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章(一)



  人人都說人生像舞台,但是無法認為會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從結束少年時期起,就一直被人生是舞台的意識所操縱著。這已是一個牢固的意識,不過由于的的确确朴素、經驗缺乏与它摻雜在一起,雖然我心中某處疑惑——人們不會像我一樣走向人生,可心里有七成卻深信,人人都是這樣開始人生的。我曾樂觀地相信,總之是結束了表演就落幕。我早死的假說參与了它。但是,到了后來,這樂觀主義,更确切地說是夢想,蒙受了嚴厲的報复。
  為了慎重起見,必須附帶說一下,不過我在這里要說的,不是前面提到的“自我意識”問題。單單只是性欲的問題,在此還不想談它以外的事情。
  雖然劣等生的存在,本來就是由先天素質造成的,可我因想升入跟大家一樣的年級,就采取了姑息的手段。這手段即是在考試中,不管內容懂不懂,偷偷抄寫朋友的答案,然后若無其事地將它交上去。這种一般作弊比更不需要智慧、更厚顏無恥的方法,偶爾也獲得表面上的成功。他升級了,以低一個年級學到的知識為基礎去讀書,他完全跟不上,即使听課也什么都听不懂。因此,他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留級,一條是拼命裝作知道。何去何從,問題取決于他軟弱与勇敢的質,不取決于量。無論走哪條路,都需要等量的勇气和等量的軟弱。而且,哪一條都需要對懶惰有一种詩一樣持久的渴望。
  一次,一群同學在校園外,邊走邊吵吵著談論一個在場的同學好象喜歡上了往返公共汽車的女售票員的傳言,我也加入了他們中間。傳言不久就被“公共汽車的女售票員到底什么地方好啊”這一論題所取代。于是,我用有意冷淡的語調,拋出這么一句話:
  “這個嗎,是那制服啊!那緊裹身体的制服好吧!”
  當然,我從來沒有從女售票員那里,感到過這种肉感的魅惑。類推——純屬類推,不過在對待事物上,想使用大人一樣冷淡的色鬼的看法,這种与年齡相符的炫耀也幫了忙,才使我說出那樣的話。
  于是就出現了強烈的反應。這一伙是既在學校表現好,禮節也無可挑剔的穩健派。他們七嘴八舌地這樣說:
  “好家伙,可真有你的!”
  “我想要是沒有相當的經驗,是說不出那种一針見血的話的。”
  “你這家伙,實際上夠可怕的啊!”
  碰到這种天真激動的評論,我覺得藥效有點過火了。說同一件事,也有不那么刺耳、質朴的說法。那樣也許使人們認為我有城府。于是,我反省自己的措辭是應該再稍微斟酌斟酌。
  十五六歲的少年,在操縱這种与年齡不相符的意識時,容易陷入的過錯,是認為只有自己一直遠比其他少年堅定穩重,能夠控制意識。并非如此,只不過是我的不安,我的不明确,比任何人都更早地要求意識的制約,而我的意識只不過是錯亂的工具。我的操縱,只不過是不确定的、瞎猜的估量。按斯蒂芬·茨威格的定義,“所謂惡魔性的東西,是在所有的人中天生的,向自己以外、超越自我、驅使人走向無限的不安定”。而且它“宛如自然,從過去的混沌中,將不該排除的不安定部分,殘留在我們的靈魂之中”,那不安定部分帶來緊迫,“要向超人類的、超感覺的要素還原”。在意識只帶有單純解釋效用的情況下,人不需要意識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自己雖然絲毫沒有從女售票員那里感受到肉体的魅惑,可是我就在眼前看到純屬類推和前面提到的欠斟酌地無意識地說出的話,使朋友們吃惊、羞紅了臉,并且用思春期般敏感的聯想里,從我的話中,甚至像是感到了朦朧的肉感的刺激,我當然涌起一股不良的优越感。但是,我的心并未就此停止。這次輪到我自己被欺騙了。优越感醒悟得偏頗。它尋求這樣的途徑。优越感的一部分變得自負、變得酩酊泥醉,認為自己比人家強。這酩酊泥醉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早早醒來,盡管其他部分尚未醒,可醒悟了的意識還是過早地算計一切而犯下過錯,所以“比人家強”這酩酊泥醉,被修正為“哪里,我也同大家一樣”這一謙虛。這是由于誤算而敷衍為“可不是么,在所有方面大家都一樣”(尚未醒悟的部分將這敷衍變得可能,并支持它),最終引導出“誰都這樣”這狂妄的結論,只不過是錯亂工具的意識在此發揮著強大力量,……由此完成我的自我暗示。這自我按時,這非理性的、愚蠢的、冒牌的、而且連我自身都發覺那明顯欺騙的自我暗示,從這時起以至于至少占了我生活的百分之九十。我不禁認為也許沒有比我更經不起附体現象的了。
  即使是正在讀這書的人也會明白的吧?我之所以留下了對公共汽車女售票員的稍微肉感的話柄,實際上只不過是出于很單純的理由,只有那一點我沒有發覺。——它實在是單純的理由。這理由,一句話,就是我關于女人的事,沒有其他少年所具有的先天的羞恥。

  為了避免人們指責我用現在的想法去分析當時的我,我來抄錄一節16歲時我自己寫的東西吧——
  ……陵太郎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不認識的朋友中間。他相信以盡量快活的行動——或者是表現給人家看的行動,被塞進了那無緣無故的陰郁、厭倦之中。信仰的最好要素——自信,將他置于一种白熱的靜止的狀態。他加入無聊的玩笑、胡鬧的同時,不斷地想到的是……“我現在既非無能也不無聊”。他稱此為“忘卻了憂傷”。
  周圍的人們一直位以下的疑問而煩惱著,即自己幸福嗎?這樣就算快活嗎?就好象疑問的事實是最為确實的一樣,這就是幸福的存在形式。
  然而,陵太郎自己定義為“快活”,將自己置于确信之中。
  按這樣的順序,人們的心傾向于他所謂的“确實的快活”。
  終于,雖朦朦朧朧但真實的東西,被強力關入虛偽的机械之中。机械有力地啟動。這樣,人們發覺不了自己在“自己欺騙的房間”之中……
  ——“机械有力地啟動。……”
  机械有力地啟動了嗎?
  少年時期的缺點,是相信要是將惡魔英雄化,惡魔就滿足我們。

  不管怎么說,我向人生出發的時刻正在迫近。走向這旅程我所儲備的知識,很多小說,一本性知識事典、与朋友們傳閱的春書、野外演習時每天晚上從朋友那儿听來的很多天真的下流故事……首先就是這些。燒灼般的好奇心,是比這所有一切都忠實的旅行伴侶。就連出門的架勢,也只因要當一部“偽裝的机械”而顯得瀟洒。
  我仔細研究很多小說,調查我這個年齡的人怎樣感覺人生,怎樣對自己講話。因為我沒有住校的生活;沒有加入体育部;而且我們學校裝模作樣的人多,一過了前面說過的無意識的“下司游戲”的時期,几乎沒人涉及低級下流的問題;最后,我甚為內向;這些情況難以了解每個人的本來面目,所以,必須進行從一的原則到“我這個年齡的男孩”一個人的時候感受到什么的推理。在燒灼般的好奇心方面,似乎跟我也完全共同的一個時期——思春期,探望了我們。一到達這個時期,少年似乎就過分地只是想女人、長出青春痘、始終頭腦發熱而寫些甜蜜的詩。性研究書上不斷敘述手淫的危害,而看到有的書上又說沒什么大不了的危害,盡請放心時,從此他們似乎也熱衷手淫。在這點上,我也同他們完全相同!盡管相同,可對于進行惡習時心中對象的顯著差异,我的自我欺騙卻置之不問。
  首先,他們好象是從“女人”上,這字感受到异常的刺激。好象只需女人這字在心中稍一浮現,就變得頰面緋紅。但是,我從“女人”這字上所感受到的印象,在感官刺激方面,從未感到比看到鉛筆、汽車、掃帚這類字有更多的感受。這种聯想力的缺乏,在与朋友談話時也常常反映出,就像關于片倉母親那件事的情況一樣,是使我的存在變成痴愚呆傻的證例。他們認為我是詩人而理解了我。我只因我不想讓人認為我是詩人(因為据說詩人這种人肯定是被女人操縱的),所以,為了能与他們的看法吻合起來,就人為地陶冶這聯想力。
  我不知道,他們和我不僅在內在感受方面,即使在不外露的表面上,也顯示出明顯的差异。即:他們只要看見女人的裸体照片,就立刻興奮不已。只有我不會。而且,引起我興奮不已的“性興奮”的對象(那從一開始就由于倒錯愛的特殊性質而經過了奇妙的嚴格選擇)是愛奧尼亞型的青年裸像,可這毫無引起他們“性興奮”的力量。
  我在第二章,有意詳細地描寫了青春騷動是与此事有關的。因為,我的自我欺騙被在這點上的無知所促進。在任何小說的接吻場面,關于男人肌体亢奮的描寫都被省略了。這是理所當然的、無法描寫的。性的研究書籍中,就連接吻時會發生肌体亢奮也被省略了。我讀到的是:肌体興奮是只有在肉体交接之前,或是由于描繪其幻覺而發生。我不禁認為,即使沒有任何欲望,只要是到了那時,突然——簡直就像是來自天外的靈感——我也會出現肌体亢奮吧。心里有百分之十不斷低聲說道:“也許只有我不會發生。”它變成我种种形式的不安而反映出來。但是,我在重演惡習時,心中沒有浮現過女人的某一部分,哪怕是一次。哪怕是試驗性的。
  我沒有做過。我認為我沒有那樣只不過是由于我的懶惰。
  結果,對于除我以外的少年每夜做的夢,我是一無所知。他們夢見昨天在街角見到的女人,一個個赤身裸体走動著;在少年們的夢中,不知多少次浮現出女人的乳房,它們像是從夜晚的海中漂浮上來的水母;女人們的寶貴部分,張開濕潤之唇,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沒完沒了地不斷唱著無從知曉的歌。……
  是因為懶惰?也許是因為懶惰?這是我的疑問。我對人生的勤奮都是來自此處。我的勤奮歸根到底是耗費于這個懶惰的辯護上,投入到為懶惰而懶惰的安全屏障中。

  周縣,我決心要備齊關于女人的記憶的號碼。總之,它少得可怜。
  十四五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那是父親調到大阪工作的那天,在東京站送完站回來時,親戚數人來到我家。也就是,他們一行人跟我母親、我和我妹妹、弟弟一起,來我家玩。其中有堂姐澄子。她還沒結婚,20歲左右。她的門牙有點齙。那是极為洁白美麗的門牙,一笑首先是門牙閃爍出光亮,以至使人不禁認為是為了那兩三顆的醒目耀眼而故意這樣的。那稍稍有點的外齙,給她的笑增添了無法形容的可愛。齙牙的不協調,就像一滴香料滴如臉蛋、姿容以柔美的協調之中,強化了那協調,將香味的重音,加入到那美麗的樂章中。
  愛這個詞要是不妥的話,那么,就是我“喜歡”這堂姐。從孩提時起,我就喜歡從遠處看她。我常常在她進行羅紗刺繡的旁邊,什么也不干地呆坐上一個多小時。
  伯母們到里屋后,我和澄子并排坐在客廳的椅子上,默默無語。送站的擁擠給我們大腦所造成的亂哄哄的痕跡尚未消失。我不知怎么特別疲勞。
  “啊,累死了!”
  她稍稍打了個呵欠,并起雪白的手指,像念咒似的,用那手指兩三次輕輕地疲憊地拍打著捂住了嘴。
  “你不累嗎,小公子?”
  不知怎么的,澄子用兩只袖子遮著臉,沉甸甸地將臉枕到旁邊我的大腿上。然后,慢慢地挪動著臉,調整著臉的方向,一動不動地呆了一會。我因制服褲子被當成枕頭的光榮而顫抖。她的香水和白粉的气味使我張皇失措。疲憊地、直直地睜著水靈靈的眼睛而一動不動的澄子的側臉,使我感到困惑。……

  只有這些,可是,我永遠記著自己腿上片刻存留的奢華的重量。不是肉感,只是某种极為奢華的歡喜。類似勳章的重量。

  往返學校時,我常常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一個貧血体質的小姐。她的冷漠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以极為無聊、厭倦的樣子望著窗外,稍稍突出的嘴唇的硬度,總是那么顯眼。我不禁感到,她不在時的公共汽車是美中不足的,并不由地變得期待見到她而上下車了。我想,這是愛戀嗎?
  我全然不知。愛戀与性欲是怎么結合在一起的,那時我怎么也搞不懂。當然,當時的我并沒想把近江給我的惡魔般的魅惑,用愛戀這詞來說明。我想自己對公共汽車上看到的少女的模糊感情,是愛戀嗎?与此同時,我也被有著閃閃發亮的腦袋的粗野的公共汽車司机所吸引。無知沒有強迫我進行矛盾的解釋。在我看年輕司机側面臉頰的目光里,有种難以回避的、喘不過起的、痛苦的、具有壓力的東西;在我隱音樂約地看小姐的眼睛里,有种似乎有意的、人為的、容易疲憊的東西。這兩個眼神的關系就這樣全然不知地、兩個視線若無其事地在我的心中同住,無拘無束地共存。

  作為那個年齡的少年,我看起來過分缺乏“洁癖”的特性,而且我看起來缺乏“精神”才能。如果說這些是因為我過分強烈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沒能使我走向倫理性的關心,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即使如此,這好奇心也類似久病纏身的病人對外界絕望的憧憬,一方面又与不可能的确信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這半無意識的确信,這半無意識的絕望,簡直可錯看成是奢望般地使我的希望生机活現。
  尚且年紀輕輕,我卻不知在自己的心中去培育明确的柏拉圖式的觀念。是不是不幸?世間通常的不幸,對我具有怎樣的意義呢?關于肉感的我的莫大不安,也許只將肉欲方面弄成了我的固定觀念。我熟練于將与知識欲并無很大差异的純精神性的好奇心,确定為“只有這才是肉体的欲望”來使我自己相信。最終我熟悉了欺騙自己,就像我自身真的具有淫蕩之心一樣。它使我獨特地掌握了大人般的、行家般的態度。我擺出一副宛如對女人厭膩透了的樣子。
  于是首先,接吻成另外我的固定觀念。接吻這一行為的表象,其實質,對我來說只不過是追求我的精神寄托于此的某种表象而已,現在的我可以這樣說。但是,寫時的我,由于將這欲求錯誤地相信為肉欲,所以,必須處心積慮地進行那种多种形式的心靈偽裝。把本來面目偽裝起的無意識的擔心,如此固執地激起了我有意識的演技。但是,回過頭來想,人能那樣完全地背叛自己的天性嗎?哪怕是一瞬間。
  不這樣想,就無法解釋希望得到不欲求的東西,這一不可思議的心態。難道不是嗎?如果我處于不希望得到自己所欲求的東西這一正人君子之人的正反面,我會不會變得怀有最為不道德的希求呢?而且這希求不是可愛至极嗎?我是完全地將自己偽裝起來,徹底作為陋習的俘虜而行動的嗎?有關這些的玩味,對于以后的我來說,成了馬虎不得的工作。
  ——戰爭一爆發,偽善的禁欲主義就風靡了整個國家。高中學生也沒能逃脫而例外。我們從入初中就開始夢想的“將頭發留長點”的愿望,進了高中也毫無實現的指望。漂亮時髦襪子的流行也成了過去。軍事訓練的時間過分地變長,各种各樣的東西策划了無聊愚蠢的革新。
  盡管如此,由于我的學校的校風,表面的形式主義歷來十分巧致,所以我們也沒感到有什么束縛便送走了一天又一天的學校生活。分管我校的大佐軍官,是個開通人,另外,由于講東北腔而被起外號叫做東北特的舊特務曹長N准尉,他的同僚蠢蛋特,長著獅子鼻子的鼻子特,都了解校風,做事分寸掌握得不錯。校長是個具有女子性格的老海軍大將,而他以宮內省[管理皇宮事務的机關]為后盾,用無所事事的、不得罪人的循序漸進主義保守著他的地位。
  這期間,我學了吸煙、喝酒。可是吸煙是做樣子,喝酒也是做樣子。戰爭奇妙地教了我們傷感的成長方法。所考慮的前提是20多歲這一段的人生。至于以后的事是不考慮的。我們認為,人生這東西是不可思議的輕。好象正以20多歲為界區分的生的咸水湖,大量的鹽分變濃,很容易浮身其上。只要落幕的時刻不太早,能更賣勁儿地表演給我自己看的我的假面劇就好。但是,我的人生之旅,雖然總想這明天一定啟程,明天一定啟程,可卻一推再推,數年間都沒有啟程的征兆。也許只有我這個時代,對我來說是唯一愉快的時代。即使有不安,也不過是模模糊糊,我仍抱有希望,遠遠望去可見明天就在未知的藍天下。旅行的空想、冒險的夢想、我有一天長成大人的我的肖像、以及我尚未見的美麗新娘的肖像、我對名聲的期待,……這些東西,正好象旅行的導游書、毛巾、牙刷和牙膏、換洗襯衣、換洗襪子、領帶、肥皂這些東西一樣,整齊地被備齊于“等待出發”的旅行箱里。這個時代,對我來說,連戰爭都像是孩子般的歡喜。我真的相信,即使中彈,只要是我,也許就不會疼痛。這過分的夢想,最近也絲毫不見衰減。就連自己死的預想,也因未知的歡喜使我發抖。我感到像是自己擁有一切。或許是吧。因為沒有批准旅行而忙得不可開交更能完全擁有全部旅行的時間。以后的任務只是破坏這擁有罷了。它,就是旅行這一完全徒勞之事。

  不久,接吻的固定觀念,落實到一個嘴唇上。它只是出于這樣像是有緣由地展示空想的動机嗎?雖既不是欲望也不是其他什么東西,卻正如前面也提到的,我胡亂地要相信它是欲望。也就是,我把無論如何也要相信它是欲望這一不合道理的欲望,錯認為是本來的欲望;我把我這一強烈的不可能的欲望,錯認為是世人的性欲,它發自他人還是它自己時的欲望。
  那時,有個雖話不投机,卻能親密相處的朋友。一個叫額田的輕浮的同學,好象是為詢問初學德語的种种問題,而將我作為容易接近和交往的對象而選中的。不論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鐘熱情的我,在初學的德語方面,被認為是學得很好的學生,被冠以优等生一樣(這倒有點神學學生的味道)的高帽子的我,內心是何等厭惡优等生的頭銜(話雖這么說,也的确找不到除此頭銜以外能保障我安全的有用的頭銜),何等渴望著“惡名”啊!這些或許額田已憑直覺看破了也未可知。在他的友情里,有騷動我弱點的東西,因為,額田是個因太愛嫉妒而被硬派小生們所敵視的人,從他那里似有似無地傳來女人世界的消息,就像靈媒進行的冥界信息傳遞一樣。
  作為最初的來自女人世界的靈媒,是近江。但是,那時的我更屬于我自己,所以,只把作為靈媒的近江的特點,寫成他的美之一,由此而滿足。但是,額田的靈媒的作用,构成了我好奇心的超自然的框架。其一也許就是因為額田一點也不漂亮。
  所謂“一個嘴唇”,就是去他家玩時出現的他姐姐的嘴唇。
  這個24歲的美人,很簡單地把我當孩子待。看著圍著他的男人們,我明白過來,自己完全不具備吸引女人的特征,那就是我絕成不了近江,相反,又使我承認了想成為近江的我那愿望實際上是我對近江的愛。
  于是,我确信自己愛上了額田的姐姐。我想方設法像個与我同齡的純真的高中生,徘徊在她家周圍;久久地粘在她家附近的書店里,等待著捕捉她從店前走過的机會;抱著靠墊,空想怀抱女人時的感覺;多次試著畫她的嘴唇;自暴自棄地進行自問自答。這都是什么啊!這些人為的努力,給心靈以某种异常的麻木般的疲憊。從那不斷對自己說愛她的不自然中,我發現了心中真正的部分,并以惡意的疲憊來抵抗。不禁認為這精神疲憊中有劇毒。在心靈人為努力的間歇,時有令人畏縮的雪白襲扰我,為逃脫這雪白,我又厚著臉皮走向別的空想。于是,很快我就精神振奮,恢复了自我,朝著异常的心象而熾熱地燃燒。而且,烈焰被抽象化留于心中,宛如這熱情是為了她一樣,從后面加上牽強附會的注釋。——于是,我又一次欺騙了我自己。

  如果有人指責我前面的敘述過于概念化,失之抽象,那么我只能回答說,因為我無意羅羅嗦嗦地去描寫正常的人們思春期的肖像及旁觀者看來別無兩樣的表象。如將我心靈中見不得人的地方除外,以上是与正常人的那一時期和以至心靈內部都极為相象的,我在此完全与他們一樣。仔細想想,好奇心也与常人一樣,對人生的欲望也与常人相同,也許只是由于過于貪圖反省的緣故,這只要想象一下一說什么就面紅耳赤,而且對自己的容貌也無自信,認為它不會受到女人青睞而只是一個勁地啃書本成績大体還可以的20歲以前的學生就行了。也可以想象一下那學生是怎樣地渴望女人,怎樣地心急如焚,怎樣地徒勞煩悶。也許再沒有比這更容易,而且毫無魅力的想象了。我省去對這种想象的無聊描寫也是理所當然的。那內向學生的极不生動的一個時期,我完全与之相同,我發誓絕對忠于導演。

  在這期間,我將只是注意年長青年的想法,一點點地也移向了比我年少的少年。這自然是因為連比我年少的少年都長到了那個近江的年齡。然而,這愛的推移,也与愛的性質有關。雖然依舊是隱藏在心中的想法,但我在那野蠻的愛中,加入了嫻雅的愛。保護者的愛、類似于愛少年的東西,由于我的自然成長,而顯露出征兆。
  希爾休弗爾德將倒錯者分類,將只迷戀成年同性的一類叫作androphils,將迷戀少年及少年与青年之間年齡的一類叫作ephebophils。我正在理解ephebophils。Ephebe是指古希腊的青年,意味著18歲至20歲的壯丁,其詞源是來自宙斯与赫拉的女儿,不死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海貝。女神海貝是為奧林匹斯諸神斟酒的酒司,是青春的象征。
  有個剛入高中,才18歲的美少年,他是個有著白皙、柔美嘴唇和平平眉毛的少年。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八云。我的心欣然接受了他的容貌。
  但是,我在對他一無所知時,就從他那里得到了一個快樂的禮品。一周一輪換的由最高年級各班班長喊晨禮口令,無論是早操時還是下午鍛煉。(高中時有這樣的事,即首先進行30分鐘左右的海軍操,然后扛著鐵鍬去挖防空壕或是去鋤草。)隔了四周,輪到我喊一周口令,夏天一到,這個繁文縟節的學校,不知是不是受當時潮流所迫,也規定學生們半裸体著做体操。班長從台子上發出晨禮的口令,待晨禮結束后,發出“脫上衣”的口令。大家脫完,班長走下台子,對交替走上台子的体操教師發出“敬禮”的口令,然后跑到最后一排,自己也脫成半裸体做体操;由于做完操后是教師喊口令,所以班長的任務就算完成了。程序就是這樣。我怕喊口令,以至一喊几乎就渾身發冷。不過像上面那樣軍隊式的刻板方法,有時對我來說卻正合我的理想,所以我暗暗地等待我值日的那一周。因為托這种方法的福,我可以就在眼前看到八云的身姿,而且既不用擔心被人看見我那貧瘠的裸体,又能看見八云半裸著的身体。
  八云大都排在口令台正前方的第一排或是第二排。這張臉很容易發紅;看他跑來做晨禮時那气喘噓噓的臉,我感到是一种愉快。他常常是一邊气喘噓噓,一邊一粗魯的動作解開上衣的口子,然后將襯衫的下擺,從褲子里拽出來。這樣,我在口令台上,想不看也不可能不看那若無其事裸露出白皙光滑上身的他。因此,當朋友漫不經心地對我說:“你喊口令時總是低著眼睛嗎!?你就那么膽儿小啊!”這時,我就渾身打冷顫。但是,這次我也沒有得到接近他薔薇色半裸体身体的机會。
  高中部學生曾利用夏季的一周,全都到M市的海軍机關學校去參觀。那天,在游泳時間大家都跳進了游泳池。不會游泳的我,以肚子不适為借口,只想旁觀。可一個海軍大尉主張日光浴是万病之藥,所以,我們病人也都被搞得身体半裸。一看,病人組里有八云。他抱著白皙緊繃的手臂,微風吹拂著那被陽光晒黑的胸脯,像是用洁白的前齒玩弄下唇一樣,緊咬著它。參觀中自稱生病的人們,由于都選擇了游泳池周圍的樹陰而集中起來,所以,我接近他是不困難的。我觀測著他柔軟軀体的周圍,凝視著靜靜地隨呼吸而起伏的腹部。我不禁想起惠特曼這樣的詩句,
  ……年輕的人們仰面朝天
  白皙的腹部在陽光下隆起。
  ——但是,這次我也沒對他說一句話。因為我為我那貧瘠的胸部及瘦弱蒼白的胳膊感到羞恥。
  昭和19年——戰爭結束的前一年——的9月,我畢業离開了幼年起一直就讀的學校,考入某大學。父親不由分說強迫我選擇了法律專業。然而,我并沒有太沮喪。因為我清楚,不久自己將被拉去當兵而戰死沙場,一家人也將在空襲下全部喪生。

  當時盛行借衣服。一個高年級的老校友在我入學的同時要上前線,就把他大學的制服借給了我。我說好待我上前線時一定還給他家,于是穿上它上起學來。
  雖然我比常人倍怕空襲,可同時也以某种甘美的期待焦急等候著死的到來。我反复說過,未來對于我只是個沉重的負擔。人生自起初就用義務觀念把我卡得死緊死緊。我不可能履行義務于人生是一清二楚的,可它仍舊以不履行義務為由嚴厲斥責我。我想,我一死,讓你這人生扑個空豈不快活。我官能地和“戰時流行”——死的教義發生了共鳴。我想,万一我“光榮犧牲”(這雖然与我的形象相距甚遠),就是滑之大稽地結束了一生,墳墓下的我就有了不盡的笑料。可警報一旦作響,這樣一個我則往往第一個逃進防空壕中。

  ……我听見了難听的鋼琴聲。
  那是在一個馬上就要作為特別干部候補生入伍的朋友家。我很珍重這個名叫草野、高中時期可以和他探討些精神問題的唯一的朋友。我這种人不敢奢望交朋結友,但我下面的話卻恐怕連這唯一的友情也要傷害,我感到了迫使話語出口的自己內心的殘忍。
  “琴音好听嗎?上气不接下气似的。”
  “彈琴的是我妹妹,老師剛走,她正在練琴。”
  我們停止了對話,再次豎起耳朵。草野馬上就要入伍,怕是飛進他耳中的已不單單是隔壁的鋼琴之聲,而是眼看就要与之分离的“日常之物”的既蹩腳又急人的美吧。像是對照著筆記做出的差勁的點心,琴的音色里有一股親切感。我秉性難移,忍不住問道:
  “多大了?”
  “18歲。我下邊就是她。”
  草野回答。
  ——越听越覺得那确實是18歲的、多帶夢幻的、尚未意識到自己美在何處的、指頭猶存稚气的鋼琴聲。我希望她的聯系能永遠繼續下去。果然,如愿以償,這琴聲在我的心中一直響到5年后的今天。多少次,我力圖相信這是我的錯覺。多少次,我的理智嘲笑這种錯覺。又有多少次,我的軟弱譏笑我的自我欺騙。盡管如此,鋼琴聲卻支配著我,假若能從宿命一詞中抽去讓人生厭之義,那么對于我,這聲音的确是命中注定。

  我記得,就是這“宿命”一詞不久前曾給了我异樣的感受。高中畢業的典禮結束后,我隨原是海軍大將的校長去皇宮謹表謝忱。在車內,那兩眼眼屎、滿臉愁容的老人批評我應征時執意當一名普通士兵而沒有申報特別干部候補生,并堅持說我的身体根本不能适應列兵生活。
  “我有思想准備。”
  “你不了解才這么說。不過,現在報名期已過,后悔也晚了。這也是你‘命中注定’[原此為英語,下同]的喲。”
  他宿命一詞的英語發音帶有明治時代的味儿。
  “我的什么?”
  我問。
  “‘命中注定’。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
  ——他以生怕被人以為是婆心的、顯露出老人特有的羞恥的漠然的口吻,單調地重复了一遍。

  我以前在草野家也肯定見過那彈琴的少女,可是,清教徒式的草野家完全不同于額田家,他的三個妹妹總是靦腆一笑馬上躲在一邊去了。草野入伍的時間一天天臨近,我們二人交替著相互訪問依依惜別。對于他的妹妹來說,那琴聲把我弄成了一個木頭人。自從听了那聲音,像是听說了她的什么秘密似的,我再也不能正面瞧她或主動上前搭話。她偶爾出來送茶,我眼前看到的,只是那輕盈而敏捷擺動的雙腿。或許是因為裙褲和褲子的流行而使女人的腿難得一見?這雙腿的美著實讓我感動。
  ——這般寫來,人們認為我從她的腿上獲取了肉感也沒有辦法。其實不是。我已再三聲明,關于异性的肉感我完全沒有一定之見。那极佳的佐證就是:我絲毫沒有想看女人裸体的欲望。然而,我是認真思考愛女人的。每當那讓人生厭的疲勞戰局了我的心并開始干扰我追求這“認真思考”時,我便以為自己是個理智占上風的人而喜不自禁,我把自己冷漠的不長久的性情比成了男人玩膩女人后的情緒。我以此甚至一并滿足了自己意欲裝作大人般的買弄。在我的內心,之中心理活動的程序已經固定下來,就像丟進一角硬幣馬上可以吐出糖塊的點心舖的糖果机一樣。
  我以為男人不帶任何欲望也可以愛女人。這大概是歷史進入人類社會以來最不著邊際的企圖。我自己不僅意識不到這一點,而且要當一個(說大話是我的秉性,乞諒。)傳播愛之教義的哥白尼。我因此理所當然地信奉起柏拉圖式的觀念來。看上去可能与我前面講的有矛盾,但我是由衷地名副其實地純粹地信奉它的。我所信奉的,或許不是其對象而是其純粹性吧?我發誓所要忠誠的,不就是這純粹性嗎?這是后話。
  有時候我之所以顯得不相信柏拉圖式的觀念,那是因為我的頭腦總愛向我所缺乏的肉感這一觀念傾斜,還因為我那人為的疲勞總想裝出一副大人樣而獲得病態的滿足。就是說,它源于我的不安。
  戰爭的最后一年,我21歲。新年伊始,我們學校被動員到M市附近的N飛机制造厂。十分之八的人當工人,余下的身体虛弱者干事務性工作。我屬于后者。可是在去年的体檢中,我被宣布通過了第二乙种兵。我擔心,或今天或明天入伍通知就要來到。
  僅僅橫穿厂區也要花費半個小時的大型工厂,坐落在黃塵飛揚的荒涼的土地上,驅動著數千工人運轉不停。我也是其中的一員,4409號,臨時工牌953。這家大工厂建立在不計較資金回收的神秘的生產經費之上,向巨大的虛無做出奉獻。每天早晨念念有詞的神秘宣誓也事出有因。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种不可思議的工厂。現代的科學技術、現代的管理方式、眾多优秀頭腦的精密合理的思維統統獻給了一個東西——“死亡”。這家專為特攻隊生產零式戰斗机的工厂,就像一种自身鳴動、呻吟、泣叫、怒吼的黑暗宗教。如果沒有某些宗教式的夸張,就不可能有如此龐大的机构;我覺得,甚至連董事們大飽私囊也帶有宗教色彩。
  有一次,空襲警報的報警器把這邪惡宗教的黑色彌撒的時刻告知了人們。
  辦公室里一片緊張,什么“情報是咋說的?”之類的土話全跑了出來。這房間里沒有收音机。所長辦公室的女事務員跑來緊急報告:敵机有好几個編隊。忙亂之中,擴音器里的沙啞聲發出了婦女、學生以及國民學校的儿童迅速隱蔽的命令。救護人員各處奔走向人們分發印有“止血時分”的紅色標簽。如果負了傷,止血時就把時間寫到這標簽上,然后別在胸前。報警器響后還不到10分鐘,擴音器里又傳出了“全体隱蔽”的通知。
  事務員們怀抱著重要的文件箱奔向地下的金庫,藏好后又都爭先恐后地跑上地面,加入到已經非跑穿越了廣場的、戴著鋼盔纏著防空頭巾的人群之中。人潮正向大門奔流。大門外面,是光禿禿的黃色荒原。七八百米開外的小山丘處的松林里,挖下了無數的塹壕。塵土飛揚之中,分為兩路的、無言的、心急火燎的、盲目的群眾,朝向總之不是“死亡”的,即使它是容易坍塌的紅土小洞也總之不是“死亡”的物体,奔跑而去。

  我休息日偶然回家,夜間11點接到了入伍通知。電文要我2月15日報到。
  像我這樣瘦弱的人在城市并不少見。于是,父親出主意說,若在原籍農村參加体檢,這弱不經風的樣子更顯眼些,也許當兵的事能得意幸免。因此,我在原籍的H縣參加了体檢。盡管我當時沒能把農村青年易如反掌連舉十次的草米袋提到胸部使得体檢官啞然失笑,可記過仍然達到了第二乙种兵標准,如今又接到了通知不得不參加由農村人組成的粗野部隊。母親悲痛哭泣,父親垂頭喪气。通知到了手上,我也覺得晦气,可同時又希望自己壯烈死去。所以,想通了,認為怎么著都無所謂。只是在工厂患的感冒到了火車上發作起來,待踏上了祖父破產后已無寸土的故鄉,到達親密的熟人家時,高燒燒得我竟不能站立了。由于那家的細心照料,特別是大量服用的退燒藥發揮了威力,我基本上是雄赳赳地跨入了營門。
  一時被藥鎮住的燒重新抬了頭。入伍体檢,人要被剝得像野獸一樣精光,我手足無措連打了好多噴嚏。黃毛小軍醫錯把我支气管的咕咕聲當成診音,另外加上我關于病情的心口胡說,于是誤診成立,我還因此被查了血沉。我被命令即日回家,病名是:肺浸潤。
  一出營門,我撒腿就跑。荒涼的冬天的山坡通向下方的村庄。就像在那家飛机制造厂一樣,我的腿,向著那總之不是“死亡”的東西、向著那總之不是“死亡”的方向奔去。

  ……我躲避著從夜行列車窗玻璃的破口吹進的風,忍受著惡寒和頭痛的折磨。“你要去哪里?”我問自己。難道要回因父親的优柔寡斷還沒有疏散的提心吊膽的東京的家?要回籠罩著我家的、幽暗的不安密布的城市?要回到瞪大家畜一樣的眼睛,主動搭訕相互問候“沒事吧?沒事吧?”的百姓中?或是要回到盡是患有肺病的大學生那沒有絲毫抵抗表情聚集在一起的飛机制造厂的宿舍?
  坐椅的木靠背隨著火車的震動把被我靠松了的、出現縫隙的木板晃得直響。我閉上眼,在頭腦中描繪著一幅圖景:我碰巧在家遇上了一家人全在空襲下喪生。一股無可言喻的厭惡從這种空想中生出。日常与死亡的關系,從沒有給過我如此奇妙的厭惡。不是說就連貓臨死也要躲起來不愿讓人看見自己的死樣嗎?我看到家人的慘死狀,家人看到我的慘死狀,這种想象,僅僅是想象,就使嘔吐物涌到了我的胸口。死亡這一相同的條件襲擊一家,瀕死的父母、儿子、女儿全都露出死亡的同感并相互交換一下眼神。這只能認為是天倫之樂合家團圓場景的可惡的复寫。我希望自己在他人中間光榮死去,這与希望自己在晴朗的天空下死去的埃阿斯的希腊式心情也不盡相同。我所追求的,是天然自然的自殺。我愿意像之還不狡猾的狐狸滿不在乎地傍山而行,并且恰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被獵師射殺。
  ——那么,軍隊不是最理想嗎?我寄希望于軍隊的,不正是這一點嗎?但,我為什么那么竭力向軍醫撒謊呢?為什么說自己已經低燒半年,說自己腰酸背疼得要死,說自己痰中帶血,說昨晚還滿身虛汗(當讓是因為服用了阿司匹林)呢?為什么當我被告知即日回家時,感到若不花一番力气爬上面頰的微笑難以消去呢?為什么我一邁出營門就那么奔跑呢?難道是我的希望被背叛了?自己沒有垂頭喪气,沒有雙腿無力,沒有步履蹣跚究竟是為什么?
  我清楚,軍隊以為著“死亡”,可前方并沒有聳立著值得我逃脫“死亡”的生存。正因為如此,我才難以理解我從營門那么奔跑的力量的源泉。我還是想活下去的,不是嗎?即使是以毫無意志的、气喘噓噓奔向防空壕的那瞬間似的活法。
  突然,我的另外一個聲音說:“我當然一次也沒有想到過死喲。”這句話解開了我羞恥的疙瘩。雖說難以啟齒,但我能夠理解。我要說,我對軍隊的期待只是死,全是假的。因為,我對軍隊生活怀有一种官能的期待,而且保持這种期待的力量只不過是世人皆怀著的對于原始周于的堅信,只不過是那惟獨自己絕不會死去的确信罷了。……
  ……但是,我實在不愿意這么想。我宁愿感覺自己是個被死亡拋棄的人。我宁愿像外科醫生做內髒手術一樣,集中微妙的神經,客客气气地凝視著想要死的人被死亡拒絕的奇妙痛苦。我甚至覺得,這顆心快樂得簡直達到了邪惡的程度。

  ------------------
  感謝网友秋樹 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