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七十九章 崔氏家族 文 / 風中的失落

    恩科並非是風平浪靜,大唐開始衰敗之後,科舉取士也跟著受到波折,最大的波折就是暗箱操作肆掠,一些不學無術之徒,通過各種各樣的關係,能夠高中進士,一些有著真才實學的讀書人,苦於沒有關係,只能夠名落孫山,或者是給節度使擔任幕僚,或者是在鄉下教授學生度日,更多的讀書人因為不熟悉農活,生活很是艱辛,以至於科舉取士慢慢被士紳富戶家族子弟所壟斷,也讓大唐的科舉取士真正成為家族之間的爭鬥。

    穿越這些年,李儒沛雖然沒有真正關心過朝廷的科舉取士,但是對其中的情況是清楚的,這一次在襄陽舉行的恩科,他親自參與,要求特別的嚴格。

    主考官是崔安潛和劉允章共同擔任,考官則是抽調了江南西道節度使於承惠、江南東道節度使譚明曉,山南東道節度使馬浩軒,淮南道節度使錢士渠等人。

    這樣的格局,也讓諸多前來參與恩科的讀書人明白了此次科舉取士的重要性。

    眾人曾經建議李儒沛出任主考官,但他沒有同意,其實他對看那些科舉的章不感興趣。

    李儒沛很清楚,科舉取士有著不小的弊端,能夠高中進士之人,學識是不一般的,但說到有多強的治國理念,那是不可能的,概因為科舉取士是以學識為主,並沒有能夠直接接觸到民生事宜,故而被錄取的進士,尚需要一個月時間的培訓,培訓之後再次考試,合格之人才能夠出任官員。

    學習不可能與民生直接結合起來,千年之後都做不到這一點,故而科舉的模式,是不可能改變的,只能夠按照以前的慣例來。

    農業社會為主的大唐。科舉考試都是以章詞賦為主,這種情形延續接近千年的時間,自然科學在這個時代是不受重視的,甚至眾人對此是一無所知的,李儒沛也知道,憑著他的能力,是不可能推動自然科學發展的,畢竟時代不同了,社會分工沒有那麼完備,有些事情。只能夠等待時代發展之後,再行考慮,過於超前的事情,還是不要考慮的好。

    李承博的抓周禮結束之後,李儒沛的所有心思都放到了五月三十日的恩科考試上面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崔氏家族的族人忽然來到了襄陽,專門聯繫崔安潛了。

    這個情況很快被李儒沛得知,他內心暗暗叫苦了,崔氏家族的族人來到襄陽。意思是非常明確的,也就是想著在此次恩科的時候有所作為。

    大唐之大姓家族,是非常有名的,所謂的五姓七家。分別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儘管說大唐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大氏族的力量已經遭受到沉重的打擊,可是望族畢竟是有著不一般的積澱的。力量不是尋常的家族可以比較的。

    崔安潛就是出自於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烏水房。

    崔安潛的家族也是非同尋常的,祖父崔異,曾經擔任渠州刺史。父親崔從,曾經擔任檢校右僕射、御史大夫,崔安潛有三個哥哥,分別是崔彥方、崔恆由、崔周恕,有一個弟弟崔彥沖,這些人都曾經在朝廷之中為官,其中崔恆由曾經擔任朝中丞相。

    如此的一個大家族,影響是非同一般的,眼光也是很高的。

    當初崔涵蕾嫁給李儒沛的時候,崔氏家族雖說表示了慶賀,但並未很在意,畢竟在他們看來,李儒沛不過是尋常的親王,要知道李唐皇室的親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多都無法掌控權力,而且在他們看來,崔涵蕾嫁給李儒沛,成為了王妃,只是沒有辱沒清河崔氏。

    可是李儒沛成為了福王、南方道大行台、司徒、中書令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天下人都知道,李儒沛是有可能出任大唐皇帝的。

    這個時候,清河崔氏開始高度重視李儒沛了,不少的崔氏子弟都來到了襄陽,只不過崔安潛的要求很是嚴格,沒有隨便安排崔氏家族的子弟進入到官府之中。

    可是馬上就要進行的恩科就不一樣了,這是崔氏家族高度重視的。

    大門望族是高度重視科舉考試的,他們認為能夠高中進士,那就是氏族的榮耀,而且也是家族實力的體現,故而此次襄陽進行的恩科,得到了崔氏家族的高度重視。

    此次崔氏家族出面的,是曾經在朝廷之中擔任丞相的崔恆由。

    崔恆由是崔安潛的哥哥,崔氏家族讓崔恆由直接出面,可見家族對襄陽舉行的恩科是高度重視的。

    崔恆由來到襄陽,崔安潛是不好怎麼說的,接待崔恆由的事情,自然是李儒沛出面了。

    說起來崔恆由是李儒沛的長輩,這是因為王妃崔涵蕾是崔恆由嫡親的侄女。

    崔恆由來到襄陽之後,住在了崔安潛的府邸裡面。

    當然,因為身份的限制,崔恆由就算是出身名門望族,可在李儒沛的面前,還是不可能囂張的,畢竟李儒沛的身份不一般,本就是李唐皇室子弟。

    崔恆由到王府來拜訪的時候,是崔安潛陪著來的。

    儘管事情很多,可李儒沛必須要專門抽出時間來。

    見面安排在王府的書房,這裡是接待最為尊貴客人的地方,走向書房的時候,崔恆由的臉上帶著微笑,這樣的安排他當然是滿意的。

    見到李儒沛之後,崔恆由按照朝廷的規矩,抱拳給李儒沛行禮。

    李儒沛一把扶住了崔恆由,這點規矩他還是清楚的,人家畢竟是長輩,若是站著不動,讓崔恆由行禮,怎麼都說不過去的。

    「叔父就不要客氣了,某近來事情繁雜,叔父來到襄陽之後,沒有專

    門去拜訪,還請叔父諒解。」

    「王爺萬萬不要這樣說,某到襄陽來,自當前來拜見王爺。」

    客氣一番,崔恆由終於坐下了,書房裡面的氣氛還是不錯的,畢竟崔恆由也算是家人了。

    崔恆由曾經擔任丞相,之後崔安潛也成為朝中丞相,這可以說是崔氏家族的驕傲,李儒沛成為福王之後,更是崔氏家族崛起的大好機會,此次崔恆由代表崔氏家族前來,不僅僅是考慮到恩科那麼簡單的。

    短短一番交談之後,李儒沛的臉上儘管還帶著笑容,可眼睛裡面的笑容已經消失了。

    崔氏家族的胃口有些太大了,一方面崔安潛已經掌控了絕對的權力,可崔恆由也想著能夠到襄陽來做事情,要知道目前崔恆由已經致仕,而且也是僖宗時期的丞相,若是也到南方道大行台府做事情,那麼南方道的權力,豈不是都被崔氏家族掌握了。

    外戚干政是很惡劣的事情,這方面歷史上的教訓太多了。

    崔安潛不同,畢竟能力不一般,而且為官清廉,加之和李儒沛之間的關係是抹不掉的,在李儒沛尚在努力拚搏的階段,崔安潛把控內政事務,能夠給與李儒沛最大的幫助,可若是崔氏家族牽涉進來,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崔安潛和崔涵蕾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李儒沛當然不會允許此等情況的出現。

    等到崔恆由說的差不多之後,李儒沛沒有要求崔安潛開口說話,這個時候崔安潛是不好說什麼話語的。

    「叔父之意思,某知曉一些了,南方道大行台府成立時間不長,人才方面的確是缺乏的,故而某懇請皇上在襄陽開恩科,目的就是發現能夠為朝廷效力的人才,恩科只有十來日就要開始了,某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到恩科之中了。」

    「崔氏家族乃是名門望族,在大唐有著不一般之影響,也是眾人羨慕之家族,某認為眾人之所以羨慕,主要就是因為崔氏家族之嚴格家風,以及屢屢出現之人才,叔父曾經在朝中擔任丞相,岳父大人如今亦是朝中丞相,故而某希望此次恩科之時,崔氏家族能夠有更多傑出子弟能夠高中進士,那樣家族將收到更多人的敬仰。」

    「某在用人方面,是不拘一格的,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岳父大人如今是南方道大行台特使,負責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淮南道、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諸多事務,正是因為岳父大人兢兢業業,南方道才能夠如此之平穩,讓某可以放心其他方面之事物,偶爾也能夠閒暇一下。」

    「某以為,任何一個家族,想要長久之發展,都要在培養年輕人方面多下功夫,崔氏家族也是如此,故而某的意思也是明確的,此次的恩科,某期望崔氏家族能夠多出一些人才,承擔起來繼續振興家族之榮耀職責。」……

    李儒沛說完之後,崔恆由的連微微有些紅,這一次前來,本來是家族之意思,其實有些要求,他也不想說出來,遍讀史書的他,也知道外戚干政的惡果,只不過被李儒沛委婉的說出來,讓他的老臉有些承受不住罷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