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懷柔之心 文 / 風中的失落

    看著跪在面前的朱溫,李儒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這個朱溫,終結了大唐的歷史,成為了五代十國的第一個皇帝,也是這個朱溫,因為殘暴的性格和荒淫無度,濫殺無辜,在歷史上留下了非常有爭議的名聲。

    大名鼎鼎的朱溫,居然帶領兩萬軍士,向自己投降了。

    李儒沛的第一想法,是馬上斬殺這個朱溫,免得留下了後患。

    不過這個想法,只是一閃而過,他李儒沛是穿越人士,能夠掌控和把握歷史的,今後還要做更多的事情,面對一個朱溫,就如此的緊張,就要斬殺,那他以後殺得過來嗎,產生這樣的想法,不過是內心的畏懼,這是對歷史的敬畏。

    他李儒沛就是要改變歷史,就是要讓自己矗立在世界的巔峰。

    李儒沛親自扶起來了朱溫。

    「朱將軍,你能夠棄暗投明,某非常高興,你在黃巢麾下,作戰勇猛,某是知道一些的,今日你投奔了某,某非常歡迎,不過某也有言在先,鐵血軍的軍規軍紀是非常嚴格的,任何人都不能夠例外,你既然到了某的身邊,就要遵循這些規矩,否則某一樣不會客氣。」

    「屬下誓死效忠王爺,若有二心,天打五雷轟。」

    「在某的面前,不需要宣誓,某需要看到實際行動,日後你就會明白的。」

    黃巢率領的大軍迅速撤離,李儒沛也沒有必要去追趕了。

    一天之後,宋虎和高馳邦先後都抵達了全州州城。

    全州瞬間變得熱鬧起來了,週遭的百姓還是非常擔憂的,畢竟他們多次遭受外鎮兵的劫掠,對於軍隊有著天然的牴觸情緒,不過鐵血軍來到全州,並未給他們找任何的麻煩,軍士一律都露宿在官道兩邊,要知道這可是嚴冬,嚴寒是難以承受的。

    李儒沛和眾人商議之後,留下了五千鐵血軍,由宋虎率領,駐紮在全州,按照他的意見,從現在開始,全州屬於山南西道管轄,與山南東道沒有任何關係了,宋虎率領的鐵血軍,也將長期駐紮在全州,這裡是山南西道的最東邊了。

    大軍朝著梁州的方向前進。

    朱溫編入到高馳邦的麾下,高馳邦的任務更重,需要訓練的軍士達到了四萬人,包括朱溫帶來的兩萬軍士,這些人全部都打散了重新編隊,進入到鐵血軍的序列,朱溫帶來的兩萬軍士,在全州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其中一萬兩千人進入到鐵血軍之中,餘下的八千人,絕大部分都遣散回家去了。

    挑選的整個過程,朱溫都參加了,其實他也要接受嚴酷的訓練。

    領教了鐵血軍挑選軍士的過程,看見了鐵血軍嚴格執行軍紀軍規,朱溫瞬間收斂了很多,他總算是明白了,李儒沛麾下的鐵血軍,的確不是一般的軍隊。

    很快朱溫得知了另外一個消息,打敗黃巢麾下八萬大軍的,只有兩萬鐵血軍將士,這個情況令朱溫目瞪口呆,也慶幸自身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要知道他率領兩萬大軍的時候,還抱有一絲的僥倖心理,認為真正和鐵血軍廝殺,還說不清楚是什麼結果。

    埋伏在官道兩邊的鐵血軍將士,足有一萬人,要是朱溫真的率領大軍和一萬鐵血軍將士作戰,恐怕不僅僅是遭遇到慘敗,全軍覆沒都是有可能的。

    進入到李儒沛的麾下,就遭遇到諸多的事情,這令朱溫真正的收心了,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李儒沛不簡單,絕非是黃巢可以比擬的,若是在李儒沛的麾下耍心眼,恐怕結局會非常的慘,若是安安心心跟隨李儒沛,將來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畢竟李儒沛的身份是不一般的。

    大軍朝著梁州的方向進發。

    李儒沛終於有機會和劉允章交談了。在他看來,劉允章做出打開城門投降的決定,是能夠理解的,至少避免了東都洛陽遭受屠戮,再說黃巢麾下的大軍,表現還是不錯的,至少沒有騷擾百姓,沒有沿途劫掠,這些都是打動劉允章,促使劉允章做出決定的因素。

    李儒沛不會以這個時代的眼光看待劉允章,這也讓他能夠接受劉允章,畢竟劉允章寫出來的奏折,切中了朝廷的要害,這證明劉允章的本事是不一般的。

    劉允章萬萬沒有想到,李儒沛和主動和他交談,儘管投入到李儒沛的麾下,但劉允章還是有些愧疚的,畢竟他做出的打開城門投降的決定,損害了大唐的利益,也損壞了朝廷的形象,這是無法洗刷的污點,他唯有在李儒沛的麾下,踏踏實實的做事情,才能夠證明自身。

    感激涕零的劉允章,做到了知無不言。

    談及山南西道的諸多決定,特別是對士紳富戶的要求,劉允章是完全贊同的,他從黃巢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崛起,說到了百姓所承受的痛苦,一方面要承擔朝廷的賦稅,一方面要繳納各地節度使額外增加的賦稅,這令老百姓沒有了活路,唯有加入到黃巢造反的大軍之中,說不定還能夠活下去。

    而加入到黃巢大軍之中最多的人,就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佃戶,其實這些佃戶以前也是農民,只是因為賦稅太重,被迫變賣了土地,成為一無所有的人,為士紳富戶耕種土地,需要承擔的賦稅出奇的沉重,劉允章曾經親自瞭解到一個佃戶,每年耕地上面收成的百分八十都要拿出來,上繳給士紳,還要承擔朝廷的賦稅,最後這個佃戶活不下去了,領著全家投湖。

    李儒沛對於百姓的照顧,以及對於農業的重視,更是劉允章贊同的,他很清楚,各地的節度使為了能夠擴大力量,大規模的招募軍士,組建規模龐大的軍隊,只重軍事,不管不顧民生,這樣的政權根本無法穩固,要知道民眾的富足對於政權的穩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劉允章唯一對李儒沛政策不

    理解的地方,就是對商賈的態度。

    作為讀書人,劉允章對商賈的看法是不好的,認為無奸不商,官府對於商賈就是要嚴厲的管束,讓他們畏懼官府,不敢亂來,但李儒沛的看法不同,商賈若是不賺錢,就不能夠稱之為商賈,只要商賈在合法的範圍之內賺錢,官府就要支持。

    李儒沛的這些認識,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千年之後得到證明的道理,商賈賺錢了,繳納了大量的賦稅,才有可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否則所謂的予民實惠和休養生息等口號,就是空口號,隨著戰事的增多和軍隊的壯大,所有的負擔最終還是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就算是最為英明的君主,也無法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李儒沛沒有和劉允章爭執,只是耐心的算賬,他以鐵血軍為例,假若鐵血軍擴大到十萬人的規模,每年需要消耗的白銀超過百萬兩,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官府是無法掙來這麼多銀子的,那就只有百姓來承擔,若是全部攤到百姓的身上,就算是十萬戶人家,每戶人家也需要承擔十兩銀子的賦稅,這對於尋常的人家來說,無疑是天數字,根本無法承受,這還沒有算官府的開銷,以山南西道為例,算是所有官府的開銷,每年需要的白銀也是接近百萬兩白銀的數目,這麼龐大的開銷,僅僅從土地上獲取,百姓的負擔太重了,無法承受。

    鹽業稅是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過說穿了,鹽業稅也是從百姓身上盤剝而來。

    若是重視商賈的交易,那就不一樣了,商賈之交易,稅賦定在十抽一的基礎之上,免去商賈所有的賦稅,這樣商賈是能夠承受的,只要能夠大力的支持和發展商賈,讓商業交往增多,這樣就能夠收取到大量的賦稅,若是經營得當,每年收取幾百萬兩銀子的商業賦稅,那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若是能夠做的這一步,那就能夠真正的減輕農民的負擔了。

    發展商賈需要眼光,需要官府對商賈坦誠相待,需要得到商賈的支持。

    劉允章對於這些道理,雖不是很明白,但一點就通,李儒沛通過算賬的辦法,讓他很快明白商賈的重要,不過對於李儒沛如此的推心置腹,他也有些奇怪,一直到後來,他才明白,原來李儒沛是要賦予他重任,讓他統領山南西道的官隊伍。

    李儒沛的確是這樣的想法,他手下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威望的人不多,特別是在朝廷之中做官高官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劉允章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翰林學士出身,加之劉允章的很多觀點,的確是以民為重,這是符合李儒沛的思想的,至於說劉允章其他一些不同的看法,兩人可以交換意見,可以統一觀點,只要兩人能夠充分的交換意見,達到認識的一致,山南西道就能夠朝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李儒沛真正開始大展宏圖的時候了。

    故而李儒沛從一開始,對待劉允章的態度就是不一樣的,是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的。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何況劉允章這樣的讀書人,受到了李儒沛的尊重和看重,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鞠躬盡瘁,做好所有的事情。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