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畢師鐸的選擇 文 / 風中的失落

    如願以償成為淮南節度使,畢師鐸難以自持,麾下的十萬大軍,本來是有些小小的騷動,畢竟還有不少人是高駢的心腹,或者是與秦彥、李罕之等人關係不錯的,畢師鐸不可能大規模的清理,那樣會擾亂軍心,故而他認為朝廷的態度至關重要。

    該做的鋪墊全部都做了,與田令孜也勾搭上關係,朝廷的聖旨比他想像的來的快很多,他的奏折出去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淮南節度使的任命聖旨就到了。

    十萬大軍很快平靜下來,誰都清楚,畢師鐸成為了淮南節度使,也就成為大軍真正的統帥,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了。

    畢師鐸上任之後並不輕鬆,高駢臨走的安排,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南方各地都出現騷亂,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揚州同樣要遭受影響,而且朝廷也會責備的,畢師鐸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定南方的騷亂但聖旨中間,說明鐵血軍也負責平定南方的騷亂,這令畢師鐸內心出現不詳的預感。

    預感很快得到證實,李儒沛派遣鐵血軍進入淮南道了,源源不斷來到的消息,令畢師鐸的後背冒冷汗,也令他心驚膽顫。

    畢師鐸的身邊沒有親信,設計除掉秦彥和李罕之後,節度使衙門的官吏更加的緊張,至於說軍隊之中的那些心腹,在治理地方事物上面,還是有些欠缺的,而且畢師鐸本就是從黃巢麾下投降朝廷的,不是讀書人出身,能夠結交到的謀士就非常有限了。

    這導致很多的事情,畢師鐸需要自己拿主意。

    思忖良久,畢師鐸寫下了四個字:先禮後兵。

    光州州城。

    剛開始進入光州,高馳邦一頭的包,他萬萬想不到王緒是如此的混賬。竟然將光州城弄得烏七八糟,錢財糧草都搜刮的差不多了,而且留守在城內的軍士,得知王緒被斬殺的消息之後,又進行了一番劫掠,要不是鐵血軍將士及時趕到,斬殺了大量的叛軍,恐怕光州州城會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鬼城。

    接手這樣的城池,等於是背負了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高馳邦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李儒沛會說出來那些話,為什麼急著從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調遣官吏,這些棘手的民生事物,還真的不是他這個鐵血軍中護軍所能夠妥善處理的。

    好在崔安潛派遣的官吏很快趕赴光州來了,從派來的官吏嘴中,高馳邦知曉了,此次從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抽調了五百餘官吏,分散在五個州,其中光州的人數是最多的。接近兩百人,到光州州城的就由五十餘人。

    救濟的事宜已經妥善安排好了,也是因為救濟展開及時,光州顯得很是平靜。包括下面的縣城和村鎮,都沒有出現太大的波折,還有一點是眾人沒有預料到的,那就是這一代沒有土匪。原來黃巢佔據這些地方的時候,土匪沒有活路,黃巢本就是凶狠的主。知道怎麼去對付那些佔山為王的土匪,鐵血軍進入到光州之後,黃巢麾下的軍士逃的乾乾淨淨,沒有誰願意留下來送命。

    沒有土匪,鐵血軍就顯得無所事事了,官吏到來之後,鐵血軍是不能夠隨意干涉地方事物的,只是暫時負責地方上治安的管理,但也不會持續多長的時間,官府已經開始快速恢復巡捕房,逐步的控制地方上的治安。

    這就讓高馳邦顯得輕鬆很多了,駐紮在光州的兩萬鐵血軍將士,也逐漸輕鬆下來,高馳邦可不願意將士閒下來,又開始了訓練。

    自打進入淮南道之後,高馳邦就想著給李儒沛提出來建議,再一次的擴充鐵血軍,目前鐵血軍將士的總是達到了十萬人,其中五萬人負責駐守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另外的五萬人進入了淮南道,但人數還是不夠,接下來鐵血軍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故而應該要進一步的擴充和招募軍士,不過這個建議至今都沒有開口說,高馳邦能夠感覺到,李儒沛暫時沒有擴充鐵血軍的打算。

    高馳邦暫時居住的府邸,就是王緒起兵之後佔據的府邸,他將這裡當作了行營,這座府邸的主人以前是光州城內有名望的士紳,可惜一家人都被王緒斬殺了,州衙是官吏辦公和居住的地方,高馳邦可不想去湊熱鬧。

    親兵拿著一塊玉珮進來稟報的時候,高馳邦正在書房看書。

    見到玉珮之後,高馳邦的神色凝重,開口詢問來人在什麼地方,親兵說來人在府外等候,高馳邦稍稍思索,要求親兵將來人帶到議事堂,他馬上就到。

    來人是一名胖乎乎的中年人,細皮嫩肉的,看樣子生活過的不錯,保養也是不錯的。

    高馳邦有些奇怪,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成為畢師鐸的使者。

    來人開口自我介紹,說是揚州鹽商之代表,目前在襄陽和梁州都有商舖。

    高馳邦微微點頭,難怪這樣的人來到了光州,原來畢師鐸派遣使者的時候,也是經過了認真思索的,襄陽和梁州都是比較注重商賈地位的,也認真保護商賈的安全和利益,畢師鐸派遣商賈為使者,來到光州,就是想著自己不會殺掉這個商賈。

    「高將軍,淮南節度使畢公委託某帶來信函,專門囑托某等候高將軍之回信。」

    商賈做事情很是爽快,中年人也沒有過多的囉嗦,從懷裡掏出了信函,遞給高馳邦。

    一名親兵從中年人手裡拿過信函,小心的遞給了高馳邦。

    高馳邦此刻關心的是信函的內容,更加不會在乎商賈是什麼態度,他當著商賈的面打開了信函,仔細看起來。

    一刻鐘之後,高馳邦的臉上露出了冷笑的神情。

    「你不知道畢師鐸此番派遣你前來光州,是什麼目的嗎。」

    中年人搖搖頭,他的確不知道此

    行的具體目的是什麼,畢師鐸是淮南節度使,要求他送信函到光州,務必交給鐵血軍之將軍,等候回信,其餘的事情就沒有多說了,中年人走南闖北,一直以來都是做生意,見過太多的世道炎涼,隱隱能夠猜到此行的目的,但絕不會去打聽什麼,如今這個時代,明哲保身是最好的選擇。

    「如此重要的事情,畢師鐸居然不讓你知曉,某就直接告訴你吧,淮南節度使畢師鐸要求某帶領鐵血軍撤離光州,你說某該怎麼辦。」

    中年人的臉色順便煞白,自古民不與官鬥,他有什麼能耐參與到這等的大事情之中。

    「高將軍贖罪,某的確不知道是這等的事情,某只是負責帶信的,甚至連使者都算不上的,高將軍也知道某是商賈,就知道如何的做生意,這官府的事情,某是從來都不關心的。」

    高馳邦的臉色恢復了從容,他也沒有計劃對商賈如何。

    「來而不往非禮也,畢師鐸修來信函,某也一定是要回信的,還是麻煩你將信函帶給畢師鐸,你在這裡等候幾日的時間,待某認真思考之後,再來好好回信。」

    襄陽,王府。

    回到王府不久的李儒沛,正在書房認真看著畢師鐸的來信。

    崔安潛坐在旁邊,陷入到沉思之中,他已經看過畢師鐸的來信了。

    「岳父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王爺,某仔細思考過了,這畢師鐸的來信,算是有理有據,他既然是淮南節度使,感謝鐵血軍協助平定光州、黃州、申州、安州和沔州等地的騷亂,在騷亂平息之後,要求鐵血軍撤出淮南道,是有道理的,也是能夠得到朝廷支持的,可鐵血軍如此就撤出來,肯定不行,某以為這回信什麼都不要寫,就回一個空信函。」

    李儒沛臉上露出了笑容。

    「岳父大人說的很是有理,不過某不打算這麼做,某早就說過,一切按照皇上的旨意來辦理,鐵血軍恐怕早就不存在了,該要強硬的地方,某還是要強硬的,就給畢師鐸回信,鐵血軍暫時不會撤出光州等地,這些地方剛剛平定騷亂,尚需要時間穩定,畢師鐸也是剛剛上任,管轄好揚州等地就很不錯了。」

    崔安潛哭笑不得,李儒沛若是這樣回信,畢師鐸必定氣的暴跳如雷,這裡面的意思隱含著南方出現騷亂,與他畢師鐸有著很大的關係,也是譏諷他畢師鐸這個節度使職位,得來不是很光明正大。

    「王爺之意思,某是明白的,不過強硬乃是體現在行動之上,不需要嘴皮上逞強,再說如此回信,畢師鐸一定會向朝廷叫冤的,回信也是他拿來叫喚的理由之一,如今之情況下,暫時不要讓朝廷抓到任何的把柄,埋頭做事情就可以了。」

    李儒沛歎了一口氣。

    「岳父大人說的是,某是想著逞強了,沒有這個必要的,就按照岳父大人的意思辦,不過高馳邦需要加強戒備,畢師鐸不一定服氣,或許會挑起事端的。」

    這一下崔安潛笑了。

    「王爺不正等著這樣的機會嗎。」

    李儒沛看著崔安潛,也哈哈大笑了,他的確在等待這樣的機會,無緣無故的進攻,總是有些說不過去的,欲蓋彌彰的事情,也需要做做,至少能夠拿來糊弄朝廷。(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