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下一步的計劃 文 / 風中的失落

    王緒被斬殺,黃巢選擇逃走,這一切對於鐵血軍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情,幾乎沒有耗費什麼力氣,鐵血軍就佔領了申州、安州、光州、黃州和沔州等地,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最佳的局面了,可惜李儒沛不是這樣看的,就連高馳邦和黃彪等人也不是這樣看的。

    高馳邦的信函送出去兩天之後,李儒沛帶著親兵和特種兵趕到了黃州。

    親兵時刻都跟隨著,特種兵也跟著來,重點就是保護李儒沛的安全,其實在淮南道這樣做是不合適的,畢竟這裡不是鐵血軍掌控的地方,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事情緊急,李儒沛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高馳邦和黃彪都沒有採取行動,他們就算是追擊,也不知道具體的目標,黃巢習慣於流動作戰,而且熟悉地形,弄的不好鐵血軍不僅不能夠追擊到黃巢的大軍,還有可能在追擊的過程之中遭遇伏擊,形成不必要的損失。

    兩天兩夜的時間,李儒沛幾乎都是在趕路,抵達黃州的時候,臉色蒼白,眼圈四週一層黑暈,看上去疲勞到極點。

    高馳邦和黃彪未加思索,懇請李儒沛歇息一下,可李儒沛拒絕了。

    高馳邦稟報了進入安州以來的情況,說話的時候,語氣有些低沉,也顯得很是懊惱和不好意思,畢竟他是這一路鐵血軍的主帥。

    高馳邦說完之後,黃彪沒有補充。

    李儒沛略微思索之後,很快開口,聲音有些嘶啞。

    「黃巢做出這等的選擇,其實早就應該想到了,這不能夠全怪你們,也是某思慮不周,在申州的時候。鐵血軍打敗了黃巢的偷襲,應該說黃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權衡之後,黃巢避免和鐵血軍正面交鋒,也在情理之中。」

    李儒沛的安慰,讓高馳邦更加的羞愧。

    「王爺,這都是屬下的判斷失誤,在安州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屬下應該承擔責任。」

    李儒沛輕輕搖頭,轉移了話題。

    「高將軍。黃將軍,你們認為鐵血軍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李儒沛突然提出來這個問題,說明前面的事情已經揭過去,高馳邦和黃彪自然明白。

    「王爺,屬下認為,鐵血軍接下來應該要鞏固佔據的申州、安州、沔州、光州和黃州等地,黃巢在這裡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官府的作用反而不大了,此等的情況是不正常的。」

    「黃將軍。你的看法是什麼。」

    「屬下贊同高中護軍的意見。」

    李儒沛微微搖頭。

    「你們說到了一半,平定黃州等地的局面,那是崔閣老他們考慮的事情,重點在於民生建設。鐵血軍輔助就可以了,你們要知道,這裡是淮南道,不是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某剛剛接到消息,畢師鐸出任淮南節度使,如此一來。鐵血軍是深入到淮南道平定局面的,既然任務完成了,是不是應該撤走了。」

    李儒沛剛剛說完,性急的黃彪馬上開口了。

    「這怎麼行,揚州的十萬大軍,早幹什麼去了,南方出現諸多的騷亂,王緒不過是一個屠戶,就能夠釀出如此大的風波,更不用說其他造反之人了,這明明就是高駢和畢師鐸的放縱,鐵血軍深入到淮南道,幫助平定騷亂,不可能輕易撤走的。」

    說完之後,黃彪想到自己提及了高駢,注意看了看高馳邦,發現高馳邦臉上沒有表情。

    黃彪說完之後,高馳邦也開口了。

    「王爺,屬下認為黃將軍說的是正確的,鐵血軍不能夠撤走。」

    李儒沛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

    「很好,你們有這等的認識,那就足夠了,鐵血軍不會撤走,某已經給崔閣老寫信了,派遣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的官吏到淮南道來,這些地方的官吏,基本都是黃巢任命的,原來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沒有剩下多少了,首先需要穩定的就是官府,接著才能夠做其他的事情,至於說鐵血軍,有更大的事情要做。」

    「朝廷之中也許有人會彈劾某,某無所謂,要是某按照朝廷的要求來做事情,也就沒有今日之局面了,外面有非議不要緊,關鍵是內部需要團結,需要人士一致。」

    「畢師鐸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護地盤的意識肯定是存在的,揚州的十萬大軍,也不是吃素的,想必這個時候,畢師鐸肯定會向朝廷上奏折,要求鐵血軍撤出淮南道,這一來一往需要時間,朝廷的聖旨到襄陽同樣需要時間,某必須充分利用這段時間。」

    「進入淮南道的五萬鐵血軍將士,暫時就不要撤離了,需要的糧草可以從隨州方向運送過來,萬一畢師鐸昏頭了,大肆發動進攻,那某就要讓他這個淮南節度使損兵折將,主動向朝廷辭職,某才不會管他是不是淮南節度使。」

    「下一步的任務,就是佔領所有的城池,動作要非常迅速,這不需要多少的戰鬥,黃巢大軍一旦撤走,城池之內的官吏,也就人心惶惶了,恐怕有些官吏已經跟隨逃走了,如此情況之下,那些宵小之徒,就會蹦出來鬧事的,盤剝百姓,劫掠錢財,鐵血軍每佔領一座城池,最先打擊的就是那些趁火打劫之徒。」

    「朱溫率領的鐵血軍將士,負責控制申州和安州,你們負責控制沔州、光州和黃州等地,某暫時不回襄陽,坐鎮黃州指揮。」

    李儒沛剛剛安排完畢,高馳邦和黃彪同時反對了,他們倒不是反對李儒沛的安排。

    「王爺既然將任務分配給屬下,這些事情就由屬下來完成,崔閣老派遣的官吏,也會很快抵達的,王爺不需要坐

    鎮黃州,這裡畢竟是淮南道,揚州尚有十萬大軍,不知道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王爺若是坐鎮黃州,會令所有人不安,屬下也無法安心佔領城池。」

    黃彪說的更加的直接。

    「王爺若是坐鎮黃州,屬下也必須跟隨在身邊,若是王爺出現危險,屬下罪責難逃。」

    兩人都反對了,李儒沛稍稍思考了一下,終於點頭。

    他很清楚,自己坐鎮在黃州,對於眾人的影響的確是很大的,所有人做事情都是惶惶不安的,隨時想著黃州州城,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朝著黃州州城拚命的集結,再說畢師鐸若是知道這個消息了,肯定會以黃州州城為中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好吧,某先回到襄陽去,不過你們記住,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穩定這些地方的局面,必須讓百姓穩定下來,百姓很是淳樸,只要他們的生活沒有收到驚擾,就不會有什麼過激的舉措,有一點某必須要特別指出來,一旦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的官吏到來,掌控官府之後,鐵血軍就不能夠繼續干預地方上的事情了。」

    明確了具體的任務,接下來就是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了,李儒沛之處,黃州和光州兩個地方應該作為重點,特別是光州,王緒在光州造反,給百姓和士紳富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鐵血軍進入城池之後,首要的任務是安撫百姓,必要的時候拿出來一些糧食,救濟百姓。

    歇息一天之後,李儒沛決定回到襄陽去了。

    他相信高馳邦、黃彪和朱溫等人能夠處理好一切的事情,再說崔安潛收到信函之後,肯定會在第一時間組織官吏進入這些地方,開始著手處理地方上的事物。

    李儒沛離開黃州的時候,高馳邦堅持派遣五千將士,跟隨在李儒沛的身邊,李儒沛僅僅帶著幾百人從光州趕赴黃州,已經是冒著巨大的風險了,接下來決不能夠冒險了。

    李儒沛沒有拒絕,他也不想出現意外,如今的好局面,完全靠他來支撐。

    回去的路上,李儒沛不著急了,他走的不快,每到一處都要仔細詢問百姓生活之情況,黃巢雖然更換了不少的官吏,但村鎮的耆老、裡正和甲首,是沒有更換的,黃巢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關心的,偏偏李儒沛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些耆老、裡正和甲首。

    他的這一手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諸多的耆老、裡正和甲首,紛紛在他的面前表示了忠心,村鎮的局面很快得到穩定,百姓也紛紛回到了家中。

    這個過程之中,李儒沛沒有忘記拿出來一些糧食,解救那些缺糧百姓的燃眉之急。

    其實這些日子,百姓也在觀察進入到自家地盤的鐵血軍將士,他們深切的感受到了,鐵血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而且還拿出糧食來資助困難的農戶,這是亙古未有的。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千年之後總結出來的經典話語,李儒沛豈能不明白,他充分貫徹了這個思路,不斷的和百姓交流,獲得百姓的認可,這看似毫無關聯的行動,在最大限度至上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為穩定地方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

    能夠見到親王,和親王促膝交談,這是那些耆老、裡正和甲首想不到的,也是讓他們非常驕傲的事情。

    後來崔安潛等人認可了李儒沛的這等做法,也是按照此等的要求做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