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戈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 恩科 文 / 風中的失落

    隨著時間的接近,襄陽恩科所承受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的,畢竟在眾人看來,恩科只能夠是在京城長安舉行的,那是朝廷管轄的事情,因為人才之缺乏,被逼無奈的李儒沛,只能夠懇請朝廷准許在襄陽開恩科,彌補人才之不足。

    越是這樣的形勢,李儒沛就越是要小心。

    負責具體事宜的主考官崔安潛和劉允章更加的小心。

    自武宗以來,科舉取士就遭遇到不少的非議了,特別是僖宗之後,科舉取士更是被少數人把持,成為了某些勢力招納人才的工具,加之這些年以來,黃巢作亂,各地的局勢都不是很穩定,讀書人的日子是不大好過的,除開那些名門望族和大家族尚能夠支撐讀書人,一般的家庭根本就承受不住,也感覺到高中進士是遙遙無期的夢。

    大唐科舉考試是非常嚴格的,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能夠在五十歲的時候考中進士,那就算是很不錯了,明經考的是儒家經典,頗有些死記硬背的意思,故而考取比較容易,到了三十歲才考過明經,算是老年人了,可進士科考的是詩詞歌賦和政治見解,難度是很大的,五十歲的時候能夠考取,就算是很不錯了。

    這種規矩,在襄陽恩科的時候,同樣被崔安潛和劉允章堅持下來了。

    想著改變主意的李儒沛,都沒有能夠爭論過兩位主考官。

    崔安潛和劉允章非常的謹慎,他們也清楚這次恩科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南方道籌集人才,更是為了李儒沛今後籌備人才,但天下人都看著這次恩科,看看恩科是不是會如同以往的考試一樣,被某些個別人所把控。

    崔安潛更是認為,皇上允許在襄陽的恩科。心思也是不一般的,這讓李儒沛有了僭越的味道,稍微不注意就會遭遇到巨大的輿論壓力,好在李儒沛身為福王、南方道大行台,在大唐的威望和影響已經不一般了。

    作為主持恩科的主考官崔安潛和劉允章,肯定是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李儒沛信任他們,他們不能夠辜負李儒沛的信任。

    恩科分為明經科與進士科,參加明經科考試的多為年輕人,參加進士科考試的多為中年人。甚至有不少鬍子都白了的老人。

    崔安潛和劉允章對考官下達了嚴格的禁令,那就是考試之前,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原因拜見主考官和考官,若是出現這等的情況,考生的資格會被取消,主考官或者考官也會遭遇到責罰。

    這條禁令,引發了不少的議論。

    畢竟讀書人拜見恩師,那是沿襲下來的傳統,而且也有些考生。因為能夠拜見到恩師,有了更大的自信心,考試能夠考的更好。

    禁止主考官、考官與考生之間的接觸,這是早就有的規定。可惜很長時間都沒有執行了。

    這一次的恩科,因為籌備的時間非常的短促,故而考官和考生之間,根本就沒有接觸的機會。故而崔安潛和劉允章下達的這條禁令,不折不扣的執行了。

    最令諸多考生吃驚的是,就算是崔氏家族參加考試的考生。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和諸多的考生一樣,住在客棧裡面老老實實的溫習功課,至於說那些所謂的詩會,因為時間太短了,根本就難以組織起來。

    明經科與進士科之間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儘管朝廷承認明經科和進士科,考中之後都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但兩者之間區別巨大,一般來說,明經科考過之後,大都是做小官,很難成為大官,更不要想著能夠出將入相,大唐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武周時候的狄仁傑。

    明經科好比是如今的函授考試,進士科則是正牌的科班出身,讀書人寧願多次參加進士科的考試,一般也不願意參加明經科的考試。

    加之明經科與進士科的考試,考生只能夠參加一種,明經科錄取之後,一輩子都不准參加進士科的考試,當然考中了進士科,沒有誰會發神經去參加明經科的考試。

    李儒沛對這樣的科舉考試規矩有些不以為然,應該說進士科的學識的確比明經科要厲害,但大唐如此多年的科舉考試,真正在進士科考試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還是通過詩詞歌賦被錄取的,真正的能夠提出來治國經驗的進士是不多的,這也是因為讀書人沒有機會接觸到多少的民生事宜。

    應該說明經科是基礎,進士科是進一步的提升,兩者不應該有巨大的差異。

    可惜李儒沛的這種認識,在這個時代是不大可能被接受的。

    五月三十日,明經科與進士科的考試正式開始。

    李儒沛有些遺憾的是,此次沒有能夠在恩科的時候,同時進行武舉的考試,大概是因為時間過於的緊張,同時鐵血軍的威名,在大唐也是不一般的,要說在襄陽舉行武舉的考試,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前來應考。

    明經科與進士科的考試,悉數都是三天時間,這三天的時間,考生是不能夠離開考院的,一切的衣食住行,都是官府直接承擔。

    三天的封閉式考生,李儒沛沒有進入到考場裡面去,儘管說他很想去看看情況,但還是忍住了,恩科有著自身的規矩,不是什麼人都能夠進入到考試院去看的,那樣會影響到考生的注意力,也可能產生諸多的洩密事件,讓考生有作弊的機會。

    規矩定下來了,李儒沛就要帶頭執行,要說在襄陽,他李儒沛帶頭執行的事情,尚無其他人敢於違背。

    閱卷是恩科最為重要的一環,此次的恩科,所有的詩詞歌賦,全部都被重新謄抄一遍,考生的原來試卷被直接封存,一旦某個考生的試卷被勾中,就會調出考試時候的試卷調閱,要知道不管是明經科還是進士科,考生的字必須是要寫的很好的,否則

    主考官對考生的印象瞬間會降低很多的。

    閱卷一共是半個月的時間。

    李儒沛對閱卷的事宜,要求相當的嚴格。

    儘管說從一次的恩科是看不出考生真正能力的,可如今之局勢,也只能夠從恩科之中挑選人才,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因為是恩科,因為是在襄陽進行的恩科,故而此次不存在殿試,也就沒有什麼狀元、榜樣和探花之類的劃分,儘管這對於考生來說是存在遺憾的。

    李儒沛也仔細權衡過,若是讓被錄取的進士到京城去參加殿試,欽點出來狀元、榜眼和探花之類的,怕是一些進士就要留在京城了,畢竟讀書人心目之中,大唐最為崇高的還是京城裡面那個渾渾噩噩的皇上。

    襄陽的恩科,主要目的是實實在在的挑選出來人才,彌補南方道人才之不足,其餘的方面不需要那麼多的排場。

    發榜的日子在六月二十日。

    發榜在南方道大行台府外面進行。

    發榜的這一天,李儒沛在幾名親兵的護衛之下,來到大行台府外面,觀察週遭的情形,他想看看那些高中進士的考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在他心裡,范進中舉之類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一旦恩科得以高中,意味著身份的徹底改變。

    首先發榜的是明經科考試榜單,這個榜單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畢竟有些傲氣和本事的讀書人,一般都是參加進士科的考試,除非是萬不得已,為了能夠謀求到一個前途,否則是不會參加明經科考試的。

    明經科考試榜單發佈完畢之後,人群開始躁動起來,接下來就是進士科榜單的發佈了,要知道能夠上榜單的,那就是正經的進士了,翌日還要參加南方道大行台府組織的遊行,騎著高頭大馬,接受眾人的觀瞻。

    進士科的榜單發佈,時間要慢一些,每一張榜單上面就是一個人。

    人群之中不斷爆發出來歡呼聲和慶賀的聲音,高中進士的人,看見榜單之後,有淚流滿面的,有哈哈大笑的,也有強忍住歡喜和週遭的人打招呼的。

    進士科錄取的進士,一共十二人,明經科考取的一共六十八人。

    加起來剛好八十人。

    這個錄取的規模已經是很不錯了。

    發榜的當天晚上,李儒沛就接到了派到各處客棧和酒樓偵查之人員傳回來的消息。

    此次恩科考試之結果,讓諸多的考生都是信服的,因為錄取的這些進士,大都是展示出來不一般的學識,得到了諸多考生認可的,更加令眾人信服的是,崔氏家族僅僅有一名考生高中進士了,這名高中進士的崔氏家族子弟,有著不一般的名氣,考取進士在預料之中。

    至於說明經科的榜單,幾乎沒有誰議論,反正眾人也不是特別重視。

    李儒沛感覺到欣慰,同時也有一些遺憾,應該說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諸多讀書人,其中是有真正能力的讀書人,可惜這些讀書人看不起明經科的考試,一根筋的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故而耽誤了太多的時間。

    能夠通過一次恩科,招納到八十人,也算是很不錯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