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62章 道可道,非常道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不過,有唐一代,道教才是皇家的宗教,是唐朝的國教,在唐朝有著特殊非凡的地位,。

    李唐皇室跟北方少數民族血脈相連,出身並不高貴。

    這年頭,血統出身很重要,直接關乎皇權的穩固。

    為了鞏固統治,皇室硬說皇家的老祖宗是老子李耳,郡望在隴西成紀,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後代,然後傳到後來的西涼國開國皇帝李稿,皇家是這一世系的。

    高宗皇帝還曾於乾封元年二月追號道祖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當今聖上李隆基更是在全國極力推崇道教,親注《道德經》,建立經幢,在宮中講論《道德經》,身先士卒,弘揚道教。

    並設立宗正寺管理道士女冠,宗正寺裡面又置崇玄署,專管道教事務。

    去開元二十九年年初,皇帝敕令:道士僧尼女冠等,有犯准道格處分,各州縣不得擅行決罰。

    也就是說,道士犯了法只能由道教的內部道規處分,連官府都不能擅自處罰,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犯罪豁免權。

    不僅如此,皇帝還不斷召見道士,封官賞賜,並親受法菉,拜道士為師,多名道士被贈以銀青光祿大夫。

    皇家女人跟官宦權貴女人甚至以「出家為道」為一種時尚和榮耀。

    李隆基的兩個妹妹就全部出家為道。

    所以,在唐朝,跟道士拉好關係是絕對沒錯的。

    道士也絕不是隨便就可以得罪的。

    這也正是高力士雖然信奉佛教,卻依舊要給「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嵩陽老道面子的原因所在。

    ……

    所以,在自稱是老子後人的大唐皇帝們心中,慈恩寺的唐三藏再顯赫,也絕沒有「三清四御」的份量重。

    在大明宮的北部,有一座比慈恩寺壯觀得多的道教殿堂:三清殿。

    三清殿是大明宮內級別最高的宗教建築,它坐落在一個十四米高的大台上,。

    由平地築起這樣寬大的高台,並在高台上修建宮殿,這是大明宮中唯一的一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彰顯出道教不容動搖的「國教」地位。

    三清殿的正殿中,供奉著「三清」金像,左偏殿供奉著「四御」金像。

    《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云:「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道法會元》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的萬神者,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又稱「四輔」,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

    三清殿的右偏殿,卻單獨供奉著「四御」之一的南極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為元始天王的第九個兒子,又稱南極仙翁、南極真君、壽星、老人星……名稱不一而足。

    相傳南極長生大帝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天禍福,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所以,那些一心想著長生不老的修仙之人必然會在「修仙室」裡供奉這位長生大仙。

    在三清殿長生大帝的金像前,聳立著一鼎高逾兩米的巨大丹爐,爐底炭火熊熊,爐口霧靄氤氳。

    丹爐前,唐玄宗李隆基從貼身隨侍太監王公公手中托著的盤子裡抓著一把把茯苓、甘草、當歸之類中草藥。不斷地往爐口裡面一個勁地亂塞。

    ……

    李隆基不但多才多藝,還頗為懂得一些基礎醫術。他煉丹之時,也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

    他並不是一味地遵從煉丹老道給出的配方,而是喜歡把甘草、茯苓、當歸之類的中藥混雜著通通加進煉丹爐,來個「一爐燉」,。

    也許是在丹爐裡的高溫下,這些中藥裡面的某些化學成分跟丹藥裡面的「五石散」、「寒食散」等等重金屬化合成沒有毒性、且可供人體新陳代謝的化合物。

    故而玄宗煉的丹藥不但沒毒,而且還有開胃健脾的功效。

    在唐代煉丹的眾多皇帝中,唐玄宗是惟一逃脫了丹藥重金屬毒害的人,他差不多活到八十歲。

    當然,八十歲雖長,但離他的長生夢想還是比較遙遠的。

    皇帝身邊,站著煉丹師嵩陽老道。

    老道手拿拂塵,一身淺黃色的道袍飄逸脫塵,看上去顯得仙風道骨,儼然如神仙下凡。

    李隆基笑意盎然,被爐火熏得紅撲撲的臉上,皺紋輕輕舒展開去,人顯得年輕不少。

    他塞完了盤中的中藥,便笑著吩咐托盤子的王公公:

    「明日在興慶宮花萼相輝樓舉行獻俘大禮,詔令在京四品以上的文武群臣悉數到場。

    並邀請鴻臚寺的各國使節進宮觀禮,讓他們也來瞧瞧我大唐的顯赫武功。要讓他們明白,與我朝為敵,即使是突厥這樣的草原霸主,也只有落得一個國滅汗俘的下場。」

    「是,陛下。」

    王公公答應一聲,正要躬身退出,皇帝又招手止住他:

    「等等,詔內教吳博士明日當場作「突厥降虜來歸圖」,以圖傳世,彪炳千秋。」

    「陛下忘了,陛下已命吳真人乘驛傳赴蜀中嘉陵江寫生,吳真人昨日剛剛離京,貧道曾跟張長吏、吳筠道長等人一同前往南門外驛站送別,。」

    嵩陽老道在一旁微笑著輕聲提醒天寶皇帝。

    「朕常聽太真言及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為天下之壯觀,朕心嚮往,故而命吳愛卿前往嘉陵江寫生,將蜀中旖旎風光躍然形容紙上。

    不曾想今突厥國滅,其王庭盡被我大唐所俘,朕實在大為愉悅,高興之餘,卻把這茬給忘了。哈哈,那就詔李昭道將軍前來當場揮毫作畫。李昭道作畫太慢,哪比得上吳愛卿一幅畫俄頃而就,不過論功底也就他了,速去。」

    唐玄宗揮手讓王公公退下,又對嵩陽老道微微一笑道:

    「嵩陽仙長,朕命吳愛卿入內供奉,非有詔不得作畫。但朕聽玉真公主說,你在朕賜你的平順坊別館裡掛著不少吳愛卿私底下所作的的妙筆丹青……」

    「陛下明鑒,吳真人豈敢違抗聖命,都是因為貧道酷愛書畫,苦苦哀求他為貧道作畫,吳真人抹不開與貧道多年好友的臉面,這才被迫……實乃貧道僭越,與吳真人無干。」

    嵩陽老道話雖惶恐,神色也很肅然,但心中並不慌張,他如今聖眷正隆,李隆基經常跟他說一些看似怪罪的玩笑話。

    不過說到最後,嵩陽老道稍微停頓了一下,又加上一句:

    「陛下,貧道有罪。」

    李隆基哈哈大笑道:

    「為友人作畫,人之常情,何罪之有。倒是你們友情深厚,讓朕羨慕。」

    「貧道確實有罪。」

    嵩陽老道面色凝重,緩緩地再次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