相互助之乎?而荊州南四郡乃我軍必取之地,取其四郡可以公安、夷陵駐守,大江為險阻蘭子雲,以三江口為險拒曹操,有何不可呢?」

    陸遜道:「周大都督言之有理。然荊南有大將甘寧、文聘、軍師龐統駐守,yu取荊南也並非易事,大都督可有計策?」

    周瑜道:「我軍可分三路軍進攻,一路軍從建安攻取桂陽、零陵,一路軍從柴桑進攻廬陵、安城再攻擊衡陽,一路軍從江夏直取長沙;只要一路軍勝,荊南可取矣。」

    陸遜道:「可我軍自建安、柴桑出兵,皆長途跋涉,早已打草驚蛇,再去戰恐怕難以取勝吧。況且甘寧、文聘等人也並非等閒。」

    孫策道:「那依伯言(陸孫的字)之見,有何妙計?」

    陸遜道:「最近聽聞臨川、延平一帶山越之民組成山賊,出沒於此兩地;大王可以以平定山賊為由出少許兵在前,大軍隨其後;至其地後,再連夜行軍,發動進攻,可攻其無備矣。」

    孫策對周瑜道:「公瑾,你意下如何?」

    周瑜道:「伯言此計倒有可行之處,就依伯言之言行事吧。」

    五日後,在長沙。有兵飛馬來報荊南都督甘寧道:「稟甘都督、龐軍師,東吳數幾十萬在臨川、延平一帶平定山賊,大獲全勝。」

    龐統一聽,大驚道:「平定區區山賊,需要如此勞師動眾乎?甘都督,以我觀之,其中皆另有內情,此幾十萬大軍如若直逼我桂陽,廬陵而來,我軍如何拒之?」

    蘇飛道:「軍師不必太過於疑心,前不久,魯子敬才來襄陽見殿下,商議一同抗曹魏,如何今日來犯我荊州呢?況且山越族組成山賊,燒殺掠奪,猖狂得目無天地,重兵討之,也乃理所當然。」

    甘寧道:「蘇將軍勿須多言,軍師所言也並無道理,再者殿下昔日告誡於我,以防東吳變計。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應當小心方為上策。」眾下將聽後皆允之。

    甘寧立傳令報之桂陽霍峻、南海文聘、李嚴,小心防備。兩日後,廬陵郡來報:「稟大都督,東吳大軍平定山賊,直髮兵來攻我廬陵郡,廬陵不敵,被敵破城佔據,東吳大軍正向我安城進發而來。」

    正在此時又有兵來報:「稟大都督,東吳大軍自江夏出兵,正向我軍巴陵而來。」

    眾將一聽皆大驚,甘寧拍案而起,怒道:「孫策竟敢過河拆橋,真是豈有此理。誇我等殿下還處處相援於他,昔日曹操揮軍南下屯兵合肥之時,要不是我軍進攻長安,他孫策如何解圍?今曹魏又yu南下攻取揚州,居然命魯子敬假意求救於我大蜀;殿下出兵長安,沒想到他卻過河拆橋,反倒來攻我荊南,沒想到孫策意是如此小人!」

    龐統道:「大都督,當務之急乃是先使人飛馬報之殿下,再下令堅守,以策我荊南守備之萬全。此次東吳數幾十萬大軍來勢洶洶,不可輕視。君不知春秋戰國之時乎?何為友,孰為敵?有時敵已明,友未明,東吳向我軍求救乃自不出力,此乃借刀殺人之計;又再趁我軍發兵來攻打我軍,皆乃兵書所云,友隱比之敵明更可懼也,假途伐虢便是最好的例子。」

    甘寧聽其言,立傳令防守戒備,向江陵、襄陽求救——

    兄弟姐妹們如果覺得小弟寫書辛苦,有票就砸我吧!狠狠地砸,支持一下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