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作品賞析·



  《母親》深刻地反映了20世紀初無產階級政党領導下波瀾壯闊的群眾革命斗爭: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從經濟斗爭轉到政治罷工,農民和工人在斗爭中結成同盟。小說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极為重要的地位。
  為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作者精心設計了3組人物。第1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識分子;第2組是工農群眾,其中最重要的是母親和農民雷賓的形象;第3組是敵人,這里有厂主、沙皇憲兵、法庭庭長,檢察官等。在這3組人物中,高爾基突出了巴維爾和母親這兩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維爾是作為先進工人的代表,母親則是作為革命群眾的代表)。小說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過他們兩人的成長以及群眾的覺悟展示出來的。小說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重點寫巴維爾率領的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在社會民主工党領導下成長的過程,第二部分重點寫馬克思主義小組在群眾中的作用和人民群眾的覺醒。小說的人物形象体系和結构都是經過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世界文學中,《母親》是一部划時代的巨著,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在高爾基之前,不少俄國作家和西歐作家在創作中反映過工人的痛苦生活。在俄國,19世紀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勞動就成為民主主義文學的重要內容。八九十年代,在綏拉菲莫維奇等作家的創作中,對工業無產階級的描寫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總是把工人描繪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犧牲品。《母親》同過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區別,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党所領導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反映了工人運動從自發到自覺的歷史階段。作者將時代的主要沖突作為情節基礎來描寫。情節的開端是陰暗的工人區中一個貧困的家庭的情景,情節的基礎是革命運動的產生、擴大和蓬勃發展。小說歷史地具体地描寫了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環境:用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的自覺的工人和党領導下蓬勃開展的工人運動,日益覺醒的農民和農村的革命形勢。它具有現實主義作品特有的具体性和逼真性。同時,它又是革命浪漫主義的作品,這不僅表現為預見未來,展示通向未來的道路,而且表現在作者處處從未來的高度反映現實。在《母親》中,對未來的浪漫主義向往是与深刻的生活真實性結合在一起的。
  《母親》也標志著高爾基在探索正面人物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峰。從19世紀90年代起,他在創作中一直積极地探索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進入20世紀以來,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大大地鼓舞了他的創作激情。1905年革命對高爾基的政治思想和文藝創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他站在無產階級思想的高度,大膽地進行創新,終于塑造了巴維爾這個丰滿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典型形象,使工農英雄人物進入文學領域。《母親》顯示了高爾基刻畫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高度藝術才能。首先,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是在斗爭中成長起來的。作者通過一系列革命斗爭表現了工人革命者成長的過程和高尚的品德。由于這些革命者植根于群眾之中,体現了群眾的愿望,又得到群眾的支持,因而眾多的群眾場面是小說結构的特點。群眾場面和對兩位主人公的思想和革命活動的描寫使小說成為完整的統一体。其次,作者善于調動多种藝術手段,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來刻畫英雄人物。如巴維爾的成長主要表現在語言變化中。他參加革命以前語匯貧乏,句子簡單,語气粗暴;參加革命后講話愈來愈明确中肯,政治用語日益占重要地位。他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說更是具有啟發群眾覺悟、激動人心的巨大力量。又如母親的覺醒更多地表現在心理描寫方面。通過母親的感受來展示小說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人物是作者揭示母親內心世界的重要藝術手法之一。這种手法使母親的形象在小說的結构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不僅揭示了母親丰富的內心世界,還使作品中的事件和其他人物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此外,作者在刻畫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時,突出地描寫了他們之間嶄新的人与人的關系,如母親与儿子的關系和她崇高的母愛、巴維爾与莎馨卡的愛情關系、革命者之間的友誼等等。在小說中,尼洛夫娜的母愛就有一個提高和發展的過程。最初,她的母愛同一般勞動婦女的母愛沒有什么區別。經過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她的思想達到了新的境界,她堅信儿子真理在握,必然胜利。因此,她在散發儿子的演說稿時才能表現得那樣鎮靜和勇敢。尼洛夫娜的母愛之所以那樣崇高和偉大,就是因為她跟儿子以及他的同志們已經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如,小說對巴維爾与未婚妻的愛情的描寫,雖然筆墨不多,卻真摯感人,充分表現了他們高尚的情操和無產階級的人情美。小說還著重描寫了革命者之間深厚的友誼,如巴維爾同安德烈像親兄弟一樣親密,尼洛夫娜同尼古拉姐弟的關系也是一种嶄新的人与人之間的關系。小說對母愛、愛情和革命友誼的描寫深刻揭示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使這些形象顯得更加生動和丰滿。
  高爾基在《母親》中首次運用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即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地、具体地去描寫現實。《母親》是用這一創作方法進行寫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學作品。
  總之,《母親》以對新的革命現實的真實描寫,以對時代本質的深刻概括,以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新的創作方法開創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譚得伶)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