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青青麥穗

正文 第17章 麥收 文 / 金垚

    到了麥收的季節,家家都忙得熱火朝天,人們把麥子割下來捆成捆,背到村頭的場院裡碼成垛,或者家裡院子寬敞平整的放到自家院子裡。西遠家的院子今年因為養了這麼多雞鴨鵝沒地方,就把三畝地的麥子放到了場院裡,好在西遠家就在村頭,離著不遠。怕有人偷麥子,麥子放在場院裡的人家,男人們三個組成一組,每天晚上輪流看守。白天的時候或者老人或者小孩子看著,壯勞力要下地割麥子。

    西遠沒參與家裡的麥收,他還得顧著那一大群鴨子和鵝。不過現在他不整天在池塘邊放了,有時候誰家的地麥子收完,多多少少總會有所遺漏,他就把鴨鵝趕到麥地裡,讓它們自己尋麥穗吃,吃了糧食就是好,短短十幾天的麥收季,這些鴨鵝就長大了不少。

    村裡也有些小孩子,家裡用不著他們幹什麼,就提個小籃子,到地裡拾麥穗,不過前提都是人家已經收過的麥田。衛成和西韋就是這樣,他們也不去別的地方,西遠趕著鴨鵝去哪裡,他倆就跟到哪裡,提著小籃子在地裡撿麥穗,撿的多了,就提到哥哥跟前,目的是給哥哥看看,好誇獎他們兩句。

    場院裡,西遠娘正把割回來的麥子攤開曬著,這樣比較容易摔打。什麼時候家裡要是能養得起牲口就好了,可以套上碾子把麥子脫粒,就不用人一小捆一小捆的弄了。

    奶奶看家,家裡一百隻雞現在只剩下九十一隻,不過也夠一個人從早到晚的操心了,要給他們切青菜、青草,再拌上谷糠,還要及時飲水,還要防止跑丟或者進院裡什麼東西禍害。

    忙完雞,接著要給家裡人做飯。中午奶奶做好飯了,衛成和西韋就會跑回來,兩個人吃完飯,馬上提著籃子去給哥哥和爺爺、父母送飯。

    西遠中午也不回家,把鵝鴨趕到池塘裡,他自己歇在柳樹下,拿摔過麥子的麥秸稈堆了個窩,倒在裡邊睡一覺,這時候衛成和西韋負責看著鴨鵝,等哥哥睡了兩刻鐘左右起來,兩個小傢伙也躺到西遠做的安樂窩裡(西遠取的名字)來一覺。

    正午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洋洋的,麥秸散發著一股清新的味道,西遠想到自己久遠前的一個夢想,那就是什麼也不用想:不用想房子的問題,不用想成家的問題,不用想工作的問題……一個人靜靜地躺著,像小懶豬似的在陽光下睡覺!如今竟然不經意的實現了!看著在陽光下睡得香甜的兩個小傢伙,西遠瞇了瞇眼睛,他有些喜歡現在的這個世界了。

    架起火來,西遠把兩個小傢伙拾到的,有些青的,被收割的大人們甩出來的麥穗用火烤上,烤好了一小把,用手一搓,麥粒就下來了,西遠將搓下的麥粒放到麥秸稈編的小籃子裡,籃子底兒墊著向日葵葉子,然後接著烤下一把。烤完麥粒,西遠等火燃的差不多了,在火裡埋了幾個土豆,等兩個小傢伙醒時,就可以直接吃烤麥粒、燒土豆了。

    收割完地裡的麥子,大人們就開始在場院裡摔麥粒,這是一個技術與力量結合的活,很累人。這邊摔著,那邊就把麥粒攤開晾曬在油布上,這時要盯緊天氣,看要下雨了馬上得把麥子收起來,不然淋上雨麥子容易發芽,那可就糟糕了。

    大人們忙碌著,小孩子們就在旁邊玩耍,在麥秸垛裡鑽過來鑽過去,有的孩子能從麥秸垛的這頭鑽到那頭,把大人好容易弄的麥秸垛打個洞,氣的家裡大人追著罵。

    大人們也一邊幹活一邊嘮嗑,這是彼此交流信息和溝通感情的好時機,平時家家都忙著地裡家裡的活計,除了幾個碎嘴子,沒誰有這空兒扯閒篇。

    麥收的時候,西明武幫老丈人家割完,就回來幫大哥家了。他是領著兩個孩子回來的,媳婦沒回來,大哥家地方小,住不開。

    兩個小子平時跟村裡的孩子一起玩,老太太不讓他倆跟著西遠,西遠要放那麼多鴨鵝,還要看著衛成和西韋,再加上兩個小的,老人怕西遠照顧不過來。

    「娘,今年家裡怎麼養了這麼多雞鴨鵝?」西明武一進院就被滿院的家禽給震驚了!

    「小遠讓養的,說是到秋天賣錢。」老太太一邊給雞切食一邊說。

    「一點也沒糟踐?」這可是不容易,西明武是知道光養幾隻和養這麼一大群的區別。

    「也糟踐了幾隻,把你爹給心疼的。」奶奶把谷糠給拌上,然後往食槽裡撒食兒。有的大公雞不怕人,跳起來到奶奶端著的食盆裡叨吃的。

    「去去去,」奶奶揮著手裡的棍子趕著,她可捨不得真打。

    「娘,這到秋不得賣二三兩銀子啊?」西明武內心盤算了一下,這快趕上他累死累活做半年豆腐賺的多了。

    「那點錢小遠能看得上眼兒嘛。聽小遠念叨著不定要怎麼弄哪,還合計過些日子要和你爹去一趟府城,要買什麼東西了?你看我這腦袋,上回我問小遠,小遠告訴我了,我又給忘了!」奶奶拿拳頭敲了敲自己的額頭。

    「那是要幹啥啊,還上府城?」西明武也很好奇。

    「小遠說縣城和鎮上他看了,都沒有,就要去府城買買看。家裡能讓他一個孩子去嘛,不過家裡養這些個活物也離不開人,就尋思著讓你爹跟著。」老太太撒完雞食關上柵欄門,帶著西明武往屋裡走。

    西遠今天吃過晚飯領著幾個小的去場院裡玩了,不然那兩個二叔家的小傢伙總想往院子裡的雞鴨鵝跟前湊,西遠一個是怕家禽們傷著兩個小的,另外也怕他們把這些未來的「銅板」給驚著,乾脆就把他們帶出來玩了。

    老西頭也和大兒子大兒媳婦在場院裡忙著摔麥子,老二剛剛回來,讓他歇口氣,所以就沒讓來。

    「娘,你這雞鴨鵝是咋養的?趕明我也養點行不?」西明武也動心了。

    「咋不行,不過這

    事可不是我和你爹說的算,這都是小遠的主意,你到時得問小遠。」老太太和老頭早都合計好了,他們老兩口這一輩子是沒享著兒子的福,老大老實,他們老兩口幫襯著,剛剛把日子過得不上不下,老二到是肯干腦筋也比大哥活絡些,可是家裡沒賺錢的門路,就大舅哥會做豆腐,才不得已去了丈人家的村子生活。說起來誰家願意兒子去岳家討生活呢,儘管不是倒插門,但是心裡也不得勁。老三不用說了,是個豪橫的,別說沒賺錢的本事,就是有,也不會帶協著家裡人一起跟著過好日子。

    可是享不著兒子的福還不能享享孫子的福嘛!想想從去年西遠生病好了以後,家裡的大事都是這個孩子說的算,一件一件的,愣是把家裡的日子過好了,以前一年忙到頭,累的夠嗆,家裡的進項少的可憐。可自從去年賣辣白菜的時候算起,家裡的活計是比往年多了,可累是累,但是日子有盼頭。就衛成治病花的那些錢,要擱以前,一家人省吃儉用一輩子都還不清,可他家小遠不僅沒讓家裡負債,反而還有餘錢。所以他跟老伴兒商量著,不管老三怎麼胡攪蠻纏,都不能把賺錢的法子告訴他,他們倆還指著享大孫子的福哪,可不能寒了孩子的心。這也是老兩口硬下心腸不告訴西明全的原因。不然兒子再不好也不能看他日子過不好不幫襯的。

    不過,看西遠這孩子,只要家裡的人入了他的心,他就不會不管,像衛成,還沒親沒故的孩子呢,他家小遠都懶成啥樣了,大冬天的歪在炕頭都不帶動的人,就因為成子,又是跑李大夫那買藥,又是給熬藥,做小吃食,又是忙著種青菜,忙著養雞鴨鵝的。老太太都懷疑要是沒有衛成的病需要大把的錢花著,他家小遠能不能這麼勤快的、整天整天的在野地裡放鵝放鴨。

    所以,他跟老頭也和老大兩口子叮囑好了,不能錯待了衛成,不然也會寒了小遠的心。

    「娘,那小遠能答應不?」西明武跟西遠接觸的少,心裡有些沒底。

    「我看哪,你也不用說,你不忙的時候就想著幫襯你大哥一下,咱沒錢還不能出把子力氣?小遠那孩子是個有心的,到時候看在眼裡,你不用提他都能給你想到。」老太太說的很肯定,她大孫子的品行他還是瞭解的。

    「瞧您說的,我不是原來就跟大哥關係處得挺好嘛,這不一到麥收,趕緊幫完那邊就回來幫大哥家。」西明武替自己辯白道。

    「娘知道,所以才跟你說這些。你不像老三,平時油瓶子倒了都不幫你大哥扶一下,有點兒好處緊著跟人搶,現在看你大哥家掙錢了又湊上來,我可捨不出那老臉去幫他說話。」這些家裡的是是非非也不能跟外人講,老太太也只能跟二兒子嘮叨一下了。

    「我和他能一樣嘛,從小我就和大哥好,和老三合不攏。」西明武也不喜歡西明全。

    「嗯,兩個孩子你叮囑著,多和他小遠哥近乎近乎,別像老三家的,都不讓孩子和咱家孩子玩。」

    「還用叮囑,這一回來就跟在小遠屁股後頭,要不是您攔著說小遠白天照顧不過來,都不帶離開一會兒的。」想起了自家的兩個小子西明武嘿嘿的笑了起來。

    「可不是嘛,他倆和小遠還是真親,等明年咱家要是真蓋上新房子了,你就把他倆送回來,小遠說明年有空兒了就教小韋和成子識字,你的兩小子我也讓小遠給帶著一起教。」三個兒子七個孫子,老太太哪個都一樣心疼,心裡都給盤算到了。

    「真的?娘,到時您可給想著。」西明武簡直是吃驚了。「還有,大哥家明年要蓋新房?這個老房子不是還能住嗎?」

    「小遠念叨的,說家裡現在的土坯房太小、太破了,明年要蓋大磚房,房頂鋪上瓦片。我現在算是品好了,只要小遠打算幹啥事就沒有幹不成的。」其實今年要不是衛成買藥把錢都花了,家裡掙的錢也夠蓋大瓦房了。錢是小遠想法子掙的,家裡人都沒有怨言。小遠這麼琢磨著賺錢蓋房子,也是想給家裡一個補償吧,畢竟,一大家子,不能光顧衛成一個。

    「真的,您說的是真的?這要是大哥家日子過好了,能帶協一下我,我就搬回來,讓兩個小的跟著他小遠哥,也能學些本事。」西明武激動得直搓搓手,他也不願意在丈人家討生活,哪裡有在自己爹娘眼前自在。

    「你娘還能糊弄你?你就等著吧。」老太太一聽說二兒子要搬回來,臉上都樂開了花。

    西明武的到來,給家裡添了一個重要勞動力,麥收的進度就比原來快了很多。幫完大哥家,西明武又幫了老三家幾天,沒辦法,他和老三畢竟還沒撕破臉。這兩口子一個比一個奸懶饞滑,別人家都收的差不多了,他家還有一片地沒割回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