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頂戴

第二卷 鄉鎮風雲 第七十六章 元青花 求收藏紅票! 文 / 龍城十二

    更新時間:2012-07-23

    沐風覺得有些眼熟正要上前打量一番,可是負責收購的店員已經拿起了這個梅瓶,古玩界有個規矩,當別人已經接手打量東西的時候其他人是不能再上前搭話或者搶東西的,沐風也知道有這麼一條,忍住自己的心思,這邊他的帳也已經算清楚,沐風結了帳,用店裡的電話打了一個回賓館,讓趙大壯開車到這裡來接他,這麼多東西還真不好拿,辦完這一些,那邊負責收購的店員也發話了。

    「明代梅瓶,三百元收購」,那個中年男子聽到這個價格有些失望,猶豫了一下說道:「能不能再高一些,家裡媳婦病了等錢用」。

    這時店員國營單位的宿疾又發作了:「三百塊錢,不能多了,不賣就請回吧」。說完將梅瓶放回櫃檯上又去忙其他事情,沐風將這一切看在眼中,文物商店都有一些店員鑒賞古玩的水平極高,他們就是負責收購的人,一般不會看走遠,畢竟他們就是吃這行飯的,三百塊錢在其他地方可能算是大錢,在文物商店卻不怎麼看得上眼,沐風聽到是明代的瓷器,而且不是官窯,就沒有了興趣,在一邊等著趙大壯的車子,那個中年人猶豫了半天,還是咬牙把這個梅瓶賣給了文物商店,當文物商店的營業員舉起梅瓶準備收下的時候沐風看到了梅瓶底部的一片淡紅,心中一動,一下子想起來在哪裡看到過這種摸樣的瓶子。

    他看到的地方在故宮博物院,這種瓶子也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足底無釉,由於當時是在瓶底墊上麻布,又名麻倉底,泛火石紅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雙絃線把紋樣分成5層。肩部繪卷草紋和下垂雲肩紋,雲肩內繪纏枝菊紋,雲肩紋間飾卷草紋。腹部繪雲龍紋。脛部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當時沐風看的時候瓶下就有介紹的銘牌,沐風還記得這麼一句,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細膩,雲龍紋描繪得形象鮮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青花」當沐風回憶起這件器物的時候腦子又是「轟」的一聲,今天他遇到了太多的驚喜,要是體質稍微差上一點極有可能爆血管,沐風忍住心底的激動,可是粗重的呼吸還是出賣了他,在一邊的李嫻也明顯感到沐風的不一樣,關切的看向沐風,沐風做了個沒有事情的手勢,眼睛看向他處,他已經決定要等中年人走後把這個瓶子買下來。

    「元青花」後世只要稍微懂一點的文物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在2005年的時候才真正的一鳴驚人,當時一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賣出了驚人的天價,這個被拍賣的鬼谷子下山罐,罐高27.5cm,逕寬33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速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元青花這種中國瓷器藝術史上的奇葩說來也奇怪,因為元代建國不足百年,在很長時間內大家都不知道有元青花這種瓷器的存在,真正發現它,讓它從宋代瓷器或者明代瓷器中分類出來的是外國人,關於元青花,不僅普通民眾,甚至於一輩子與瓷器打交道的瓷器專家對它也知之甚少,沐風當時也是因為元青花炒得火熱出於好奇上網查看的時候才知道一些元青花發現的歷史。

    後世江西景德鎮雖然成功燒製出元青花,但由於史籍缺載,又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600多年間,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瞭解一片空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元青花?它的藝術特徵是什麼?元代為什麼會出現器型高達70厘米的葫蘆瓶、口徑達50厘米的大盤?為什麼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中國古代外銷貿易瓷裡中低檔日用瓷占主流,那些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紛紛在異國王宮安家落戶……所有這些歷史之謎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矚目。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東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瓶頸上用青花書寫了長達62字的題記。至正十一年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號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國瓷器還沒有形成書寫紀年款識的慣例,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稱,中國元代景德鎮燒造過青花瓷器。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位博物館館長波普博士以這對帶款青花瓷為標準器進行對照研究,得出一個令世界文博界震驚的消息:伊朗阿特別爾寺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舊皇宮托普卡比博物館秘藏著上百件令世人歎為觀止的中國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這本32開的黑白圖集,一舉改寫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紀80年代,英國、日本也先後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國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總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館迎來了費伯良、李輝柄、汪慶正、劉新園、許明等7位陶瓷專家。據說一連三天,大展廳旁的臨時庫房中,荷槍實彈的土耳其軍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國寶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開。

    這些藏品中元青花達40件,而且器形碩大,花紋清麗典雅,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中國專家們紛紛忘了不能上手的約定。追尋元青花大半輩子的老收藏家費伯良不勝感慨:「初看再看咽聲細,一撫再撫贊不停。」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國方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說。

    「元代有數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時樹9面旗,任命9名大將,他警告下屬們:『將來不要犯9種錯誤』。」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推斷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的謎團。

    元朝統治得到鞏固之後,民族關係十分的複雜,元政府實行民族等級政策,蒙古族原是遊牧民族,本族風尚很難被漢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悶地走向山林,做起隱士。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編輯、美學博士許明認為:「不少文人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鎮去畫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畫與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元代為外族統治,明人不僅鄙視元人文化,更不承認它的藝術成就,導致史書上沒有記載。直到民國時期,古玩家還普遍認為元代不重視古陶瓷生產,更不會欣賞青花。」

    可是讓國人感覺到恥辱的是收藏最多元青花的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日本,其次是土耳其和美國,而元青花中的大型器物具專家估計全世界不會超過十二件,中國的博物館直到2010年以前才有兩件,一件在故宮博物院,一件在地方博物館,2010年在山東濟南一個房地產項目中挖掘到古運河遺址,考古專家經過發掘在運河遺址中發現一條元代沉船,從沉船中發現了兩尊元青花大型器和三樣小型器,這才真正證實了元青花的身份謎團,元青花的身價也一路水漲船高。

    沐風看著中年人手裡握著店員給他的錢走出文物商店,店員隨意的把元青花放在一邊等著入庫,這個時代雖然有了元青花的一些說法,可是沒有出土和相關文獻的考證還不被主流文物收藏界認同,店員的不重視也就說的過去,沐風裝作隨意的走了上前「這個罐子能不能拿給我看一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