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 文 / 風中的失落

    南方鬧出來這麼多的事情,朝廷當然是知曉的,而且知道的速度還很快,好幾次的朝會都有討論到南方騷亂的事宜,但總是沒有做出來決定。

    高駢本來是很矜持的,不主動說到南方發生的諸多情況,可是在幾次朝會都沒有結論之後,他忍不住了,主動跳出來說到南方的事情了,黃巢還盤踞在淮南道,王緒等人又起來造反,若是朝廷不理不睬,不想辦法認真應對,這些造反的勢力和黃巢勾結起來,整個的南方豈不是危險了。

    高駢是朝中丞相,提出來南方的騷亂,朝會當然是需要議論和討論的,其實應對辦法誰都清楚,那就是高駢回到淮南道去,以朝中丞相的身份繼續擔任淮南節度使,也許這樣做,淮南道和南方就能夠平定下來了。

    可惜的是,高駢根本想不到,朝廷之中有兩股勢力是堅決反對這樣做的。

    一方的勢力是田令孜。

    好不容易拿掉了高駢的軍權,田令孜豈會甘心繼續讓高駢回到淮南道去,若是真的出現這等情況,那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高駢成為了朝中的丞相,兼任淮南節度使,權力勢必更大,力量勢必更加的強大,到了那個時候,高駢恐怕成為最大的藩鎮。

    田令孜可不是傻瓜,南方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與高駢有關係的,以前黃巢也是停留在淮南道所屬的安州一帶,南方平安無事,沒有出現太多的情況,偏偏高駢離開淮南道,來到京城不長的時間,南方就出現諸多的騷亂,這裡面若是沒有貓膩,鬼才相信。

    局勢朝著高駢的預計一步步發展。高駢脅迫朝廷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如此情況之下,田令孜豈會順從,他是必須要盡力反對的。

    另外一方的實力是鄭畋。

    鄭畋早就接到了李儒沛的信函,對於南方的情況內心有數,高駢離開淮南道,這裡面有李儒沛的意思,當然南方出現大規模的騷亂,有些令人猝不及防,但鐵血軍駐紮在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若說不能夠平息南方的騷亂,那也是假話。

    高駢率領的十萬大軍,能夠基本平定南方,就更不要說驍勇的鐵血軍了。

    鄭畋很清楚,高駢永遠不要想著回到淮南道了,李儒沛早就做出安排了,也許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鐵血軍就會大舉進攻淮南道了,出現的結果肯定就是鐵血軍控制淮南道。

    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不要多長的時間,李儒沛就能夠徹底控制整個的南方,力量會空前的壯大,到了那個時候。李儒沛肯定會騰出手來,開始對北方下手了。

    如此情況之下,鄭畋當然要反對高駢回到淮南道去。

    掌控朝政的田令孜反對,朝中第一丞相鄭畋也不支持。高駢意識到問題麻煩了。

    高駢豈會想不到鐵血軍,只是他對李儒沛和鐵血軍一直都沒有正確的認識,當初之所以離開淮南道。來到京城出任平章事、禮部尚書,也是因為對李儒沛和鐵血軍的低估,同時也是充分相信自身的能力。

    高駢麾下的十萬大軍,還是有些戰鬥力的,這支大軍經歷了太多的廝殺,特別是在和黃巢的廝殺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放眼整個的南方,尚無人能夠抗衡。

    可幾次的朝會下來,討論沒有任何的結果,甚至沒有人提出讓他高駢回到南方去平定騷亂,哪怕是暫時不出任淮南節度使,僅僅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去平定騷亂。

    高駢不在乎南方的騷亂,他關心的是自己是不是能夠回到淮南道去,關心麾下的十萬大軍,是不是會出現問題,南方騷亂的情報,也是他專門安排人送到京城的,目的就是讓朝廷慌亂,讓朝廷下旨他再一次出任淮南節度使。

    畢師鐸根本不能夠徹底掌控十萬大軍,高駢離開揚州的時候,也是做好充足的安排,讓秦彥和李罕之分別掌控一部分的軍士,限制畢師鐸的專權,可這樣的安排只能夠是權宜之計,軍隊必須要有一個核心,否則時間長了,軍隊的分裂就是必然的,亦或是畢師鐸、秦彥和李罕之三人之間出現火拚,勝利的人掌控軍隊,但不管是什麼情況,軍隊的損失都是慘重的,兵戈相見是絕對的。

    要是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高駢的心會滴血,畢竟麾下大軍出現慘重損失,任何一個主帥都是難以承受的,何況這是高駢的資本。

    時間進入到八月,高駢終於忍不住了,他要在朝會上面直接開口爭取了。

    在這之前,高駢多次在府邸占卜,有關南方局勢是不是惡化,他得到的是吉兆。

    深信占卜的高駢,更加堅定了決心,一定要回到揚州去,親自平息南方的騷亂。

    八月初五,朝會再一次開始。

    主持朝會的是鄭畋,神策軍中尉田令孜、樞密使楊復光等人悉數都參加朝會。

    朝會剛剛開始,高駢就主動發言了,說到了南方騷亂的事情,特別強調了淮南道的穩定,誰都知道淮南道的穩定,牽涉到了整個南方的穩定,如今有十餘人造反,已經令南方出於動盪之中,這樣的情況必須要制止,高駢最終主動請纓,說自身熟悉淮南道的情況,願意出使到淮南道,平定南方的騷亂。

    高駢這是第一次主動請纓。

    參加朝會的田令孜和楊復光等人沒有首先開口,看著鄭畋和諸多的武大臣。

    宦官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只能夠在背地裡掌控朝政,可惜在田令孜身上,這種情況完全改變了,被皇上稱呼為阿父的田令孜,直接參加朝政。

    田令孜等人沒有開口,諸多的武大臣更是不會說話。

    高駢感覺到了孤單,他的目

    光看向了鄭畋和劉巨容等人,畢竟他們都是丞相,這樣的順水人情,兩位丞相是可以開口的。

    可惜高駢想錯了。

    劉巨容首先提出了建議,認為這等的事情,不算是特別大的事情,朝廷可以派出神策軍中護軍馬騰雲到揚州去,主持平復南方的騷亂。

    劉巨容提出的建議,讓高駢的眼睛噴火、心裡在滴血,真的讓馬騰雲到揚州去了,十萬大軍馬上會出現騷亂,到時候他高駢的心血毀於一旦。

    劉巨容說完之後,田令孜也開口了,認為劉巨容的建議是不錯的,可以考慮,在這之前,畢世鐸等人還是應該要盡力穩定南方的局面。

    主持朝會的鄭畋聽到這些話語,內心只剩下對李儒沛的敬佩,千里之外的李儒沛,已經預計到朝會的局面了,高駢主動提出來回到揚州,以及朝會舉薦馬騰雲到揚州,這些都是李儒沛在信函之中直接寫出來的。

    朝會開口發言的人很少。

    關鍵時刻,楊復光開口了。

    眾人的目光迅速集中到楊復光的身上,大家都清楚楊復光和田令孜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好。

    果然,楊復光反對派遣馬騰雲到揚州去,理由很簡單,馬騰雲是神策軍的中護軍,這樣的身份去主持南方平定騷亂的事情,名不正言不順,再說揚州有畢世鐸率領的十萬大軍,馬騰雲到揚州去之後,需要時間適應,恐怕對於平定南方的騷亂有影響。

    楊復光也不同意讓高駢回到揚州去,理由和劉巨容說的一樣,平定南方的騷亂,不需要朝中丞相出面,再說有前車之鑒了。

    楊復光這些話說出來,周圍沉默了,幾年前朝中第一丞相王鐸曾經去剿滅黃巢的叛亂,可惜大敗而歸,這樣的前車之鑒,朝廷可不願意再次出現。

    楊復光最後的意思,畢世鐸麾下的十萬大軍,可以負責平定南方的騷亂,同時駐紮在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的鐵血軍,同樣可以出擊,平定南方的騷亂。

    楊復光主動提到了敏感的鐵血軍,就連皇上都瞪大了眼睛。

    當初高駢離開淮南道,來到朝廷,這裡面有一個暗含的協議,那就是鐵血軍負責剿滅黃巢,只是這個話語,不會有人說出來。

    楊復光要求鐵血軍平定南方的騷亂,田令孜等人的心思是不一樣的,鐵血軍出兵淮南道,肯定會有損失,那樣田令孜是高興的,可擔心的事情也存在,若是鐵血軍佔領淮南道府州縣,不願意撤出來,那豈不是讓李儒沛的力量更加的壯大。

    當然這裡面有田令孜期盼的情況出現,那就是鐵血軍與駐紮在揚州的十萬大軍發生對峙,鐵血軍若是想著佔據淮南道,必須面對高駢麾下的十萬大軍,若是主動退出淮南道,那麼平定南方的騷亂就是陪太子讀書了。

    田令孜馬上開口,贊成楊復光的提議。

    這是非常少見的。

    高駢的臉色發白,他明白自己恐怕沒有回到淮南道的機會了。

    主持朝會的鄭畋,看見這樣的局面,馬上表示了贊同,認為楊復光的提議很好,鐵血軍可以協助平定南方的騷亂。

    皇上也順勢同意了,其實皇上也不願意高駢回到淮南道去,當初高駢得到了皇上巨大的信任,負責剿滅黃巢,可惜屢次失去機會,後來不聽從朝廷的調遣,差點讓黃巢拿下了東都洛陽。(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