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火明末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教育為本! 文 / 周天師

    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為本!

    擴充人口的問題很好解決,但第二個問題,設立官學,卻是個大難題。()

    官學自古以來就有,推上去可以追到春秋時代,不過只是沒有形成體系罷了。不要以為只是現代才有什麼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其實比之現代,古代的教育一點也不落後,只是交通和經濟的關係,因此才顯得讀書的艱難。

    自隋煬帝推行科舉制度以後,因為即便是小men小戶,窮困潦倒的一介泥腿子,他也可以憑借這科舉一步登天,一躍成為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員,由被統治階級轉變為統治階級,讀書就等於發財,就等於陞官,因此教育自然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富貴之家各家都有家學、有私人先生,尤其是大官貴族,其中的家學更是媲美國學、太子監之類的高等學府;中產之家可以去知名學院負笈求學;至於小men小戶,貧苦人家,也可以花上幾個錢,去宗族合力開辦的小私塾中求學。

    另外,也有一些甘於奉獻的先生,自掏腰包開辦私塾,貧苦人家即便出不起錢,只要送上一兩個窩窩頭,盡點孝心,那也有可能求到學。

    至於明朝,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各種書院大行其道,就是開國之初朱元璋定下的官學那也遍地都是,基本上只要不是窮鄉僻壤,渺無人煙的地域,那都是有著官學的存在。

    不過在這裡,卻不是軍戶們不願意進入官學,不願意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官學。誰不想自家後代多讀書,以後有出息,飛黃騰達?但是一來軍戶子弟的前途已經定下了,只能成為軍戶,世世代代不得脫籍,讀了書有什麼用?二來周世龍開辦的官學卻是著實令人失望,既不講四書五經,也不講千家詩百家姓,成日了除了認字之外,就是開設了一些史書、律令和詩詞歌賦,甚至於還開設有算術!

    自家有錢還好說,都沒多少餘錢,學算術做什麼?而且就算學了算術,倒不如去商號店面裡面做學徒,既能學到算術,又能在一旁學會做生意,一舉兩得。

    前番考慮了這麼多,最終周世龍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下面的人也都頗有怨言,因此並沒有立即把官學建立起來,只是成立了一個福山軍校,用來作為士兵和軍官們的學校,認識一些字,順便貫徹一下他的思想,替士兵們做思想教育工作,洗洗腦。

    當然,這些並不是周世龍打消念頭的最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整個福山千戶所並不能被他全權掌控,如果倉促做了,那只能一團糟,根本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

    不過現在既然將福山千戶所全部整合在了一起,也是時候進行官學的教育了。至於以上的這些因素,衛所之內軍戶們的怨言,通通沒有被周世龍考慮在內,他打算用強制性手段將教育的事情貫徹下去。

    學個算術,軍戶們都不情不願,要是以後把歐洲人聘來教授物理化學,把工匠的技術提取出來建立技校,那這些軍戶還不都要造他的反啊?因此基礎的第一步就應該採取高壓政策,強制性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至於言論的自由、人身的自由,這些都得滾蛋,起碼在沒有取得絕對性的思想改造成果之前,他必須獨裁。

    而且說實在的,封建時代的國人,那都是習慣了獨裁,你不獨裁,這些人反而會無所適從,luan搞一通。

    要想以後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教育是重中之重。而教育,自然是從小孩子開始抓起最合適。等這些小孩子的思想被他改造了過來,接受了新的思想,那以後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現在條件成熟了,周世龍於是一面廣為搜略人口資源,一面撥下了數萬兩白銀擴建官學,在福山屯、高瞳、張格莊等等這些福山千戶所之下的屯堡之內,每個屯堡修建一所官學。只因福山屯為衛所中心所在,因此福山屯之內的官學規模自然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官學的建成之後,佔地極廣,不僅建了一所書庫,花大量的銀子從山東各地或者遠從京師之地購買了數千上萬冊的書籍填充了進去,而且又建立了數十間水磨青磚搭建的校舍,所有入學的學生一律吃住在學校。

    在這裡,並不是所有軍戶都願意把兒女送進學校的,不過在周世龍的強制政策下不得不如此。因為按照周世龍的規定,如果不送子女就學,不僅均分的田地要收回,更是要被驅逐出福山屯。

    軍戶們自然是滿心的不情願,甚至於有幾個老人還背地裡埋怨不止,直到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不過令他們稍感安慰的是,子女人學之後並不需要花費他們半錢銀子,而且吃住都是周世龍自掏腰包,可以說他們家裡都省下了一個人的口糧,日子也過得比以前相對寬鬆了許多。

    至於說子女上學,給軍戶們予以補貼,那是別想了,周世龍不會做那個冤大頭,他正要挾殺人立威的威勢一舉辦成此事。而且若是對這些軍戶們太好了,那會讓他們得寸進尺,以後若是沒有好處,說不定還會因此而恨上他。

    此外,官學的教授,是按照了軍事化管理來的,不僅需要學習文化,諸如律法、算術、歷史;而且還需要進行軍事化訓練,列隊、長槍、以及弓箭之術。

    遊牧名族為什麼始終能夠對中原王朝構成極大的威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戰力強大,因為他們從小都是在馬背上長大,弓馬嫻熟。而中原王朝呢?士兵那都是成年之後才入伍的,而也只有入伍了之後才會學習弓馬之術,搏擊之術。一個是從小開始練,幾十年如一日;一個是成年之後開始練,短短兩三年的功夫,不用想也知道是敗多勝少。

    元代以前,古人都是不禁訓練,可以身配刀劍行走的,手上都有兩手功夫。不過自從蒙古人入侵佔據中原之後,因為害怕漢人推翻他們,因此禁止民間擁有武器。之後雖然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建立漢人為主的明朝,但是卻沒有革除舊弊,以至於大部分的民眾都是柔弱之人,絲毫不會武藝,行走之時也不得佩戴刀劍。到了最後,嘉靖年間竟然發生了幾百個倭寇橫行數州,殺害民眾上萬餘,乃至攻州掠府的天大奇聞!

    周世龍與主官官學日常事務的郭天福此時漫步在官學操場內的草坪上,身後葉黑等一應親衛緊隨而行。夕陽西下,照射得草坪一片金黃之色。而看著剛剛下課,呼啦啦就全部跑向食堂的學生們,周世龍略感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無感慨的道:「這就是我們福山千戶所的未來之所在。」

    「是啊!」郭天福同時感慨的笑了笑,道。不過旋即,又是一臉苦笑的對周世龍道:「不過大人,這些孩童可真難以管理,老夫最近頭髮都不知道白了多少呢。」

    對於周世龍強制性的實行官學制度,郭天福還是欣慰的,畢竟身為福山千戶所的老人,能夠看到福山屯蒸蒸日上,特別是後一輩們接受教育,以後有機會出人頭地,心下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因此雖然周世龍在規定教授的課程之時盡nong一些莫名其妙的課程,但在他被周世龍安排為官學山長之後,依舊老來發枝,振奮了那早已冷卻的一顆老心,盡職盡守了起來,官學的日常事務,都被他整得井井有條。

    「你呀,這是在跟本官訴苦呢?」周世龍失笑一聲,隨即說道:「現在是這樣,等過段時間就好了,以後你有什麼疑難儘管來找我,什麼事情都可以停下,但是教育千萬不能給停了。」

    「大人放心,這個下官醒得!」郭天福心下暗喜,周世龍這句話,相當於是把一柄尚方寶劍交到了他的手上,以後官學裡的事情,無論是向千戶官廳要銀兩、要事情的辦理,無疑都是會開綠燈的。

    官學的事情強制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也進入了正軌,周世龍因此也放下了心來,轉而開始關注別的方面。當然,這裡的別的方面主要還是內政的管理,畢竟福山千戶所雖然整合在了一塊,這只是屬於人事和政治方面,另外經濟這一塊還是需要加大力度管理的。

    說到經濟,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時期固有的經濟現狀。不比政治、軍制的**,這個時期的明朝可以說經濟空前的繁榮。起碼周世龍觀察了之後是這麼認為的,至於說為什麼繁榮而朝廷卻因此而滅亡了,這就關係到明朝的稅收制度了。

    原本商稅是稅收之中的一個重要稅種,自古以來就是。上至春秋時期的齊國,就是因為商業的發達而成為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下至宋朝,特別是南宋,因為商業的繁榮,徵收到的稅收一年竟然達到了一億兩千多萬兩!

    比之明朝最強盛時期的四千多萬兩足足三倍有餘!

    偏居一隅竟然比全國稅收都高,雖然其中稅種繁雜甚多,但明朝的稅種就少了?可以想見,其中的稅收制度肯定出了問題。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商業稅了。因為明朝的商業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

    前期有商業稅收,不過明王朝越到後期,商業稅就越收不上來,而且甚至於沒有了。漸漸就行了了一副怪異的局面,一邊是國家窮得叮噹響,拚命的往老百姓身上攤派土地稅;一邊是商人們縱橫大陸,遠渡大洋,拼了命的收刮白花花的銀子回來,銀子堆積得富可敵國,綾羅綢緞著身,花天酒地的**生活。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官shānggou結!

    明朝歷代皇帝都是成年登基,可以說沒有一個是小兒,沒有一個是白癡,但是都沒有用,對於徵收商業稅無可奈何。因為官員們已經成為了大商人的代言人,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他們是拼了命的阻止朝廷徵收商業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