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火明末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商業 文 / 周天師

    第一百五十三章商業

    明王朝對於商業稅收的徵收不力,自然而然的造就了商品經濟的氾濫。明王朝的滅亡,其實也是栽在了這個上面。很多人說明朝亡在了內患和滿清入侵的雙重壓力之下,其實殊不知,這內患和滿清入侵其實和商品經濟的氾濫都有著直接的關係。

    第一是內患,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後,這是歷朝歷代不可避免的難題,普遍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揭竿造反,翻了壓在他們頭上的朝廷。但是從來沒有過一個朝代像明朝這樣,起義此起彼伏,殺不盡,剿不絕,尤其是崇禎時期,更是如此,十八王都出來了。為什麼?這其實跟糧商們有巨大的關係。

    糧商們販賣糧食,自然是低買高賣了,而明王朝徵收糧食卻又是直接徵收銀兩,不徵收米麥等真正的糧食,如此,民眾們本來需要繳納一斗糧食就可以完成繳稅,但在糧商們壓低價格猛跌了一半之後,民眾們就需要賣出兩斗糧食才能換成原來賣出一斗糧食便能換回的銀兩,才能完成繳稅。平白要多繳納一斗的糧食。

    但是朝廷不管,而且最後也只徵收到了一斗的糧食,至於民眾多賣出的一鬥,自然是落入了糧商們得口袋。

    如此可以想見,一個年成不好,老百姓們本來就繳稅困難,自己累死累活一年下來也吃不飽,現在又要多繳納一倍甚至於糧商更黑一點的話還要繳納更多,那是吃都沒得吃了。如此,你要我死,我就讓你先死,一人吆喝之後眾人自然揭竿而起!

    第二個再看滿清入侵,滿清其實這個時候還是很小的,雖然佔據了遼東一地,但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大部落而已,刨去其中漢人、蒙人等其餘民族的人口,其實滿清自己的人口也就十幾來萬。但偏偏就十幾萬人最後居然入關,竊取了人口數億的明王朝,而且還整整統治了兩百餘年,這不得不說是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悲劇。

    一個人口十幾萬,一個人口數億,對比一下真是讓人無語。這數億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十幾萬人給淹死啊,居然還被統治了。

    其中原因眾多,但歸根結底,在滿清還沒有崛起,甚至在佔據了遼東之後,他的戰鬥力哪裡來的?要知道,中原王朝對於外族那都是實行的雙重政策,一邊開放幾個貿易城,一邊對重要物資進行管制,諸如糧食、鹽、書籍等等,特別是兵器,更是管制得非常厲害,常常一片鐵都不能出關。至於冶煉技術、火炮技術,那就更別提了!

    滿清數萬騎兵,戰馬不說是他們獨有的,但馬蹄鐵、騎兵的兵器、成千上萬的箭支,這些哪裡來的?鐵料、冶煉技術,不要說是他們自己開挖的、發明的,這根本是扯淡。

    其中的重要願意,其實就是商人們搞得鬼。馬克思說的好,為了百分之十的利潤,資本就能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他就活躍了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而當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時,它就能踐踏一切人間法律;當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的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明朝的商人們尤其的瘋狂,這已經到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之時,無論是糧食還是精鹽抑或是管制厲害的鐵器、冶煉技術他們都敢於販賣。滿清要什麼,他們就賣什麼,可以說是這些商人的瘋狂,導致了滿清的步步崛起,由生活在深山老林裡的野女真人逐步轉變為一個強盛之極的大部落。

    在其中,晉商起到了最主要的重要,一是看地理位置就可以判斷得出,這裡剛好是明王朝管制薄弱的地帶,至於遼東,緊鄰滿清,自然戒備森嚴;二是從滿清入關後,這些商人通通成為了皇商。不是一直有這關係,能成為皇商?

    雖然來自後世,周世龍見證了商業發達的巨大好處,不僅經濟發達,生活水平提高,國家也逐漸變得強大,但其實在心底裡,周世龍是深深為這些警惕不已,現在主政福山千戶所,他也不會大興商業,相反他還要對商業活動進行管制,嚴格的管制。雖說不會像朱元璋那樣進行嚴格的壓制,但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只要商人們遵循他的法令,自然好說,但只要出了格,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那都是直接驅逐甚至於給予嚴厲的懲罰。至於向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之類的,那就更加要給予打壓,甚至直接出動士兵鎮壓也在所不惜!

    因為商品經濟的氾濫不僅僅對這個時候的明王朝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即便是在後世二十一世紀,那也是破壞力十足,而且還是是表面上看不出來,是一片大好形勢,但其實都是隱藏了起來的那種情況。

    不說別的,就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住房問題,這是絕大部分人都能切身體會到的危害。商人們為了利潤,拚命的炒作,而且還是基本上都是官shānggou結的炒作,只要是個明事理的人都知道,不用人說,這是心知肚明的。以至於房價越來越高,不僅讓普通大眾困惱憤慨不已,就是中央政府,對此也是無可奈何,頭痛的很。而且它還在普通大眾和中央政府之間引發了一道難以調和的矛盾,甚至於讓普通大眾對於中央政府都是漸漸的失去了信心,產生了怨懟之心!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一個住房問題就弄得民怨沸騰,更別提其餘的諸如食品安全、火車相撞等等商人們為了利益而肆意踐踏民眾生命安全的事件了,那是徹底的把普通大眾的情緒都整成了一個火山口。政府如果處置不力,相信到時後患無窮。

    其實早在七月份之時,隨著周世龍他入住福山千戶所,並且開始屯田和開發了精鹽貿易這一塊之後,就已經有一些商人找到了他,希望能讓他們在衛所之內開設店舖。之後他拜訪了一趟登萊商會會長丁雲生之後,登萊商會旗下也有幾家商號想在他衛所之內開設商舖。不為別的,因為福山千戶所的軍戶們,特別是福山屯的軍戶們,最近因為精鹽的事情,手頭上都有了些閒錢。

    有了消費群體,商人們哪裡還有不來之理?他們的鼻子,就跟鯊魚的鼻子一樣靈敏,只要聞到了一絲的銅臭味,他們就會蜂擁而來。

    之前,由於忙碌事物眾多,周世龍答應了下來之後也沒有一個具體的管理。現在諸事具備,自然要對他們進行管理,甚至管制了。為此,周世龍特意在千戶官聽召集了各官員,包括軍中各個把總官,一起來商議。不過說是說商議,其實也只他一個人說,其餘人看看有什麼疑義,有的話說出來,他再考慮考慮,至於沒有的話,那就先按照他說的辦,至於以後?到時出了問題再說,畢竟福山千戶說大也不大,就那麼點地方,出事也影響不到哪去。

    對商人們身懷戒心的周世龍,最後提出的條件自然是極為苛刻的。最後決定不僅新來的商人們不准在福山屯內開設商舖,就算是福山屯舊有的一些商舖也都需要搬遷,統一搬遷到福山屯之外去。周世龍將會在福山屯之外劃出一塊地域,成立一個市集,商人們統一規劃在市集之內營業。

    福山千戶所人口日漸增加,對食鹽、布匹、yao品、等日常用品需求自然日漸增加,小小的幾家商戶遠遠不能滿足供求關係。而建立市集,不僅可以招攬到更多的商戶,更加還可以的是進行統一管理,方便他進行查驗。

    在這裡,他考慮到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奸細,九邊各鎮許多商戶都是後金滿清的奸細,而且就算不是奸細,也經常向後金通風報信,提供情報。譬如萬曆末年鐵嶺、開源、撫順、甚至現在後金的大本營瀋陽等地,就是陷落在內賊的開門應和之上。如果不是這樣,瀋陽這麼一座既有大炮固守又有大軍雲集的堅城怎麼會輕易陷落?

    雖然福山千戶所隸屬山東,和滿清一邊不搭界,一邊隔海相望,滿清不容易攻到這裡來,周世龍只是未雨綢繆。但是孔有德明年就會叛變,而且貌似孔有德在攻陷登州的時候就是因為內應開門才成功的。

    周世龍可不希望到時自己會有那麼一天,被內應開了城門導致大敗虧輸!

    除了在福山屯之外劃分出一個市集之外,周世龍又決定了恢復明初之時的商人市籍制度,對商人進行審驗。只有拿著他的准許命令向福山千戶所申請了市籍開業保證書,並且登記註冊,批准了之後才能取得在福山屯外居住的權利。另外,居住也是要交錢的,周世龍新增了一個房租稅,就像後世交房租一樣。只有兩者齊備,商人們這才可以在福山屯外的市集之內建立商店,從事商業販賣等經營業務。商人市籍制度,明朝中後期已經名存實亡了,現在是崇禎朝,在其他地方早已經看不見了。

    至於商業稅,大明的商稅非常低,明初就規定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萬曆十年又有規定,鋪行下三免徵稅契,買價不及四十兩及典價,一概免稅。買價至四十兩以上者,每兩止稅銀壹分伍厘。可以說,在明朝當商人,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職業,徵稅太低了。

    不過在這裡,周世龍可不打算依照崇禎這時的稅率來chou商業稅,他實行的是明初的三十取一。改制容易惹出問題,但三十取一可是朱元璋欽定的,到時被人攻擊也可以說是遵循太祖爺爺的諭令,別人自然無話可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